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山水画卷,郴马相见”为赛事主题的2024郴州首届马拉松在五岭广场拉开帷幕。起跑线前,人头(cuán)动,一万两千名参赛选手汇聚成蓝色的海洋,欢呼着奔赴这场首届郴马之旅。枪响,健儿们如箭离弦,逐梦赛道。两旁观众,彩旗飘扬,呐喊声A(①此起彼伏②连绵不断),为健儿们加油鼓劲。赛道上,健儿们B (①体态轻盈②身姿矫健),时而疾驰,时而缓步,但都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赛道两旁,观众的呐喊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乐章,为健儿们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选手齐聚郴州,不仅是为了挑战自我、追求极限,更是为了感受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赛后,他们流连忘返,在这山水画卷中C(①漫步②徜徉),品味着郴州独有的韵味,感受着自然与人文的交相辉映。而这场马拉松赛事,也正如同一坛美酒,在酝酿中愈发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uán( )动 酝酿( )
2.从语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3.下列选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万两千名参赛选手汇聚成蓝色的海洋”中“一万两千”是数词,“名”是量词。
B.“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乐章”中“激昂”是褒义词,表示“激动昂扬”的意思。
C.“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选手齐聚郴州”中“齐聚”的同义词是“凝聚”。
D.“也正如同一坛美酒,在酝酿中愈发醇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阅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年人也可以从阅读中受益。
多项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大脑锻炼,甚至可以提高情商。这项重要的大脑锻炼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众多有关婴儿期阅读益处的研究表明,读书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有好处。例如,西班牙儿童发育研究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从较低年龄段开始阅读的孩子在一些智力测试中的得分会更高,掌握的词汇量也更大。
(选自《阅读为何能提高情商智商》,有删改)
材料二:不同类型书籍及其阅读侧重点
书籍类型 侧重点 示例
科学教科书 阅 地理教科书:通过文字求得内容,不在文字上记忆揣摩。
语言文字类书籍 读 韩愈《画记》:了解韩愈、理解内容,研究文章结构、词句式样、描写表现方法等。
(选自《怎样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读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读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性、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选自《读书方法指导》,有删改)
4.阅读以上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地理教科书时,我们应专注于文字的记忆揣摩,而不是内容的理解。
B.阅读娱乐性作品时,应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即可。
C.无论阅读何种文本,都应采取默读的方法,以便深入理解。
D.阅读只能提高儿童的智力,对成年人没有显著影响。
5.假设你正在教室与小文讨论阅读方法,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补全下面对话内容。
你:(拿起一本科学杂志)你知道吗,阅读不同的书籍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这本科学杂志,我就采用“冷读”的方法。
小文:①
你:所谓的“冷读”,就是当我们读一些比较客观、需要理性分析的书籍时,比如科学历史类的书籍,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地分析文本内容,不带个人主观色彩地获取其中的知识。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
小文:哦,我明白了。那既然有“冷读”的阅读方法,那是不是也存在“热读”呢?
你:被你说中了,确实有。(拿起一本小说)这类作品就适合“热读”。当我们读文学作品时,比如这本小说,我们应该全身心投入,与作品中的角色共情,感受他们的情感波动。这就是“热读”——一种更加感性、主观的阅读方法。
小文:哦,我懂了。这两种阅读方法还挺有趣的,那我以后在阅读时也要运用一下。
你:对,②
三、名句名篇默写
6.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补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厉行勤俭节约,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3)“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有所体现。请你从本学期所学诗词中选取一句同样表达“乡思”主题的诗句:,。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
⑤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选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有改动)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③段写北京春天时间短、风沙大,初步体现了北国春风的特点。
B.第④段主要凸显了南国春风的美妙,可见,作者更爱南方春风。
C.第⑧—⑨段刻画人们在春风中的劳作场景,发出“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
D.第⑩段运用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怀念之情。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的“扑过、漫过、插、灌”等词表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勇猛的气势。 B.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整句,情感强烈,有力地表达了北国春风猛烈的特点。
C.第⑧段“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一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 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方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9.请仿照第④段划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真烂漫是吾师
刘小川
①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鲁迅十二岁,离开朝夕玩耍的百草园,进了绍兴颇具名望的三味书屋。先说书屋的布局。书屋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南墙的圆洞后有一间屋,悬小匾“谈余小憩”;北面两间屋,有“仿佛陶庐”。后园一个亭子挂着匾额“自怡”,亭前花木颇壮观,有两棵百年桂花树。腊梅北向,大天竹果实累累。
②寿镜吾先生是绍兴城的名师,总是穿一件破旧的大衫,“家人给他做了一件皮袍子,他一直舍不得穿……他不抽烟,只喜欢到谢德兴酒店吃点儿酒,算是人生的一大陶醉。吃酒时,总得走进店里,不让学生看见”。
③三味书屋的环境十分讲究,而寿镜吾先生吃穿朴素,教孩子,身教是第一位的。师道尊严,质朴为先,惜物为先,知耻为先。他吃酒要避开学生。他从不滥收学生,不问学生的家庭背景,践行有教无类。
④小鲁迅是捣蛋鬼,老师罚他喝凉水,还要打他嘴。“他太调皮了,居然跑到庙会里去扮小鬼,油彩没抹干净,就跑回书房里来。”他在课堂上举手提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一时蒙了,学生们大乐。
⑤老师出对课题:“独角兽。”小鲁迅怂恿同学答:“四眼狗。”老师猝不及防,一连串的对子顿时冒出来:二头蛇、三脚蟾、八脚虫……
⑥桂花树是可以爬的,腊梅花是可以摘的,墙洞是可以来回钻的,秋千是天天荡的。十二岁的小鲁迅制作了一款书签,写了一行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⑦老先生又出对课题了:“月中桂。”学生对“风前柳”,对“雪里梅”。小鲁迅脱口而出:“星里麻。”老师听不明白,慢慢摘下了大眼镜。小鲁迅解释:“星里有牛郎织女,织女星不正是织麻的吗?”
⑧少年,正是奇思妙想喷涌之时。寿镜吾先生不打压,除非学生恶搞、装怪。孩子们自由的思绪就像原野上不羁的风,创造性的才华在孕育。如果小鲁迅不能天真烂漫,那么,他后来的运思、运笔,不可能那么凝练而灵动。
⑨苏东坡尝言:“天真烂漫是吾师。”当下的一大难题是:如何保护小孩子的天真烂漫?
⑩童年快乐,是通向一生幸福的唯一桥梁。切记:唯一桥梁。
从五六岁到十三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绍兴古城到外婆的安桥头,小鲁迅的生活惬意而又活泼,灵动而又安静。他的脾气也不小,比如一脚踩烂了弟弟的风筝。同学叫他的外号“雨伞”,他要捏拳头,怒目而视,扔了书包打架。邻居小子八斤欺负他,他奋起反抗,包括用画笔来反抗。这些都构成了未来那一位“横眉冷对”的反抗者的雏形。
研究鲁迅,要仔细打量他的孩提时光。
百草园并不大,三味书屋的园子也不大,但是,“大”是什么意思呢?多大是大?
古人云:“一微尘内斗英雄。”古人发现了无限小。小孩子的眼中,大抵只有心理半径。物理半径只是心理半径的伴生现象。苏轼一生,“半中国”而已。曹雪芹只拥有双城记忆:金陵、北京;卡夫卡去过的城市甚少;福克纳在一块“邮票般大”的地方写出了《喧哗与骚动》。
巴掌大的春水池塘,他钓过鱼,捉过鳖,玩过黑泥,追过翠鸟,扎过水葫芦船,摘过鸡头米,看过初荷、圆荷、残荷,听过蝉声如雨,见过白雨跳珠,闻过袅袅炊烟,惊叹过燃烧的晚霞、浩瀚的星空,吃过莲子,当过调皮鬼,砸过核桃皮,撬过地拱子……
玩过无数次的池塘,有了永久性的情感记忆。而且,这些记忆会发散开去。
(选自《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题目是编者加的,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对课堂上脱口而出“星里麻”,可见鲁迅是一个喜欢恶搞、装怪的孩子。
B.第⑨段承上启下,由上文写小鲁迅的“天真烂漫”引出后文的“如何保护”
C.寿镜吾老师爱喝酒,罚小鲁迅喝凉水,还答不上“怪哉”虫子的问题,可见他徒有虚名。
D.第 段列举苏轼等人的事例,在刻画鲁迅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上作用不大。
11.请从重音和语速两个角度为第⑩段的画横线句做一个朗读设计,并阐明理由。童年快乐,是通向一生幸福的唯一桥梁。切记:唯一桥梁
12.文章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具表现力,请你自选一个角度(修辞、用词、句式等)进行鉴赏。
巴掌大的春水池塘,他钓过鱼,捉过鳖,玩过黑泥,追过翠鸟,扎过水葫芦船,摘过鸡头米。
13.你认为该如何保护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说一说。
五、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②今夜思千里③,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③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这首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甲】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
【乙】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①,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②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明·沈周《记雪月之观》)
【注】①虚澄:空虚清澈。②离离:历历分明。
【丙】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①,霰即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
(宋·陈善《扪虱新话》)
【注】①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像下雪一样,先集下的只是雪珠。
1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中的“也”和“此鹅毛雪也”中的“也”意思相同,都表判断“是”。
B.“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是“大体”的意思,与“参差不齐”中“差”意思不同。
C.“未若柳絮因风起”中“若”与《杞人忧天》中“若屈伸呼吸”的“若”都有“像”的意思。
D.“浃”有“融合、整个、浸透”等义项,“寒浃肌肤”中的“浃”是“浸透”的意思。
16.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当时皆以道韫之语为工。
17.【甲】【乙】文中,都设喻绘雪,各有其妙。请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诗句或语句 比喻分析 表达效果
未若柳絮因风起 将雪比作因风而起的柳絮
又若镜中见疏发 将倒影中的树比作 表现雪后月色下树枝披上银装后的稀疏。
18.【丙】文陈善认为“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你认为【甲】【乙】两文中的设喻绘雪有优劣高下之分吗?为什么?
七、名著阅读
班级举行名著交流会,请你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文段(1)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文段(2)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9.文段(1)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段(2)中的“他”是。
20.同学们在阅读会上分享阅读感受,请结合《朝花夕拾》与《西游记》的内容,谈谈你对“成长”的理解。
八、作文
21.欢喜总在不经意时涌现。秋天的旷野里,望见风过林梢,是寂静的欢喜;昏黄的路灯下,母亲等待的身影,是温暖的欢喜;寻梦的路途中,拥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是强大的欢喜欢喜不只出现在目标的终点线上,它时常出现在过程里的某个瞬间。孩子,你要时常想起这些欢喜瞬间,它会让生命更有力量。
上了初中,你一定也有很多这样的欢喜。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欢喜”为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要求: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一、基础知识综合
1.答案:攒;niàng
简析:“攒动” 形容人群拥挤晃动,“攒” 易错写成 “窜” 等;“酝酿” 的 “酿” 读 niàng,注意不要误读为 liàng。
2.答案:A① ;B② ;C②
简析:A 处 “此起彼伏” 形容声音连续不断且有起伏,“连绵不断” 多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此处形容呐喊声用 “此起彼伏” 合适;B 处 “身姿矫健” 更能体现马拉松选手充满力量、动作敏捷的状态,“体态轻盈” 多形容女子身姿,不符合语境;C 处 “徜徉” 比 “漫步” 更能体现出参赛选手沉醉在郴州风光中的状态 。
3.答案:C
简析:A 选项中 “一万两千” 是数词,“名” 是量词,表述正确;B 选项 “激昂” 是褒义词,解释合理;C 选项 “齐聚” 侧重于聚集在一起,“凝聚” 侧重于汇聚、集中,二者意思不同,该选项错误;D 选项把 “马拉松赛事” 比作 “美酒”,运用了比喻修辞。
二、现代文阅读
4.答案:B
简析:A 选项与材料二不符,阅读地理教科书应通过文字求得内容,不是专注文字记忆揣摩;C 选项 “无论阅读何种文本,都应采取默读的方法” 错误,不同文本适合不同阅读方法;D 选项与材料一不符,阅读对成年人也有益;B 选项符合材料三对消遣、娱乐性阅读方法的描述。
5.答案:①什么是 “冷读”?②不同的书籍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和理解,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简析:①处根据后文对 “冷读” 的解释,可知此处小文应询问 “冷读” 的含义;②处结合前文对不同阅读方法的讨论,应总结不同书籍需不同阅读方法,以及合适阅读方法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6.答案:俭以养德;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示例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示例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示例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示例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析:根据平时积累填写,注意 “俭”“逢” 等字的正确写法;“乡思” 主题诗句从本学期学过的诗词中选取,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相关诗句。
四、现代文阅读
7.答案:B
简析:第④段写南国春风美妙是为与北国春风形成对比,突出北国春风特点,并非表明作者更爱南方春风,后文作者表达了对北国春风的怀念,所以 B 选项错误。
8.答案:D
简析:A 选项中 “扑过、漫过、插、灌” 等词形象展现北国春风气势;B 选项整句增强了情感表达;C 选项 “帮助” 将春风拟人化;D 选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是春天的景象,不是对比,该选项错误。
9.答案:示例:像舞动的彩带;示例:像露珠的亲吻
简析:仿照原句,运用比喻修辞,抓住江南春风轻柔、滋润的特点,从春风抚摸大地、体贴万物的角度续写,如 “像舞动的彩带” 体现春风轻柔优美,“像露珠的亲吻” 体现春风滋润万物 。
10.答案:B
简析:A 选项鲁迅说 “星里麻” 是奇思妙想,不是恶搞装怪;C 选项寿镜吾先生罚小鲁迅是因为他调皮,答不上问题不能说明他徒有虚名;D 选项列举苏轼等人的事例是为说明心理半径的重要性,对突出中心有作用;B 选项第⑨段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正确。
11.答案:参考示例:①重读:重读 “童年快乐”“唯一”“切记” 等词语,可以突出童年快乐的重要性和唯一性。②语速:第一句稍快,可以承接上文凸显童年快乐的重要意义。第二句应慢到一字一拍,可以突出作者语重心长的告诫之意。
简析:“童年快乐”“唯一” 是句子强调的关键内容,重读突出其重要性;第一句稍快能快速引出重点,第二句一字一拍慢读,可强化 “唯一桥梁” 的重要性,让读者更深刻体会作者意图。
12.答案:示例 1:运用排比 / 比喻 / 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巴掌大的春水池塘带给鲁迅的无限乐趣和丰富体验,突出了童年鲁迅天真烂漫的特点。示例 2:运用 “钓过”“捉过”“玩过”“看过”“扎过”“摘过” 等动词,精准刻画出巴掌大的春水池塘带给鲁迅的无限乐趣和丰富体验,突出了童年鲁迅天真烂漫的特点。示例 3:运用短句,简洁有力、节奏明快地表现了巴掌大的春水池塘带给鲁迅的无限乐趣和丰富体验,突出了童年鲁迅天真烂漫的特点。
简析:从修辞角度,排比增强语势,比喻、夸张突出池塘虽小但乐趣多;从用词角度,一系列动词准确展现鲁迅的活动和乐趣;从句式角度,短句节奏明快,更好地体现其丰富体验和天真烂漫。
13.答案:参考示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带给了鲁迅幸福的童年,培养了他天真烂漫、敏于创新,富有想象的品质。因此,保护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应该从多让孩子亲近自然、不打压孩子的天性开始。我至今依旧记得小时候父亲丝毫不在乎天气之寒冷,带我到雪地畅快玩耍时的情景,我一直觉得父亲的开明让我养成了良好的性格。所以,保护孩子的天真烂漫,需要有良好的教育者,不扼杀孩子的天性。
简析:结合文章中鲁迅的经历,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得出应让孩子亲近自然、不打压天性的结论;再联系自身经历,如父亲带自己雪地玩耍,说明良好教育者的重要性。
五、诗歌鉴赏
14.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高适《除夜作》的思乡之情更为孤独凄然,蕴含了客居他乡却老大无成的伤感;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思乡之情更为乐观,旧事物孕育了新事情,蕴含了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积极心态。
简析:《除夜作》中 “旅馆寒灯独不眠”“霜鬓明朝又一年” 等诗句,体现出诗人孤独凄凉,感慨时光流逝却一事无成;《次北固山下》中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表达思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积极乐观的情感 。
六、文言文阅读
15.答案:C
简析:“未若柳絮因风起” 中 “若” 是 “像” 的意思,“若屈伸呼吸” 中 “若” 是 “你” 的意思,二者不同,A、B、D 选项解释正确。
16.答案:然而当时的人都认为谢道韫的话是精巧的。
简析:“然” 是 “然而”;“皆” 是 “都”;“以” 是 “认为”;“工” 是 “精巧”,按照字词对应翻译,调整语序使句子通顺。
17.答案:表现出雪轻盈、有生机的特点;镜中稀疏白发
简析:把雪比作柳絮,柳絮轻盈且在春天富有生机,突出雪的轻盈、有生机;“又若镜中见疏发”,根据前文可知是将倒影中的树比作镜中稀疏白发。
18.答案:示例 1: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甲乙两文把雪比作盐、柳絮、涂银、泼汞等,是因为下雪的环境、时间不同,雪的形态各异,所以选用的喻体也不一样,这些设喻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意蕴,并无优劣高下之分。示例 2:有优劣高下之分。甲文把雪比作 “柳絮” 写出雪轻盈、富有生机的神韵,比起 “盐” 的形似,“柳絮” 意蕴更丰富,更具感染力;乙文中把倒影的树比作镜中稀疏的白发,分明可爱,比起涂银、泼汞,“镜中疏发” 更逼真,更具美感。
简析:认为无优劣之分,可从不同喻体适应不同雪的形态和环境,各有美感意蕴阐述;认为有优劣之分,可从 “柳絮” 比 “盐” 更具神韵,“镜中疏发” 比 “涂银、泼汞” 更逼真有美感等方面分析。
七、名著阅读
19.答案:《五猖会》;藤野先生
简析:根据文段(1)中 “母亲、工人、长妈妈,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等内容,可知出自《五猖会》;文段(2)中 “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结合《藤野先生》内容,可知 “他” 是藤野先生。
20.答案:《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们通过不断努力、团结协作,最终取得了真经,实现了个人和团队的成长。而《朝花夕拾》则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他在面对家庭变故、社会黑暗时,不断思考、探索,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这两部作品都告诉我们,成长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追求真理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和坚持。
简析:结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体现成长需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经历,展现他在困境中思考探索,得出成长的共性特点。
八、作文
21.答案:略
简析:本题为命题作文 “欢喜”,要求以记事为主。写作时,需围绕初中生活中令人欢喜的事展开,如学习进步、友谊温暖、活动收获等。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展现欢喜的瞬间和感受,突出中心,注意字数、真情实感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