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6 13: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综合性学习
1.光明中学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鲁迅故居,请你们小组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鲁迅纪念馆顾馆长介绍说,百草园在鲁迅故居后面,是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那时周姓各个家族已无精力(拾 侍)弄花草,只是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但这正是鲁迅幼年时玩耍的地方。
同学们跟着顾馆长走进百草园。徜徉园中,几(颀 畦)青葱的菜田覆盖着一层薄雪,一眼古朴的石井,里面仿佛(贮 伫)蓄着无尽的能量,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顿时使人觉得满目生气。顾馆长又带着同学们走进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少年时代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房内正中墙上挂“三味书屋”的(匾 碥)额和松鹿图。房内摆设有方桌、木椅,是当时原物。在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桌面上刻有“早”字的书桌,当年鲁迅在这里聆听先生的谆谆教导。
鲁迅从百草园走来,怀满腔热忱,踏上探求新生活之路。他以笔作刀枪,用文吹号角,唤起民众;他是海上的一座航标,他是林中的一支响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领未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徜徉tǎng 薄雪bó 热忱chén 谆谆zhūn
B.徜徉cháng 薄雪bó 热忱zhěn 谆谆chún
C.徜徉cháng 薄雪báo 热忱chén 谆谆zhūn
D.徜徉tǎng 薄雪bāo 热忱zhěn 谆谆chún
(2)下列各项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应分别为侍、颀、伫、匾。
B.“故居、荒凉、覆盖、这”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
C.古时候人们对于年龄的称呼很多,其中六十岁既可以称为“花甲”,也可以称为“古稀”,七十岁一般称为“耳顺”。
D.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们学过的《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3)请认真阅读上下文,根据划线句子,仿写一句话,填入文中横线处。
(4)同学们参观后热烈讨论并发表感想,其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用人声鼎沸的声音,讨论鲁迅先生充满着激情与奋斗的传奇一生。
B.先生说:“文字是我唯一的武器。”他用笔指引茫然无措的民众,激励人们革命救国。
C.小语说:“我心中的鲁迅,不是愁眉苦脸的,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而是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D.小文说“我会牢记鲁迅先生的谆谆教导,面对挑战时,传承先生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
(5)下面是小语写给顾馆长的邀请函,请选出谦辞和敬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邀请函尊敬的顾馆长:
您好!我们很荣幸地邀请您参加我们七年级的“云游鲁迅故居”的主题活动,期待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莅临指导。活动时间:11月15日下午2:00—4:00,活动地点:光明中学报告厅。期待您的赏光和支持,欢迎您对本次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
A.荣幸 B.莅临 C.赏光 D.拙见
(6)参观完故居后,同学们又重温了《朝花夕拾》这部著作,小语整理的《朝花夕拾》人物关系图,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①图中有两处空缺,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人名。(每处一个)
②图中的两位老师对鲁迅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哪位老师更符合你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加以阐述。
二、名句名篇默写
2.古诗文默写。
(1)月亮是诗歌永恒的话题: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①,若出其中”表现他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②“,受降城外如霜”描绘了凄凉苍茫的边城月色。
(2)学经典诗文,增人生智慧。谭嗣同《潼关》中“③,山入潼关不解平”告诉我们要冲破罗网,一往直前。《论语》中④“,”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论语》十二章)。诸葛亮《诫子书》中“⑤,”告诫我们淡泊宁静乃人生之大境界。
三、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歌以“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4.老师强调要慢速、低沉地朗诵这首诗,请你结合本诗抒发的情感简要分析老师这样强调的原因。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
【乙】
卓茂①尝②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③马,幸④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卓茂让马》)
【注释】①卓茂:人名,字子康,西汉元帝时,以博学为通儒,曾任丞相府史事、侍郎、给事黄门等职。②尝:曾经。③公:对人的尊称。④幸:希望。
5.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联系常见成语(不期而遇) 君与家君期日中 ①
迁移课内字词 顾而谓曰 ②
根据语境推断 挽车而去 ③
查阅字典法(①拜访。②前往;到某地去。③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高度或深度。) 乃诣丞相府归马 ④(填序号)
6.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茂 有 马 数 年 心 知 非 是 解 以 与 之
7.翻译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他日,马主别得亡马。
8.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有删改)
9.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周日的清晨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 (1)
初夏的某天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欢喜
(2)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 (3) 心怦怦乱跳(紧张)
10.选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1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
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
12.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意?
13.有人认为,当时的作者还是个孩子,只不过偷摘了两个橘子,父亲小题大做了。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
【链接材料】
一个孩子随父母到亲戚家做客,在往亲戚家女儿的钢琴上倒水被发现之后,孩子父母以“小孩子不懂事”“他只是个孩子”“帮忙洗钢琴”等理由推卸责任。女孩的妈妈也劝女儿“都是亲戚,也不好撕破脸”。最后女孩忍了,对熊孩子说:“做得好,谢谢你帮我洗钢琴。”没过几个月,这孩子随父母逛街时,把水倒在了60多万的钢琴上,老板报警处理了。
阅读下面的童话,完成下面小题。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
(意大利)罗大里
①泰莱沙是一位小巧聪明的姑娘,大家都叫她小泰莱莎。
②一天,战争爆发了。小泰莱莎的父亲被抽去当兵,再也没有回来。小泰莱莎想不通:为什么战争结束了,国王打胜了,可自己的父亲却不能再回来?悲伤的她再也不想长大了。
③自从那天起,小泰莱莎果真再也不长了。
④后来,小泰莱莎的妈妈得了重病,家里的一切活儿都压在了年迈的奶奶身上。看到奶奶弯着腰吃力地背着木柴朝家里走来时,小泰莱莎别提多难受了。于是,个子小小的泰莱莎想试提一桶水,可是怎么提也提不起来。她想试背一捆柴,结果,非但没有背起来,反而摔了一跤。小泰莱莎说:“看来只有长大一点。”她真的就让自己长大了那么一丁点儿,然后就去井边打水。
⑤再后来,奶奶去世了,可妈妈仍在医院里。于是,家中的一切事情又全落到了小泰莱莎的身上。看着上一年级的小小弟弟,小泰莱莎决断地说:“看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于是,小泰莱莎就又长大了一点儿。有时她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你怎么这样不坚定,小泰莱莎?你以前不是决心不愿长大的吗?”可是她马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又埋头干活去了,她想:我是长大了,可我不是为了自己才长大的,因此,我问心无愧。
⑥有一天,从山上下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强盗。当时,没有一个人敢反抗。这时小泰莱莎挨家挨户地说服男人们:“快,把大伙联合起来,我们人多,强盗只有一人。”“他虽是一个人,但他有枪呀。”男人们害怕地回答说。小泰莱莎一听又气又急:“你们到底是男人还是山羊?”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回答。“既然这样,”小泰莱莎说,“我来对付他!”说完,她就跑回家,站在镜子面前大声地叫了起来:“我还要再长大点,我要成为一个巨人。”话音刚落,她果然飞快地长了起来。长过了天花板,又长过了屋顶,直到长得和烟囱一样高。
⑦小泰莱莎来到广场上。强盗一见有个巨人朝他走来,吓得慌忙丢掉猎枪,拔腿就逃。小泰莱莎一见,只朝前跨了几步,就一把抓住了他的脖子,然后把他放在钟楼顶上,用命令的口气说:“你就坐在这里吧,直到警察来把你抓走为止。”这个强盗一听,吓得从钟楼上滚了下来,摔得顿时断了气。小泰莱莎向四周看了看,只见大伙正从家门出来,热烈地向她表示祝贺。小泰莱莎一句话也没说,转过身子就回家去了。“这一次我长得太多了,”她说,“可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眼看强盗胡作非为啊!”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小泰莱莎每走一步,她的高大身材就缩短好长一段。到后来,她越缩越小,直至缩到一个中等身材姑娘那么大小了,并且还成了村里最漂亮的一名姑娘。人们一瞧。简直无法相信这会是事实。“小泰莱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啊?”他们问。小泰莱莎高兴地微笑着,一句话也没说。
(节选自《外国童话故事》,有删改)
【童话·故事】
14.“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福:这个故事只是在简单地重复小泰莱莎一次又一次长大的过程。
小清:才不是简单的重复呢!我发现她每次说出“长大一点”的原因都不一样:
【童话·想象】
15.童话里的想象往往荒诞离奇却又合情合理。请参考示例,分析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内容。
原文:小泰莱莎说:“看来只有长大一点。”她真的就让自己长大了那么一丁点儿,然后就去井边打水。
示例 我的分析:小泰莱莎想长大就长大,这个情节充满了离奇的想象力。而小孩子本来就是会长大,现实也需要她长大让这个情节合情合理。
原文:小泰莱莎每走一步,她的高大身材就缩短好长一段。到后来,她越缩越小,直至缩到一个中等身材姑娘那么大小了,并且还成了村里最漂亮的一名姑娘。
你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话·形象】
16.故事中小泰莱莎和男人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哪一类人。
【童话·意义】
17.小泰莱莎的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童话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文
18.幸福,就是流淌在心中的一种感觉。鲁迅拥有可以自由玩耍的百草园,是一种幸福;朱德拥有一位勤劳智慧而又深明大义的母亲,是一种幸福;陈忠实拥有一对圣洁美丽的白鸽,是一种幸福 那在你心中,谁是你幸福的源泉呢?
请以《有你,真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③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一、综合性学习
  1.(1) 答案:C
  简析:“徜徉” 应读 “cháng yáng”,“薄雪” 中 “薄” 形容雪厚度小,读 “báo”,“热忱” 读 “rè chén”,“谆谆” 读 “zhūn zhūn”,C 选项全部正确。
  2.(2) 答案:D
  简析:A 选项,正确词语应为 “侍弄”“几畦”“贮蓄”“匾额”;B 选项,“故居” 是名词,“荒凉” 是形容词;C 选项,六十岁称 “花甲”“耳顺”,七十岁称 “古稀” ;D 选项关于 “书” 的表述正确。
  3.(3) 答案:示例:他是山顶的一面旗帜。
  简析:参照前文 “他是海上的一座航标,他是林中的一支响箭” 的句式,运用比喻,突出鲁迅的引领作用,此示例将鲁迅比作山顶旗帜,与前文句式一致且表意恰当。
  4.(4) 答案:A
  简析:“人声鼎沸” 形容人群声音嘈杂喧闹,用在此处形容同学们讨论的声音,与 “讨论” 搭配不当,不能体现专注讨论的状态;B、C、D 选项词语使用恰当。
  5.(5) 答案:D
  简析:“拙见” 是对自己见解的谦称,此处邀请顾馆长提意见,应用敬辞,如 “意见” 等,A、B、C 选项敬辞使用正确。
  6.(6) 答案:①寿镜吾先生 藤野先生 ②(示例一)藤野先生更符合我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藤野先生帮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说明他做事认真、治学严谨、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中国学生能一视同仁,耐心教育。(示例二)寿镜吾先生更符合我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寿镜吾先生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常用,说明他严格而不严厉;学生可以去后园玩,在先生读书入神时可以 “做戏”“画画儿” 等,表明他是可亲、可敬的。
  简析:①《朝花夕拾》中鲁迅的老师有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据此填空。②分析良师形象,结合藤野先生对鲁迅学业上的帮助,体现其治学严谨等品质;寿镜吾先生虽有传统规矩但不严苛,还给予学生一定自由,从两人不同特点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二、名句名篇默写
  2.答案:日月之行;回乐烽前沙似雪;河流大野犹嫌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简析: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注意 “烽” 不要写成 “峰”,“罔”“殆” 等字的正确写法,避免错别字。
  三、诗歌鉴赏
  3.答案:营造了一种飘零、哀伤的氛围。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杨花象征着漂泊不定,子规啼声哀婉,两者结合,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哀伤的基调,暗示王昌龄被贬谪的不幸遭遇。
  简析:杨花在暮春飘落,给人飘忽不定之感;子规叫声凄凉,在古诗中常表哀伤。二者结合,渲染出哀伤氛围,契合王昌龄被贬偏远之地的悲惨境遇。
  4.答案:因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牵挂之情,情感基调是哀伤的。慢速、低沉地朗诵可以更好地体现这种情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友人的关怀。
  简析:诗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直接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全诗情感哀伤。慢速、低沉朗诵能突出这种沉重情感,使读者更易体会诗人心境。
  四、文言文阅读
  5.答案:①约定 ②回头看 ③离开 ④①
  简析:①“不期而遇” 中 “期” 是约定,“君与家君期日中” 的 “期” 与之同义;②“元方入门不顾” 中 “顾” 是回头看,“顾而谓曰” 的 “顾” 意思相同;③结合语境,卓茂把马给别人后拉车离开,“去” 是离开;④“乃诣丞相府归马” 中 “诣” 结合字典义,拜访更合适。
  6.答案:茂有马数年 / 心知非是 / 解以与之
  简析:“茂有马数年” 说卓茂拥有马的时间,表意完整;“心知非是” 表明他心里的判断;“解以与之” 是他的行为,所以这样断句符合句子意思和语法结构。
  7.答案:(1)到了正午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
  简析:(1)“日中” 是正午,“至” 是到,“信” 是信用,“礼” 是礼貌;(2)“他日” 是后来有一天,“别” 是别处,“得” 是找到,“亡” 是丢失,按字词对应翻译,调整语序使句子通顺。
  8.答案:甲文: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有礼貌。乙文:为人要如卓茂一样宽容大度,如马主一样诚信。
  简析:甲文友人失约又无礼,元方据理反驳,强调守信和礼貌的重要;乙文卓茂宽容对待误认马的人,马主后来归还马匹,体现出宽容与诚信的意义。
  五、现代文阅读
  9.答案:(1)感动(2)橘子成熟时(3)路过橘林,偷摘橘子
  简析:(1)根据 “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可得;(2)从 “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 可知;(3)依据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 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 概括。
  10.答案:(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挤挤挨挨”“肆意” 等词赋予了橘子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橘子花蕊比成可爱的小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示例三)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挤挤挨挨”“肆意” 等词赋予了橘子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态,把橘子花蕊比成可爱的小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简析:从拟人角度,“挤挤挨挨”“肆意” 使橘子花人格化;从比喻角度,将花蕊比作小精灵,都能突出花蕊特点,表达喜爱,任选角度或综合分析皆可。
  11.答案:(示例)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环顾”“使了个眼色”“迅速摘下”“飞也似的逃离” 等动作和 “心怦怦乱跳” 的心理,形象地写出了 “我” 和同伴偷橘子时动作迅速,以及怕被人发现的紧张心理。
  简析:通过分析 “环顾” 等动作和 “心怦怦乱跳” 心理,可知这些描写生动展现偷橘子场景,突出紧张心理。
  12.答案:对于 “我” 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 “我” 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 “我” 的心中,影响着 “我”;抒发了 “我” 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简析:结合前文父亲教育 “我” 不能偷摘橘子,可知橘子花代表父亲的教导,留在心中体现对 “我” 的影响,也表达对父亲的情感。
  13.答案:文中的父亲并没有小题大做。偷摘橘子是小事,但其中隐含的品质问题却是大事,父亲由小事来教育子女堂堂正正做人,给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链接材料中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不仅不及时纠正,还纵容包庇,让孩子在溺爱中丧失了正确的是非观。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父母正确严格地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疼爱和负责。(意思对即可)
  简析:从文中父亲教育的目的和链接材料父母错误做法对比分析,强调正确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4.答案:第一次长大是为了帮助年迈的奶奶,第二次是为了帮助生病的妈妈,第三次是为了对付凶恶的强盗。
  简析:在文中找到小泰莱莎每次说长大的情节,第④段为帮奶奶打水;第⑤段为照顾生病妈妈和弟弟;第⑥段为对付强盗,据此概括。
  15.答案:示例一:像巨人一样的小泰莱莎竟然又缩短身材,直至缩到中等身材,这真是太离奇夸张了。强盗已经摔死了,普通人泰莱莎不需要有那么高大的身材了,所以这个结果又是合乎情理的。示例二:像巨人一样的小泰莱莎竟然又缩短身材,直至缩到中等身材,这个情节充满了离奇的想象力。这个勇敢、善良的姑娘,大家都希望她最后能够恢复正常,所以这个结果又是合乎情理的。(言之有理即可)
  简析:从情节的离奇性看,小泰莱莎身材变化夸张;从合理性分析,可从强盗已除或人们对她的期望角度,说明她恢复正常身材是合理的。
  16.答案:小泰莱莎代表遇到困难危险时勇于承担责任的一类人;男人们代表遇事就逃避、表现懦弱的一类人。(言之有理即可)
  简析:小泰莱莎在家庭困难和面对强盗时主动承担,男人们面对强盗却害怕不敢反抗,据此概括两类人的代表特征。
  17.答案:示例一:她为对付强盗而变成巨人,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人只要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就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示例二:小泰莱莎本不想长大,为了家人和村庄里的人们,她主动要求长大,可以看出爱和责任会让人成长。示例三:她最后由巨人又变回成一个漂亮姑娘,则隐喻着心灵美好的人永远是最美丽的人。
  简析:从不同情节角度分析,与强盗斗争体现勇敢的价值;为家人和村民长大体现爱与责任;变回漂亮姑娘体现心灵美的意义。
  六、作文
  18.答案:略
  简析:本题为命题作文,以 “有你,真幸福” 为题。“你” 可指人、物、抽象事物等,如亲人、朋友、书籍、梦想等。写作时应围绕 “你” 给 “我” 带来的幸福感受展开,通过具体事例体现 “你” 的重要性,表达感激之情,注意结合自身经历,突出真情实感,满足字数等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