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观线索,辨诗人
线索一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线索二
他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线索三
他没有参与红军长征。
梅
岭
三
章
陈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学
习
目
标
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贰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及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叁
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诗作以《梅岭三章》《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
知人论世,看作者
陈毅(1901—1972)
任务一
自
读
诗
歌
,
初
体
验
自读诗歌,初体验
1.自由朗读诗歌,勾画生字词
旌旗( )
阎罗( )
烽烟( )
血雨腥风( )
取义成仁( )
捷报( )
应有涯( )
当纸钱( )
丛莽( )
为( )家
即 ( )
jīng
yán
fēng
jié
xīng
yá
rén
mǎng
jí
wéi
dàng
自读诗歌,初体验
2.谈一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温馨提示
关注作者、体裁、形式等特点。
这是一组
____的诗。
自读诗歌,初体验
这是一组三首诗组成的诗。
这是一组由陈毅元帅的危难之时写下的诗。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的诗。
这是一组有小序的诗。
自读诗歌,初体验
3.解题
“章”字,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
三章,就是三首,并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这三首诗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
《梅岭三章》
自读诗歌,初体验
4.解读小序
一九三六年冬, 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交代遇险的时间和地点
境遇的艰难和危险
被围时间之长
从容赴死的镇定
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所以写到解围的情况。
自读诗歌,初体验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壹
说明写作时代背景,是“绝命诗”。
贰
小序的作用
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叁
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
背景资料
这位后来成为新中国外交部部长的红军将领能够生存下来,无论在革命者的意志上,还是在人类生存的极限上,都是一个奇迹。
——王树增《长征》
任务二
朗
读
诗
歌
,
品
意
象
课文赏析
朗读诗歌,品意象
1.齐读。注意节奏,读好韵脚。
1、四三停顿,平长仄短,韵脚读音拖长。
2、第一章押uo韵,音调高亢开阔;
第二章押an韵,音调高平昂扬;
第三章押a韵,音调沉稳坚定。
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品意象
1.齐读。注意节奏,读好韵脚。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朗读诗歌,品意象
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阅读提示,理解全诗,找出诗歌意象。
朗读诗歌,品意象
2.小组讨论。绝境中的所思所想,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心灵、情感和胸怀。梳理意象,结合具体意象和诗句,说说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或形象
泉台
旧部
旌旗
烽烟
捷报
血雨腥风
自由花
我从__意象中读出了一个__的形象。
朗读诗歌,品意象
我读出一个至死不渝、血战到底的革命者形象
我读出一个坚定乐观的战士形象
我读出一个视死如归的革命家形象
我读出一个献身革命、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形象
······
我读出一个叱咤风云、气魄非凡的红军统帅形象
朗读诗歌,品意象
3.齐读。重读意象,可适当重音或稍作停顿。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任务三
朗
读
诗
歌
,
找
修
辞
朗读诗歌,找修辞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一开篇就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设问,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组诗营造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统领全篇。
设问
朗读诗歌,找修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哪个好?
旌旗十万斩阎罗。
改成:大军十万打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改成:南国战争正十年。
借代
引入联想,使语句更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朗读诗歌,找修辞
3.“此头须向国门悬。”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
悬昭东门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着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后又劝吴王攻越,要吴王警惕越王勾践复仇,但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国灭了。
用
典
朗读诗歌,找修辞
4.“取义成仁今日事”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
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用
典
朗读诗歌,找修辞
5.“人间遍种自由花”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
借 喻
“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人间遍种自由花”是诗人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畅想,也是诗人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任务四
品
读
诗
歌
,
悟
情
感
品读诗歌,悟情感
1.概括三首诗的内容,并思考之间的关联。
第
壹
首
身陷绝境,回首征程。
第
贰
首
死不瞑目,激励战友。
第
叁
首
展望未来,革命必胜。
品读诗歌,悟情感
1.概括三首诗的内容,并思考之间的关联。
这三首诗共用同一诗题,形式上相对完整独立;内容上相互关联,围绕“断头”构想,扣住“意如何”展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从自己写到战友,诗意层层深化、拓展,三首诗组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浑然一体的组诗。
品读诗歌,悟情感
2.在《革命诗抄》中,有很多像《梅岭三章》一样的绝命诗,读一读,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卅一年华转瞬间,
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
后继频频慰九泉。
邓恩铭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杨超
品读诗歌,悟情感
2.在《革命诗抄》中,有很多像《梅岭三章》一样的绝命诗,读一读,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诗歌立意相同,都体现了先烈们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至死不渝的信念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战争年代,无数的英雄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新祖国的成立和建设,为了人民和平幸福的生活而冲锋陷阵、浴血奋战。
他们应该永远被铭记!永远被歌颂!
总
结
升
华
回顾近现代中国走过的峥嵘岁月,无数仁人志士用不屈的意志、激昂的斗志与坚定的信念撑起中国的脊梁,传承红色的基因:陈毅在生死关头,愿取义成仁,坚信“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不畏牺牲,拍案而起;鲁迅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一路风雨兼程,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在缅怀先烈、纪念历史的同时,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习革命乐观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学完《梅岭三章》后,谈谈你从中产生怎样的感悟,获得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