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牧场之国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牧场之国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2 17:42:18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牧场之国
任务一:开门见山,激发阅读兴趣
任务二:品读描写,感受宁静之美
任务三:抓住线索,体会作者感情
任务四:拓展任务,布置延伸练笔


任务一
开门见山,激发阅读兴趣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
上节课我们乘着威尼斯的小艇,看尽水上城市风光。
今天,我们一起去荷兰,欣赏荷兰美景。
初知“荷兰”
荷兰,也称尼德兰,欧洲西部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有“水之国”“花之国”之称,运河、郁金香、牧场等都是荷兰的标志。
初知“荷兰”
牧场之国
思考
初知“荷兰”
“水之国”或“花之国”能与“牧场之国”换位置吗? 为什么?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作者简介
卡雷尔·恰佩克:
捷克作家、剧作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代表作品:
科幻小说《鲵鱼之乱》《小狗杰西卡》
《九个童话故事》等。
字音字词
zhān
tiào
biāo
jué




肥体壮





yāo






mōu

哞声
chù


字形








tiào
jùn
chí
liáo
mián
dèng
yāo
dāng
guàn
huī








shēng
chù
tiào
“兆”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重点字书写指导
ɡuàn
右半部分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重点字书写指导
重点字书写指导
chù
上半部分是“玄”,没有草字头。
任务二
品读描写,感受宁静之美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起句,整篇文章围绕这段话写,
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①从哪些信息可以看出荷兰是牧场之国?将相关语句画上横线。
②边读边想象每一自然段描写的画面,思考:牧场之国给自己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与自己想象中的一致吗?
学习任务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交流分享——荷兰是牧场之国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成群的骏马、辽阔无垠的原野。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哪几幅画面?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绿色低地上,牛群在吃草。
辽阔无垠的原野上,
骏马在飞驰。
绿色草原上,羊群、猪群、小鸡等动物悠然自得。
傍晚,人们将牛奶运走,入夜后,牲畜都沉睡了。
白天
傍晚到夜间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绿色低地
牛群吃草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辽阔原野
骏马飞驰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绿色草原牲畜悠闲
初读“荷兰”,整体感知。
夜幕降临
牲畜沉睡
走进草原,悟牛情趣。
前三幅图写的是白天的牧场之国,第四幅图写的是晚上的牧场之国,整篇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参观白天的荷兰牧场,感受牛群的情趣。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牛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走进草原,悟牛情趣。
先整体写牛群吃草的共同特点——“非常专注”,
再写一些牛的特殊表现。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数量多、品种多
荷兰是牛的王国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走进草原,悟牛情趣。
结合牧场的环境思考:牛群吃草为什么能“非常专注”?
因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同伴的争食,唯有四周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宁静而舒适,所以牛群才能这么专注地吃草。
走进草原,悟牛情趣。
端庄的仪态
无比威严
极目远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牛犊比作贵妇人,把老牛比作家长,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牛的悠然自得、不急不躁,表现出作者对牛的喜爱之情。
走进草原,悟牛情趣。
在作者眼里,荷兰有丝绒般的草原,牛群神情专注,牛犊仪态端庄,老牛无比威严,一切都显示了和谐的宁静之美。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走进草原,悟牛情趣。
作者还描写了牧场上的哪些事物? 默读课文,摘录信息到表格里,再有感情地读读。
事物 关键语句 阅读感受
成群的骏马
绵 羊 、 猪 群 、小鸡、长毛山羊
人、车船
结合表格,分享交流,展示朗读,感受动态中的宁静之美。
任务三
抓住线索,体会作者感情
抓住线索,体悟情感。
作者为何反复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删掉可以吗?可以改成“这就是荷兰”或“这就是我们的荷兰”吗?
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位置?
当你读到这句话时感受到什么?
站在作者角度,你反复
写这句话,是想告诉读者什么?
学习提示:
抓住线索,体悟情感。
分享交流。结合具体画面,填空表达理解和感受。
看着遍布于草原的黑白两色的花牛,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忍不住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第二次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因为遇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悠然自得,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禁不住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动物是悠然安闲的,人们挤奶、运奶是从容安静的,在这样的牧场之国里,感受到自由、生动和宁静。 只有荷兰有这样的牧场吧! 真叫人忍不住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抓住线索,体悟情感。
在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荷兰”是安静和谐的奶牛的天堂。
“真正的荷兰”是自由驰骋的骏马的世界。
抓住线索,体悟情感。
在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荷兰”是悠然自得的牲畜的王国。
“真正的荷兰”是祥和寂静的美好世界。
任务四
拓展任务,布置延伸练笔
延伸练笔
分别以下面的句子为开头,写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会有什么不同?
句子一:荷兰,是水之国,牧场之国,也是花之国。
句子二:荷兰,是花之国,牧场之国,也是水之国。
延伸练笔
课下从上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话为开头,根据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搜集资料写一篇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毡、犊”等9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字,会写“端庄、仪态”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3.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2.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毡、犊”等6个生字,会写“仪、眺”等7个字,会写“端庄、仪态”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3.能结合课文第2-4自然段的内容,说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的含义。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提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眼前出现了马、牛、羊,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2.揭示课题: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欧洲的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当之无愧被称为“牧场之国”,这个国家就是荷兰。
(板书课题:牧场之国)
二、结合预习,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荷兰牧场的哪几幅画面。
2.课件出示关于的卡雷尔·恰佩克简介,带领学生认识作家及作品。
3.反馈字词预习情况,正音辨形。
(1)引导学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写字需要注意的问题。
识字方面,提示学生:“噜”“吆”“哞”都有口字旁,它们都读第一声,都与声音有关,结合生活经验,在“呼噜”“吆喝”“哞哞”等词语中理解字义。“膘”字,不要误读成 piáo。“眺”字中的目字旁,表明它的字义与眼睛有关,可结合词语“眺望”来理解。
写字方面,提示学生:“眺”字中的“兆”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罐”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畜”字的上半部分是“玄”,没有草字头。
(2)选取三个易错字,讲解笔画顺序,带领学生书写。
① 驰:共有6画,笔画顺序为: 横折、竖折折钩、提、横折钩、竖、竖弯钩。
② 辽:共有5画,笔画顺序为: 横撇/横钩、竖钩、点、横折折撇、捺。
③ 铛:共有11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横、横、竖提、竖、点、撇、横折、横、横。
4.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聚焦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说一说:荷兰是个怎样的国家?
(2)课件出示简介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相关信息。
点拨:运河、郁金香、牧场都是荷兰的标志,本文主要写的是牧场。
(3)提问:课文描写了荷兰牧场的哪几幅画面?
(4)组织学生交流。
相机梳理:主要描写了四幅画面:绿色低地上,牛群在吃草;辽阔无垠的原野上,骏马在飞驰;绿色草原上,羊群、猪群、小鸡等动物悠然自得;傍晚,人们将牛奶运走,入夜后,牲畜都沉睡了。
(5)归纳:前三幅画面描绘的是白天,最后-幅画面描绘的是傍晚到夜间。
三、精读探究,体会特点
1.指导学生再读第2-4自然段,思考: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交流,合作探究。
动物 状态 荷兰牧场的特点
牛群 非常专注地吃草 宁静、舒适自由、安闲
骏马 在草原上驰骋
绵羊 悠然自得
猪群 不停地打呼噜
小鸡 安闲地欣赏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长毛山羊
2.聚焦第2自然段,梳理“牛群吃草”的主要特点。
(1)引导学生聚焦第2自然段,思考“牛群吃草”的特点是什么?找一找相关语句。
预设: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2)点拨:先整体写牛群吃草的共同特点——“非常专注”,再写一些牛的特殊表现,有仪态端庄的牛犊,也有“好似牛群的家长”的老牛。
(3)追问:牛群吃草为什么能“非常专注”?
可提示学生:结合牧场的环境来思考。
预设:因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同伴的争食,唯有四周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宁静而舒适,所以牛群才能这么专注地吃草。
(4)相机指导认识生字“毡、犊、眺”;指导写“眺”字: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5)小结: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宁静”“舒适”等字眼,却通过牛的群体和个体的表现,勾勒出一幅充满闲适气息的画面。
3.聚焦第3-4自然段,梳理“真正的荷兰”的特点。
(1)引导学生聚焦第3-4自然段,提问: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描写的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1: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骏马在辽阔的原野上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生活的状态。成群的骏马,匹匹肥体壮,辽阔的草原都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预设2: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羊、猪、鸡等牲畜在草原上自由、安逸地生活着的样子,他们安闲地欣赏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3)结合“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想象动物们在牧场上的样子。
预设:自由、安闲、无拘无束……
(4)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膘、爵”,重点提示“膘”字的读音,指导写“骏、驰、辽、属”等字。
4. (5)小结:荷兰的牧场宁静祥和,这里是动物的王国,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它们在这里安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表现出了“真正的荷兰”自由、安闲的特点。
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别示范朗读第2、3、4自然段。
(2)相机点拨:读第2自然段时要抓住荷兰宁静、舒适的特点;读第3-4自然段时,要抓住荷兰自由、安闲的特点。
(3)课件出示相关风景照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抓住特点,有感情地自主朗读第2-4自然段。
四、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本堂课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荷兰的牧场,一条条安静流淌的运河,一望无际的葱郁的草原,安闲自在的牲畜,都让我们领略了荷兰真正的魅力,大家想知道傍晚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1)摘抄课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别有一番情趣的句子。
(2)抄写“端庄、仪态”等9个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吆、哞”等3个字,会写“凳、吆”等8个字,会写“板凳、吆喝”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3.能结合课文第5、第6自然段的内容,说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的含义,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堂
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真正的荷兰”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1:“真正的荷兰”宁静且舒适。
预设2:“真正的荷兰”自由、安闲。
2.过渡课堂:本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进牧场,去看一看傍晚至夜间时“真正的荷兰”又是什么样的?
二、细读文本,聚焦画面
1.聚焦第5自然段,感受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1)指导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两个时间场景?找出对应的语句。
预设1: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预设2: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点拨:分别描写的傍晚和夜间这两个时间场景。
(2)引导学生结合“又是一片寂静”“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说一说荷兰牧场的特点。
预设:宁静、沉寂、静谧……
(3)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罐”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畜”字的上半部分是“玄”,不要误加草字头。
(4)组织学生交流。聚焦描写夜间牧场的部分,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消失的晚霞、沉睡的牲畜、寂静的夜晚。
点拨:静态描写展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5)课件出示组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体会静态描写所展现出的“牲畜归圈夜寂静”的美。
2.让学生抓住牧场宁静、静谧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三、研读语句,体会效果
1.回顾课文,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真正的荷兰”的特点。
(1)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牛儿在辽阔的绿色低地上悠闲吃草,是马儿在辽阔的原野上自由驰骋,是羊群、猪群、小鸡在牧场上的悠然自得,是夜晚的静谧安详。
(2)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再次感受“真正的荷兰”具有宁静、自由、悠闲的特点。
2. 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1)提问:“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句话?
(2)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
预设2:表达出了作者对荷兰牧场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3)小结:课文中共4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2次出现在自然段结尾,1次出现在全文的结尾,都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象后油然而生的赞叹;1次出现在自然段的开头,引出要写的景象,也是赞美之情的延续。反复出现这句话,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出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的生活的赞美,也能加深读者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四、积累表达,总结所学
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作者笔下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在第2自然段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
预设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预设2: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2)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牛当做人来写,赋予了牛以人的情感。
(3)小结:“专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无比威严”等表达,是将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了事物以人的身份、性格等,突显了牧场上的情趣。
2.课件出示词语归纳,指导学生摘抄并积累。
(1)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名称:骏马 铃铛 板凳 牲畜
(2)动词:远眺 遮掩 阻挡 飞驰 赞许 吆喝
(3)形容词:端庄 威严 辽阔 严肃 舒缓平稳 漆黑 微弱
3.布置作业:课后再找找其他段落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表现的情趣,并摘抄下来。
[教学板书]
总述(1)——荷兰的三个特点
绿色低地——黑白花牛
辽阔原野——骏马成群
绿色草原——畜禽安逸
白天(2-4)
牧场之国
傍晚到夜间(5)——牧场宁静祥和
总结(6)——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19 牧场之国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③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1.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
东岸:
西岸:
4.请根据平时在自读批读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经验,从选文中任选择一处做批注
所选内容:
批注:
答案:
1.画: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2.密西西比河西岸草原广阔无垠,野牛安静闲适。
3. 东岸:草原广阔,万籁无声(或静谧安适)。
西岸:植物繁茂,动物众多,一片骚动和聒噪(或热闹和喧嚣)。
4.提示:只要批注准确、符合要求且语句通顺即可。
张家界之绝
张家界四面绝壁,中间则是千奇百怪的峰林,峰峦拔地而起,层层幽谷叠翠,峭壁千仞,姿态万千,如“金鞭岩”,气势雄伟,金光闪烁,是一座三面陡峭,高达300多米的巨大石峰。“夫妻岩”似一对恋人,身姿倩影,宛如画图。还有像人的,像动物的,像建筑物的,如“将军岩”“雾海金龟”“天桥”“九重仙阁”等。
张家界不仅岩峰见奇,更有那稀有珍贵的树木,覆盖在奇峰怪石之上,把山峰岩石打扮得愈显风姿绰约。松,有的单棵挺立于峰峦之上,有的从刀削般的岩壁凌空跃出,也有的扎根于石峰或断崖的缝隙之中。有的林木竟成片地生长在奇峰异石之巅,任雨淋雪压,风刀霜剑,仍然直耸云天,别具风韵。
张家界的山令人拍案叫绝,张家界的水则令人心旷神怡。山与水相互交映,描绘出一幅“山因水更奇,水因山更秀”的幽雅图画。景区有“水八百”之说,确切地说,较大的溪流有48条。向东流的金鞭溪和索溪贯穿景区,并汇有琵琶溪、花溪、龙尾溪等溪流。这些溪流的源头散布着众多的流泉飞瀑,如万迭瀑、六月飘雪等,而一些坡降大的地段又形成急流溪涧,如百瀑溪、麻溪等。这些溪流纯净碧透,令人看之心喜,触之心畅,尝之心甜。盛夏之时,徘徊溪边,更是流连忘返。
山的幽雅,树的幽雅,水的幽雅,构成了这神秘的“人间仙境”。
1.读画线的句子,根据景点名称的特点,选择正确的答案( )。
A.将军岩 B.雾海金龟
C.天桥 D.九重仙阁
像动物的景点是( ) 像人的景点是( )
像建筑物的景点是( )
2.这篇短文主要展示了张家界的(动态美 静态美)(选择,画“√”)。
3.在这篇短文中,作者抓住了张家界的哪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4.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5.短文中张家界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答案:
1.B A CD
2.静态
3.作者抓住了张家界的山、张家界的树、张家界的水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4.画:张家界的山令人拍案叫绝,张家界的水则令人心旷神怡。
5.例:张家界的峰林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因为它们形态各异,非常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