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宇宙航行(共37张PPT)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4 宇宙航行(共37张PPT)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22 20: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7.4 宇宙航行
课堂引入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阿波罗11号登月到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人类一直都梦想飞往太空,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呢?
牛顿的设想
英国科学家牛顿(1643-1727)
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
如图所示,在 1687 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牛顿的设想
你知道这个速度究竟有多大吗?
思考:卫星需要多大速度才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又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呢?
卫星绕地球近似可以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地球半径为R、物体距地面高度h。r=R+h
r
R
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在100km--200km左右,远小于地球半径。
因为,R远大于h。r=R+h约等于R
代入得:
第一宇宙速度
F引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可近似认为向心力是由重力提供的,有:
一、宇宙速度
小结:如何计算第一宇宙速度
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
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计算方法一:

地球表面重力提供
向心力
计算方法2:

贴着地球表面飞行,轨道半径r=地球半径R
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它的速度大于7.9km/s会怎样呢?
阅读书本P60面相关内容
一、宇宙速度
A
理论研究表明,在地面附近的A点,以速度v发射飞行器。
v
1
若:v=7.9km/s,飞行器沿圆形轨道1在地面附近绕地心匀速圆周运动。
2
若:11.2km/s>v>7.9km/s,飞行器沿轨道2(椭圆轨道)运动。
3
速度v越大,轨道的远地点离地球越远。
若:速度v=11.2km/s呢?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v
A
3
当速度v=11.2km/s,飞行器将沿轨道4(白色虚线)运动,只是这个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在离地球无限远处,飞行器将脱离地球引力束缚,永远离开地球。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2
1
当速度v=16.7km/s,飞行器将脱离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
4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旅行者一号(飞出太阳系)
发射速度v 运动情况
v<7.9km/s 物体落回地面
v=7.9km/s 绕地球表面,匀速圆周
7.9km/s11.2km/s≤v<16.7km/s 物体绕太阳运动
16.7km/s≤v 物体飞出太阳系
三个宇宙速度
“嫦娥五号”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风暴洋北缘的吕姆克山附近登陆,采集到月球土壤样品后,于2020年12月17日成功带回地球供科学家研究。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时,先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再变轨返回地球。已知地球与月球的半径之比为4:1,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6:1,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则月球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A.1.6km/s B.6.4km/s C.7.9km/s D.38km/s
A
针对训练
二.人造地球卫星
思考:将各种卫星绕地球运动都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你能推出卫星环绕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吗?
二.人造地球卫星
思考: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受到哪些力?又是哪些力提供向心力?
F引
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基本思路:将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F引=Fn
运动规律
二.人造地球卫星
在地球表面忽略地球自转:
G=F引
R为地球半径
r为卫星转动半径
二.人造地球卫星
说明:

只适用卫星轨道为圆轨道

r增大
an减少
v减少
ω减少
T增大
高轨低速长周期
只适用卫星轨道为圆轨道,且仅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如图所示为地球的三个卫星,1、2在同一个轨道,3是同步卫星,问:v1、v2、v3大小关系如何?
2
1
3
4
若在赤道上有一物体4随地球一起转动问:v1、v2、v3、v4大小关系又如何?
v1=v2>v3
v1=v2>v3>v4
思考:向高轨道发射卫星与发射近地卫星相比,哪个需要的发射速度大?为什么?
注意: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射速度 指被发射物体离开地面时的速度
环绕速度 指卫星在稳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二.人造地球卫星
说明:
③高轨道发射速度大于低轨道发射速度,但环绕速度小于低轨道
卫星的r越大,需要的v发射越大,而v环绕越小
思考:想发射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小发射速度是多少?(提示:从卫星最小半径考虑)
第一宇宙速度( V1=7.9km/s )
最小发射速度
最大环绕速度
二.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的r越大,需要的v发射越大,而v环绕越小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二、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二.人造地球卫星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
. (多选)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mA=mB=mC,则对于三颗卫星,正确的是(   )
ABD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书本P64面第2题
人造卫星轨道
如图所示,A、B、C、D四条轨道中可以作为卫星轨道的是哪一条?
A
B
C
D
根据: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必须指向地心
卫星运动轨道特点: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轨道平面一定经过地球中心,卫星围绕地球的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问题: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可以有哪些轨道?
注:所有卫星轨道一定过地心
1、近地卫星:指卫星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即贴近地表。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思考:近地卫星周期是多少?
思考:若地球质量M未知如何求?
=84.6min
思考:人造卫星的周期能否为24小时?
2.同步卫星: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它跟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T=24h
(1)所有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正上方的一个确定轨道,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思考: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是多少?
h
R
2.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轨道半径:r=
思考:若地球质量M未知如何求?
黄金代换:GM=gR2
≈6.6R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思考:同步卫星速度多少?
h
R
2.同步卫星:
思考:为何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高轨低速长周期
思考:每个国家发射的同步卫星是不是在同一个轨道?
在同一轨道,都在赤道平面内
(2)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
②定轨道平面:赤道平面
①定周期:T=24h
⑤定位置:赤道上空高36000km的圆周上某点
③定轨道半径:r=6.6R
④定速率:v=3.08km/s
⑥定向心加速度: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3)同步卫星的用途:
主要用于通信,故也称通信卫星。3颗同步卫星可实现全球覆盖,为了使同步卫星之间不相互干扰,大约3°左右才能放置一颗同步卫星,也就是说,地球上空只能放下120颗同步卫星。截止2012年,已发射100多颗。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针对训练
书本P71面B组第4题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火箭点火起飞,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 min,然后重返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地面,铸就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丰碑。
四、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运载阿波罗11号飞船的土星5号火箭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拉开人类登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帷幕。7月20日下午10时56分,指挥长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月面,并说出了那句载入史册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而言,却是巨大的飞跃。”
四、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降落。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在载人航天方面,继神舟五号之后,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将11名(14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包括两名女航天员。
四、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课堂小结




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2=11.2km/s
v1=7.9km/s
v3=16.7km/s
同步卫星
第一宇宙速度物理意义
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是在地面附近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
定义: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跟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
同步卫星也叫通讯卫星。
特点:
①定周期;②定轨道平面; ③定高度;④定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