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下册期中质量评价(Q)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法拉吉和都江堰均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下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1~2题。
1.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C)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灌溉农田 D.蓄水发电
湄公河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柬埔寨位于该冲积平原上,地势低平,热带经济作物广布。下图示意柬埔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柬埔寨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条件是(B)
A.降水均匀 B.热量充足 C.市场广阔 D.濒临海洋
4.在保持河流自然状态的前提下,柬埔寨境内的湄公河能为金边工农业生产提供(D)
①廉价的水电 ②便捷的河运 ③充足的水源 ④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西亚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与东亚“油”好往来。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西亚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地处亚、美、非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
B.输出到东亚的石油经过甲地霍尔木兹海峡
C.国家均为阿拉伯国家
D.“水比油贵”,适宜发展畜牧业
6.图中①②③地区都具有的地理特征是(C)
A.地形平坦 B.海洋性特征显著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欧洲西部多雨多雾,气候潮湿,晴天少,阳光成为稀罕物,当地人们喜欢到海滨沙滩沐浴阳光。读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7~8题。
7.欧洲西部的人们喜欢沐浴阳光,因为当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C)
A B C D
8.距离欧洲西部最近的阳光浴场位于(A)
A.地中海沿岸 B.北冰洋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某牧场位于欧洲西部,以饲养乳牛为主。下图为欧洲西部现代化的乳产品生产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上图反映了欧洲西部(A)
A.畜牧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B.旅游业发达
C.种植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D.运输业发达
10.据图判断图中餐桌上的食物可能是(B)
A.米饭、蔬菜 B.牛奶、牛肉
C.馒头、米粉 D.糍粑、酥油茶
尼罗河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有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两条主要支流。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根据资料完成11~13题。
11.关于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D)
A.气温整体较高
B.降水总体看南多北少
C.地势大致南高北低
D.光照南部地区更充足
12.以下对尼罗河水文特征的推测,与事实相吻合的是(D)
A.河口流速最快 B.4、5月份水量最大
C.有凌汛现象 D.水位季节变化大
13.随着尼罗河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域内各国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缓解用水紧张,以下做法合理的是(B)
①各国争相修建水库水坝拦截河水 ②各国通过对话签署水源分配协议 ③种植耐旱作物 ④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酷寒、干燥、烈风、强辐射等恶劣环境。图1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2为“秦岭站景观”。据此完成14~15题。
14.从秦岭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沿海航行到达中山站,依次经过的大洋分别是(B)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15.秦岭站建筑主体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C)
①室内通风 ②材料耐辐射 ③墙体保温 ④防积雪压塌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亚洲与欧洲的海上传统航线需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重要水上交通要道。新规划的北极航线是一条贯穿北冰洋,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海上捷径,北极航线所需时间比传统航线短15天左右,但只有6—9月可通航。
材料二:图1为西亚地区图,图2为传统航线与北极航线示意图,图3为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
图1图2
图3
(1)据图1可知,西亚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国家。
(2)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西亚石油主要输往AC地区。(双选)(2分)
A.欧洲西部 B.东亚
C.北美洲 D.南美洲
(3)结合图2,简述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分)
马六甲海峡是欧洲、 非洲通往东亚、 东南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4)图3所示地区有着茂密的原始丛林,不同类型的宗教建筑,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请你列举一处该地区的旅游景点。(1分)
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泰国大皇宫等。
(5)与传统航线相比,请列举北极航线的优势与不足。(2分)
优势: 运输距离短,可以缩短运输时间;消耗燃油少,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劣势: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需耐寒破冰设备,船体造价升高。
17.中国是非洲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中国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读“非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非洲热带面积广阔,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2)赤道穿过的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被赤道穿过,却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
(3)图中两次穿过赤道的河流是刚果河,该河流量大,仅次于亚马孙河,其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
(4)图中所示断裂带的形成原因是板块张裂。
(5)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选填“初级产品”或“工业制成品”)。中国企业到非洲帮助当地开发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答出一点即可)。
18.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北部,半岛上主要分布着挪威、瑞典两个国家。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及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8分)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每年5~8月平均每天日照约16个小时,说明此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这时期甚至会见到午夜不落的太阳,这一现象被称为极昼。
(2)如图所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呈狭长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3)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多峭壁,且分布着众多曲折幽深的峡湾,风光独特。
(4)与挪威相比,瑞典的降水量应相对较少。图中所示,该国河流众多,河流流向大致为西北流向东南。瑞典是世界上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国与出口国,有“欧洲锯木场”之称,说明该国森林资源丰富。
1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2024年11月1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将历时近7个月。今年2月,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本次考察中,推进秦岭站考察保障能力建设是重点之一。
材料二:“南极地区简图”(图1)和“南极地区气温曲线图”(图2)。
(1)秦岭站的半球位置是西(选填“东”或“西”)半球,南(选填“南”或“北”)半球,该地属于南寒带(填五带),有(选填“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2)若科考船经中山站,再驶往秦岭站,行驶路线如图所示,其中,由①地到②地的航行方向为自西向东。
(3)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相对适宜在南极科学考察和建设考察站的时间,结合图和所学知识说明原因。(答出一点即可)(1分)
每年12月到次年 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有极昼现象,方便作业。
(4)自1985年开始,我国对南极地区已进行了40次科学考察,每次考察都要克服冰障、大风、极寒等困难,你认为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1分)
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自然地理信息;南极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等。地理七年级下册期中质量评价(Q)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法拉吉和都江堰均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下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1~2题。
1.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灌溉农田 D.蓄水发电
湄公河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柬埔寨位于该冲积平原上,地势低平,热带经济作物广布。下图示意柬埔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柬埔寨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条件是( )
A.降水均匀 B.热量充足 C.市场广阔 D.濒临海洋
4.在保持河流自然状态的前提下,柬埔寨境内的湄公河能为金边工农业生产提供( )
①廉价的水电 ②便捷的河运 ③充足的水源 ④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西亚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与东亚“油”好往来。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西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亚、美、非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
B.输出到东亚的石油经过甲地霍尔木兹海峡
C.国家均为阿拉伯国家
D.“水比油贵”,适宜发展畜牧业
6.图中①②③地区都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
A.地形平坦 B.海洋性特征显著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欧洲西部多雨多雾,气候潮湿,晴天少,阳光成为稀罕物,当地人们喜欢到海滨沙滩沐浴阳光。读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7~8题。
7.欧洲西部的人们喜欢沐浴阳光,因为当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 B C D
8.距离欧洲西部最近的阳光浴场位于( )
A.地中海沿岸 B.北冰洋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某牧场位于欧洲西部,以饲养乳牛为主。下图为欧洲西部现代化的乳产品生产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上图反映了欧洲西部( )
A.畜牧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B.旅游业发达
C.种植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D.运输业发达
10.据图判断图中餐桌上的食物可能是( )
A.米饭、蔬菜 B.牛奶、牛肉
C.馒头、米粉 D.糍粑、酥油茶
尼罗河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有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两条主要支流。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根据资料完成11~13题。
11.关于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 )
A.气温整体较高
B.降水总体看南多北少
C.地势大致南高北低
D.光照南部地区更充足
12.以下对尼罗河水文特征的推测,与事实相吻合的是( )
A.河口流速最快 B.4、5月份水量最大
C.有凌汛现象 D.水位季节变化大
13.随着尼罗河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域内各国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缓解用水紧张,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①各国争相修建水库水坝拦截河水 ②各国通过对话签署水源分配协议 ③种植耐旱作物 ④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酷寒、干燥、烈风、强辐射等恶劣环境。图1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2为“秦岭站景观”。据此完成14~15题。
14.从秦岭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沿海航行到达中山站,依次经过的大洋分别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15.秦岭站建筑主体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 )
①室内通风 ②材料耐辐射 ③墙体保温 ④防积雪压塌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亚洲与欧洲的海上传统航线需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重要水上交通要道。新规划的北极航线是一条贯穿北冰洋,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海上捷径,北极航线所需时间比传统航线短15天左右,但只有6—9月可通航。
材料二:图1为西亚地区图,图2为传统航线与北极航线示意图,图3为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
图1图2
图3
(1)据图1可知,西亚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2)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西亚石油主要输往 地区。(双选)(2分)
A.欧洲西部 B.东亚
C.北美洲 D.南美洲
(3)结合图2,简述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分)
(4)图3所示地区有着茂密的原始丛林,不同类型的宗教建筑,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请你列举一处该地区的旅游景点。(1分)
(5)与传统航线相比,请列举北极航线的优势与不足。(2分)
17.中国是非洲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中国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读“非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非洲热带面积广阔,主要影响因素是 。
(2)赤道穿过的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被赤道穿过,却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到 的影响。
(3)图中两次穿过赤道的河流是 ,该河流量大,仅次于亚马孙河,其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4)图中所示断裂带的形成原因是 。
(5)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多为 (选填“初级产品”或“工业制成品”)。中国企业到非洲帮助当地开发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 (答出一点即可)。
18.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北部,半岛上主要分布着挪威、瑞典两个国家。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及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8分)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每年5~8月平均每天日照约16个小时,说明此时昼夜长短情况是 ,这时期甚至会见到午夜不落的太阳,这一现象被称为 。
(2)如图所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呈狭长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3)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 部,海岸多峭壁,且分布着众多曲折幽深的 ,风光独特。
(4)与挪威相比,瑞典的降水量应相对较 。图中所示,该国河流众多,河流流向大致为 。瑞典是世界上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国与出口国,有“欧洲锯木场”之称,说明该国 资源丰富。
1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2024年11月1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将历时近7个月。今年2月,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本次考察中,推进秦岭站考察保障能力建设是重点之一。
材料二:“南极地区简图”(图1)和“南极地区气温曲线图”(图2)。
(1)秦岭站的半球位置是 (选填“东”或“西”)半球, (选填“南”或“北”)半球,该地属于 带(填五带), (选填“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2)若科考船经中山站,再驶往秦岭站,行驶路线如图所示,其中,由①地到②地的航行方向为 。
(3)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相对适宜在南极科学考察和建设考察站的时间,结合图和所学知识说明原因。(答出一点即可)(1分)
(4)自1985年开始,我国对南极地区已进行了40次科学考察,每次考察都要克服冰障、大风、极寒等困难,你认为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