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6 13: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山城边境,重峦叠嶂,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传统庄园。穿过密匝( )匝的竹林,一座气势雄浑的古祠堂□廷重祠,鹤立鸡群在塘河镇里。
廷重祠的设计巧妙绝伦,既充分体现了清代川东民居的简洁雄浑,又自出心裁地融合了江南建筑灵秀的风格。祠堂地坝坦荡如dǐ①,用条石铺就□屋脊高高耸立,以镂( )空黄绿琉璃砖砌( )成。当地人称□这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纵然早年间摩肩接zhǒng②□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已不在,但深厚的历史文化却镌( )刻在人们的记忆里。如今延重祠正以全新的视角,zhāng③显出建筑之美,诉说着当地的古风民情。
1.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密匝匝(zā) B.镂空(lòu) C.砌(chè)成 D.镌刻(juān)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要求用楷体字工整书写)
①坦荡如(dǐ) ②摩肩接(zhǒng) ③(zhāng)显
3.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重峦叠嶂 B.鹤立鸡群 C.巧妙绝伦 D.自出心裁
4.文段中口处应填入标点,运用恰当的一项( )
A.: 。 , 、 B.—— ; : 、
C.: 。 , , D.—— 。 : 。
二、语言表达
5.提及山城,我们便自然联想到诗意。请仿照小诗,写出你心中的山城。
山城美
美在山城的雨
杏花氤氲里
小石桥默然静立
山城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6.斯诺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是因为《红星照耀中国》藏着众多中国革命胜利的密码——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作品内容进行阐述。
四、选择题
7.某同学阅读《昆虫记》后摘录了下面这段文字,哪一项不属于他研究的专题( )
圣甲虫头部边缘是个帽子,宽大扁平,上有六个细尖齿,排成半圆。这就是它的挖掘和切割工具,是它的齿耙,可以用来撬起和抛撒无养分的植物纤维,把好东西耙在一起积聚起来。挑选食物就是这样进行的,因为对于这些精细的行家来说,什么好什么差它们十分清楚。如果圣甲虫是为自己寻找食物,它们选个差不多的就行了,但如果是为自己的孩子考虑,那它们会严格挑选,一丝不苟。
A.人性的光辉 B.文学的美好 C.科学的严谨 D.哲学的思考
五、综合性学习
8.初二年级正举办“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新闻材料】
北京时间12月4日22时12分,在巴拉圭共和国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
据市文化旅游委介绍,铜梁龙舞、梁平木版年画,都作为春节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了申报工作。
【资料卡】
名称 梁平木版年画
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在地 重庆梁平
概述 梁平木版年画是为庆贺年节而雕版印刷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表现手法浪漫,通常以木刻套色彩印为主,人物不分男女老幼均在腮部“开脸”——涂上一小块桃红色,妙趣横生,为其他年画所罕见。年画作品构图饱满简洁,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古朴粗犷,使人过目难忘。
(1)【任务一】
请你为新闻材料拟写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任务二】
学校邀请你的家长参与活动,请你转告。
老师:“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徐家辉先生将于本周六上午九点在学校星光大礼堂开展讲座并和家长代表交流互动,你爸爸是我们班的家长代表,周五回家请转告他准时参加。”
(3)【任务三】
活动过程中,小渝认为:“如今年画已经过时,家里都不流行贴年画。年画色彩要么大红要么大紫,造型简单,毫无美感。况且,木版雕刻工艺复杂,费时费力,没必要传承。”请你结合【资料卡】对小渝的观点进行反驳。
六、名句名篇默写
9.古诗默写
“间接抒情”是诗人借助景物、事物或情境来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手法,它使诗歌更加含蓄凝练。
古诗中的“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1),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既言事,又写景,表达了诗人飘零之感。 “(2),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移情于物,感时伤别,抒写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3),”(晏殊《浣溪沙》)诗人借落花、归燕抒发了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用典抒情 “(4),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运用典故,力表尽忠报国之决心。
借古讽今 “(5),”对赤壁之战的结局进行评判,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感。(杜牧《赤壁》)
七、诗歌鉴赏
10.古诗赏析
昌谷北园①新笋四首(其一)
李贺
箨落②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③是龙材④。
更容⑤一夜抽千尺,别却⑥池园数寸泥。
【注】①此诗为李贺任奉节郎因病辞归昌谷时所作。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③母笋:大笋。④龙材:比喻不凡之材。⑤更容:更应该。⑥别却:告别,离去。
这首诗被称作“兼写内外,隐隐有大丈夫之风”。请结合最后两句,说说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②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③皆白首④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⑤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选自《少年治县》)
【注释】①阿:地名,即今山东东阿县。②既而:后来,不久。③共载:同车。载,坐车。④白首:老年人。⑤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委而去之( )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③齐君使治阿( ) ④追者反(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1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甲文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乙文写子奇通过采取熔兵器制农具、打开粮仓济民等办法使阿县大治。
D.乙文通过对话,侧面描写衬托子奇“童子治邑”不战而胜的不凡才能。
14.请从乙文中找出印证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一道理的句子,并结合乙文具体说说。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锦书谁寄来
向迅
①父亲曾给我写过许多信。
②那些信寄自乌鲁木齐,贵州某县,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我据此知道父亲正在哪里谋生。每每有他的信被邮差送来,我都会怀着隐秘的喜悦,躲到无人打扰的角落,逐字逐句地读。
③父亲在字里行间流露出陌生的一面。这个父亲,就像是换了一副嗓子,换了一副面孔,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了许多平日里听不到的话,甚至还有点啰唆——在他嘘寒问暖的时候。而且每封信的开头,他总是模仿古人的笔调:吾儿向迅,近来可好?当时读着这样的句子,总觉得怪怪的,令我忍俊不禁。实际上,父亲识字不多,写字时常常会蹦出错字、别字,乃至他自己造出来的字。只是那时,我从未设身处地地想过一个问题:他提笔给远方的儿子写信之前,是否有过片刻的犹疑?
④我想象过父亲给我写信时的样子:父亲从枕头下翻找出页面边缘卷曲的笔记簿和圆珠笔,然后正襟危坐于床沿,把笔记簿摊开在沾着泥浆的双膝上,深吸一口气,开始提笔写信。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对父亲而言,要把那些散落于记忆深处的汉字搬到信纸上,就跟在没有门窗的羊圈里摸黑逮羊一样困难。他需要凭借顽强的毅力,才能把那些奔跑跳跃在无尽黑暗中的汉字一个个捕捉到,再使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它们穿连在一起,费力地赶上坑坑洼洼的道路。
⑤终于写完了,父亲抬起头舒了一口气,把信从头至尾默读一遍,最后庄重落款——“父亲某年某月某日”。当天下午或次日早晨,父亲搭乘摩托车或卡车从喧嚣的工地出发,翻越一座座山冈和绵延不绝的山丘、庄稼地,最终到达镇上的邮局,郑重地投进邮筒。
⑥信中的父亲与现实生活中的父亲,恰如地球的南北两极,也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父亲。这个父亲,有幸被我看见了,读到了,感受到了。
⑦我们所熟悉的那位父亲,是一个出了名直性子和暴脾气,说话从来都直来直去,更不会虚与委蛇,与人理论,八成会擦枪走火。在母亲面前,他极少表现作为丈夫的混柔;在我们兄妹面前,他也极少表现出一位父亲应该具备的耐心。而在信中,父亲真的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我不仅感动于他发自肺腑的关心与爱意,还隐约感受到了他为试图敞开心扉与我沟通而做出的巨大努力。
⑧我曾把父亲写给我的那一摞信件视为珍稀之物。我把它们放在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它们跟着我挤公交,搭乘长途巴士,乘着绿皮火车。我把它们从江汉平原带到珠江三角洲,又从珠江三角洲带到湘江之滨。
⑨正是在湘江之滨,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某一日,我因为与父亲争吵,把父亲写给我的那些信件和其他一些比较私密的信件,悉数销毁。我把它们撕成碎片,扔进了垃圾桶。冷静下来,又后悔莫及。
⑩后来,父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果那些信件还被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每一封信的时候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父亲。然而,我现在只能通过回忆了。我一次一次忆起那个艰难写下“吾儿向迅,近来可好”的父亲,心中总是五味杂陈。因此,我开始书写父亲,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父亲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我要通过书写的方式,让父亲活着,让他逐渐模糊的形象重新变得清晰起来。这既是我理解父亲的方式,也是我怀念父亲的方式。
【梳理事件识人物】
15.本文围绕“父亲的信”展开,请参考下面的图表,概括文章内容。
(1) (2)
【品味语言赏人物】
16.散文的语言优美灵动,寥寥数语就可以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1)父亲从枕头下翻找出页面边缘卷曲的笔记簿和圆珠笔,然后正襟危坐于床沿,把笔记簿摊开在沾着泥浆的双膝上,深吸一口气,开始提笔写信。(从描写的角度)
(2)信中的父亲与现实生活中的父亲,恰如地球的南北两极,也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父亲。(从修辞的角度)
【言行反差望人物】
17.反差指将人的相反性状进行对比,最后显示出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章中相关内容,找出父亲言行的反差之处,并体会其作用
【多重视角悟情感】
18.回忆性散文往往有“过去的自己”与“当下的自己”两个视角,不同视角下,作者在读信时对信中父亲的认知和对父亲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
2023年1月1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短视频的一个很突出的社会功效,就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记录和及时发布。纸媒时代,由于印刷制作的周期和篇幅限制,社会新闻的发布往往是要有些延迟和滞后的,而且,一般性的社会生活事件很难被大众看到并引起广泛关注。而在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突发事件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同时,一键转发功能会让事件飞快传播,这让许多小人物的困难有了可以被大家关注和帮助的可能。
短视频兴起之初,人们很兴奋,因为可以用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有趣内容来填补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时间,比如等公交,坐地铁,咖啡厅等人,甚至如厕时间,短视频就是个很不错的消磨方式。所以人们一度欢呼“用短视频杀死碎片时间”。
短视频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带给人们的便利的新媒介,它能给人们快速高效地提供新闻、知识和娱乐信息,但同时也会给人们(尤其是孩子)带来碎片式的思维模式、封闭的认知状态和浮躁的情绪。所以说,短视频是把双刃剑,如何用好这把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选自《短视频,大数据时代的双刃剑》,北京晚报)
【材料三】
未来,短视频平台应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短”补短?
要树立正确的平台价值意识。短视频平台必须要建立社会责任意识,从国家利益、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正能量的传播。要深耕内容引导,做美好生活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平台方应扮演好时代主音传播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内容引导有利于减少不良视频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减轻平台自查自纠的负担,还有利于将乱象式生产转化为类型化、多样化的生产,平台可以主动发起多种主题的短视频活动,号召网民广泛参与,从内容把控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从长远来看,只有够清晰、有特色的发展定位,才能真正帮助短视频平台以短取胜、以优取胜。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四】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对以抖音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平台进行了约谈,相关平台进行了相应的整改,使其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公序良俗。例如,抖音平台今年7月封禁了近4万个账号,清理3万余条视频,在审核、产品、内容等层面推出10项措施,引导舆论风向并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短视频生态环境。
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固然有猎奇观众,固然有哗众取宠的人,但是大部分受众应该有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自觉抵制浅薄庸俗的内容,不要为了所谓的一时轻松愉悦或者是一时刺激,而为低俗短视频摇旗呐喊。
(选自《视听》,有删改)
19.下列推断不符合上述三则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
A.假期外出旅游候车的小李,因为无聊,拿起手机刷刷抖音,打发时间。
B.曹阳说:“与其花时间读《西游记》,还不如看《西游记》的短视频。”
C.短视频可以第一时间将路人徒手接住坠楼幼儿的凡人善举发布给大众。
D.有专家提醒,由于网友科学文化素养的欠缺,容易被短视频博主“洗脑”。
20.材料一的第二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1.下面是小芳和小华之间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补充完整。
小芳:材料二说“短视频是把双刃剑”,你知道“双刃剑”在这里指什么吗?
小华:“双刃剑”就是指①。
小芳:你讲得有道理,短视频既可以②,又会③。
小华:由此可见,如何用好这把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小芳:是的。让我们从材料三、四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小华:我在材料三中发现了④。
小芳:我在材料四中发现了⑤和⑥。
小华:原来,要想让短视频媒介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合力啊。
十、作文
2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妙的相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相会,让心灵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相会,让思想丰盈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会,让性情豁达阳光……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与______相会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
23.按要求作文
学校第十八周将举行“美丽校园,人人参与”为主题的升旗仪式,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C
  简析:“砌成” 的 “砌” 读音是 “qì”,而不是 “chè”。A 选项 “密匝匝(zā)”、B 选项 “镂空(lòu)”、D 选项 “镌刻(juān)” 读音均正确。
  2.答案:①砥 ②踵 ③彰
  简析:“坦荡如砥” 形容地势平坦,“砥” 不要写成 “坻”;“摩肩接踵” 指人很多,“踵” 意为脚后跟 ,不要写错;“彰显” 表示鲜明地显示,“彰” 不能写成 “章”。
  3.答案:B
  简析:“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用于形容人,不能形容建筑 “廷重祠” 。A 选项 “重峦叠嶂” 形容山峰连绵起伏,使用恰当;C 选项 “巧妙绝伦” 形容设计精巧,符合语境;D 选项 “自出心裁” 表示有独特的构思,使用正确。
  4.答案:B
  简析:第一处,“廷重祠” 是对 “古祠堂” 的解释说明,用破折号;第二处,前后两个句子分别描述祠堂地坝和屋脊的特点,是并列关系,用分号;第三处,“当地人称” 后面引出说话内容,用冒号;第四处,“摩肩接踵” 与 “商贾如云” 是并列词语,用顿号。所以选 B 。
  5.答案:示例:美在山城的雾;轻纱幔里;吊脚楼若隐若现
  简析:仿照小诗,先确定美在山城的具体事物,如雾、夜等,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相关场景,句式与原诗保持一致,展现山城独特的美。
  6.答案:示例一: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始终坚定对革命胜利的信念,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示例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飞夺泸定桥战斗中,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沿着铁链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展现出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这种战斗作风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简析:选择 “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 角度,可结合红军长征经历阐述;选择 “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角度,以飞夺泸定桥等战斗为例说明,体现红军精神对革命胜利的作用。
  7.答案:D
  简析:文段中通过描述圣甲虫为自己和孩子挑选食物的行为,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运用拟人等手法,有文学性;对圣甲虫身体结构和挑选食物行为的描述体现科学严谨 。没有涉及哲学思考内容,所以选 D。
  8.答案:
  (1)“春节” 入选人类非遗名录
  (2) 爸爸,我们学校邀请了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徐家辉先生本周六上午九点在学校星光大礼堂开展讲座,还会和家长代表交流互动,老师说您是家长代表,让我转告您一定要准时参加。
  (3) 小渝,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梁平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距今已有 500 多年,它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表现手法浪漫,人物 “开脸” 独特,构图饱满简洁,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古朴粗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传承木版年画不仅能保护传统文化,还能让后人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应该重视并传承它。
  简析:(1) 根据新闻导语,提炼关键信息 “春节”“入选人类非遗名录” 拟写标题;(2) 转述时注意人称、时间、地点和事件等信息准确传达;(3) 结合资料卡,从历史、表现手法、艺术价值和传承意义等方面反驳小渝观点。
  9.答案:征蓬出汉塞;感时花溅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报君黄金台上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简析:默写时注意 “蓬”“溅”“奈”“郎”“雀” 等字的正确书写,避免错别字,准确记忆诗句。
  10.答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想象竹笋一夜之间抽长千尺,远离池园中的泥土,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施展才华的强烈愿望,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胸怀大志的情怀。
  简析:“更容一夜抽千尺” 运用夸张,结合李贺的经历和诗歌背景,分析出诗人借竹笋表达的对自由和施展才华的渴望,以及积极向上的情怀。
  11.答案:①放弃 ②巩固 ③治理 ④同 “返”,返回
  简析:结合语境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委” 是 “放弃”;“固” 是 “巩固”;“治” 是 “治理”;“反” 通 “返”,返回。
  12.答案:(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2)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决断,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
  简析:(1)句中 “寡” 是少,“至” 是极点,“畔” 通 “叛”;(2)句中 “以” 是凭借,“决” 是决断 。翻译时要准确传达关键词意思,使译文通顺。
  13.答案:B
  简析:甲文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B 选项表述错误。A、C、D 选项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
  14.答案:句子: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印证:子奇治理阿县时,施行仁政,将兵器改制成农具,开仓救济贫穷,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体现了 “得道多助”)。当魏国攻打阿县时,阿县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凭借对子奇的信任和支持,打败了魏军(体现了 “战必胜矣”),从而印证了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的道理。
  简析:先找出乙文中体现百姓支持子奇作战并获胜的句子,再结合子奇的仁政措施,分析其如何体现 “得道多助” 和 “战必胜矣”,从而印证甲文观点。
  15.答案:①父亲给我写信 ②我销毁父亲信件
  简析:根据文章内容,围绕 “父亲的信”,按照情节发展,①处对应父亲写信的情节;②处对应 “我” 因与父亲争吵销毁信件的情节。
  16.答案:(1)通过 “翻找”“正襟危坐”“摊开”“深吸”“提笔” 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父亲写信时的认真和庄重,表现了父亲对写信这件事的重视以及对儿子的关爱。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信中的父亲和现实中的父亲比作地球的南北两极和硬币的两面,形象地突出了父亲在信中和现实中的巨大反差,表现出父亲性格的多面性。
  简析:(1)从动作描写角度,分析这些动词如何展现父亲写信时的状态和情感;(2)从比喻修辞角度,理解其对突出父亲形象特点的作用。
  17.答案:反差之处:现实中的父亲直性子、暴脾气,说话直来直去,缺乏耐心;信中的父亲和颜悦色、嘘寒问暖,甚至有点啰嗦,充满关心与爱意。作用:这种反差塑造了一个真实、立体的父亲形象,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父亲,也表现出父亲内心深处对儿子的爱,同时突出了信件对父子关系的重要意义,引发读者对亲情的思考。
  简析:从文中找出描述父亲现实和信中不同表现的语句,总结反差之处;分析这种反差对塑造父亲形象、表现父子情以及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18.答案:过去的自己:读信时觉得父亲模仿古人笔调的开头怪怪的,会忍不住笑,没有深刻理解父亲写信的艰难和信中表达的爱,对父亲的关心感到陌生,情感上较为懵懂。当下的自己:回忆起父亲写信的情景,深刻体会到父亲的爱和写信的不易,后悔销毁信件,对父亲充满怀念、愧疚之情,意识到书写父亲是理解和怀念他的方式,情感深沉而复杂。
  简析:结合文中 “过去的自己” 和 “当下的自己” 对父亲信件的不同反应和感受,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9.答案:B
  简析:材料二指出短视频会带来碎片式思维等问题,而阅读《西游记》原著能更深入体会作品内涵,曹阳的观点错误。A、C、D 选项符合材料文意。
  20.答案:列数字、作比较,将 2022 年 12 月与 2021 年 1 月的短视频用户量进行比较,并运用具体数据准确说明了我国短视频用户量大、增长速度快。
  简析:“9.62 亿”“2805 万”“91.5%” 等数据是列数字,将两年的用户量对比是作比较,突出我国短视频用户的规模和增长情况。
  21.答案:①短视频的优点与缺点 ②带来快捷、大量的信息以填补生活中零碎时间 ③带来碎片式的思维模式、封闭的认知状态和浮躁的情绪 ④短视频平台要树立正确的平台价值意识和扮演好时代主音传播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⑤有关部门要加大管理、监督力度 ⑥广大网民要增强价值判断能力,自觉抵制庸俗内容
  简析:①根据材料二对短视频的评价得出;②③从材料二相关内容提取;④⑤⑥分别从材料三、四中概括出短视频平台、有关部门和网民的责任。
  22.答案:略
  简析:半命题作文 “与______相会”,先补充题目,如 “与温暖相会”“与梦想相会” 等。可写记叙文,讲述与某人、某物或某种情感相遇的故事;也可写散文,表达对某次相会的感悟。
  23.答案:略
  简析:演讲稿以 “美丽校园,人人参与” 为主题,开头引出主题,主体从校园现状、问题和倡议等方面展开,结尾呼吁大家共同行动,注意语言有感染力,符合演讲稿格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