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4 12:05:01

文档简介

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5.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
的基本状态。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决定着整体社会和各个社会群体的发展方向。下列现
历史试题
象对宋朝社会结构有直接影响的是
A.“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B.“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C.“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D.“将不得专其兵,士卒不至骄惰”
注意事项:
6.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王朝纂修前朝历史,便是对前朝法统的继承。元代以辽、宋、金三朝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皆为正统,编修了我国历史上的三部正史《辽史烈金史X宋史第。元代修三史实质上反映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
A.少数民族政权具有开放性
B.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更新和发展
C.大一统国家观念得到强化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7.清初著名的戏剧作家李玉的《千钟戮描写的是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化装流亡的故事。作者极
力描绘建文帝流离之苦,许多曲文凄凉动人,这在清初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很有现实感,引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起了因战乱受苦的人民的广泛共鸣。据此可知,清初戏曲文化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A.继承前代传统
B.强调忠孝节义
C.趋向短篇创作
D.重视现实价值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8.图2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生丝贸易
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以下关于这两种文化共同
丝贩
丝庄
丝行
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蚕衣
外商洋
A.以黑陶作为代表器物
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
D.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
茧行
余宝商
丝厂厂丝号
2.图1为秦驰道示意图。由此可推知,秦驰道
A呈现半殖民地化色彩
B.在世界市场中处于出超地位
C.引人了新的经营形式
D.率先孕育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一名官员发出下列感言。该感言
强国之行,常可悖常理而巴忌
球级所
弱国之举,纵合规亦难获尊重
A.揭示了国际交往残酷现实
B.强调了遵循规则至关重要
C.批判了清顿外交策略失误
D.感慨清政府军事建设滞后

10.图3所示漫画中的人物代表清政府,随着各地的纷纷独立,清政府已经
A.维持了国家稳定
B.利于对边疆的控制
“疮痍满目”,他张着大大的嘴巴,双眼露出惊愕的神色。该漫画描绘的
C.扩大了秦朝版图
D.成为抵御匈奴屏障
历史事件
3.东晋顾恺之据汉代刘向编撰的《列女传》中的第三卷《仁智传绘就《列女仁智传图》,画中描绘
A.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了历史上有智谋远见的15个女性故事,每节画后录其颂语,注明所绘人物。据此可推知,这
B.宜告封建君主制度灭亡
一画作
C.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成立
A,体现了“以形写神”
B.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反映清朝统治走向瓦解
图3
C.是中外交流的成果
D.反映妇女地位提高
11.1919年,陈潭秋从武昌高师毕业后,以新闻记者为职业,接近工人,调查工人的生产状况;恽
4.租庸调时期区分“课户”和“不课户”。不课户自身权势显赫,利用特权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尽
代英、董必武也经常深人社会生产一线了解状况。在他们的影响下,武汉的进步青年纷纷到
情建立庄园,还无须负担税赋;课户本身势弱,却要负担高额的赋税,还面临被压榨的局面。
工厂调查,写成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这些活动
为此,两税法的针对性措施是
A.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B.践行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A.分夏秋两季征税
B.取消人丁税
C.简化税收的名日D.按资产征积
C.奠定了工人运动的基础
D.缓解了企业的劳资关系
【高一历史第1贞(共4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4页)】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2.B3.B4.D5.A6.C7.D8.A9.A10.D11.C12.B13.C14.A
15.D16.B
17.(1)现象:皇帝昏聩,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党争激烈:豪强割据。(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削弱了朝廷的威信和统治力:破坏了经济生产;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导致了
汉朝的衰落和灭亡。(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例子: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积极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中华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
现打下基础。(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汉地和藏族地区间的经济存在互补性:明朝对西藏的有效管理;明朝政府的重视:
羁縻政策的影响;汉藏人民的共同推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示例一
论题: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2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初步提出了“师夷之
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2分)19世纪60年代,在内
忧外患的情况下,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了一场以引进西方器物为特征的
洋务运动,这场运动助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
主义的经济入侵,而且促进了中国外交、教育和国防的近代化。(2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变法维新运动,开始学习西方
的民主政治制度。(2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
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
综上所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机的道路,极大
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2分)》
示例二
论题:民族危机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
阐述:略。(10分)
示例三
论题:民族危机与近代中华文明自我革新与转型。(2分)
阐述:略。(10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20.(1)主旨:宣传抗日救亡;鼓舞民众士气;宣传党的政策。(6分)
(2)特征:内容多元;关注时代热点;专业化趋势明显。(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关系:时代背景决定创刊物主旨;报纸杂志影响时代发展。(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亦可)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