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53讲 反应进程中溶液粒子浓度变化曲线
1. 能正确识别图像,能从图像中找到曲线指代、趋势、关键点。
2.利用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学会分析不同类型图像中各粒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类型一
类型一 滴定曲线
1.巧抓“5点”,突破滴定曲线中粒子浓度关系
(1)抓反应的“起始”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3)抓“恰好”反应点,生成的溶质是什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4)抓溶液的“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的“过量”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2.抓住滴定曲线中的5个关键点——模型构建
以室温时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 HA溶液为例。如图所示:
关键点 离子浓度关系
反应起始点(与pH轴的交点) 起始点为HA的单一溶液,0.1 mol·L-1 HA溶液pH>1说明HA是弱酸,c(HA)>c(H+)>c(A-)>c(OH-)
反应一半点(点①) 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此时溶液pH<7,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A-)>c(Na+)>c(HA)>c(H+)>c(OH-)
中性点(点②) 溶液pH=7,溶液是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c(Na+)=c(A-)>c(HA)>c(H+)=c(OH-)
恰好完全反应点(点③) 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是碱性,
c(Na+)>c(A-)>c(OH-)>c(HA)>c(H+)
过量点(点④) 此时,NaOH溶液过量,得到NaA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Na+)>c(OH-)>c(A-)>c(H+)
【教考衔接】
典例 [2023·湖南卷,12C、D改编]常温下,用浓度为0.020 0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20 0 mol·L-1的HCl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η(η=)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点a溶液中,c(Na+)、c(Cl-)、c(CH3COOH)、c(CH3COO-)四种粒子浓度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b溶液中,c(CH3COOH)________(填“>”“=”或“<”)c(CH3COO-)。
c(Na+)=c(Cl-)=c(CH3COOH)+c(CH3COO—)
<
解析:(1)a点溶液为等浓度的NaCl和CH3COOH混合溶液,存在物料守恒关系c(Na+)=c(Cl-)=c(CH3COOH)+c(CH3COO-)。
(2)点b溶液中含有NaCl及等浓度的CH3COOH和 CH3COONa,由于pH<7溶液显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c(CH3COOH)【解题思路】
NaOH溶液和HCl、CH3COOH混酸反应时,先与强酸反应,然后再与弱酸反应。由滴定曲线可知,a点时NaOH溶液和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和水,CH3COOH未发生反应,溶质成分为NaCl和CH3COOH;b点时CH3COOH反应掉一半,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H和 CH3COONa;c点时NaOH溶液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Na;d点时NaOH过量,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Na和NaOH。
【对点演练】
1.室温下,将1.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 1.00 mol·L-1的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Cl-)>c(OH-)>c(H+)
B.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Cl-)>c(H+)=c(OH-)
C. 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H+)=c(Cl-)+c(OH-)
D.d点时溶液温度达到最高,之后温度略有下降,原因是NH3·H2O电离
答案:D
2.常温下向100 mL 0.1 mol·L-1 Na2C2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pOH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OH=-lg c(OH-),Ka1(H2C2O4)=1×10-2,Ka2(H2C2O4)=1×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约为5
B.若V1=100,则n>7
C.a点:c(Na+)+c(H+)=)+c(Cl-)+c(OH-)
D.若q=10,则b点对应的溶液>100
答案:D
类型二
类型二 分布系数曲线
1.透析分布曲线,锁定思维方向
一元弱酸(以CH3COOH为例) 二元酸(以草酸H2C2O4为例)
δ0为CH3COOH分布系数,δ1为CH3COO-分布系数 δ0为H2C2O4分布系数、δ1为分布系数、δ2为分布系数
随着pH增大,溶质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子增多。根据分布系数可以书写一定pH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同一pH条件下可以存在多种溶质微粒。根据在一定pH的微粒分布系数和酸的分析浓度,就可以计算各成分在该pH时的平衡浓度
2.明确解题要领,快速准确作答
(1) 读“曲线”——每条曲线所代表的粒子及变化趋势;
(2)“读浓度”——通过横坐标的垂线,可读出某pH时的粒子浓度;
(3)“用交点”——交点是某两种粒子浓度相等的点,可计算电离常数K;
(4)“可替换”——根据溶液中的元素质量守恒进行替换,分析得出结论。
【教考衔接】
典例 [2023·湖北卷,14]H2L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pKa1=7.46,pKa2=12.4。常温下构建Fe(Ⅲ)—H2L溶液体系,其中c0(Fe3+)=2.0×10-4 mol·L-1,c0(H2L)=5.0×10-3 mol·L-1。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δ(x)=,已知lg 2≈0.30,lg 3≈0.4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pH=1时,体系中c(H2L)>c([FeL]+)>c(OH-)>c(HL-)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L2-
C.L2-+[FeL]+ [FeL2]-的平衡常数的lg K约为14
D.当pH=10时,参与配位的c(L2-)≈1.0×10-3 mol·L-1
答案:C
【师说·延伸】 本题主要涉及如下平衡体系:
H2L H++HL-、HL- H++L2-、Fe3++L2- [FeL]+、Fe3++2L2- [FeL2]-、Fe3++3L2- [FeL3]3-、Fe3++2L2-+OH- [FeL2(OH)]2-。
【对点演练】
1.某弱酸HA溶液中主要成分的分布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酸-lg Ka≈4.7
B.NaA的水解平衡常数Kh=
C.当该溶液的pH=7.0时,c(HA)D.某c(HA)∶c(A-)=4∶1的缓冲溶液,pH≈4
答案:B
2.T ℃时,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种微粒H2C2O4、、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0.1 mol·L-1的NaHC2O4溶液呈_____性,其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
类型三
类型三 对数曲线
将溶液中某一微粒的浓度[如c(A)]或某些微粒浓度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即lg c(A)或lg得到的粒子浓度对数图像。
1.破解对数曲线的数据
(1)运算法则:lg ab=lg a+lg b、lg =lg a-lg b、lg 1=0。
(2)运算突破点:如lg=0的点有c(A)=c(B);lg c(D)=0的点有c(D)=1 mol·L-1。
2.破解对数曲线的步骤
(1)识图像:观察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看清每条曲线代表的粒子种类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计算电离常数时应利用两种粒子浓度相等的点,如lg=0。
(2)找联系:根据图像中的坐标含义和曲线的交点,分析所给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或pH与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
(3)想原理:涉及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在识图像、想原理的基础上,将图像与原理结合起来思考。
(4)用公式:运用对数计算公式分析。
【教考衔接】
典例 [2023·山东卷,15](双选)在含HgI2(s)的溶液中,一定c(I-)范围内,存在平衡关系:HgI2(s) HgI2(aq);HgI2(aq) Hg2++2I-;HgI2(aq) HgI++I-;;,平衡常数依次为K0、K1、K2、K3、K4。已知lg c(Hg2+)、)、)随lg c(I-)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L表示)的变化情况
B.随c(I-)增大,c[HgI2(aq)]先增大后减小
C.a=lg
D.溶液中I元素与Hg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
答案:BD
【对点演练】
1.[2024·山东泰安模拟]25 ℃时,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lg 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lg X=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m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
B.当溶液呈中性时,c(Na+)=)
C.Ka1(H2CO3)的数量级为10-6
D.滴加过程中保持不变
答案:D
2.常温下,向二元弱酸H2Y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向二元弱酸H2Y中滴加NaOH溶液,依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lg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lg________。
(3)Ka2(H2Y)=________。
(4)在交叉点“e”,c(H2Y)________c(Y2-)(填“>”“<”或“=”)。
H2Y+OH-===H2O+HY-、HY-+OH-===H2O+Y2-
增大
减小
10-4.3
=第53讲 反应进程中溶液粒子浓度变化曲线
1. 能正确识别图像,能从图像中找到曲线指代、趋势、关键点。
2.利用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学会分析不同类型图像中各粒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类型一 滴定曲线
1.巧抓“5点”,突破滴定曲线中粒子浓度关系
(1)抓反应的“起始”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3)抓“恰好”反应点,生成的溶质是什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4)抓溶液的“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的“过量”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2.抓住滴定曲线中的5个关键点——模型构建
以室温时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 HA溶液为例。如图所示:
关键点 离子浓度关系
反应起始点(与pH轴的交点) 起始点为HA的单一溶液,0.1 mol·L-1 HA溶液pH>1说明HA是弱酸,c(HA)>c(H+)>c(A-)>c(OH-)
反应一半点(点①) 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此时溶液pH<7,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A-)>c(Na+)>c(HA)>c(H+)>c(OH-)
中性点(点②) 溶液pH=7,溶液是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c(Na+)=c(A-)>c(HA)>c(H+)=c(OH-)
恰好完全反应点(点③) 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是碱性, c(Na+)>c(A-)>c(OH-)>c(HA)>c(H+)
过量点(点④) 此时,NaOH溶液过量,得到NaA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Na+)>c(OH-)>c(A-)>c(H+)
【教考衔接】
典例 [2023·湖南卷,12C、D改编]常温下,用浓度为0.020 0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20 0 mol·L-1的HCl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η(η=)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点a溶液中,c(Na+)、c(Cl-)、c(CH3COOH)、c(CH3COO-)四种粒子浓度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b溶液中,c(CH3COOH)________(填“>”“=”或“<”)c(CH3COO-)。
【解题思路】 NaOH溶液和HCl、CH3COOH混酸反应时,先与强酸反应,然后再与弱酸反应。由滴定曲线可知,a点时NaOH溶液和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和水,CH3COOH未发生反应,溶质成分为NaCl和CH3COOH;b点时CH3COOH反应掉一半,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H和 CH3COONa;c点时NaOH溶液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Na;d点时NaOH过量,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Na和NaOH。
听课笔记
【对点演练】
1.室温下,将1.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 1.00 mol·L-1的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Cl-)>c(OH-)>c(H+)
B.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Cl-)>c(H+)=c(OH-)
C.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H+)=c(Cl-)+c(OH-)
D.d点时溶液温度达到最高,之后温度略有下降,原因是NH3·H2O电离
2.常温下向100 mL 0.1 mol·L-1 Na2C2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pOH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OH=-lg c(OH-),Ka1(H2C2O4)=1×10-2,Ka2(H2C2O4)=1×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约为5
B.若V1=100,则n>7
C.a点:c(Na+)+c(H+)=)+c(Cl-)+c(OH-)
D.若q=10,则b点对应的溶液>100
类型二 分布系数曲线
1.透析分布曲线,锁定思维方向
一元弱酸 (以CH3COOH为例) 二元酸(以草酸 H2C2O4为例)
δ0为CH3COOH分布系数,δ1为CH3COO-分布系数 δ0为H2C2O4分布系数、δ1为分布系数、δ2为分布系数
随着pH增大,溶质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子增多。根据分布系数可以书写一定pH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同一pH条件下可以存在多种溶质微粒。根据在一定pH的微粒分布系数和酸的分析浓度,就可以计算各成分在该pH时的平衡浓度
2.明确解题要领,快速准确作答
(1)读“曲线”——每条曲线所代表的粒子及变化趋势;
(2)“读浓度”——通过横坐标的垂线,可读出某pH时的粒子浓度;
(3)“用交点”——交点是某两种粒子浓度相等的点,可计算电离常数K;
(4)“可替换”——根据溶液中的元素质量守恒进行替换,分析得出结论。
【教考衔接】
典例 [2023·湖北卷,14]H2L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pKa1=7.46,pKa2=12.4。常温下构建Fe(Ⅲ)—H2L溶液体系,其中c0(Fe3+)=2.0×10-4 mol·L-1,c0(H2L)=5.0×10-3 mol·L-1。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δ(x)=,已知lg 2≈0.30,lg 3≈0.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pH=1时,体系中c(H2L)>c([FeL]+)>c(OH-)>c(HL-)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L2-
C.L2-+[FeL]+ [FeL2]-的平衡常数的lg K约为14
D.当pH=10时,参与配位的c(L2-)≈1.0×10-3 mol·L-1
听课笔记
【师说·延伸】 本题主要涉及如下平衡体系:
H2L H++HL-、HL- H++L2-、
Fe3++L2- [FeL]+、Fe3++2L2- [FeL2]-、Fe3++3L2- [FeL3]3-、Fe3++2L2-+OH- [FeL2(OH)]2-。
【对点演练】
1.某弱酸HA溶液中主要成分的分布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酸-lg Ka≈4.7
B.NaA的水解平衡常数Kh=
C.当该溶液的pH=7.0时,c(HA)D.某c(HA)∶c(A-)=4∶1的缓冲溶液,pH≈4
2.T ℃时,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种微粒H2C2O4、、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0.1 mol·L-1的NaHC2O4溶液呈________性,其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三 对数曲线
将溶液中某一微粒的浓度[如c(A)]或某些微粒浓度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即lg c(A)或lg得到的粒子浓度对数图像。
1.破解对数曲线的数据
(1)运算法则:lg ab=lg a+lg b、lg =lg a-lg b、lg 1=0。
(2)运算突破点:如lg=0的点有c(A)=c(B);lg c(D)=0的点有c(D)=1 mol·L-1。
2.破解对数曲线的步骤
(1)识图像:观察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看清每条曲线代表的粒子种类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计算电离常数时应利用两种粒子浓度相等的点,如lg=0。
(2)找联系:根据图像中的坐标含义和曲线的交点,分析所给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或pH与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
(3)想原理:涉及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在识图像、想原理的基础上,将图像与原理结合起来思考。
(4)用公式:运用对数计算公式分析。
【教考衔接】
典例 [2023·山东卷,15](双选)在含HgI2(s)的溶液中,一定c(I-)范围内,存在平衡关系:HgI2(s) HgI2(aq);HgI2(aq) Hg2++2I-;HgI2(aq) HgI++I-;;,平衡常数依次为K0、K1、K2、K3、K4。已知lg c(Hg2+)、)、)随lg c(I-)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L表示)的变化情况
B.随c(I-)增大,c[HgI2(aq)]先增大后减小
C.a=lg
D.溶液中I元素与Hg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
听课笔记
【对点演练】
1.[2024·山东泰安模拟]25 ℃时,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lg 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lg X=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m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
B.当溶液呈中性时,c(Na+)=)
C.Ka1(H2CO3)的数量级为10-6
D.滴加过程中保持不变
2.常温下,向二元弱酸H2Y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向二元弱酸H2Y中滴加NaOH溶液,依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lg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lg________。
(3)Ka2(H2Y)=________。
(4)在交叉点“e”,c(H2Y)________c(Y2-)(填“>”“<”或“=”)。
第53讲 反应进程中溶液粒子浓度变化曲线
类型一
突破·关键能力
教考衔接
典例 解析:(1)a点溶液为等浓度的NaCl和CH3COOH混合溶液,存在物料守恒关系c(Na+)=c(Cl-)=c(CH3COOH)+c(CH3COO-)。
(2)点b溶液中含有NaCl及等浓度的CH3COOH和 CH3COONa,由于pH<7溶液显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c(CH3COOH)答案:(1)c(Na+)=c(Cl-)=c(CH3COOH)+c(CH3COO—) (2)<
对点演练
1.解析:a点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3·H2O和NH4Cl,溶液显碱性,故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NH4Cl的水解程度,所以有c(NH)>c(Cl-)>c(OH-)>c(H+),A正确;b点溶液显中性,有c(H+)=c(OH-),根据电荷守恒有c(NH)=c(Cl-),且有c(NH)=c(Cl-)>c(H+)=c(OH-),B正确;c点溶液中溶质是NH4Cl和HCl,根据电荷守恒有c(NH)+c(H+)=c(Cl-)+c(OH-), C正确;d点时酸碱恰好中和,放出热量最多,溶液温度达到最高,中和反应结束后,加入的盐酸温度低,随着盐酸的加入,混合溶液温度逐渐降低,与NH3·H2O电离无关,D错误。
答案:D
2.解析:m点还没有加入盐酸,C2O发生水解:C2O+H2O HC2O+OH-,Kh==,所以c(OH-)≈= mol·L-1=10-5 mol·L-1,pOH=5,A正确;V1=100时,Na2C2O4与盐酸按照1∶1恰好反应,生成NaHC2O4和NaCl,HC2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pH<7,pOH>7,B正确;a点溶液满足电荷守恒:c(Na+)+c(H+)=c(HC2O)+2c(C2O)+c(Cl-)+c(OH-),C正确;q=10,即pOH=10,c(OH-)=1×10-10 mol·L-1,c(H+)=1×10-4 mol·L-1,==100,D错误。
答案:D
类型二
突破·关键能力
教考衔接
典例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Fe(Ⅲ)主要与L2-进行络合,但在pH=1时,富含L的型体主要为H2L,此时电离出的HL-较少,根据H2L的一级电离常数可以简单计算pH=1时溶液中c(HL-)≈10-9.46,但pH=1时c(OH-)=10-13,因此这四种离子的浓度大小为c(H2L)>c([FeL]+)>c(HL-)>c(OH-),A错误;根据图示的分布分数图可以推导出,H2L在pH≈9.9时HL-的含量最大,而H2L和L2-的含量最少,因此当pH在9.5~10.5之间时,含L的物种主要为HL-,B错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当[FeL2]-与[FeL]+分布分数相等时,可以将K简化为K=,此时体系的pH=4,在pH=4时可以计算溶液中c(L2-)=4.7×10-14.86,则该络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2.1×1013.86,即lg K≈14,C正确;根据图像,pH=10时溶液中主要的型体为[FeL3]3-和[FeL2(OH)]2-,其分布分数均为0.5,因此可以得到c([FeL3]3-)=c([FeL2(OH)]2-)=1×10-4mol·L-1,此时形成[FeL3]3-消耗了3×10-4mol·L-1的L2-,形成[FeL2(OH)]2-消耗了2×10-4mol·L-1的L2-,共消耗了5×10-4mol·L-1的L2-,即参与配位的c(L2-)≈5×10-4mol·L-1,D错误;故答案选C。
答案:C
对点演练
1.解析:观察曲线的交点为c(HA)=c(A-)时,此时溶液的pH≈4.7,该酸Ka==c(H+)≈10-4.7,故-lg Ka≈4.7,A说法正确;NaA的水解平衡常数Kh==,B说法错误;根据图像可知,当该溶液的pH=7.0时,c(HA)<c(A-),C说法正确;根据图像可知,c(HA)为0.8,c(A-)为0.2时,pH约为4,故某c(HA)∶c(A-)=4∶1的缓冲溶液,pH≈4,D说法正确。
答案:B
2.解析:由题图可知Ka1=10-1.2,Ka2=10-4.2,HC2O+H2O H2C2O4+OH-,Kh===10-(14-1.2) Ka2,所以HC2O的电离大于其水解(注:也可以根据图像观察)。
答案:酸 c(Na+)>c(HC2O)>c(H+)>c(C2O)>c(OH-)
类型三
突破·关键能力
教考衔接
典例 解析:HgI2溶液中各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c(I-),平衡HgI2(aq) HgI++I-、HgI2(aq) Hg2++2I-逆向移动,c(HgI+)、c(Hg2+)减小,且开始时c(HgI+)c(HgI)。
曲线L表示lg c(HgI)的变化情况,A正确;增大c(I-),HgI2(aq) Hg2++2I-、HgI2(aq) HgI++I-平衡逆向移动,c[HgI2(aq)]增大,从而使HgI2(s) HgI2(aq)平衡逆向移动,该溶液为HgI2的饱和溶液,则c[HgI2(aq)]不变,B错误;已知HgI2(aq) Hg2++2I-、HgI2(aq) HgI++I-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由第二个反应-第一个反应,可得Hg2++I- HgI+ K==,M点c(HgI+)=c(Hg2+),则c(I-)=,a=lg c(I-)=lg ,C正确;加入I-使各平衡移动,故溶液中I元素与Hg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始终为2∶1,D错误。
答案:BD
对点演练
1.解析:当溶液显中性时,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O)+2c(CO)+c(OH-)+c(Cl-),c(H+)=c(OH-),则c(Na+)>c(HCO)+2c(CO),B项错误;根据图像分析知Ka1(H2CO3)=10-6.4,数量级为10-7,C项错误;=×=Ka1(H2CO3)·Ka2(H2CO3),温度不变,Ka1(H2CO3)、Ka2(H2CO3)不变,故滴加过程中,保持不变,D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3)Ka2=,
当c(H+)=10-3 mol·L-1时,=10-1.3,
所以Ka2=10-4.3。
(4)在“e”点,lg=lg,
所以=,
所以c(H2Y)=c(Y2-)。
答案:(1)H2Y+OH-===H2O+HY-、
HY-+OH-===H2O+Y2-
(2)增大 减小
(3)10-4.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