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题 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题 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23 09: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甲、乙两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A.乙能发生酯化反应 B.甲和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C.甲和乙互为同系物 D.甲的分子式为C8H10O2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以NaCl为原料制备纯碱和烧碱
B.庆典活动放飞的气球材质为可降解材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
C.燃料的脱硫脱氮、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
D.生活中常用纯碱和洗涤剂去油污,但两者的去污原理不同
3.某化合物的结构(键线式)、球棍模型以及该有机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
下列关于该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有机化合物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3种
B.该有机化合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
D.1mol该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可以产生9molCO2和7molH2O
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碘和CCl4 萃取、分液 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渗析 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D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 升华 氯化铵易升华
A.A B.B C.C D.D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数为20的氯原子:37Cl B.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C.氨气的电子式为: 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6.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实验Ⅰ探究乙烯能与Br2反应
B.实验Ⅱ探究苯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C.实验Ⅲ探究乙醇的还原性
D.实验Ⅳ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A.铁粉 B.碳酸氢钠溶液
C.溴水 D.紫色石蕊溶液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冠疫苗须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疫苗蛋白质变性
B.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神舟十号”返回舱使用了多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材料
D.“嫦娥5号”抓取的月壤中含有的氦-3,可表示为3He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丙氨酸()存在手性异构体
D.NaCl熔化和CO2气化克服的作用力类型相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其次是碳和氧
B.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最少有11个
C.现代工业生产中芳香烃主要来源于煤焦油
D.石油的裂解可以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质量和产量
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四氯化碳的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所含电子数为7NA
C.常温常压下,0.5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2NA
D.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烷和丙烯混合物中氢原子数目为3NA
12.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各盛有4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0.1mol·L-1H2C2O4溶液和2mL0.2mol·L-1H2C2O4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B 配制1.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
C 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称取相同质量的大理石和纯碱,加入到盛有浓度、体积均相同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D 探究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和加热条件下是否水解 取少量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适量的NaOH溶液,再滴入碘水,观察实验现象
A.A B.B C.C D.D
1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与 B.金刚石与
C.和 D.正丁烷与异丁烷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丙烯酸乙酯是一种食用香料,用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H2=CH2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CH2=CH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CH2=CH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化合物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3)CH2=CH2→A,A+B→丙烯酸乙酯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4)CH2=CHCH3与CH2=CH2互为同系物,CH2=CHCH3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
(5)丙烯酸乙酯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聚合反应,该聚合物有较好的弹性,可用于生产织物。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C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都可用(C6H10O5)n表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者最终的水解产物相同
(2)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可完成上述反应IV,制得C。
①在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
16.乙醇在能源、生产及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分子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小铭将足量乙醇与4.6g金属钠充分反应,则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L。
(2)小铭向一支试管中加3~5mL乙醇,再将下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17.一种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仔细阅读,分析牛奶能为人体提供哪些营养物质。已知每克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氧化产生的热量分别约为16.7kJ、37.7kJ、16.7kJ,请计算一盒250mL的牛奶所能提供的热量_______。
营养成分平均含量(每100mL) 蛋白质 3.6g 脂肪 1.3g 糖类 5.7g 钙 105mg 钠 53mg
18.计算:
(1)已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将9.0 g A在足量纯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13.2 g,则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_。
(2)将60 g由甲烷和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充分反应后容器的总质量增加28 g,则原混合气中甲烷和乙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19.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为:预先使棉花团浸透乙醇,并按照图装置好,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后开始有节奏(间歇性)地鼓入空气,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被加热的铜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从A管中可观察到_______的实验现象,从中可认识到在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参加了化学反应,还可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需要一定的_______。
(3)已知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只撤掉酒精灯,反应还能否继续进行?______;原受热的铜丝处有什么现象?_______。
(4)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
20.四碘化锡(,熔点:144.5℃,沸点:364℃)为共价型化合物,受潮易水解,易溶于氯仿、苯等有机溶剂中,在冰醋酸中溶解度较小。实验室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粗品的制备: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3.00g的碎锡箔和5.08g(溶于醋酸),再加入50冰醋酸和50醋酸酐[,易与水反应生成醋酸],组装好装置后,打开冷却水,加热圆底烧瓶,控制反应温度80℃左右,直至反应完成,将烧瓶中的物质倒入干燥的烧杯中冷却结晶,抽滤,得到粗品。
①该装置缺少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_______。
②仪器A中冷却水从接口_______(填“a”或“b”)流出仪器,其冷凝效果优于直形冷凝管,原因是_______。
③加入醋酸酐的目的是_______;将紫红色的尾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该溶液中的阴离子主要有、、、,紫红色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粗品的净化:将所得粗品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加入30氯仿,水浴加热回流溶解后,趁热抽滤,用氯仿洗净布氏漏斗上残留的箔,将滤液和洗涤液倒入蒸发皿中,置于通风橱内,待氯仿全部挥发后,得到橙红色晶体,称得其质量为7.50g。
①遇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淀()和一种强酸,x=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物锡的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没将洗涤液倒入蒸发皿中,则所测锡的转化率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A、B、C、D、E五种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其中B、C同周期,A与D、B与E同主族,E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B、C原子电子数之和,E的单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试回答:
(1)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C、D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A与B形成的含有18个电子的物质甲的结构式是_______,C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乙物质中含有_______(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3)常温下B的最简单氢化物与氯气反应生成两种气态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中,丙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写出由丙制得高聚物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
(5)工业上利用E的氧化物与B的单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备新型陶瓷材料EB,同时生成B的二元化合物,写出制备新型陶瓷材料E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2.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Ⅰ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④、⑤、⑧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
(3)元素⑧的气态氢化物比元素⑨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填“强”或“弱”)。
(4)用电子式表示由⑤和⑨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
(5)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学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由14个①的原子和6个②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有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7)与元素③同主族且处于第5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为_______。
23.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A、B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为X。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
(2)X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__。
(3)B与C非金属性强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
(4)A2与C2组成的燃料电池,通入A2的一极是___(填“正极”或“负极”),该燃料电池的优点___(写一条即可)。
(5)写出X与D单质生成BA3D的化学方程式___,该反应类型为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A 6.D 7.C 8.D 9.C 10.B 11.D 12.A 13.D
14. CH2=CH2+Br2→CH2BrCH2Br 碳碳双键、羧基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或 nCH2=CH-COOC2H5
15. B 羟基 CH3CHO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导气管的出口伸入到了液面以下
16.(1) 羟基 2.24
(2) 铜丝加热后变黑,插入溶液中变成红色 2CH3CH2OH+O22CH3CHO+2H2O
17.510.8kJ
18.(1)C3H6O3
(2)2:1
19. 2CH3CH2OH+O22CH3CHO+2H2O 受热部分的铜丝随间歇性地鼓入空气而交替出现变黑再变红 温度 反应仍可继续进行 仍可看到原受热部分的铜丝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 实验结束后,卸下装置B中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从中取出少量溶液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的实验],用以证明乙醇经铜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结论
20.(1) 温度计 b 与蒸气接触面积大 除去体系中的水,防止水解
(2) 4 47.4% 偏小
21.(1) 第二周期第ⅣA族
(2) 非极性键
(3)
(4) nCH2=CH2 加聚反应
(5)
22.(1)
(2)
(3)弱
(4)
(5)
(6)5
(7)51
23. 第二周期IVA族 正四面体 O 负极 清洁环保 Cl2+CH4CH3Cl+HCl 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