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会期10月16日—10月22日。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驻古巴(23°08′N,82°23′W)大使馆组织工作人员收看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集合时间最可能是当地时间(夏令时)( )
A.10月16日10:00 B.10月15日22:10 C.10月15日21:50 D.10月15日22:00
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B.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时间逐渐提前
C.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每天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减小
D.北京日落方位逐渐偏北
下图为某区域1月和7月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甲、乙盛行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给澳大利亚北部带来寒冷气流
B.乙与北印度洋冬季洋流的形成有关
C.乙对北半球西南季风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D.甲、乙的形成都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4.乙盛行的季节( )
A.孟加拉国可能发生洪涝 B.内蒙古草原一片枯黄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地中海气候处于多雨季节
下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洋流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中低纬度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30°N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B.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降低
C.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
7.墨西哥湾(甲)海底石油发生泄漏,下列四地最可能受到污染的是( )
A.亚洲东海岸 B.非洲南部沿海 C.欧洲西海岸 D.印度洋南部海域
黄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2002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决堤泛滥,原因是( )
上游河段河冰解冻,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B.上游河段河水结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C.下游河段河冰解冻,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D.下游河段河水结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9.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可能发生在( )
A.密西西比河 B.尼罗河 C.伏尔加河 D.松花江
10.③河段几乎没有支流,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沿岸生产、生活大量用水 D.河床过高,地表径流无法汇入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读十八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 )
A.市场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运输导向型 D.劳动力导向型
14.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 )
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③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a国某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模式(a~k为不同国家)。据此完成下题。
15.该跨国公司总体生产能力最大的阶段为( )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
16.该公司从阶段Ⅲ到Ⅳ的扩张过程中( )
A.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升高 B.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利润提升
C.生产厂家增多,营销规模扩大 D.a国生产成本提高、规模缩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乌兰木伦河是黄河支流窟野河上源,发源于内蒙古南部伊克昭盟沙漠地区,流经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毛乌素沙地的农牧业过渡地带,全长132.5km,流域面积为3837.27km2。乌兰木伦河流域曾是古人类活动频繁地区,流域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兰木伦河径流量急剧衰减甚至断流;且河流沿岸出现众多废弃的煤矸石山。图示意乌兰木伦河流域。
(1)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兰木伦河径流量急剧衰减的主要原因。
(2)说明乌兰木伦河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为恢复乌兰木伦河生态,简述乌兰木伦河流域应采取的综合整治措施。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位置见图左),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西线的老虎口上世纪后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21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粘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梭梭林”的治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1)分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推测民勤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
(3)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已竣工启用。中巴正在商讨修建一条连接新疆喀什与瓜达尔港的铁路和一条与之并行的输油管道。
材料二 瓜达尔港位置图。
(1)拟建的中巴石油运输线可能受哪些条件制约
(2)对于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从瓜达尔到新疆喀什的石油管线对新疆的经济有何影响
(3)近年来,国际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应如何积极应对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呼伦贝尔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
材料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中国最美草原”之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
材料三 呼伦贝尔区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呼伦湖曾出现水位下降、水污染加重等生态环境堪忧的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呼伦湖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列举呼伦贝尔市适宜发展的具体产业部门。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1-5CCBAC 6-10ACADD 11-16DCBDDD
17.【答案】
(1)(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变暖,蒸发增大;流经荒漠地区,下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2)缺乏统一的管理,随意和无序开次较普遍;开采后的煤矸石乱扔、乱放;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局部地区发生地面沉降;河流污染严重,水质差。
(3)制定统一的开采管理标准和行业法规;对煤矿进行整合,关闭没有开采资质的小煤矿;设立指定的固体垃圾堆放点;科学有序开采,避免地面沉降;污染物远离河流。
18.【答案】
(1)流动沙丘广布.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风沙天气多;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地表植被稀少,拦沙能力弱。
(2)人口激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人类不合理行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用水,土壤盐碱化等),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材料耐用,压沙效果好,维护费用较低;草方格减弱风速。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梭梭根系发达,耐旱,抗风沙能力强,存活率高,固沙效果好。
19.【答案】
(1)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巴基斯坦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民族关系复杂。
(2)促进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巴贸易通道形成,增强新疆及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活力;扩大新疆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加强本地区对外联系。
(3)积极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增收燃油税;加强战略石油储备;石油输入途径多元化。
20.【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区内、区外市场需求量大。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减少,蓄水量减少,更新慢,自净力下降。
人为原因:随着资源的开发,用水量增加,水位下降;污染物大量排放,水质下降,进而导致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恶化。(任答4点即可)
(3)第一产业:发展畜牧业。第二产业:发展采矿业和深加工。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