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习作一《家乡的风俗》附范文5篇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家乡的风俗”,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本次习作话题不仅与单元的主题“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而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孩子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是也可能会因为对家乡的风俗缺乏深入了解,写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本次习作要提前布置,引导孩子先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风俗,搜集相关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家乡的风俗通常涵盖以下多个方面。
节日庆典
传统节日:如春节期间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
特色节日:一些地方有独特的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在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还有跳孔雀舞等活动;彝族的火把节,人们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婚丧嫁娶
婚姻习俗:像旧时汉族的 “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不同地区还有哭嫁等特色习俗,如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会与家人哭别,表达对娘家的不舍。
丧葬习俗:如土葬、火葬、水葬等不同葬式。在丧葬过程中,还有守灵、吊唁、出殡等仪式,比如有的地方孝子要披麻戴孝,守灵期间不能吃荤等。
饮食文化
日常饮食:不同地域有独特的饮食偏好和制作方法,如山西人爱吃面食,有拉面、刀削面等多种做法;福建沿海地区海鲜饮食文化发达,有鱼丸、虾面等特色美食。
特殊饮食:在特定节日或活动中有特殊饮食,如重阳节吃重阳糕,冬至吃饺子或汤圆等。
社交礼仪
见面礼仪:如古代的作揖,现代的握手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独特的见面礼,如藏族的献哈达,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祝福。
待客之道:如中国人一般会以茶待客,为客人倒茶时不能太满,有 “茶七酒八” 的说法。一些地方还会拿出自家的特色美食来招待客人。
信仰禁忌
宗教信仰:如藏族多信仰藏传佛教,会转经筒、磕长头,到寺庙朝拜等。
民间禁忌:如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指人,坐船时不能说 “翻” 字等。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以下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01.家乡的春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乡在五常,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充满独特的韵味。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屋里屋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着扫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扫完尘,便开始贴春联。
我和爸爸小心翼翼地将大红春联贴在门上,那喜庆的红色和吉祥的话语,瞬间让家充满了年味。
除夕是春节的高潮。
一大早,厨房里就热闹起来。妈妈和奶奶忙着准备年夜饭,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家乡美食摆满了桌。其中,鱼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着 “年年有余”。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丰盛的晚餐,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
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就一起守岁。
大人们聊天,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经历,孩子们则聚精会神地看着精彩的春晚节目。
等到零点钟声敲响,鞭炮声顿时震耳欲聋。爸爸带着我到院子里放鞭炮,五彩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绚丽夺目,把整个天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见面时,大家互相拜年,说着 “新年好”“万事如意” 等吉祥话。
小孩子们则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用红包包着,据说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初二开始,村里还会有舞龙舞狮表演。舞龙的队伍动作矫健,巨龙在他们的舞动下活灵活现;舞狮的演员则把狮子的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时而跳跃,时而翻滚,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家乡的春节,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愿,每一个习俗都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盼望着每一个春节的到来,因为它是我心中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
02.家乡的端午
“端午佳节至,艾叶粽飘香。”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是一个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习俗。
端午前夕,大街小巷就弥漫着粽叶的清香。集市上,摆满了新鲜翠绿的粽叶、饱满的糯米和红彤彤的大枣。
妈妈总会精心挑选这些食材,准备包粽子。
回到家,她熟练地将粽叶折成漏斗状,装上糯米、红枣,再用棉线紧紧捆绑,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摆满了盆。
煮粽子时,整个屋子都被香气笼罩,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守在锅边,等着品尝这美味。
端午节当天,天还未亮,大人们就会出门采集艾草。
回家后,将艾草插在门楣上,据说这样可以驱邪祈福。孩子们则会戴上五彩绳,那鲜艳的丝线交织在一起,漂亮极了。
老人们说,五彩绳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远离灾祸。
午后,河边聚满了人,一场激烈的龙舟赛即将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划船的健儿们齐心协力,喊着响亮的口号,奋力划桨。船头的鼓手有节奏地敲打着鼓面,那激昂的鼓点仿佛在为他们加油助威。
岸边的观众们也热情高涨,纷纷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呐喊助威,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粽子,分享着白天的趣事。
饭后,长辈们还会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精神。
家乡的端午节,没有华丽的排场,却充满了质朴的温情。
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更爱这片养育我的土地。
03.家乡的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在我记忆里,家乡的中秋总是充满了温情与欢乐,那些独特的习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童年的回忆。
中秋前夕,集市上便热闹起来。
糕点铺前,师傅们忙着制作月饼,刚出炉的月饼香气四溢,外皮酥脆,内馅丰富,有五仁、豆沙、蛋黄莲蓉等,每一种都让人垂涎欲滴。
大人们精心挑选,准备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共享。
中秋当天,家里早早开始准备丰盛的晚餐。
日落时分,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桌上摆满了美食,有鲜嫩的螃蟹、香甜的水果,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
晚饭后,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像一个大银盘挂在天空。
这时,奶奶会在院子里摆上一张小桌,放上月饼、水果和清茶,举行 “拜月” 仪式。
我们依次向月亮行礼,祈求平安健康。奶奶说,月亮里住着嫦娥仙子,拜月能得到她的庇佑。
拜月结束,便是我最期待的 “放孔明灯” 环节。
我和小伙伴们拿着亲手绘制的孔明灯,来到空旷的田野。点燃蜡烛,热气渐渐充满灯身,孔明灯缓缓上升。
我们仰着头,看着它越飞越高,带着我们的心愿飘向远方。
夜深了,明月依旧高悬,洒下银白的光。
我们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听长辈们讲述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古老传说。在轻柔的微风和皎洁的月光中,我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
家乡的中秋,是团圆的象征,是亲情的凝聚,那些独特的习俗,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
04.家乡的庙会
家乡的庙会,是一场盛大的民俗狂欢,那里满是我童年的欢乐与乡情。
每逢庙会,村子里就像炸开了锅,热闹非凡。
一大早,集市上便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五颜六色的糖人,栩栩如生,拿在手里,甜在心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竹蜻蜓、拨浪鼓,引得孩子们驻足围观,吵着闹着让大人买。
庙会上,最吸引人的当属各种表演。舞狮队的精彩表演总能赢得阵阵喝彩。
狮子在驯狮人的引导下,时而跳跃,时而翻滚,还能做出高难度的动作,如踩着梅花桩登高,那灵动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
除了舞狮,还有戏曲表演。
村里搭起了戏台,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粉墨登场。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但那悠扬的唱腔、优美的身段,也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老人们更是听得入迷,摇头晃脑,沉浸在这传统的艺术氛围中。
逛累了,就去尝尝庙会上的美食。
热气腾腾的馄饨,皮薄馅大,汤汁鲜美;金黄酥脆的炸馓子,咬上一口,“嘎吱” 作响;还有甜甜的棉花糖,像云朵一样蓬松。每一种美食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满足着人们的味蕾。
夜幕降临,庙会却依旧热闹。花灯亮起,宛如白昼。
孩子们提着花灯,在人群中穿梭玩耍。大人们则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着生活的点滴。
家乡的庙会,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集会,更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它将邻里乡亲紧密相连,成为我心中最温暖、最难忘的回忆。
05.家乡的秧歌
在我的家乡五常,扭秧歌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
每至新春,街头巷尾便响起激昂的锣鼓声,那是秧歌队登场的信号。
远远望去,色彩斑斓的队伍宛如一条绚丽的彩带蜿蜒而来。
瞧,队伍最前方的是 “头跷”,身着鲜艳服饰,动作潇洒利落,引领着整个秧歌队的节奏。
紧随其后的是各具特色的角色们:俏皮的大姑娘,手持彩扇轻盈舞动,彩扇在她们手中如灵动的蝴蝶,上下翻飞;
泼辣的丑婆子,夸张的动作和诙谐的表情,总能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还有威风凛凛的武士,舞起刀枪虎虎生风。
秧歌的舞步丰富多样:时而轻盈欢快如燕儿穿梭,时而稳健豪迈似骏马奔腾。
舞者们的身体随着节奏有韵律地摆动,脚下的步伐变幻莫测,“十字步”“别步” 等交织在一起,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伴奏的音乐更是秧歌的灵魂所在。
激昂的唢呐声冲天而起,或高亢嘹亮,或婉转悠扬,与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相互呼应。
鼓点密集时,如急雨敲窗,催促着舞者们加快步伐;节奏舒缓时,又似潺潺溪流,让舞者们尽情舒展身姿。
每当秧歌队路过,街道两旁便围满了观众。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回忆着往昔的岁月;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人群中,眼睛紧盯着精彩的表演,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年轻人也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家乡的秧歌,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连接家乡人情感的纽带,它传递着欢乐,传承着文化.
家乡的秧歌,让每一个离乡的人都深深眷恋。
写在最后
家乡,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温暖烙印。家乡,有我们无尽的眷恋与回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第一片风景,都是无法忘却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