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参与备课 审 核 课时 授课人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 总课时
11.敬畏自然 2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树立环保意识。2、学习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难点: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学习方法 学习文体知识,训练学生筛选信息能力概括分析能力。
课堂导学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课内探究 学生活动 自我完善(红笔订正)
【自主学习】一、走近作者:严春友,男,1959年生于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省莒县。197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跟随杨寿堪先生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二、了解写作背景:人们对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在演变成一场巨大利益链条下的疯狂资源掠夺。这样掠夺式开采资源,似乎已经成为人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种常态。最近媒体的一些报道可以作证:沿海地区违规批海、占海行为不断增多、非法填海圈地现象的严重性不断凸显;一些地方借保护之名,将国有文物交给商家经营,盘活文物资源频频触碰“红线”;还有一些地方,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地区和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各自为政,出现了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等现象……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为了持续生存,人类应该可持续地开发和消耗自然给我们留下的仅有的“库存”。三、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狼藉:混淆:深邃: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四、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3、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3、梳理文章结构 【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4.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当你凝视着灿烂的星空,当你与花相视、沉浸在“人花相视久,无语醉初春”的境界,当你为少女那无以言状的美而怦然心动,当你为生命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惊奇的时候,难道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没有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和敬畏的情感吗?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呢?【精讲点拨】品味语言,体会句中哲理.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2.将下边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的不同。(1)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2)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让我们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活动 自我完善(红笔订正)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回答问题。1.课文开头,作者首先举出了人们常有的想法是什么? 。2.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哪种观点? 。3.第二自然段“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句中“这种狂妄的表现”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窃笑的依据是什么? 。4.试把第二段结尾句“那么,我们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陈述句,体会效果有什么不同 5.第一段画线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形象地写出了自然与人类的智慧关系是大海与小水滴的关系,你能否想一个新的比方,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6.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画线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的含义。 。(二)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拓展延伸 沙尘暴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土,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沙尘暴虽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也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1.什么是沙尘暴?2.为什么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请结合二、三段进行概括)3.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理解歌德的话?5.请举例谈谈人类“征服自然”的后果。
教学反思:
【美文导读】
敬畏自然不是反科学
汪永晨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命而惋惜、而奉献、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 《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
这篇文章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而就我所知,我们人类的早期恰恰是敬畏大自然的。这在我们传说中有很多记载。像二郎神就是守护神,现在去九寨沟的路上有川主寺来敬奉。只是到了我们人类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发明之后,才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人定胜天,改造自然。
而自从有了这个口号后,我们吃的苦头还少吗?
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在文中旗帜鲜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地说:应该以人为本。他表示绝不反对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但需要弄清楚一个观念,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也是为了人。
在这里,我也要旗帜鲜明地与这一观点唱唱反调。
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大自然存在多久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我们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多少年,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在看了德国一个小学生的环保纪事后很感慨地说:那种不认为自然为母,反以自然为器,乃至要征服自然的反自然观念,助长了环境灾害中日益严重的人类行为致灾。对于天灾实为人祸的警觉,四十多年前已引起西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唤起了多少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政府的高度响应。十多年前,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共同呼吁:“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的活动为环境的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
要按照何先生的话,大自然中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都是要为人类服务了。树我们可以砍,动物我们可以杀,江河我们可以想怎么截断就怎么截断。不知道何先生知道不知道还有生物链,今天一个物种的灭绝对明天来说意味着什么?
文章中说,现在中国电力短缺,需要开发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需要修水库,这就不可避免要破坏一些环境和生态。这里有一个权衡得失的问题,如果过分强调保护环境和生态,那么水库就不能建设。何先生认为,遇到这样的情形,权衡轻重得失的标准就应该是以人为本。
我们姑且不说修水库的愿望是为了防洪,为了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我们只说三门峡水库修了近半个世纪了,发电量和预期的设想差距有多大,就是这四十多年来它给渭河流域带来了多少灾难。1992年8月渭河洛河洪水入黄河不畅,漫堤决口,淹没了农田60多万亩,约5万返库移民受灾,近3万人无家可归。这样的修水库是以人为本吗?是不可避免地的破坏一些环境和生态吗?
我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但是如果把自然比喻成我们人类的躯体的话,它当然会生病。
如果承认它也是一个家庭的话,它不只有人类一个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还有其他成员。
如果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为了人类一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人类再进步,科学再发展,大自然也不仅仅为我们人类而存在。
我希望在我们人类正在面对刚刚发生的大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时,真要好好辨一辨,人类需要不需要敬畏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感谢何祚庥院士为我们发起了这场论战。(新京报)
【答案点拨】
课前延伸部分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明确:最后一自然段。
3、梳理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2—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不过尔尔。
第二层:(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确: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之所以说“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拟人手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设想成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4.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当你凝视着灿烂的星空,当你与花相视、沉浸在“人花相视久,无语醉初春”的境界,当你为少女那无以言状的美而怦然心动,当你为生命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惊奇的时候,难道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没有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和敬畏的情感吗?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确: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
精讲点拨:
品味语言,体会句中哲理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明确: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明确: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阅读理解答案:
(一)1.征服自然
2.敬畏自然
3.“狂妄的表现”是指人类宣称要征服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窃笑的依据是:(1)人类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为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4.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改后没有原句语气强烈。
5.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一片森林:人类的智慧就是一棵小树。
6.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都是人类破坏大自然造成的,同样也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一)1.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2.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3.与上句的比喻“肌体”相呼应,增强文意的连贯性,突出强调了人类与宇宙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4.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沙尘暴答案:
1.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天气现象。2.①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②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③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3.①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②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③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生成速度。4.人类不要去改变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5.挖煤掘矿使地壳运动加剧。毁林造田使土壤沙化,造成沙尘暴天气。汽车增多造成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总之,人破坏了自然,又影响了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