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从山水风景中感受大自然。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宿建德江
地点,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留宿
诗题: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写一写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古诗 扫清障碍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zhǔ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在读诗句,借助注释和同桌说说意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大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大意: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客”?作者心里为什么会涌起“新愁”?
客
诗人漫游吴越,远离家乡,把自己当做了异乡的客人。
愁新
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背诵指导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的诗。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 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的 。
秋江暮色
舟泊暮宿
羁旅之思
主题概括
用总结的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shì
这首诗的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吧!
互动课堂
黑云翻墨未遮山
黑云翻墨图
云
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白雨跳珠图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雨
风
狂风散云图
卷地风来忽吹散
突出风的快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后西湖图
水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醉!一起结合插图背诵诗句,把画面留在心间吧!
背诵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到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 、
、 、 ,写得 , , ,
,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云翻
雨泻
风卷
天晴
有远有近
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有景有情
主题概括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拓展延伸
一、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烟渚:雾气笼罩的江中小块陆地。
日暮:傍晚。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平静。
·
·
·
·
·
·
·
·
·
·
·
课堂演练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与《宿建德江》不同。让我们一起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第二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夏季
丰收的喜悦
正当诗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中时,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等他猛抬头,发生了什么呢?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作者这时的心情怎样?
意外
于是,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明明记得——
焦急
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疑惑
诗人因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邻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惊喜
路转溪桥忽见
你从“忽见”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回忆一下,陆游写的哪句诗,表达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比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宿建德江》,想一想:虽然它们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是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课后第二题)
《宿建德江》围绕一个“愁”字,诗人一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惊鹊、鸣蝉、蛙声、明月、清风等景物,描绘了夏夜的静谧和活力,表现了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
愁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