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6 14:4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理解小说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杜小康的成长路线。
2.关键能力: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把握小说主题。
3.核心素养: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勇敢对待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学会勇敢对待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
教学方法:朗读法、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情境导入
众所周知,火遍全球的“黑神话:悟空”是以《西游记》为原型创作的。这节课我们也以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的剧本,设计一个励志成长类游戏,课堂上需要完成4个任务:
①梳理游戏主线,拟定关卡名称
②升级关卡难度,突出主角形象
③打造活动场景,环境助推成长
④书写封面标语,鼓舞少年成长
二、新课学习
任务一:梳理游戏主线,拟定关卡名称
请大家根据小说情节设置游戏的主线关卡,并拟写名称。
(小说的情节基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游戏关卡我们可以按照小说的基本情节设置。)
开端:被迫辍学放鸭,陷入孤独之境
发展:与父前往芦荡,不堪孤独之苦
高潮:父子雨夜寻鸭,承受孤独之艰
结局:草种喜拾鸭蛋,享受孤独之味
任务二:升级关卡难度,突出主角形象
1.在整个游戏中,杜小康遇到最大的困难是?
2.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思考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地增加游戏难度?
我从 感受到杜小康的孤独来自于 。
示例:①我从第6段“前行是纯粹的”,感受到杜小康的孤独来自于背井离乡。
(纯粹”表明前行是绝对的,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
②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 前方是前方会是什么样什么样子 前方是未知的。”
对杜小康来说,前方是未知的,对未来的茫然和恐惧,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③“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
以前可以和伙伴玩耍嬉戏,而现在和父亲的对话都变得机械,生活日复一日,单调又乏味。
总结:孤独来自于离乡背井、别离母亲与伙伴、空旷浩茫环境、前途迷茫与未知、单调乏味生活。
3.面对种种孤独,玩家与要如何逐步成长?请结合文章杜小康的描写,找出他的心理变化轨迹。
【方法指导】快速阅读全文,圈出直接体现主人公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句。(回答时朗读文中的句子)
总结: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任务三:打造游戏场景,环境助推成长
美好的环境不仅带给玩家审美体验,也为游戏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跳读标记文中的环境描写语段,说说这样的环境对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1.鸭群:找出文章中相关的描写,思考鸭群与杜小康有什么关系,对杜小康的成长有何作用?
相关描写:
①第4段: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不情愿]
②第10段: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寂寞]
③第15段:临睡时心理动作和神态: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恐惧]
④第50段: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充实、成就感]
关系:
失学后: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作用:①鸭群和杜小康在文中相互依存、相互映衬。②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其恐惧感衬托主人公的恐慌。它们长大,衬托主人的成长过程。
2.芦荡:找出文章中相关的描写,总结芦荡特点,思考杜小康有什么关系?
相关描写:
第21段: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第24段: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第25段;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第33段: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特点:广阔无边、宁静美好
作用:烘托害怕胆怯,反衬不再恐慌
3.暴风雨:找出文章中相关的描写,思考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相关描写:
第36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作用:对比,衬托出杜小康找到鸭子后的愉悦心情,暗示杜小康经历磨难历磨难后变得坚强与勇敢。
总结: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烘托心情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渲染气氛
任务四:书写封面标语,鼓舞少年成长
通过大家的努力,已经把小说改编为一款成长励志类游戏,希望大家能为游戏封面书写封面标语,鼓舞更多身处孤独的人。【要求:与主题相关】
示例: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总结: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的痛苦。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苦难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当我们说忧伤时,并不是让孩子绝望、颓废,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生活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
三、作业布置
请以“孤独与成长”为话题,写一写你的经历,不少于400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