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海山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海山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6 13: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海山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岩为读书交流会准备开场白,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亲爱的同学们,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修行。它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哪怕你钟爱的书籍与别人①完全不一样,你也可醉心其中,在繁杂的世界中找到真理与纯cuì___。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一种狭ài___的阅读状态,追求快速阅读,②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这种阅读方式可能会禁固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干涸___。
希望通过这次交流会,我们能打破这种阅读状态,一起在文学的世界中探索和成长!
(1)小岩对这几个字的字形或字音不太确定,请你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或读音。
纯cuì 狭ài 干涸
(2)小岩在第二段中不小心写了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帮忙改正。
改为
(3)小岩觉得①②画横线处可以分别用成语来替换,使语言简洁凝练。请帮他选一选。
A.大相径庭 B.各得其所 C.刨根问底 D.不求甚解
① ②
二、名句名篇默写
2.小岩梳理了本学期学过的古诗文,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表格。
意象 诗文内容 情感/哲理
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1)。(李白《峨眉山月歌》) 对故乡、友人的依依不舍
(2),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蕴含着浓郁的乡愁
花 (3),(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
(5),(6)。(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水 (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温馨安详的场景更能勾起内心的孤独凄凉
子在川上曰:“(8),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时间如流水,劝慰我们要惜时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雨 (9),(10)。(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对故乡、友人的依依不舍
三、选择题
3.小岩为校团委制作了本次活动的邀请函,请你参与审稿,从修改建议中选择正确的一项( )
邀请函亲爱的家长:您好! 我校将举办“亲子同‘悦’读,沟通不阻‘爱’”读书会活动。诚邀您与令郎/令爱共同参与,发表高见。本次活动时间为12月21日下午2:00,地点位于学校多功能厅。届时我们将进行参观读书墙、阅读分享、共读亲子绘本等活动。衷心希望您能抽出宝贵时间莅临贵校!期待您的光临! 校团委
修改建议:
A.“令郎/令爱”修改为“小儿/小女”。
B.“高见”修改为“拙见”。
C.“贵校”修改为“敝校”。
四、名著阅读
4.阅读经典能浇灌心灵,启迪智慧。请补全班级阅读留言墙的相关内容。
小文:《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本经典名著读起来很有意思!
小岩:是啊,很多内容都让人捧腹大笑。比如孙悟空为帮助高员外降妖,变成高小姐的样子,让妖怪背自己,并在途中施展法术戏耍了妖怪(猪八戒)一番。
小桥:是的,我记得《朝花夕拾》里有个情节也非常有趣:(1)
小玉:《西游记》中对人物的命名也颇有用意,孙悟空一共有过六个正式的称谓: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2)其中这个称谓,最符合我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因为。
小天:我还发现名著中人物的选择在看似偶然的背后有其必然性。如唐僧信仰坚定,心怀普度众生的宏愿,所以面对女儿国国王的挽留以及各种艰难险阻都能不为所动;鲁迅也是如此:(3)。
五、现代文阅读
流金社要在本期校园广播展示活动中推出“万物有灵”美文诵读栏目,下面是展示活动前的各项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鸟妈妈的情怀
刘占龙
①一个春天的早晨,曙色还未爬上窗户,妈妈就将全家早早地叫起,对我们说:“趁着天好,把咱家的墙修一下吧!”父亲立刻响应,带领我们来到了后院。
②正要准备动工的时候,忽然,一声声“叽叽喳喳”刺耳的鸟叫,打破了清早的宁静。只见一只麻雀正在我们头顶不停盘旋,叫声一声比一声尖锐,焦急。
③起初,我们没太理会。当我们把房梁用千斤顶支起来时,鸟叫声更加急切了,似乎透露出一种苦苦的哀求。这时,父亲突然手指房檐,喊道:“看,有一窝小麻雀,怪不得这鸟这么叫呢,它怕小鸟被压了!”父亲随手把窝连同小鸟端了下来。我惊疑地问:“端下来干啥呀,小鸟崽儿不得饿死啊?”
④“不拿下来才会饿死呢!”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窝放在不远处一块平地上。
⑤头上盘旋的这只鸟显然是鸟妈妈,看见父亲的举动,叫得更急了。她一定是怕父亲伤害她的宝宝,几次想俯冲下来,扑向地面上的鸟窝。
⑥那鸟窝,是用一根根柔软的小草再加上小鸟身上的羽毛精心编织而成,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是那样的小巧玲珑。这不就是鸟妈妈为孩子们精心筑就的安乐窝吗?窝里一个挨着一个挤满了五个小脑袋,尖尖的喙,两边嫩嫩的黄色还未褪去,羽毛也都未丰满,尤其是躲在最里面的一只,个头最小,全身还裸露着粉红色的肉皮。我生怕一会儿阳光太足晒伤了它们,忙走上前想用砖头给它们围起来。还未走近,有两只强壮一些的小鸟一溜烟似的展翅飞进了房后的一片芦苇丛中;另外也有两只歪歪斜斜地飞到了房后的榆树上。看来,它们对我们还存有一份戒心。这时,窝中只剩下那只最弱小的了。强者逃生,弱者无助,这更增添了我对它的怜悯之情。
⑦然而,鸟妈妈始终盘旋在我们头上,那叫声更是让人悲恸。它一会儿飞到芦苇丛中,一会儿又飞到榆树上,好像哪个也放心不下。
⑧就在这“叽叽喳喳”的哀鸣声中,我不免又为这几个羽翼未丰的小生命担心起来,倘若没有了妈妈,没有了这安乐窝,它们该如何生存?
⑨房子的后墙修好了,该修前墙了,父亲赶忙提醒我:“娃,仓子里有鸟笼子,把小鸟放进去,挂到树上,别被猫吃了。”父亲想必也是被鸟妈妈感动了。我赶紧把鸟窝连同小鸟原模原样放在鸟笼里,挂到树上。
⑩挂完鸟笼,我抬头一瞥,鸟妈妈停在我头顶的电线上,嘴里多了一条虫子,歪着头,正眼巴巴地望着我,不跳也不叫,静静地,眼神里好像全是感激和期待。我转身走向一旁,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瞅它。鸟妈妈先是试探性地从电线上跳到树上,然后再跳到玉米秆堆上,最后站到笼子上,趁我不注意,闪身钻进了笼子。等它飞出来时,虫儿早进了鸟宝宝的肚子。
我四处寻找鸟妈妈的身影,看它不是从芦苇丛中飞出,就是在房后那棵大榆树上落下。她一定是给先前逃生的那四只鸟宝宝送食去了。
鸟妈妈对它的孩子始终不离不弃,不知疲倦地忙碌于觅食、喂食的路途中。那其中的辛劳,恐怕只有它自己才能够体会。
修房子已过了许多年,但鸟妈妈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让我感慨,给我启迪。
(有删改)
【任务一·确定朗读基调——梳理文章脉络】
5.文中大鸟的心理情感反应随着小鸟的处境不断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脉络图,用来明确朗读基调。
【任务二·细抠朗读技巧——捕捉动情细节】
6.下面是社长小西从文中捕捉到的动情细节。请结合文章内容、情感,借助知识卡片,为下列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原文:那鸟窝,是用一根根柔软的小草再加上小鸟身上的羽毛精心编织而成,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是那样的小巧玲珑。
知识小卡片:如何读出“动情点” 有声语言的表达上,须抓住动情点采用贴切的声音形式充分表现。比如情感浓郁的抒情语句、透露心理的细致举动、富于情感的言语、暗含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等等,都需要在朗读时通过重音、停连、语速等技巧加以处理。比如重音包括重音重读和重音轻读。停连有时为了情感表达需要,也可以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
【任务三·筛选朗读内容——形成思维碰撞】
7.小湖同学认为文章第⑧段主要写“我”的感受,与文章重点“鸟”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发表你的看法。
【任务四·撰写广播导语——引发听众思考】
8.小西准备引用一段教材单元导语作为本期广播开场白的一部分。你认为下面哪个单元导语合适?请做出合理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选自七上语文书第二单元导语)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本单元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选自七上语文书第五单元导语)
六、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①忽报侬②,披襟③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②侬:我。③披襟:敞开衣襟。
9.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细草”、“(1)”、“荷花”等鲜明的意象,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2)的情感。
10.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展现的画面。
七、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蒲松龄《狼》
(乙)
卢仁畜二鹤,甚驯。后一创死,一哀鸣不食。卢仁勉力饲之,乃就食。一旦,鹤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吾不尔羁也。”鹤振翅云际,徘徊再三,乃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乡间。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卢仰曰:“若非我侣也?果是,即下之。”鹤竟翩翩而下,投于卢怀中,以喙牵衣,旋舞不释。卢遂引之归。卢视之如赤子,鹤亦知人意,侍卢若亲人。后卢仁殁,鹤终不食而死,族人葬之墓左。
选自清·张潮《虞初新志》
11.请你为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晚 秋 萧 索 曳 杖 林 间 忽 见 一 鹤 盘 空 鸣 声 凄 切
12.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请你解释下列字词。
方法 示例 迁移运用 释义
课内迁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徘徊再三,乃去 乃:(1)
查阅字典 遂:A.顺,如意;B.成功,实现;C.于是,就 卢遂引之归 遂:(2)(填选项)
联系语境 鹤终不食而死 后卢仁殁 殁:(3)
13.甲乙两文中的动物都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请翻译下面语句并写出其中动物所蕴含的人格化特征。
小贴士 人格化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将动物、植物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句子 译文 人格化特征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 狡猾
以喙牵衣,旋舞不释。 (2) (3)
14.下面是乙文序言中的语句,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意。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其存心。……鸟能反哺,羊有跽乳①,其存心皆可以为朝廷旌②仁孝而扬德威。……然则物何异于人哉?微独无异,抑恐世之不若者众矣!
[注释]①跽(jì)乳:羊羔吃奶时会跪下前腿。②旌:表彰。
15.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动物有象征意义,甚至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请根据示例,完成填空。
动物形象 象征意义 相关诗文或俗语
示例:狼 敌寇或恶势力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鹤 (1) 丹凤呈祥献瑞彩,仙鹤献桃祝寿来。
(2) (3) (4)
八、现代文阅读
在了解台州传统文化时,小桥为本次活动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以下题目。
材料一:
台州,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济公传说、送大暑船、仙居无骨花灯、台州乱弹、玉环鼓词、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等17项皆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近期,由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的纪录片——《非遗里的台州》,入选2024非遗影像展。该纪录片介绍台州重点文物、代表性文化符号展示台州的文化概况与渊源脉络,通过“山”“海”两个文化概念来诠释台州文化的两大气质与个性,借助台州特有的民俗文化、技艺、音乐、舞蹈等,展现了台州人民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和台州富有生活气息与文化韵味的城市风情。
(选自《台州文旅》)
材料二:
台州非遗既要“墙内开花”,又要“墙外香”,必然要适应时代口味,融入现代元素,“圈粉”年轻人,以极高的实地互动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非遗传承的经济支柱产业链,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双赢”。台州文旅打造了5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玉环“跨山越海”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既有“非遗鱼灯”、“打八将”等非遗技艺展出,又与渔海风情等乡村环境相融合;天台“诗路茶香”以天台云雾茶文化为主题,同时漫游隋代古刹国清寺,品味济公传说,开启一场修心之旅……个个都精彩,条条有特色,真正身临其境,体味古人的生活智慧。网络新兴媒体和直播的热潮中,台州非遗也要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以别具特色的文化转化,积极回应新时代网络用户的生活需求,人人可观看、可转发、可实地打卡、可购非遗周边,让非遗成功“出圈”,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材料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青年感觉近些年非遗更火、更“出圈”。
材料四:
文旅专家刘兵:传承非遗文化,意义非凡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对非遗文化的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宏观层面说,非遗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古老民族智慧和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非遗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说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紧密相关,它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
所以,非遗文化作为我们中华历史的缩影,是我们重温历史的一面镜子,是勤劳智慧的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产,也是今天我们实现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我们理应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尽一份力。
站在文旅行业的角度来看,非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取之不尽的宝藏。不只体现在其宝贵的人文价值,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6.关于台州传统文化表达正确的是( )
A.台州有济公传说、仙居无骨花灯、长调民歌、玉环鼓词等17项皆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B.《非遗里的台州》,通过“山”“海”两个文化概念来展现台州文化的城市风情。
C.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显示,绝大多数市民认为新兴的传播方式如直播和短视频在非遗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
D.要传承和发扬台州非遗,必然要适应时代口味,融入现代元素。
17.结合材料,说说台州为推动非遗“出圈”采取了哪些措施?
18.小天认为非遗文化是古老而陈旧的东西,与现代生活毫无关联,不需要去关注和传承。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劝说小天改变这种看法。
九、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的遇见总是能够引发我们的万千感慨。朱自清遇见春天,领略了春的美好和生机;莫怀戚遇见岔路,明悟肩负的责任;鲁迅遇见百草园,拥有了快乐的童年……遇见的,也许是一处风景,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录你生命中最难忘的遇见吧。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浙江省台州市海山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一、基础知识综合
  1.(1) 答案:粹 隘 hé
  简析:“纯粹” 意为不掺杂其他成分,“粹” 不能写成 “萃” 等;“狭隘” 指心胸、见识等不宽广,“隘” 不要误写;“干涸” 的 “涸” 读 hé,注意读音准确。
  2.(2) 答案:固 锢
  简析:“禁锢” 指束缚、限制,“锢” 有禁锢、封闭之意,“固” 无此义,属于字形错误。
  3.(3) 答案:①A ②D
  简析:“大相径庭” 形容相差很远,符合 “完全不一样” 的语境;“不求甚解” 意思是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对应 “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二、名句名篇默写
  2.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回乐烽前沙似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小桥流水人家;逝者如斯夫;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简析:根据诗句上下句的提示进行填写,注意 “羌”“烽”“啼”“阑” 等字的正确写法,避免错别字。
  三、选择题
  3.答案:C
  简析:A 选项中 “令郎 / 令爱” 是对对方子女的尊称,使用恰当,无需修改;B 选项 “高见” 用于请对方发表意见,合适,“拙见” 是谦称自己的见解,不用于邀请对方;C 选项 “贵校” 是尊称对方学校,此处是校团委邀请家长来自己学校,应改为谦称 “敝校” 。
  四、名著阅读
  4.(1) 答案:示例:小鲁迅下雪天在百草园用竹筛、短棒、秕谷就能捉到好多麻雀和白颊的 “张飞鸟”,颇有童趣。(答到 “有趣”,言之成理即可)
  简析:从《朝花夕拾》中选取有趣情节,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等,突出趣味性即可。
  5.(2) 答案:示例 1:齐天大圣。因为这个名字寓意是与天地齐寿、日月同长的圣人。霸气的背后也体现了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藐视一切权威的形象。示例 2:孙悟空。因为 “悟空” 寓意顿悟空慧,经过不断修炼,孙悟空从原来的顽劣不羁、不受束缚到最终修得正果。名字的背后体现的是师父对他的希冀,也是他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后一直的追求。
  简析:选择孙悟空的一个称谓,结合其经历和性格特点,阐述该称谓与形象的契合之处,如 “齐天大圣” 体现其反抗精神,“孙悟空” 体现成长追求等。
  6.(3) 答案:示例:鲁迅始终在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法,所以先后前往南京、日本等地求学,最终选择弃医从文,用文字揭露国民的劣根性。
  简析:结合鲁迅的经历,如求学、弃医从文等,体现他在追求救国道路上坚定的信念和选择的必然性。
  五、现代文阅读
  5.(1) 答案:苦苦哀求
  简析:文章第③段提到 “鸟叫声更加急切了,似乎透露出一种苦苦的哀求”,对应小鸟 “我们” 修墙支房梁时大鸟的表现。
  6.(2) 答案:“我们” 把鸟窝连同小鸟端下来
  简析:根据文章第③段 “父亲随手把窝连同小鸟端了下来”,这是小鸟在大鸟苦苦哀求后的处境变化。
  7.(3) 答案:感激期待
  简析:从第⑩段 “鸟妈妈停在我头顶的电线上…… 眼神里好像全是感激和期待” 可知,此时大鸟在 “我们” 把鸟窝连同小鸟放笼子挂树上后的心理。
  8.答案:示例: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语调轻快柔和,语速适中,读 “柔软” 的时候语速略慢,加重读音,在读 “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 时要注意连读和轻声,读 “小巧玲珑” 时也要注意重读。
  简析:此句描写鸟窝,展现鸟妈妈的精心,语调轻快柔和、语速适中可体现发现鸟窝的惊喜;“柔软” 重读慢读突出鸟窝质地;“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 连读轻声表现鸟窝的精致;“小巧玲珑” 重读强调鸟窝特点,传达对鸟窝的喜爱。
  9.答案:不赞同,因为 “我” 的担心也是读者们的担心,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段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鸟妈妈对小鸟的不离不弃。
  简析:从内容上,“我” 的担心引发读者共鸣;从结构上,承接上文鸟窝被端下小鸟的处境,引出下文鸟妈妈的行为,所以不能删。
  10.答案:示例:我认为第二单元的导语更合适,因为本文主要描写了 “我们” 在修补院墙时与鸟妈妈一家之间发生的故事,文中通过 “我” 的视角表现了鸟妈妈在面对意外变故时对孩子的紧张关爱和不离不弃。天下所有的母亲,儿时,不就是那只稚嫩的小鸟宝宝吗?长大了,自己也做了母亲,不就是那只爱心十足的鸟妈妈了吗?父母为 “我” 修房,是想给 “我” 营造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环境,鸟妈妈给鸟宝宝筑窝,不也如同此理吗?鸟妈妈的情怀永远是母爱不可磨灭的主题。
  简析:文章重点展现鸟妈妈对小鸟的母爱,第二单元导语围绕亲情,与文章主题契合,能引导读者从亲情角度理解文章;而第五单元导语侧重于人与动物相处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文章主旨关联不紧密。
  六、诗歌鉴赏
  9.(1) 答案:西风
  简析:诗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明确提到 “西风”,与 “细草”“荷花” 共同构成诗中的意象。
  10.(2) 答案: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 / 对大自然的喜爱
  简析:诗人描绘了夏季傍晚荷池边细草、西风、荷花等美景,通过细腻描写展现出对这些景色的欣赏,体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1.答案:示例:已经是傍晚时分,可是娇嫩的荷花还是嫌天气太热,低着头深深地藏在碧绿的荷叶下面来躲避炎热。
  简析:抓住诗句中 “入暮” 点明时间,“犹愁热” 将荷花拟人化,“低面深藏碧伞中” 描绘荷花姿态,用生动语言描绘画面,可适当添加修饰词,如 “娇嫩的”“碧绿的” 。
  七、文言文阅读
  11.答案:晚秋萧索 / 曳杖林间 / 忽见一鹤盘空 / 鸣声凄切
  简析:“晚秋萧索” 点明时间和环境,应断开;“曳杖林间” 描述人物行动,独立成句;“忽见一鹤盘空” 和 “鸣声凄切” 分别写看到的鹤和听到的声音,中间断开,这样断句符合句子意思和语法结构。
  12.(1) 答案:才
  简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中 “乃” 是 “才” 的意思,“徘徊再三,乃去” 中 “乃” 与之意思相同。
  13.(2) 答案:C
  简析:“卢遂引之归” 意思是卢仁于是带着它回家,“遂” 在这里是 “于是,就” 的意思,对应 C 选项。
  14.(3) 答案:死亡
  简析:结合前文 “鹤终不食而死”,可推断 “后卢仁殁” 中 “殁” 是 “死亡” 的意思。
  15.(1) 答案: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前面。
  简析:“少时” 是一会儿;“径” 是径直;“犬坐” 是像狗一样坐着,按字词对应翻译,注意语序调整。
  16.(2) 答案:(鹤)用嘴尖牵着卢仁的衣服,飞舞旋转不停。
  简析:“以” 是用;“喙” 是嘴;“旋舞” 是飞舞旋转;“不释” 是不停,准确翻译字词,使句子通顺。
  17.(3) 答案:忠诚 / 知恩图报 / 重情重义
  简析:鹤在卢仁去世后不食而死,之前还飞回陪伴他,体现了对卢仁的忠诚、知恩图报和重情重义。
  18.答案:“为朝廷旌仁孝而扬德威”,一方面作者想通过鹤忠诚报恩的故事宣扬 “仁孝” 的善行,以此来教化民众;另一方面 “抑恐世之不若者众”,又说明鹤重情义,人却不如,包含对社会上知恩不报、无情无义之人的讽刺和批判。
  简析:从序言中 “旌仁孝而扬德威” 可知有宣扬仁孝教化民众的意图;“抑恐世之不若者众” 对比鹤与人,体现对无情无义之人的批判。
  19.(1) 答案:长寿
  简析:从 “丹凤呈祥献瑞彩,仙鹤献桃祝寿来” 可知,鹤象征长寿。
  20.(2) 答案:示例 1:雁
  简析:雁在传统文化中有特定象征意义,常被文人用于表达情感,符合题目要求。
  21.(3) 答案:思念 / 忠贞
  简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中雁寄托思念;“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中雁象征忠贞 。
  22.(4) 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简析:这两句诗分别体现了雁象征思念和忠贞,符合前文对雁象征意义的阐述。
  八、现代文阅读
  16.答案:D
  简析:A 选项台州国家级非遗项目无 “长调民歌”;B 选项 “山”“海” 概念展现内容不全面;C 选项受调查对象是青年,不是市民;D 选项与材料二表述相符。
  17.答案:①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融合非遗技艺与当地特色;②借助网络新兴媒体和直播;③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时代口味 “圈粉” 年轻人;④建立非遗传承经济支柱产业链。
  简析:从材料二 “台州文旅打造了 5 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相融合” 可概括出①;从 “网络新兴媒体和直播的热潮中…… 积极回应新时代网络用户的生活需求” 可概括出②;从 “必然要适应时代口味,融入现代元素,‘圈粉’年轻人” 可概括出③;从 “建立非遗传承的经济支柱产业链,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双赢’” 可概括出④。
  18.答案:小天,非遗文化是需要关注与传承的。首先,非遗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民族智慧和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其次,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能形成特色文旅产业,如玉环的 “跨山跨海” 非遗主题旅游路线,不仅带来宝贵的人文价值,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后,当下的非遗正在努力适应时代口味,融入了现代元素。所以,它并不古老,值得我们关注和传承。
  简析:结合材料,从非遗文化的文化价值(是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凝聚民族智慧)、经济价值(与旅游融合有价值)和时代适应性(融入现代元素)三方面劝说,有理有据。
  九、作文
  19.答案:略
  简析:本题是命题作文,以 “遇见” 为题,写作时需围绕一次难忘的遇见展开。可以写遇见人、景、物等,通过叙述相遇过程、描绘场景、刻画人物等,表达遇见带来的感动、成长、思考等,突出 “难忘”,注意字数和其他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