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黄帝的传说》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黄帝的传说》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2 23:4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25. 黄帝的传说
第一课时
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 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以土德王,土色黄,故称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
黄帝


形近字比较:旁—帝
组词:帝王、皇帝

chuán
形近字比较:转—传
组词:传说、上传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黄 造 举 称 发




chuàng
zūn
zhào
shè

tuī


号 照 想 料 进



àn

cái

gǎi

yóu
代 在 自 一 提



dāi

duàn

gōng
如果造一个像树叶一样浮在水面的东西,能让人待在上面,我们就可以在水上自由来去了。
待着

dāi
等待
dāi
dài
创、推、按、材、供、理、通、忽
形声字结构规律
识字方法


形近字比较
加一加
户 + 口 = 启





























读课文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每个同学只读一个自然段。
根据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课文先写了 。
再写了 。
黄帝创造发明了车
黄帝创造发明了船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交流,学写生字
结构:上下
笔画:九
部首:巾


组词:帝王 皇帝
略宽,托上盖下
在竖中线上
点在竖中线起笔
结构:左右
部首:亻

chuán
组词:传说 上传
笔画:六
竖折撇从上而下一笔写成
“专”第二笔压住横中线
结构:上下
笔画:八
部首:心


组词:忽然 飘忽
易错提示:下面的“心”的第二笔是卧勾哟!
第四笔撇写在竖中线上起笔
“心”扁宽托上
结构:半包围
笔画:七
部首:户


组词:启发 启迪
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口”稍扁
结构:独体字
笔画:五
部首:丨

yóu
组词:自由 由来
竖要从上到下一笔写成,压住竖中线
左右不相接
结构:左右
笔画:十一
部首:王


组词:理发 理由
“里” 第四笔横压住横中线
横变提
结构:左右
笔画:九
部首:殳

duàn
组词:一段 段落
易错提示:右上面是第二笔是竖弯,不带钩哦!
左面的第四笔横压住横中线,第五笔是提
“殳”的第一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结构:半包围
笔画:十
部首:辶

tōng
组词:通过 通知
点勿丢
平捺舒展
1、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课后作业
25. 黄帝的传说
第二课时
黄 造 举 称 发




chuàng
zūn
zhào
shè

tuī


号 照 想 料 进



àn

cái

gǎi

yóu
代 在 自 一 提



dāi

duàn

gōng
复习导入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本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习课文第 1 自然段,明确黄帝的传说
黄帝的传说
相传五六千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轩辕。
他有很多创造发明,深受人们爱戴。大家推举他统
领部落联盟,尊称他为“黄帝”。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及主要人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爱戴”和“推举”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爱戴——敬爱;推举——推选。
抓住“爱戴”一词,要读出对祖先黄帝的敬爱之情。
“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是指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
默读课文《造车》部分,黄帝造车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发明创造的?结果如何?
造车
学习“造车”部分,明确黄帝发明车的原因及过程
那时候,人们出远门都得靠步行,运东西也只能依靠人力,既不方便,又很辛苦。
人们出远门、运东西不方便,又很辛苦,这也是黄帝要造车的原因。
“远门、步行、运东西、依靠人力”突出人们没有车子出行的不易。
读出没车时人们生活的辛苦。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黄帝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黄帝看到的
有一年夏天,黄帝正在干活,忽然一阵大风刮来,把他头上的草帽吹掉了。草帽是圆的,掉到地上后向前滚出了很远。
帽子是个圆形的,滚动的帽子多像我们现在的车轮子呀,也是圆的。
“刮、吹掉、掉到地上、滚出”写出了帽子滚落的过程。
小组内练习用这些词语说故事。
刮起
吹掉
掉地上
滚出
这件事给了黄帝启发,他想,如果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就可以用来搬运物品了。
思考
表现了黄帝很有智慧,很伟大,他一心为民着想,决心为人们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黄帝想到的
朗读这个句子,读出对黄帝的敬佩之情来。
你能用“如果……再……就”说个句子吗?
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再不积极锻炼身体,细菌和蚊虫就会乘虚而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于是,他号召部落民众,按照设想找来需要的材料,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把车造了出来,样子就像现在的独轮手推车。
步骤
团结起来力量大,集体智慧是无穷尽的,黄帝是伟大的。
黄帝做到的
抓住“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读出黄帝创造发明的艰难过程,读出对黄帝团结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的敬佩之情。
黄帝把车造成,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a.号召部落民众
b. 找来需要的材料
c.试了一次又一次
独轮手推车
根据提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帝造车的经过。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怎样做的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一说自从黄帝造出车子之后,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后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发明了双轮车,又驯服了牛和马,用它们来代替人拉车,出远门、搬运东西方便多了。
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改进”就是改变旧有状况,使有所进步。
“驯服”就是使顺从。
现在的人们使用的车子就更先进了,说一说:你见到有哪些车?
消防车
挖掘机
货车
小轿车
公交车
高铁
默读课文《造船》部分,黄帝造车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发明创造的?结果如何?
造船
学习“造船”部分,明确黄帝发明船的缘由及过程
默读“造船”部分,找出黄帝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黄帝是怎样做的。
黄帝看到的
他看到水面上漂着许多树叶,其中一个叶片上有一只蚂蚁,虽然河水很深,蚂蚁却安安稳稳地在上面爬着。
在水面漂浮着就是“漂着”。
“安安稳稳”比“安稳”更加稳当,程度更深。
区分“飘着”和“漂着”。
“飘着”指物体在风中飘扬。
“漂着”指物体在水中漂浮着。
小组内练习用这些词语说故事。
漂着
安安稳稳
蚂蚁待在树叶上,就能在河里浮着不沉下去。如果造一个像树叶一样浮在水面的东西,能让人待在上面,我们就可以在水上自由来去了。
假想
黄帝是受到蚂蚁的启发,设想着要造一种工具让人们能够在水上来去自由。
黄帝想到的
读出对黄帝的敬佩之情。
第二天,他们找来一根很粗很粗的树干,把它放进河里。可是,树干是圆的,人一爬上去,它就滚动起来,人在上面根本待不住。
步骤
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黄帝做到的
说说黄帝找来了什么当作漂浮物。
他们一起商量,终于想出了办法:把树干中间的一段挖空,人坐在里面,果然能坐稳了。他们又用木头做了桨,就能在水面上自由地行动了。
他们又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终于、果然、自由”写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过程。
步骤
根据提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帝造船的经过。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怎样做的
自从黄帝造出船之后,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品读最后一部分,感受深远影响
车和船的发明,使水陆交通得到了发展,为人们相互往来提供了便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
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
“交通”就是往来通达。
“便利”就是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结果
说一说,你都知道什么船?
独木舟
轮船
气垫船
再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里还有哪些内容你感觉到很神奇?
感受“神奇”,讲述故事
在黄帝的传说中,车和船是怎样发明的 借助下面的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古时候_________带领人们发明了创造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帮助人们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黄帝


在指南针未发明前,人类赶路,辨认方向全靠天上的太阳和星星。当时的古人,晚上通过观察北极星定方位,白天则利用日影来分辨方位。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是中国古代四项重要的发明。其中指南针的发明是最早的。两千多年前,当时的人们就知道把磁石制成“司南”,利用它来定南北方向,所以“司南”可说是指南针的前身。不过,同样可以辨认方向的指南车,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黄帝和指南车
拓展阅读
大约在四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族群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这时候,在东方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不仅十分强悍、凶猛,还对黄帝心怀怨恨,不愿服从黄帝。后来,蚩尤联合他的八十一个兄弟,和黄帝展开大战。为了对付这个拥有各式各样铜制武器的顽强敌手,黄帝苦思对策,终于发明了战斗的锐利武器──弓箭。又因为北方风沙大,时常刮起阵阵的大风沙,为了不使 士兵们迷失方向,黄帝的部下,成功的制造了“指南车”。
两军在涿鹿交战,蚩尤的士兵虽然勇猛,但遇到黄帝的军队,却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退。这时战场上虽然没有刮起大风沙,可是却起了浓雾,白茫茫一片,两队人马,根本就分不清东西南北。而黄帝的“指南车”上放着一铁做的人,铁人的手永远指着南方,靠着“指南车”指引方向,黄帝的军队能在大雾中辨明方向,将蚩尤打败,获得最后的胜利,这就是“涿鹿之战”。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