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以及其他科学家群“星”璀璨,他们的事迹很快冲上热搜,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谁占领世界科技最前沿,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瞄定了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也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955年9月,钱学森突破重重困难,登上了归国的航船。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袁隆平曾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着科学报国的誓言。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李德仁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科学家也是教育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永续领先的保障。作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著名科学家,薛其坤不但取得了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而且培养了120多名博士生、博士后,并带着他们一起追求极致。科学事业是一场又一场的接力赛跑,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唯此,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活水涌流、基业长青、“星”光永灿。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崇科学家的良好氛围,让科学家站“C位”,成为最值得追的“星”。
(摘编自张筠《让科学家成为最值得追的“星”》)
材料二:
薛其坤,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菲列兹·伦敦奖、未来科学大奖、巴克利奖;35岁当教授,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亮眼的履历今天又增加了一项,61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薛其坤: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我们能做更大一点的事情,像一些我们非常崇拜的科学家一样,能做出震惊世界的成果,能取得0到1的突破。
2005年起,他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他瞄准的一个“0到1的突破”就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如何解释这个最前沿也很难懂的科学概念?薛其坤有自己的办法。
薛其坤:在材料中,电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不知道走哪条路的,它没有感情。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就是不同于量子霍尔效应,不需要外加磁场这个条件下,电子仍然能像高速公路的汽车一样高度有序、一往直前运动的这么一个规律。
自1988年起,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但在实验上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全世界顶尖的研究组都想攻克这个难题,薛其坤团队也是其中之一。
一进入位于清华大学的实验室,薛其坤的双眼闪闪发光。能在自己的国家,挑战最难也是自己最向往的科学问题,何等幸福?他“7—11”的作息规律(指早上7点进实验室,一直干到晚上11点离开)延续至今,只要泡在实验室,他不敢浪费任何一点时间。作为薛其坤的学生,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冯硝回忆,薛老师有次“突击”实验室,发现有学生没有盯着数据采集,而是在上网闲逛,深感痛心。
冯硝:薛老师给我们打过比方,实验室里面无论是扫描隧道显微镜,还是一些输运测量设备,都需要一个极低温的环境,这个环境是需要用液氮和液氯来维持的,液氮的价格可能还便宜一点,几块钱一升,但是液氦就很贵,几百块钱一升,消耗的资源是非常大的,你要再不珍惜这样的实验条件,他会非常痛心。
在薛其坤眼里,这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每台昂贵的仪器都是来自国家的支持,也是老百姓的支持。他要对得起这份支持。
薛其坤:我们确实把实验室的仪器用到了我们这个团队能力的极限,一定要非常努力地工作,不分昼夜地工作,争取不枉花国家一分钱,对得起国家对我们这个实验室的支持。
4年时间里,团队前后制备了1000多个样品,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薛其坤并不认为这叫失败。
薛其坤:真正的迷宫可能有99条,只有一条是通的话,你必须要把不通的路给它探索到,这也算是科学上的一种贡献,这样的失败实际上是一次成功。
2012年10月的一个晚上,薛其坤收到学生的短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出来了。”他抑制住兴奋,迅速返回实验室,组织团队成员,设计方案,多次重复验证。经过2个月的集中测试,团队得出了完美的实验数据。他带了两瓶香槟,和团队成员一起庆祝。随后这一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作为一个效应,将来会诞生一个科学的名词,永远留在人类科学史上,它是一个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应该在任何地方存在。薛其坤团队有关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论文在国际物理学界引起轰动,物理学家杨振宁评价说,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以中国的名义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摘编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薛其坤:要对得起国家和百姓的支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薛其坤等人获奖是论证的引子,材料二展示了薛其坤及其团队所做的努力。
B. 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意义重大。
C.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薛其坤曾获众多奖项,这让读者心生敬佩之意。
D. 薛其坤“7—11”的作息规律准确揭示了科学研究者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最关键因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卓越的科学家应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精神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
B. 虽然科学事业是一场又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赛,但是其中核心人物的作用非常重要。
C. 薛其坤对学生不盯着数据采集的行为感到痛心,是因为该行为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D. 辩证看待实验中的失败,应认识到对不通之路的探索也是科学上的一种贡献。
3. 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的一项是( )
A. 对在自己的国家挑战难题倍感幸福。
B. 特别珍惜国家所支持每一台仪器。
C. 在多次验证后得出完美的实验数据。
D. 给获得的科研成果冠以国家的名义。
4. 材料一末尾引用了诗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物理学家杨振宁评价薛其坤团队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论文是“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请根据材料谈谈他这样评价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强年画的“守艺人”
刘云芳
①那些色彩鲜艳、线条利落的年画活像时光的诱饵,一下子把人的记忆拉回到了好多年前。
②那时的春节,贴年画是多么重要的仪式,各种窗花、神码、年鱼娃娃、十二生肖……让人看不够。年画是迎接新年最隆重的仪式,农家人不擅表达,但传统的信仰和美好的心愿都藏在年画里了,年味四溢。
③那些年,很少有人问过,这些年画到底来自哪里?
④等到了武强,面对全国第一家年画主题博物馆时,千百年的艺术脚印仿若历历在目。看着那些年画,心头竟升起了一种再次重逢的亲近感,让人忍不住感叹,要经过多少辈人的守护,才能持续如此漫长的传承。
⑤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曾有一段贴门神的记载,说是“门户画神荼、郁垒”“以御凶魅”。在年画博物馆,眼前三间仿造的农家小屋的木门上贴着的巨幅门神,衣着华丽,神情威武,细看,正是神茶、郁垒,再加上两侧一副“春回大地”的对联、贴了年画的灯笼,使这门庭变得格外喜庆,年味迎面而来,就连鞭炮呛人的气息仿佛也在瞬间回来了。有关年画的记忆是中国人基因里最喜庆的一组密码。人们纷纷站在门前合影,小屋里,大家坐在炕沿上,久久不肯离去。
⑥年画是农耕文明开出的一朵奇葩,在那些娱乐设施匮乏的年代,武强人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新年伊始的美好祈愿,也用它来传播思想。但“喜庆”并非年画唯一的底色,战争年代,硝烟蔓延到了年画艺术家们的笔下,他们或批判或赞扬,创造出了不少独特的艺术形象——这是独属于武强人的民族担当。康英勤这一代,一直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着自己的创新。说起如何走上年画之路,康英勤怀念起恩师王兴邦——这位来自上海、扎根武强的学者,一生都致力于年画的研究与推广。酷爱年画的康英勤初中时意外结识了在文化馆工作的王兴邦,在他的培训班上学习美术。康英勤高中毕业之后,得知王兴邦成立了年画服务部,要组织社会青年学习武强年画的技艺时,他便踊跃报了名。
⑦八九个青年带着粮食凑在一起学习年画,先是绘制,再是刻版,最后是印刷,康英勤沉浸其中。那时,胶印年画充斥着市场,又因为价格低廉,深受大家的喜爱,仅靠木版年画很难养活自己,这是大家心里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于是,他们也接一些其他的活计,给人画广告牌、影壁画、玻璃年画;闲暇时则苦练年画制作的技艺。虽然报酬不多,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康英勤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可好景不长,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年画服务部解散,他顿时失了业。
⑧康英勤先天双脚残疾,虽然看上去不太明显,但他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回到村庄,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利用自己的爱好,画起了老年人用以消遣的那种纸牌。一套有上百张,他需要一张张描画、染色,每画一套,他能获得5块钱的酬劳。后来,他采用年画制作的方式,在木板上刻了一套,再进行印刷,效率便提高了不少。有一天,他忽然接到王兴邦的问询:“你愿意去年画博物馆吗?”康英勤当即就同意了。那是1987年,武强年画博物馆刚成立不久。
⑨康英勤并不是正式员工,一开始他负责看守文物。虽然一个月只有15块钱的工资,晚上还需要住在博物馆,他却心甘情愿。看着那些古老的年画雕版,他顿时想到自己与年画之间或许有天定的缘分:他父亲一直保持着刻章的爱好,而他家族的先辈也以印刷为生,抗战年代,曾用石印机印制过八路军的秘密宣传手册,为了安全,甚至还带着印刷机东躲西藏。这些相关的物证,他都拿去捐赠给了年画博物馆。可工资不够花怎么办?他便想尽办法打些零工,接些绘画类的活儿,以此维持生计,直到后来终于成为正式的员工。
⑩他感慨,作为一个武强人,如果不是有机会接触木版年画,很多经典作品他都不知道。他从那些作品里感受着年画千年文化的浸润。问他年画创作的场地,他说:“就是在家里的餐桌上,把盘子、碗一收,就是现成的工作台,在上边描描画画。上班时,一卷就带走了;闲下来的时候,忽然想到哪里,再打开添上几笔、改上几笔。”他勇于创新,将现代绘画手法融入其中,并大胆增加用色,使年画的色彩更加丰富、饱满。他画的“十二生肖”“莲年有余”等题材大受欢迎。自2004年起,他每年为河北省邮资票品局的“武强年画实贴首日封”精心创作一幅生肖小年画,广受好评。而他本人也被评为“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康英勤在博物馆里转悠,眼睛不是盯着那些文物欣赏学习,就是盯着年轻的工作人员,他在物色年画技艺的传承者。在他看来,全职创作年画很难养活自己,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给年轻人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感受年画的魅力。目前,已经有好几位年轻人在他的指导下,开启了年画创作之路。
走出博物馆,看着站在门口的康英勤,又想到从业五十年的武强年画刻版传承人马习钦……我忽然觉得,他们就像是这门技艺的门神一样,小心地守护着它们。遥想多年前年画的红火场面,我的内心不禁生出一丝淡淡的伤感……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四段由眼前所见年画,转入对年画的回忆,顺势发问年画从何而来,然后委婉回答,可谓巧妙。
B. 文中反复强调仅靠(全职)创作年画“很难养活自己”,道出年画创作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康英勤的
同情。
C. 康英勤由一个高中毕业生成长为“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巨大反差彰显了以勤补拙的成效。
D. 文中交代,抗日战争年代康英勤的家人曾印制过八路军的秘密宣传手册,可见武强年画“喜庆”的底色因战争而彻底改变。
7. 关于文中第⑤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中贴门神的记载,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神奇色彩。
B. 叙写年画博物馆中仿造的农家小屋木门上贴着的巨幅门神等,重现了过春节贴年画的喜庆氛围。
C. “年画的记忆是中国人基因里最喜庆的一组密码”运用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年画的最主要特点。
D. “人们纷纷站在门前合影……久久不肯离去”的细节描写,说明人们想在博物馆看到更多已失传的年画。
8. 作为武强年画“守艺人”之一的康英勤,他是如何像门神一样守护年画艺术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 巴金认为,散文之中必有“我”。虽然文本中的“我”时隐时现,但却客观存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
地气也。橘逾淮而北为枳鸲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妨胡之笴①,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②;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节选自《考工记》)
【注】①妢胡:古国名,在今安徽阜阳一带。笴:箭杆。②泐:石头依其纹理裂开。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橘逾淮A而北为枳B鸲鹆C不逾济D貉逾E汶则死F此地气G然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恢复,与《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复”意思不同。
B. 谓,称为、叫作,与《爱莲说》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的“谓”意思相同。
C. 治,整理、备办,与《出师表》中“不效,则治臣之罪”的“治”意思不同。
D. 之,的,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之”意义和用法均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能相互学习,士大夫却耻于从师,师道难兴令人感慨不已。
B. 一个国家的内部有六种职业的分工,国人据此从事不同的职业,各有相应的分工。
C. 有大智慧的人能创造器物,心灵手巧的人将其记录下来并世代传承下去。
D. 古人认材料优质,工艺精巧,就可以制作出优良器物,当今人们亦持此观点。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14. 两则材料对百工社会地位的描述,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岑参
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
青门①百壶送韩侯,白云千里连嵩丘。
北堂②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后秋色。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注】①青门:京城东门。②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代称母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门百壶送韩侯”一句描绘了在京城东门这一地点以美酒热情饯别韩巽的情形。
B. “白云千里连嵩丘”,借白云悠悠连接两地,用暗喻的手法表达诗人与友人的心紧密相连。
C. “北堂倚门望君忆”一句描绘出友人母亲盼儿归来的画面,体现出亲情的浓厚。
D. 最后两句通过“桂枝”这一意象,暗示了韩巽的才华和诗人对他科举成功的祝愿。
16. 本诗“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和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虽都用秋景来抒发情感,但情感的强度却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关于“性格”的主题班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而呼、乘车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______,______”的结论。
(3)班级举行赏月活动,同学们围坐在草坪上,看着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月亮,一些美妙的关于“月”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讨论权力的性质时,提出了三种方式,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在这三种方式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第四种权力,即时势权力。乡土社会环境固定,长老权力不容忍反对。
①容忍,甚至奖励反对在同意权力中才发生,②因为同意权力矗立在契约上,③执行这权力的人遵行契约是一个须随时加以监督的问题。④在横暴权力之下,没有反对,只有反抗,⑤因为反对早就包含在横暴权力的关系中。因之横暴权力必须压制反抗,不能容忍反对。在时势权力中,反对是发生于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上,但是有时,一个社会不能同时试验多种不同的方案,于是在不同方案之间发生了“冷仗”,争取人民的跟从。为了求功,每一个自信可以解决问题的人,都会感觉到别种方案会分散群众对自己的方案的注意和拥护,因之产生了不能容忍反对的a“思想统制”。
回到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说,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b“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在中国的思想史中,除了社会变迁急速的春秋战国这一个时期,有过 A 的思想争斗的场面外,自从定于一尊之后,也就在注释的方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谋适应。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是 B 。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长的意志怎样在表面的无违下,(甲)。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对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在一个完全固定的社会结构里是不会发生这距离的,但是事实上完全固定的社会并不存在。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乙)。
(节选自《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
18. 文中用“冷仗”比喻不同方案之间相互对峙,相互渗透,宣传己方价值观念,以达到打垮对方的目的,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老师”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引号作用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时候,我跟小伙伴去钓鱼。第一天,我们拿着鱼竿就去了河边,没有钓上来一条鱼。旁边有人告诉我们,钓鱼没有鱼饵,鱼是不会来的。第二天,我们准备了鱼饵,终于钓到了第一条鱼。我们用这个方法钓到了三条鱼。我们连续这样钓了一个星期,发现每天的收获都是三五条鱼。我们想,是不是还有别的效率更高的捕鱼手段呢?我们就各自去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然后交换所获取的信息,知道了相比于坐在河边钓鱼和用网捕鱼,还可以开着船去捕鱼。我们花了一两个月时间,掌握了捕鱼的方法,我很开心,现在都还记得怎么捕鱼。
以上关于学习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启发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12月月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 D 2. C
3. C 4. ①诗句的引用巧妙引出了“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崇科学家的良好氛围,让科学家站‘C位’”这一观点,强化了论证逻辑,使观点的提出更具说服力。
②这两句诗运用凝练形象的语言,高度赞美了科学家们倾注毕生心血专注科学事业、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深切感受到科学家精神的可贵。
5. ①科研团队得出了完美的实验数据。
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将来会诞生一个科学的名词,永远留在人类的科学史上。
③该论文引起了国际物理学界的轰动。
④“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
6 A 7. D
8. ①酷爱年画,不计报酬,踊跃报名参加年画服务部,用心学习武强年画技艺;
②身残志坚,不怕苦累,陶醉于年画博物馆雕版年画,以行动传承年画艺术;
③勇于创新,成绩斐然,他将现代绘画手法融入年画,使之色彩更丰富饱满;
④独具慧眼,培养人才,他根据创作年画实际,指导博物馆年轻人创作年画。
9. ①以“我”所忆,再现从前年画融入寻常百姓生活的情景,如开头叙写“那时的春节,贴年画是多么重要的仪式”,激发读者兴趣,引出了下文;
②以“我”所见,表达与年画重逢的亲近感,如写“我”来到武强年画博物馆看到的仿造农家小屋门上贴着的年画、还有人们久久不肯离去,凸显年画魅力;
③以“我”所闻,展示武强年画守艺人继承创新传统年画所作的努力:如一生致力于年画研究推广的王兴邦、从业五十年的刻版传承人马习钦。
④以“我”所感,抒写对年画的认识及对武强年画命运的思考,如年画是农耕文明开出的一朵奇葩;对比年画今昔,不禁生出一丝淡淡的伤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10. BDF
11. B 12. D
13. (1)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2)水有时会凝结成冰,有时(冰冻)会消解:这些都是天时(自然的规律时节等因素)造成的。
14. 不同之处:
①材料一以阶层观念看待百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表明百工被士大夫轻视,地位低下。
②材料二从社会分工肯定百工,“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且百工“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在生产中凸显重要性,地位被肯定。
15. B
16. ①岑诗中“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诗人通过描写槐叶深青、柳叶变黄、秋高气爽、八月将霜的景象,点明送别的时间,渲染了清冷高远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淡淡的离情别绪做铺垫,这种情感是比较含蓄的、舒缓的。
②《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通过急风、猿的哀啸、清澈的江水、白沙上盘旋的飞鸟这些极具动态感和萧瑟感的秋景,营造了苍凉悲怆的意境,为下文抒发身世飘零,家国愁怀营造氛围,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这种情感是浓烈而沉重的。
17. 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 君子生非异也 ④. 善假于物也 ⑤. 月明星稀 ⑥. 乌鹊南飞(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8. 在校园里,辛勤的园丁,把甘露轻轻地洒向我们这些茁壮的新苗。
19. A百家争鸣 B口是心非
20. ②句修改为:因为同意权力建立在契约上。
③句修改为:执行这权力的人是否遵行契约是一个须随时加以监督的问题。
21. 甲:事实上(是)被歪曲的 乙:(完)全趋向于分离了
22. a处引号表示强调,强调在时势权力中,一些人不能容忍“反对”,从思想上强制人们注意和拥护自己的方案。
b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意指在长老权力下,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以求和社会的变动谋适应。
四、写作(60分)
23. 例文:
携手同行,学途璀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这句古老的箴言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浩瀚夜空中熠熠生辉,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学习之路上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恰如材料中几个小伙伴经过共同交流,才得以精通钓鱼的方法。
追溯往昔,《论语》中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欢乐,更是思想的碰撞与知识的交流。孔子与其弟子们围坐而论道,在相互的问答与探讨中,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与朋友的相处中,我们可以从他人的优点中汲取力量,从他人的不足中反思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能激发出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见解。当我们与朋友共同探讨问题时,每个人的思考角度和方法都不尽相同,这种多样性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更多层面。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独自学习或许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缺乏了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容易陷入思维的局限。而与朋友共同学习,则能汇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在相互支持与鼓励下,我们能够走得更稳、更远。
在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我们更需要与他人携手共进。“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共同学习都能让我们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更能够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正如《淮南子》中所言:“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当我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时,我们就能够借助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去攀登那些我们独自难以企及的高峰。无论是毛泽东与同学少年“激扬文字”地探讨,还是钟扬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交流让他们走得更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过于迷信个人的力量,认为只有独自学习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才华。他们忽略了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结果往往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殊不知,真正的才华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磨砺和提升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如同大海一般,需要我们敞开胸怀,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智慧和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