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手 指
目录
自主学习,读懂文本理要点
壹
文本赏析,感知手指“长”与“短”
贰
叁
交流互动,依托文本练思维
自主学习
读懂文本理要点
PART 01
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天天带着,天天看着,天天用着,十分熟悉,片刻不离,那么作者笔下的手指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看看他眼中的手指和我们眼中的手指都有哪些不同,他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呢?
作者简介
丰子恺
(1898-1975)名仁,又名婴行,浙江崇德(今属桐乡)人,画家、文学家、翻译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主要作品:
《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
《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
《率真集》等。
字音字词
弦
xián
qìn
sāo
yǎo tiǎo
huì
按
揿
电铃
搔
痒
窈窕
秽
物
yà
轧
伤
nǐng
拧
螺丝
niǔ
纽
扣
cāng
仓
库
yōng
庸
附
zēng
憎
爱
拇
mǔ
大
指
字音字形
纽
扣
貌
仓
渺
享
庸
mǔ
sāo
yǎng
huì
yà
nǐng
luó
niǔ
kòu
mào
cāng
miǎo
xiǎng
yōng
拇
搔
痒
秽
轧
拧
螺
憎
zēng
重点字书写指导
sāo
右上部分是“叉”,中间的一点不能遗漏。
mào
左半部分是“ ”。
重点字书写指导
cānɡ
xiǎnɡ
不可误写成“仑”。
不要与“亨”混淆。
重点字书写指导
yǎng
yōng
半包围结构,书写“疒”和“广”时注意撇要舒展。
提纲挈领,梳理要点
(1)看看手指,动动手指,认认手指。
(2)画画手指。伸出手掌,画出自己手
指的轮廓。
认认手指
交流分享:你对五根手指的印象是怎样的?
提纲挈领,梳理要点
【第1自然段】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丰子恺先生对自己五根手指的印象:
长处
短处
提纲挈领,梳理要点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手指 姿态 性格 长 短 喜欢程度(★★★★★)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文本赏析
感知手指“长”与“短”
PART 02
品味“拇指”
默读课文,丰子恺先生是怎么写拇指的形态的?
【第2自然段】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姿态
拇指是怎样的性格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吃苦耐劳。
作用
品味“拇指”
那拇指都干了什么活呢?
【第2自然段】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掀电铃……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运用拟人、排比
拇指干的都是重活、力气活、不讨好的活。
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品味“拇指”
最
肯
吃
苦
扶琴身
抵住水
按住血
顶重物
翻书页
掀电铃
搔痒痒
品味“拇指”
吃苦耐劳
任劳任怨
默默奉献
拇指的长处
不美,丑。
拇指的短处
由拇指,我联想到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食指”
食指姿态怎么样?课文怎么写?
【第3自然段】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姿态
窈窕:文静而美好。
用一个词来形容食指的形态,你会用哪个词?
不美
品味“食指”
食指的性格没有直说,要发现和概括,从哪里去发现呢?
【第3自然段】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食指的作用
这些是冒险的活、复杂的活、技术活。
勇敢、机敏
品味“食指”
勇敢
机敏
食指的长处
不美
食指的短处
由食指,我联想到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中指”
浏览课文,画出描写中指姿态的句子。抓住关键词,感受中指的姿态美。
【第4自然段】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姿态
“堂皇”用在相貌上,就是端庄气派、相貌堂堂。
没有人比得上
品味“中指”
丰子恺先生还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中指的相貌?
【第4自然段】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姿态
思考:中指干什么活?中指的性格呢?
拟人
品味“中指”
美
中指的长处
华而不实
中指的短处
由中指,我联想到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无名指和小指”
无名指和小指,丰子恺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来写了。他们的相貌怎么样?
【第5自然段】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姿态
思考:无名指和小指能干什么活?
能力薄弱
品味“无名指和小指”
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一找无名指和小指的作用。
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掏耳朵、抹鼻涕、奏管弦、作兰花。
作用
无名指和小指干的都是巧活。
性格讨巧。
品味“无名指和小指”
秀丽
长处
能力弱
短处
由无名指和小指,我联想到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总结
手指 姿态 性格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最肯吃苦,不讨巧
不窈窕
工作复杂,机敏
相貌堂皇,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能力薄弱,附庸
不出力,略为扶衬
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启迪思维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你明白了什么?
长得最丑的干活最多,长得最美的干活最少;长得越丑干活越多,长得越美干活越少。
发现
不能以貌取人,不要被外表所蒙蔽。
辩证思维
上述情况并不是绝对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既漂亮又干活多,你能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吗?
既注重仪表美,又注重心灵美。
我们该怎样做人?
交流互动
依托文本练思维
PART 03
收获启示
你觉得丰子恺先生最爱谁?为什么?
(1)“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
(2)“手指上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联系生活,升华理解
丰子恺先生只是在写手指吗?他想表达什么观点?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要紧紧团结在一起,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联系生活,升华理解
感受歌谣,体悟道理。
一个手指显得太孤单,两个手指就能握笔杆,三个手指就能系纽扣,四个手指就能把碗端,五个手指如果都出来,团结的力量大无边。
提炼写法
用最风趣的语言,讲最深刻的道理,丰子恺先生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思考:作者的语言为什么这么风趣?
巧用动词
善用修辞
妙用短句
抑扬交错
迁移写话
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请仿照课文表达的特点,从我们的五官中选一个来写一写。
(写作指导:内容上,形态、作用、性格等方面;表达方法: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
课外阅读
这本书以丰子恺经典作品集《缘缘堂随笔》为题名和主要篇目,为丰富作品内容,除该作品集原有的20篇作品外,另收入作者其他优秀篇目及相关画作数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手 指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语文要素】
4.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5.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15个字,会写9个词语。
2.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重点)
一、走进文本,学习生字词
1.导入新课:我们的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每一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先考考大家,你认识他们么?直观看,这五根手指有什么不同?(大拇指又粗又短,中指最长,小拇指又细又短)
2.其实他们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手指》,好好认识一下我们这些老朋友。文章中有很多生字,请同学们把生字和生词都画出来。
按弦 揿电铃 搔痒 窈窕 秽物 轧伤 拧螺丝 解纽扣 周仓 薄弱 附庸 爱憎
(1)读准字音,尤其要关注“弦”“窈窕”“轧”“憎”的读音,关注“庸”的写法。理解“附庸”的意思。
(2)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的结构是同一类的?(按弦 揿电铃 拧螺丝 解纽扣)
(3)这组词语都是写什么的?(人的行为动作)
二、阅读课文,发现语言特色
(一)语言特色一:体会拟人的写作方法
1.这一组词语写的是谁的动作呢?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
2.分别出示两个句子。在这一部分描写中,无论是大拇指还是食指,作者的称呼是什么?(他)
3.可见,作者是把手指当作人来写的。那么写其他几根手指的句子也是这样吗?读课文,发现共同点。
4.这种拟人化的语言还表现在其他地方,大家一起找一找。
5.在这些句子中,哪些语言让你感受到“人”的亲切?学生交流。
(二)语言特色二:单音节词语的使用
突出“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一句。
1.这篇文章语言的第二个特色,藏在这一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哪一个词语平时我们使用的时候一般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但在这一句中,只有一个字,表达的意思却完全相同。(但)
2.读读这句话,如果把“但”改成“但是”,语言上有没有什么细微的差别?
要点:结构感不如“但”紧凑。尤其是和后面的“却”连起来,这种简洁、紧凑的感觉更加明显。
3.文章中好多地方都是这样,请大家在文中寻找一下,画出相关句子和词语。
4.学生读这些句子,体会语言的味道。
5.也正是这样的简洁,让这篇文章略有文言的味道。有一些词语我们早已不用了。比如这几句:
(1)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3)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
6.你懂得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吗?
无如:不如,比不上;无过于:没有超过……的;不让于:不用谦让……的。
7.小结:这一类词语的使用,使文章的语言显得格外简练。
(三)语言特色三:大量短句的使用,使语言幽默有趣,文章朗朗上口
1.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很长却又很短的句子。你们知道我说的是哪一类句子吗?
比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2.读一读。一句话被作者分15次才说完,这样的句子读起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要点:(1)每一个小句子都很简短,读起来清楚易懂,而且很有韵律感。(2)感觉大拇指很辛苦,所有用力气的活都是他做的。
3.这样的大拇指,你觉得他苦情吗?你想流泪吗?(不仅不想流泪,而且还想笑)
4.追问:为什么想笑?(原来也没觉得大拇指要做这么多事,经作者一说,发现还真是这样,所以就想笑)
5.小结:像这样又真实又有趣的语言就是“幽默风趣”。指导朗读。
6.读读文章,看看还有哪些语言让你感觉简短有韵律感,而且幽默风趣。
三、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1.让学生自主观察本课要写的字,小组交流要注意的要点。
2.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字。(如:“享”不要与“亨”混淆;“仓”不可误写成“仑”)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难点)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丰子恺先生文章的语言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课文,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系统梳理,体会人生哲理
1.课文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五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大家都明白了吗?回忆课文,填写表格。
2.观察这一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出示第一段: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3.在作者笔下,中指好像作用不太大,是不是可以去掉?为什么?
出示最后一段: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作者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人要团结在一起做事,团结起来力量大)
5.丰子恺先生用五根手指给我们讲了一个重要的生存、工作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和大拇指、食指相似的人?全班交流。
三、指导“小练笔”
1.让学生读一读“小练笔”的要求,明确要写的内容。
2.小组交流,说一说五官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五官中的一个,进行练笔。
练笔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这个意思来描述、举例。
4.完成练笔后,全班分享、交流,师生共同评价,看看是不是把五官的特点和作用写清楚了,有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认为语言风趣的句子。
2.在丰子恺的眼中,万事万物都那么可爱、有灵性,所以,先生笔下的散文也十分幽默风趣,十分有味道。同学们课下可以走近丰子恺,读读他的文章,相信你们也会喜欢上他。
[教学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22 手指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的作用。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 ,是 。
答案:
1.因为越是胸襟宽广的人、充满智慧的人,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所以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C 3.C
4.例:生活的调味品 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
“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1.从结构上来说,短文记叙“逃难”的情节属于 描写。
2.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丰子恺散文的哪些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指出。
3.孩子们最喜欢“逃难”是因为( )。
A.“逃难”非常好玩 B.“逃难”所到之处景色非常美
C.孩子并不知“逃难”背后的紧张危险,只享受过程的新奇愉快
4.“我”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插叙
2.朴素自然,明白如话。如开篇作者和四岁孩子华瞻的对话,家常式的口语,让读者倍感亲切
3.C
4.作者主张成人应该向孩子学习,抛开世俗外在的功名利禄的累赘,学会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如此这般,即使在危险或艰难的境遇下,也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