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生物能适应其生活环境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课标要求
考点1 植物的感应性 ☆☆ 1.描述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2.列举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考点2 动物行为 ☆☆
■考点① 植物的感应性
一、植物的感应性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
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茎:向光性、向触性、向热性;
根: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
3、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5、含羞草属于防御行为,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捕食行为。
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生存。
定 义 意 义
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二、植物激素
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2、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 作用
生长素 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 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发育; ④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①促进细胞伸长; 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①抑制细胞分裂; 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3、生长素
(1)生长素产生部位:胚芽尖端。
(2)生长素特点: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根>芽>茎。
(3)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向光性):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4)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5)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考点② 动物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受遗传的控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
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
(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4、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获得方式 先天的,与生俱来 后天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遗传决定 由环境决定
参与中枢 由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适应环境
举例 飞蛾扑火 人读报纸
5、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
6、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
■考点1 植物的感应性
[典例1](2024八上·椒江期末)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的感应性无关的是( )
A.被划伤的枝条重新愈合
B.捕蝇草捕捉小昆虫
C.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D.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子就会缠绕在上面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解答】A.被划伤的枝条重新愈合,体现了植物的自我修复能力,与感应性无关,故A符合题意;
BCD.捕蝇草捕捉小昆,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和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子就会缠绕在上面,都是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局部运动,即都是感应运动,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变式训练
1.(2025八上·浙江期末)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效果显著。为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茎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月季幼茎切成5厘米的插条,将插条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均匀分为七组;
②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蘸5秒,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每组月季生根数目。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激素浓度(单位:微摩/升) 0 1 5 10 50 100 150
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 6 8 10 12 12 10 6
激素类似物乙各浓度下生根数 5.8 6.1 3.8 3 2 0.8 0.3
(1)七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 组。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 来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
(3)从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 (回答一点即可)。
(4)据图表分析:在1~150微摩/升浓度下,月季插条对激素类似物甲的敏感度比对激素类似物乙的敏感度 (填“高”或“低”)。
【答案】(1)一
(2)生根数
(3)在1~10微摩/升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越多(或在50~150微摩/升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越少;在1~150微摩/升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先增多后减少
(4)低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在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的实验中,这个因素不变的为对照组,这个因素改变的为实验组;
(2)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作用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越多。
(4)认真观察图表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实验探究激素浓度对生根数量的影响,第一组浓度为0,因此为对照组;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生根数来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
(3)从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在1~10微摩/升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越多(或在50~150微摩/升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越少;在1~150微摩/升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先增多后减少;
(4)据图表分析:在1~150微摩/升浓度下,月季插条对激素类似物甲的敏感度比对激素类似物乙的敏感度低。
■考点2 动物行为
[典例2](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为燕子在筑巢时的图片。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麻雀给幼鸟喂食 B.婴儿学语
C.小狗表演做算术 D.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①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②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 A.雌性红雀给幼鸟喂食,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故A符合题意;
BCD. 婴儿学语 、小狗表演做算术 、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是它们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训练
1.(2024八上·莲都期末)在水深超过200米的深海,光照极弱,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生物电,获取食物,威胁敌害,保护自身。
(1)电鳗两侧的肌肉是由成千上万层肌肉薄片组成的,每层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但近万个“小电池” 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2)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鳗的行为。电鳗遇到敌害时,迅速放电的反应属于 行为。
【答案】(1)串
(2)先天性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 (1)根据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进行分析;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 (1)电鳗两侧的肌肉,是由成千上万枚肌肉薄片组成的,每枚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只能产生150毫伏的电压,但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鮼的行为,电鳗遇到敌害时,迅速放电的反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1.(2019·衢州)小科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解答】由图可知,暗箱中的幼苗没有受到单侧光的影响,但植物的茎具有背向地性,而乙是朝着丁生长的,所以乙是接触地面的一侧,才会导致向着丁生长;
故答案为:B。
2.(2022·舟山)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的这个级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
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
【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磁场和磁感线;原子的构成;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模型法是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物理问题实际化。
【解答】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A错误。
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强,B错误,
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C正确。
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状态,箭头表示自转方向,D错误。
故选C。
3.(2022·湖州)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大多数鸟类进入生殖季节,其机制是:鸟类的视网膜感受日照时间变长的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分泌激素,最终引起卵巢分泌性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的调节
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和神经调节,属于信息给予题。
1.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2.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4.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A错误。
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和神经的共同调节,C错误。
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D。
4.(2018·浙江)小应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小应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④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⑤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
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
【解答】验证“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要进行对照试验,因此首先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为了控制变量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再⑤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将甲株的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最后⑥观察三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故答案为:C。
5.(2023·宁波)如图所示,有的植物体顶生幼叶会有部分重叠。幼叶成熟过程中,叶片会逐渐展开,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这是植物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 。小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叶展开生长的原因:幼叶的分生组织会产生生长素并向叶柄运输,受光照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叶柄上生长素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导致叶柄弯曲生长。
【答案】适应;不均匀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使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的向光性也就是指植物会随着光的方向,从而变弯曲的能力,当植物的一侧受到阳光的时候,它就会弯曲生长。单侧光照下尖端生长素在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处到背光处进行运输,然后就会使背侧的生长素比向光处多,所以就会弯曲。
【解答】 有的植物体顶生幼叶会有部分重叠。幼叶成熟过程中,叶片会逐渐展开,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这是植物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适应;幼叶的分生组织会产生生长素并向叶柄运输,受光照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叶柄上生长素分步不均匀,生长素分布多的地方生长的快,导致叶柄弯曲生长;
故答案为:(1)适应(2)不均匀
6.(2020·台州)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 性。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 。
(3)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应激性(或“感应性”、“感触性”)
(2)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或“扩散”)
(3)15: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88.2%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分子的热运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应激性是指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合目的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应激性与活动性是生物对自然信息的本能反应。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元素质量分数指某种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之比。
【解答】(1) 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是植物对外界的触碰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感应性;
(2)在其他地方也能闻到香味,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导致的;
(3) 柠檬烯的化学式为C10H16,所以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1) 应激性(或“感应性”、“感触性”) ;(2) 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或“扩散”) ;(3)15:2;88.2%。
7.(2021·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其叶片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囊。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 (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捕虫囊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囊,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猪笼草属于 。
【答案】(1)感性
(2)生产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根据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特征解答。
(2)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答】(1)猪笼草的捕虫囊接收到昆虫落入的刺激后,产生囊口的囊盖合拢的运动,这是属于猪笼草的感性运动。
(2)猪笼草属于植物,因此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答案为:(1)感性(2)生产者
8.(2019·湖州) 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动物。
(1)蛙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上表是脊椎动物检索表。“两栖类”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 (选填“A”“B”“C”“D”或“E”)。
(2)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脊蛙)的腹部贴上浸有硫酸的纸片,蛙会用四肢将其扒去。这一事实说明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蛙的 中。
【答案】(1)D
(2)脊髓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根据两栖类的特点进行解答;
(2)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能够对刺激产生反射,说明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蛙的脊髓。
【解答】(1)两栖类的特点是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故填D;
(2)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脊蛙)的腹部贴上浸有硫酸的纸片,蛙会用四肢将其扒去,说明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蛙的脊髓中;
故答案为:(1)D;(2)脊髓。
9.(2023·湖州)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研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历时半个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探究历程。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这种“影响"是某种物质。1926年,温特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实验。
(1)温特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 。
(2)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顶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他将其命名为生长素。根据温特的结论和拜尔的实验,请推测甲乙两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填选项)
A.②① B.④① C.② ③
(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我们很多启示。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可多选)
①科学发现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②科学理论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③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有关的结论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智慧,关于向光性的原因不会再有争议。
【答案】(1)设置对照,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2)B
(3)①②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的向光性原理: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测生长素多,生长的快,向光测生长素少,生长慢,导致植物向光生长
【解答】(1)乙组实验用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其的目的是设置对照,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2)甲组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使左侧生长素浓度高,左侧生长的快,胚芽鞘应向右生长,符合的是④;乙组用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因此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会生长,符合的是①,故B正确,A、C错误
(3)①科学发现要善于观察和思考,①正确
②科学理论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②正确
③ 科学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可能在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观测手段提升,可能会发现更加完善的理论,故③错误
故选① ②
故答案为(1)设置对照,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2)B (3)①②
1.(2020·上城模拟)市售光照塑形培育的富贵竹造型多样,观赏价值高,深受花友的喜爱。如图所示的造型是如何获得的( )
A.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生长素在向光的一侧分布多
C.培育过程需定期改变单侧光照方向
D.通过繁殖将此弯曲性状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按照刺激的方向可分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如向光性,向地性等。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解答】要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植物富贵竹 ,可将植物放在单侧光的坏境下,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从而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少生长慢,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多生长快,从而使茎弯向光源生长。改变单侧光照射的位罝(使单侧光反复位于植物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即可出现如图的植物。
故答案为:C
2.(2024·浙江模拟)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小值
B.只用图甲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不可能形成相同的α
【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图甲: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γ越小.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应设计空白对照组。
图乙: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
【解答】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α具有最小值,故A正确;
B.图甲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B错误;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右侧抑制生长,但是还是生长的,只是与自然情况相比生长的慢;而右侧不含生长素,不生长。因此,胚芽鞘会向右侧略微弯曲,故C错误;
D.根据图乙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程度可能相同,形成相同的α,故D错误。
故选A。
3.(2024·拱墅二模)如图甲所示的捕蝇草,顶端有一个捕虫夹 能分泌蜜汁。当昆虫闯入,触碰任意一根感觉毛两次或触碰到两根感觉毛:感觉毛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发出一股微弱电流,内侧细胞的液泡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夹住闯入的昆虫,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基部的感觉细胞类似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B.感觉细胞产生微电流与电荷定向移动无关
C.捕蝇草捕捉昆虫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D.捕虫夹上的感觉毛类似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解答】 A、感觉毛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发出一股微弱电流,类似于电路中的电源,不符合题意;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感觉细胞产生微电流与电荷定向移动有关,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没有系统,捕蝇草能快速反应是植物的感性运动,不符合题意;
D、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捕虫夹上的感觉毛类似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3·萧山模拟)郁金香的花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以下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
B.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C.横放的蚕豆幼苗的茎向上弯曲
D.梨树的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应激性反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感应性;植物的感应性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的刺激方向和运动方向无关;向性运动的刺激方向和运动方向有关,植物的向性运动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负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等;
【解答】A. 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 ,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感性运动;
B. 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
C. 横放的蚕豆幼苗的茎向上弯曲,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
D. 梨树的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
故答案为:A.
5.(2024·余姚模拟)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美洲绿鹭把游人扔给它的面包片放入水中,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前来觅食的鱼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本能
B.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攻击行为
C.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这种捕食过程
D.通过非条件反射即可实现这种捕食过程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能是指一个生物体趋向于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其固定的行为模式非学习得来,也不是继承而来。固定行为模式的实例可从动物的行为观察得到。它们进行各种活动(有时非常复杂),不是基于此前的经验,例如繁殖行为。
【解答】A.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后天学习行为,A错误;
B.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捕食行为,B错误;
CD.这是后天学习行为,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这种捕食过程,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3·柯桥模拟)网红“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本生长在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的。因它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快速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所以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当有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快速产生捕食运动,这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1)下列现象中与捕蝇草感应性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
B.植物的根都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C.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低时闭合
(2)捕蝇草能捕食昆虫并消化其养份,可把它归类为植物,这样归类的主要依据是 。
【答案】(1)A、B
(2)它的细胞结构中含有叶绿体、细胞壁,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知识点】种子植物;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1)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应激性是指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合目的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应激性与活动性是生物对自然信息的本能反应。
(2)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①细胞构造方面:植物有细胞壁,有叶绿体,有中央大液泡,动物则没有这些结构;②生理活动方面: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而动物能够运动;③植物由于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不能,据此解答。
【解答】(1)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转动,这说明生物具应激性,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植物的运动主要是受某些外界条件的刺激而引起的。其中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的叫做向性运动。向性运动又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植物的根都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属于植物的应激性。因此下列现象中与捕蝇草感应性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B
(2)植物和动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动物和植物都能繁殖后代;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植物和动物都具有新陈代谢;植物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不能,这是植物与动物区分的最根本依据。同时植物有细胞壁,动物没有。
故答案为:(1)A、B(2) 它的细胞结构中含有叶绿体、细胞壁,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7.(2024·东阳模拟) 生活在热带雨林的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会滑翔,体色鲜艳、行为奇特,交配中的树蛙会选择水潭上方的树枝筑起气泡巢来保存受精卵,以便孵化出的小蟒蚂刚好落入水中继续发育。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它的 决定的。
(2)小金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 (填气体名称)。
(3)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 行为(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
【答案】(1)基因
(2)氧气
(3)先天性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遗传物质的传递;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控制生物的性状。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
【解答】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基因决定的。
(2)小宁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说明气泡巢里充满了氧气。由此可以推断出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氧气。
(3) 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不要要后天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8.(2024·金东二模)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加快植物细胞生长速率。生长素含量可以用琼脂块进行收集和检测,科研小组做了均匀光照和单侧光照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图中□代表琼脂块)
(1)图中单侧光照组放在转盘上向右匀速转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琼脂块A与琼脂块B中生长素含量相等,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D;
(2)单侧光能使植物茎尖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可以从受光一侧移到背光一侧,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还是在尖端下面部位完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用植物茎尖、琼脂块、云母片(不透水)做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
②若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F,乙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则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尖端;
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除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受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的解释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等于
(2)云母片所插部位;等于;受光一侧的生长素分解速率比背光一侧快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2、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
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4、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解答】(1)由于植物受到单侧光照,植物尖端会感受到光照的差异,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横向运输。由于转盘匀速转动,受光均匀,因此背光侧的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会等于向光侧的琼脂块D。
(2)①实验通过比较云母片所插入的部位来观察植物茎尖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情况,来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因此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云母片所插部位。
②如果覆盖云母片的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等于琼脂块F,说明尖端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区域。同样,如果乙组中覆盖云母片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也支持这一结论。
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植物向光性不仅因为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还因为受光一侧的生长素分解速率比背光一侧快,导致植物向光源弯曲。
9.(2024·舟山模拟)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
③观察并记录每粒玉米种子根和芽的生长方向。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
(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
(3)实验中的变量是 。
【答案】(1)根的向地性
(2)A
(3)胚根的朝向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解答】(1)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根的向地性 ;
(2) 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A ,因为种子种的胚根就是向下的,排除了重力的影响;
(3) 实验中的变量是胚根的朝向;
故答案为:(1)根的向地性(2)A(3)胚根的朝向
10.(2023·杭州模拟)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
(2)为探究侧芽生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科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小科设置第②组实验与哪一组实验进行对比,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1)Ⅱ
(2)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与③对比,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或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促进侧芽生长)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指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原因是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为了促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就要维护植物的顶端优势,任它自由生长并及时除去侧芽。在农作物(如棉花)的栽培中,也常根据其原理进行摘心,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解答】(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所以改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增加时,对双子叶植物是一抑制作用,对单子叶植物是促进作用,所以曲线II符合;
(2)从图乙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①摘除顶芽中侧芽快速生长,③保留顶芽中侧芽不生长,说明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根据控制单一变量的原理,可知设置第②组实验与第③组实验进行对比,主要探究的问题是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 Ⅱ (2)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与③对比,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或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促进侧芽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生物能适应其生活环境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课标要求
考点1 植物的感应性 ☆☆ 1.描述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2.列举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考点2 动物行为 ☆☆
■考点① 植物的感应性
一、植物的感应性
1、植物感受 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 。(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
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 。
茎: ;
根: 。
3、向光性:植物体在 , 称为向光性。
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 。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 )。
5、含羞草属于防御行为,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 。
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 。
定 义 意 义
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 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二、植物激素
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 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 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2、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 作用
生长素 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 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③促进 ; ④防止 。
赤霉素 ①促进细胞伸长; 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促进 。
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 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 。
3、生长素
(1)生长素产生部位: 。
(2)生长素特点:具有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般而言, 。
(3)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向光性):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4)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5)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 、 的。
■考点② 动物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由 即可完成;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受遗传的控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
2、动物的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
(3)需要 ;
(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4、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获得方式 先天的,与生俱来 后天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遗传决定 由环境决定
参与中枢 由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适应环境
举例 飞蛾扑火 人读报纸
5、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
6、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条件反射是 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
■考点1 植物的感应性
[典例1](2024八上·椒江期末)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的感应性无关的是( )
A.被划伤的枝条重新愈合
B.捕蝇草捕捉小昆虫
C.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D.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子就会缠绕在上面
◆变式训练
1.(2025八上·浙江期末)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效果显著。为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茎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月季幼茎切成5厘米的插条,将插条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均匀分为七组;
②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蘸5秒,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每组月季生根数目。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激素浓度(单位:微摩/升) 0 1 5 10 50 100 150
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 6 8 10 12 12 10 6
激素类似物乙各浓度下生根数 5.8 6.1 3.8 3 2 0.8 0.3
(1)七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 组。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 来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
(3)从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 (回答一点即可)。
(4)据图表分析:在1~150微摩/升浓度下,月季插条对激素类似物甲的敏感度比对激素类似物乙的敏感度 (填“高”或“低”)。
■考点2 动物行为
[典例2](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为燕子在筑巢时的图片。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麻雀给幼鸟喂食 B.婴儿学语
C.小狗表演做算术 D.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变式训练
1.(2024八上·莲都期末)在水深超过200米的深海,光照极弱,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生物电,获取食物,威胁敌害,保护自身。
(1)电鳗两侧的肌肉是由成千上万层肌肉薄片组成的,每层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但近万个“小电池” 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2)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鳗的行为。电鳗遇到敌害时,迅速放电的反应属于 行为。
1.(2019·衢州)小科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22·舟山)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的这个级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
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
3.(2022·湖州)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大多数鸟类进入生殖季节,其机制是:鸟类的视网膜感受日照时间变长的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分泌激素,最终引起卵巢分泌性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的调节
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
4.(2018·浙江)小应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小应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④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⑤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
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5.(2023·宁波)如图所示,有的植物体顶生幼叶会有部分重叠。幼叶成熟过程中,叶片会逐渐展开,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这是植物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 。小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叶展开生长的原因:幼叶的分生组织会产生生长素并向叶柄运输,受光照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叶柄上生长素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导致叶柄弯曲生长。
6.(2020·台州)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 性。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 。
(3)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2021·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其叶片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囊。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 (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捕虫囊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囊,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猪笼草属于 。
8.(2019·湖州) 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动物。
(1)蛙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上表是脊椎动物检索表。“两栖类”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 (选填“A”“B”“C”“D”或“E”)。
(2)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脊蛙)的腹部贴上浸有硫酸的纸片,蛙会用四肢将其扒去。这一事实说明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蛙的 中。
9.(2023·湖州)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研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历时半个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探究历程。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这种“影响"是某种物质。1926年,温特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实验。
(1)温特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 。
(2)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顶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他将其命名为生长素。根据温特的结论和拜尔的实验,请推测甲乙两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填选项)
A.②① B.④① C.② ③
(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我们很多启示。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可多选)
①科学发现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②科学理论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③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有关的结论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智慧,关于向光性的原因不会再有争议。
1.(2020·上城模拟)市售光照塑形培育的富贵竹造型多样,观赏价值高,深受花友的喜爱。如图所示的造型是如何获得的( )
A.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生长素在向光的一侧分布多
C.培育过程需定期改变单侧光照方向
D.通过繁殖将此弯曲性状遗传给下一代
2.(2024·浙江模拟)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小值
B.只用图甲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不可能形成相同的α
3.(2024·拱墅二模)如图甲所示的捕蝇草,顶端有一个捕虫夹 能分泌蜜汁。当昆虫闯入,触碰任意一根感觉毛两次或触碰到两根感觉毛:感觉毛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发出一股微弱电流,内侧细胞的液泡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夹住闯入的昆虫,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基部的感觉细胞类似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B.感觉细胞产生微电流与电荷定向移动无关
C.捕蝇草捕捉昆虫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D.捕虫夹上的感觉毛类似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4.(2023·萧山模拟)郁金香的花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以下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
B.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C.横放的蚕豆幼苗的茎向上弯曲
D.梨树的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2024·余姚模拟)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美洲绿鹭把游人扔给它的面包片放入水中,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前来觅食的鱼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本能
B.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攻击行为
C.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这种捕食过程
D.通过非条件反射即可实现这种捕食过程
6.(2023·柯桥模拟)网红“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本生长在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的。因它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快速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所以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当有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快速产生捕食运动,这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1)下列现象中与捕蝇草感应性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
B.植物的根都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C.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低时闭合
(2)捕蝇草能捕食昆虫并消化其养份,可把它归类为植物,这样归类的主要依据是 。
7.(2024·东阳模拟) 生活在热带雨林的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会滑翔,体色鲜艳、行为奇特,交配中的树蛙会选择水潭上方的树枝筑起气泡巢来保存受精卵,以便孵化出的小蟒蚂刚好落入水中继续发育。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它的 决定的。
(2)小金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 (填气体名称)。
(3)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 行为(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
8.(2024·金东二模)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加快植物细胞生长速率。生长素含量可以用琼脂块进行收集和检测,科研小组做了均匀光照和单侧光照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图中□代表琼脂块)
(1)图中单侧光照组放在转盘上向右匀速转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琼脂块A与琼脂块B中生长素含量相等,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D;
(2)单侧光能使植物茎尖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可以从受光一侧移到背光一侧,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还是在尖端下面部位完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用植物茎尖、琼脂块、云母片(不透水)做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
②若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F,乙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则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尖端;
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除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受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的解释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
9.(2024·舟山模拟)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
③观察并记录每粒玉米种子根和芽的生长方向。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
(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
(3)实验中的变量是 。
10.(2023·杭州模拟)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
(2)为探究侧芽生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科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小科设置第②组实验与哪一组实验进行对比,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