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5 15: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mò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mò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节选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正确注音。
jī( )绊 mò( )然 冗( )杂 颤( )栗
(2)结合语境解释“叹为观止”的意思。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语气强烈,赞美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已经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坠落到靠卖狗皮缟药为生的时候了,却说我是权威。
B.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徒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C.它震憾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D.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3.下列对课文《安塞腰鼓》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句,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D.自从远离故土,为了生活不停地奔波,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句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欢快、喜悦的心情,与上文的沮丧形成鲜明对比。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化静为动,表现出船行速度之快,突出小伙伴们的划船技术高超,表现出“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自失”一词,表明了“我”内心突然若有所失。
D.“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一句将虾说成“呆子”,读来令人忍俊不禁,童真童趣扑面而来,极富表现力。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8.请将下列词语选填入文段中的空白处。
闪射 强健 急促 蹦跳 飞扬 豪放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① 的鼓点;旋风一样,是②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③ 的脚步;火花一样,是④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⑤ 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⑥ 、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9.填空。
(1)贺敬之,当代著名 、 。1924年生于山东峄县。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新歌剧《 》曾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有诗集《 》《 》等。
(2)《回延安》第五节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3)第二节中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10.选词填空。
①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 (A.期望 B.盼望 C.希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②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 (A.聚会 B.集合 C.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③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 (A.舒展 B.舒畅 C.舒服)到说不出的大。
④母亲便 (A.宽慰 B.安慰 C.欣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
1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
(2)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3)“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地说。( )
二、阅读与理解
12.学完本单元后,小明同学对课文中的语言形式很感兴趣,从中摘录了一些句子并作分析,你也来试试吧!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社戏》)
本段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包括 ,作用是 。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安塞腰鼓》)
本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3)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回延安》)
本语段采用陕北民歌“ ”的形式,表达效果有 。
(4)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灯笼》)
本语段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运用了 和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吴伯箫散文 的风格。
13.灯笼
吴伯箫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几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⑤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⑥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⑦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⑧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有删减)
(1)作者说“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请说说在第③④⑤段中结的“缘”有哪些?
(2)题目是《灯笼》文章开头却没有写灯笼,第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说说“灯笼”在文章中的作用?
(4)品析下列语句的深刻内涵:
①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②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三、作文
14.课文《回延安》作者贺敬之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激动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当我们深入体味诗作时,发现诗作情感并不单调,而是多层面的:激情(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豪情(展望未来时豪情万丈),一个“情”字贯穿全篇。写一段文字,通过描述一个久别重逢的场景抒写胸臆,也让自己的文字在极度欢乐的字里行间闪耀情感的金光。(200~3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 羁 蓦 rǒng zhàn
(2)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排比
2.D
3.B
4.A
5.D
6.C
7. 排比 比喻 比喻
8. 急促 飞扬 蹦跳 闪射 强健 豪放
9. 诗人; 剧作家; 白毛女; 并没有冬天; 朝阳花开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0. B C A A
11.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12.(1) 视觉、听觉、嗅觉 从各个侧面着笔,详写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风光,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迷人而又带有神秘色彩,恰如多重奏管弦乐,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令人陶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烘托了“我”兴奋愉快而又急于看戏的心情。
(2) 比喻 排比 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宏伟,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既有昂扬之势,又有整饬之美。
(3) 信天游 通过两行一节,节内押韵,节奏自由的活泼形式,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抒情性强,体现了诗人直白、热烈、豪迈、壮阔的情感。
(4) 叙述 议论 叙议结合/夹叙夹议/以叙为主,以议为辅
13.(1)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④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宵夜食品;第⑤段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
(2)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回忆灯笼往事做铺垫。
(3)文章的线索,串起文章材料;寄托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4)①表面是写族姊家华贵的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是写族姊的家族早已衰败。
②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