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5 18:2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2025.1)
高 二 历 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生号、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
2.选择题答案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朝廷设置“行人”负责传达王命和传递公文,同时搜集反映民俗民情的歌谣,将了解到的民情民意直接上达于周朝统治机构,甚至直接上达于周天子。这反映了当时
A.敬天保民思想浓厚 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监察谏议制度完善
2.下图为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圜钱等货币分布图。
其分布情况表明
A.各诸侯国都有其独立的货币制度 B.礼崩乐坏诸侯各自为政
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货币流通 D.货币铸造材质都是海贝
高二历史试卷 第1页 共6页
3.据《汉书》记载:汉军在与边疆少数民族作战时“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西汉文景时期实行移民屯边,武帝时期通过设郡县、置田官吏卒、移民屯垦等,以补战争消耗;东汉光武时期继续推动屯田戍边政策。汉朝屯戍政策
A.有效解决了边疆隐患问题 B.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C.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化
4.右图是唐朝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出土于陕
5.《商君书》记载:“(秦国)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这表明秦国
A.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 B.男女社会地位相对平等
C.实行户籍分类登记制度 D.严格限制人口自由流动
6.下表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变化情况简表(部分) 。
时期 宰相人数 进士出身人数 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 武则天 73 11 举荐、行伍、门荫
唐玄宗 34 7
唐肃宗 16 4
五代 46 24 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宋朝 北宋 72 63 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 从军、举荐等
南宋 63 48
上述变化反映出
A.门阀士族已经彻底瓦解 B. 中央集权程度不断强化
C.经济变迁影响宰相选拔 D.科举成为入仕主要途径
7.史籍记载:某一时期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官员侵盗欺诳、污滥不法,若此之类,肃政廉访司、监察御史有能用心纠察,量加迁赏。”上述史料可用于研究
A.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权 B.汉朝上计考核官员办法
C.元朝监察官员的职权 D.明清社会救济优抚政策
高二历史试卷 第2页 共6页
8.下表为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记。
时 间 变革措施
1901年 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各省代议机构——谘议局
1910年 成立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
1911年 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部
这些措施
A. 旨在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B.表明民主共和已成为大势所趋
C.反映出学堂选官制度的确立 D.有利于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
9.罗马帝国前期,屋大维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包括:开拓公用驿道和建立邮驿制,设立税务督察使,禁止行省举行各种集会、结社活动,但却有意识地宣传对元首的崇拜,几乎所有的行省都建立了罗马女神庙和奥古斯都(屋大维)圣庙。这些做法
A.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B.强化了帝国元首的权威性
C.密切了各地交通联系 D.加强了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10.律师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纷纷颁布法律,支持被告自己或聘请律师辩护。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律师制度的确立
A.强调法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体现了法院独立掌握司法权
C.有助于司法程序的公开公正 D.使民众能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11.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各交战方于1648年10月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这一条约,独立的诸侯邦国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国内统治权,对外享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材料表明该和约
A.确立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B.提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
C.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颠覆了近代欧洲的政治秩序
12.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甘棠箐遗址内发现了100 万年前的用火遗迹, 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骨制品和木制品,还有鹿、象、牛和猴等十多种动物遗骸化石以及多种植物果核种子的化石。该遗址的发现
A.反映云南地区步入了早期国家阶段 B.说明云南已经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
C.佐证当地先民狩猎采集的生活状况 D.表明当地出现了畜牧农耕生产技术
13.据统计,640种世界最重要的人类种植作物中,约有100种来自“新世界”,其中最有价值影响最大的食用作物有玉米、番石榴、花生、马铃薯、甘薯、木薯、菠萝、番茄、辣椒和可可等。这一现象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B.丰富了人类的饮食结构
C. 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D.扩大了丝绸之路的交流
14.二十世纪初,在侨乡广东开平的壁画中,火车、飞机和钟楼常作为装饰元素。画面中奔驰的火车、象征精确计时的钟楼,与河流、田野、村落相得益彰。
壁画反映出
A.民众生活的彻底改变 B.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欧美艺术的广泛传播 D.半殖民地的色彩浓厚
15.与其他古代文明不同,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合同文件而非陶罐之类的物品。《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大量对契约制度进行调整的内容,有关契约的规定占法典全部条文的一半左右。这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
A.契约成为社会规范 B.法律制度日益成熟
C.商业贸易比较繁荣 D.手工生产相当落后
16.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应运而生,公司招股10万两,分1000股。该公司称要维持股市正常发展,做到对各股份公司、买股票者、藏股票者、卖股票者及平准公司等方面都有利。该公司的成立
A.有效垄断了中国对外贸易 B.是中国发行股票的开端
C.有利于推动洋务运动发展 D.适应了股票交易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共计52分。
17.古往今来各国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独特性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与政治是一体的。 “一朝君主一朝臣”, 随着君主的变换, 文官也跟着变换。文官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的一统。……与其他王朝一样,唐代注重伦理,强调“孝忠”, 以“礼”作为官员和百姓的行为规范。科举考试是唐代选官的主要形式,对于文官的铨选, 由吏部统一掌管。唐朝用法令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官员额数作了严格限定。
———摘编自柳捷、杨成炬《中国传统吏治特征的现代分析——以唐代文官制度为例》
材料二
面对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的“滞胀”和政府开支庞大, 1979年上台执政的保守党党魁撒切尔夫人认为这是文官制度积弊甚深造成的。此时, 英国文官队伍总数达73.2万人。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到1990年撒切尔夫人政府结束时,英国文官总数已削减到56.2万。1981年英国文官为增加工资举行了全国性罢工,此后,撒切尔夫人借机增设文官事务办公室,并由其亲信大臣单独负责,限制文官工资的增加。另外,撒切尔夫人在批准任命高级文官时,若支持保守党,往往会得到重用。
———摘编自周金昭《英国政府文官制度改革回顾》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4年6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 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 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 (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6分)
18.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回顾新中国外交历程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回顾70年周边外交的发展历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把握未来。……70年来, 中国也在持续学习和反思中创新外交思维与外交实践,从周边和国际体系中的外来者、融入者和参与者,成为体系建设的贡献者和体系演进的塑造者与引领者。
———摘编自魏玲《中国周边外交70年:继承与创新》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外交经历了由“和平共处” “和平发展”, 到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
高二历史试卷 第5页 共6页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对我有利、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经过70年的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我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积淀和支撑,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步入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地位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成为“国际体系贡献者、塑造者和引领者”的主要表现。 (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能成为“国际体系贡献者、塑造者和引领者”的原因。 (6分)
19.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
曲辕犁在中国耕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增加了策额、压鑱、犁评,可以调节耕地深度。曲辕代替直辕,使犁辕缩短,减轻犁身重量,转动方便。辕由直变曲,降低了犁的受力点,减轻了农夫体力消耗,节省了畜力。曲辕犁不但适合江南水田耕作的需要,在丘陵山地也可使用,成为唐代最主要的耕犁。我国耕犁发展到唐代基本定型,现在的耕犁实际上和唐代曲辕犁没什么两样。
——杨向春《唐代的耕牛与牛耕》
材料二
在18世纪英国纺纱业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过程中,发明家和企业家起到了直接推动的作用,而消费者、政府等多种社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影响。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英国社会创新不断,到18世纪,社会出现发明热和投资热。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增加,消费者追求生活时尚,积极购买新产品,这是技术创新得以产生和应用的根本所在。可以看到,英国社会的众多行动者都对纺纱业的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迟红刚、徐飞《工业革命先导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二战后,以自然科学理论的大发展为基础,科学技术全面跃进,原子能的利用,在人类能源开发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革新了机器体系,实现了人类智力的延伸和解放,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新的合成材料的大量发现和迅速发展,构成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远离地球向空间发展的新时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将大量产生出新的物种,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并将触发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海洋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开辟了人类社会广泛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的广阔途径。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曲辕犁在古代农业发展史中的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世纪英国纺纱领域的重大发明创造,并简析当时英国纺纱业出现“发明热”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