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杨氏之子 课件+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杨氏之子 课件+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2 17:45:01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杨氏之子
世 / 说 / 新 / 语
语文要素: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
人文主题:风趣与幽默
童年的发现
杨氏之子
手 指
目录
任务一:读准读通,初讲故事
任务二:理解故事,感悟“甚聪惠”
任务三:演说故事,表达“甚聪惠”
任务四:由故事及己,走向“甚聪惠”
任务一
读准读通,初讲故事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载汉至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逸事。书中所载人物皆实有其人,涉及的重要人物有几百人,从中可以了解当时的思想、言行、社会风貌。
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杨 氏 之 子

儿子
姓杨人家的
试试像课文题目这样介绍自己或同桌。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qín



qín


象形字,本义:走兽总名。“擒”的本字。
甲骨文
像一把捕捉鸟类的长柄网具
金文
加上了声旁“今”
【古义】:在这里是两种意思,
即“家”和“鸟”;
【现义】: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
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
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
用处。就是指家里养的那
些鸡、鸭、鹅等。
家禽
根据意思给句子的“为”选择合适的读音。
为( wéi )①做;②当,作;③成,变成;④是;⑤被。
为( wèi )①替,给;②表目的;③表原因。
为( )设果。
wèi
根据意思给句子的“应”选择合适的读音。
应( yīng )①该,当;②答应,应承;③姓。
应( yìng )①答应或随声相和;②应付,对待;
③适合,配合;④接受。
儿应( )声答曰。
yìng
再次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访这个孩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任务二
理解故事,感悟“甚聪惠”
课文有五句话,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介绍
杨氏之子,是哪句呢?读成一个词是什么?
甚聪惠
惠,同“慧”
甚:十分,非常。
杨氏之子“甚聪惠”在何处呢?画出相关词句,在旁边写批注。
感悟“甚聪惠”
品读“为设果”。
感悟“甚聪惠”
孔君平是晋朝的高官,和杨父关系非常好,常去杨家做客。才九岁的孩子就会端来水果替父招待客人,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果然“甚聪惠”。
谁为谁 设果?
杨氏子为孔平君设果
品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感悟“甚聪惠”
“未闻”就是没有听说过,杨氏子说话委婉,尊重长辈,很有修养,是个“甚聪惠”的孩子。
“夫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可以看出杨氏子尊重长辈,是个聪惠的孩子。
感悟“甚聪惠”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君家(杨家)果——杨梅
夫子家(孔家)禽——孔雀
谐音双关,用姓氏打趣
感悟“甚聪惠”
杨氏子不仅听懂了孔君平的谐音双关,还能如法应答,应答迅速,答得巧妙,真是“甚聪惠”啊!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反应敏捷、迅速
再次朗读对话,读出主客间对话的风趣。
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孔君平微微点头,对杨氏之子的聪慧赞赏有加,夸道:“妙,真是妙!”
孔君平眼神中流露出惊讶,没想到一个孩子的思维竟如此敏捷,语言是如此机智巧妙。
思辨“甚聪惠”
假如杨氏之子这样回答,你觉得怎么样?
A.儿应声答曰:“否,此果贾之。”或“是,此果吾
家树结之。”
B.儿应声答曰:“孔雀是夫子家禽。”
表明他没有听懂孔君平话中有话,一语双关,回答得不智慧。
第二种没有了“未闻”,对长辈说话的语气很生硬。
这两种回答都不够聪惠
任务三
演说故事,表达“甚聪惠”
此刻,你们都是杨氏之子了,傍晚,父亲回来了,他已经遇到过孔君平了,他一进门就说:“儿子,白天孔叔叔来我们家了……”你会把这个故事讲给父亲听吗?
①把杨氏之子尊重长辈、如法应答的“聪惠”之处用语言表达出来;
②把回应孔君平的思考过程讲清楚,让大家看到他内心的想法,深刻感悟他的“甚聪惠”。
故事演说要点
故事演说现场
任务四
由故事及己,走向“甚聪惠”
今天我们读了一个小故事,认识了很聪惠的杨氏之子,我们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其他古代孩子。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让梨的孔融
说一说这些孩子的聪惠之处。
称象的曹冲
不取道旁李的王戎
这些孩子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勤奋努力、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合作探究,走向“聪惠”。
张吴兴和杨氏之子比谁更聪惠呢?你更欣赏谁?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 ,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dòu)?”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张吴兴说话很不留余地,不给先辈面子。而杨氏之子尊重长辈、说话委婉、语言风趣幽默。
反应敏捷、聪惠
同学们,当你通过阅读、比较、辨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就比之前“聪惠”了!
课后大家再去读一读《世说新语》,感受故事中人物的聪慧之处,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争取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聪慧之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个孩子的古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一读:读通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重点读好以下句子: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②孔/指以/示儿/曰。
(指、示、曰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表达着连续的动作与问答,因此要停顿)
(3)引导学生读准全文停顿。
(4)反复熟读。
三、二读:读懂课文
1.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将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引导学生相互解疑。
以下字词古今差异较大,学生比较陌生,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代词,指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禽:鸟类。
3.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以下方法来理解文言语句。
(1)补充成分,使句意完整。
如“孔君平诣其父”,翻译为: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此处,结合上下文,补充了“有一天”,强调了时间概念,使句意更加完整。
又如“为设果”,翻译为: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此处,结合上下文,补充了古文省略的“小儿、他(指孔君平)”两个人物,使句意更加完整。
(2)突破关键字词,使句意准确。
如“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的“家禽”,古文中指两个词,家指家庭,禽指鸟类;而现代汉语中“家禽”却是一个词,指家中养的鸡、鸭等鸟类,词义缩小了。所以翻译此句时只要突破了“家”和“禽”的意思,句意就更准确了。
(3)变换词序,使句意准确。
如“梁国杨氏子九岁”可翻译为: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这一翻译将原文中“子”与“九岁”的词序进行了变换,使得句意更加准确通畅。
4.指名完整地说全文的意思。
四、三读:读透课文
1.读了这个故事,杨氏之子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甚聪惠)
点拨:“聪惠”的意思就是聪明、有教养、有礼貌。
2.再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聪明、有教养、有礼貌。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句感受孩子的“聪惠”。
(1)从“九岁”“儿应声答曰”可以看出孩子年龄小,但反应快,思维敏捷,很聪明。
(2)从“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孩子会听孔君平的话,而且抓住“孔姓”提出孔雀作对答,显得非常巧妙,展示了孩子过人的学识与智慧。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从“为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有教养,能以礼待客,端出水果招待客人。
(4)从“未闻”“夫子”等词中可以看出孩子对孔君平很尊敬,很有礼貌。
4.在孔君平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他们各自是怎样想的呢?后来又会怎样对话呢?请你想一想,然后来读他们的对话。
孔君平想:_________。于是,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想:_________。于是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答曰:“_________。”杨氏之子对曰:“_________。”
5.大家看看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如下特点:
(1)“总—分”句式的构段特点:先写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然后围绕这一总起句与中心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甚聪惠”。
(2)人物对话的巧妙。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幽默机智、耐人寻味。
(3)文言文表达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一句话中省略了一些内容,有些字词的意思与现在大不相同。
6.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课后延伸阅读
课后让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
[教学板书]
21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言语》 甚聪惠
杨氏子 — 杨梅 —君家(杨家)果
孔君平 — 孔雀 —夫子家(孔家)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21 杨氏之子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
(1)群儿谋取之(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
(2)球遂浮出(A.顺,如意 B.于是,就)
2.这件事的起因是 (用原文回答)。
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 。
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 ,结果 。
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
答案:
1.(1)A (2)B
2.球忽跃入树穴
3.穴深
4.一盆取水,灌入穴中 成功了
5.司马光砸缸救人 曹冲称象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中书:即中书省。寇准当时担任宰相。 会:适逢,恰巧。 杨大年:即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1.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水底日为天上日 ( ) (2)因请其对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在这个故事中,杨大年称得上是文学家吗?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子。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对。
上联:轻风 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答案:
1.(1)是 (2)于是
2.正好赶上杨大年来报告事情。
3. (说出理由即可)例:称得上,因为他应声曰,说明是脱口而出,而且大家都觉得他对得好。
4.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