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任务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任务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4:0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学习 目标 朗诵诗词,感受豪放派代表苏轼婉约的一面。 鉴赏诗词艺术特色,领悟诗词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 体会作者如何把梦境的记叙、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
教学 重点 难点 鉴赏诗词艺术特色,领悟诗词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 体会作者如何把梦境的记叙、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检测 设计意图
“导” 情境导入: 《品读》节目组邀请我班同学参与录制“宋代大文豪一苏轼”专题片,以中学生的视角解读词人苏轼。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完成以下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 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 任务一: 《品读》节目开篇要播放一段短片“我眼中的苏轼”要求同学们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谈一谈你眼中的苏轼。 展示形式示例:我眼中的苏轼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乐观达人,他总会发现生活的美好:“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任务二:《品读》要求同学们提供诵读诗词的视频,我们班选取了《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回顾所学苏轼诗词,写出“我眼中的苏轼”。 2.自主朗诵,初步感受本词的情感基调,并批注在课本上 自我评价 通过诵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议” 任务三: 《品读》节目组要求同学们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以专家解读的身份为给观众朋友们解读这首词,并结合本次内容为节目设计宣传海报。 方法指导: 我们要学会把抽象的东西转换成具体形象的内容,抽象的形容词转化为动作,或者场景。 写作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力,自己先想象构建出画面的场景,然后,思考这个场景给你带来的感官上的体验,无论是触觉上,视觉上, 听觉上的也好,通过多种感官的描写,让读者阅读时的感受也会更加地深刻。 诵读本词,选取一幅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并尝试描述画面。 (2)结合本词内容及补充资料,为你所选取的画面作注解。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通过想想还原,画面描述,进入词境,感悟词中诚挚的情感
“展” “评” 资料补充: 【十年回顾】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王氏卒于京师。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享合作成果 生生互评 结合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词中的情感
“测” “东坡先生,您写这首词的时候梦见的就是这里吧,我们不会北宋的官话,也不会眉山话,就用我们现代的语言再替您念一遍吧。” 再次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 通过朗诵,检验学生对于本词的认识
课后 小结 年年岁岁,幽冥永隔,两相牵挂,此恨绵绵,但哪怕“两”茫茫,挚爱和深情无形中又会跨越这些隔阂,给人慰藉,给生命一抹温暖的底色。
“用” 完成《苏轼的梦游独白》,以苏轼的口吻,写出他与爱妻时空错位重逢时的内心独白。(不少于400字。)
板书 设计 豪放不羁 豁达乐观 旷达自信 热爱生活 踌躇满志 情真意切 孤独凄凉 无奈惆怅 感情诚笃
课后 反思 优:1.情境任务将课堂让位于学生,通过想象还原,学生们在描述过程中进入词境,能够更好的感悟词人的情感。 2.对于学生学习支架的搭建,知人论世,在理解词的过程中,插入背景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 不足:1.在描绘画面的人物中,对学生的指导示范不够,学生难以用描述性的语言描写画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进入词境。 应对突发情况能力不足,PPT朗诵视频播放出现问题。 再教:1.通过及时追问来把握课堂节奏。如:为什么不识?话的凄凉是什么? 2.PPT视频设置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