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5 23: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zhì)    嗥鸣(háo)   斑斓(lán)
B.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gèng)
C.田垄(lěng) 污秽(huì) 镐头(gǎo)
D.默契(qiè) 泛滥(làn) 蚱蜢(zhà)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泛滥 皮鞭 斑斓 飘扬
B.田垄 嗥鸣 土壤 黎明
C.喷涌 亘古 墨契 污秽
D.稻禾 埋葬 汇合 蚱蜢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    。
(2)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    。
(3)禾稻的香气是    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A.平静 飘荡  热烈
B.安静 飘起 热烈
C.平静 飘起 强烈
D.安静 飘荡 强烈
4.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人当然要冷静,要温厚。不过,我们的冷静不是对丑恶的视而不见,我们的温厚不是遭遇不公时的胆小如鼠。关键时刻有担当,是一个社会人应有的道德追求。
B.生活中要讲究“留白”。“留白”一说,源于艺术创作。画家叫作“意到笔不到”,诗人称为“言有尽而意无穷”,生活中“留白”的人,会进退有度,潇洒自如。
C.诗人说:“让我放弃梦想,就像让我用一条腿来走路。”梦想是对现实有效的支撑;如果没有雄鹰般的志存高远,我们容易匍匐在地,或者混迹泥潭。
D.艺术一定要讲究形式。有人怕讲形式,以为讲形式就是形式主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把为表达意境而讲究形式与根本排斥内容的形式主义区别开来。
6.下列填人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与此相关的还有很多。称对方母亲用“令堂”,称对方弟弟、妹妹用“令弟”“令妹”等。________原来这个“令”字有“善良”“美好”的意思。
A.大概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吧?
B.为什么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呢?
C.其实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D.所以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7.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2)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9.依照句子,完成下面的句子。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0.此文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文中作者对故乡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1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的含义是什么?
13.文中描写了故乡哪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14.请你根据以往的学习,默写出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秋
乔洪涛
①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满面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早晨的阳光才刚刚变得薄薄的,凉凉的,它们就感知到了。篱笆花架下的那两棵细瘦如美人的秋草,已成淡黄,渐落风尘,却正有了徐娘半老的风韵,在牵牛花的映衬下,一点不来得含糊,也不来得潦草。她们早听到了牵牛花在夜晚的窃窃私语,她们知道那个秘密。高高在架上的牵牛花已经把喇叭举上了头顶,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
②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我听见,我都听见了,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秋意渐浓了。
③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既然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它们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坐在地头上休息,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
④听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库!这里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那些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你可以听见生命的伟大,可以听见历史的浩渺,也可以听见岁月脚步的蛩音。
⑤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
⑥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这秋的生命之美吧!这潦草而妩媚的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
(选文有删减)
15.文章第②段段末说“我听见,我都听见了”,请结合本段简要概括“我”分别听到了哪些声音。
16.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17.严文井在《永久的生命》中写道:“生命在那些终于要调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请从选文中找到与该句含意相近的句子并写下来。
18.文章第⑤段描写的月亮非常独特,读后你有何感受?请结合文意加以简述。(50字以内)
(三)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喜鹊在枝头
魏丽饶
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市郊的一家壁纸厂。下车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道路两旁是山,山后面还是山。按照导航提示,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
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 )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⑤“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 )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⑨“看鸟。”回话的同时,我不舍地收回视线。一位老人,从树林里走出来。从他臂上戴着的袖章得知,他是这片山里的防火员。
⑩老人( )早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从树上的柿子说开去。原来,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为啥?”
“留给鸟儿们过冬。”
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刚下车我便得到一只喜鹊的陪伴和热情,该是一种幸运,也许它正将我引向一帆风顺。
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姑娘,尝尝?”
我迟疑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
“尝一个。不然您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6日)
19.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几乎 似乎 大概 B.似乎 大概 几乎
C.似乎 几乎 大概 D.大概 似乎 几乎
20.仔细阅读第③—⑦段,完成下面的内容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放慢脚步减轻动静,“我”生怕吓走喜鹊→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遇到喜鹊,“我”明白了它的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
22.第 段内容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
23.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选文内容,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韩国北部有一个柿子园,农民们总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给这些精灵。一些游人经过这里时说,这些又大又好的柿子,不摘真可惜。农民们则回答,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过冬的喜鵲,直到春天也不肯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三、写作训练
24、请用抒情的文字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
1.A 2.C 3.C 4.“土地黑黑的”改成“黑色的土地”,“眼睛似黑玉”改成“黑玉的眼睛”。
5.B 6.B 7.B 8.(1)拟人 (2)比喻、排比 (3)反复
9.在校园的小径上,留下我无数欢声笑语。在沸腾的操场里,我洒下颗颗汗滴,在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中,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在教室的课桌上,印下我书写描画的痕迹。
10.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11.“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12.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这是不是使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呢?
13.描写了春天和秋天的景色。
角度:视觉、嗅觉、听觉。
14.略
15.((1)空气变凉的声音;2.植物变黄、昆虫弹跳鸣唱的声音;3.麻雀叫个不停的声音;4.野菊花开的声音。
16.第一问:1.告诉生灵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2.向它们道别,表达问候、抚慰、道歉之意。
第二问:表达了“我”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
17.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
18.示例:1.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它像上苍的邮戳和天使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2.通过月缺月圆,感悟到生命成长的历程;3.心灵在月亮的纯净和天真牵引下得到了净化。
19、C
20、山间偶遇喜鹊,“我”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喜鹊倏地飞走,“我”顿时一阵失落 目睹喜鹊啄食红柿,“我”赞叹喜鹊的聪明
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阳光下的柿子”比喻成“点亮的红灯笼”,写出了柿子的明媚、生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柿子的喜爱之情,同时为下文写花喜鹊吸食红柿子作铺垫。
22.不多余。第④段写一树枇杷果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突出了“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这一主题,同时也丰富了文章内容。
23、(1)我们要爱护鸟类,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鸟儿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3)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人与鸟类互惠互利;(4)动物亦通人意,要学会与动物做朋友。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