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古诗三首
诵读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关于“王昌龄”大家了解多少?
唐朝
七绝圣手
关于他还有什么?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人——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创作背景
《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名下,作《军行》。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诗题含义
出塞:
出关,出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注释译文
秦代
汉代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回来
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注释译文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
不让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越过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
全文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赏析诗文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
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
赏析第一句
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触景生情
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万里长征人未还。
赏析诗文
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思考“人未还”写出了什么?
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赏析诗文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两句“言外之意”是什么
主题思想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习题链接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对朝廷用人的不满也谴责了那些懦弱无能的领兵将帅。
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会到了什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