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千古江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备课综合(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千古江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备课综合(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3 21:58:05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年轻时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掌握军中文书)。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辛弃疾等突骑渡江与宋廷联络,次年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 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被誉为“词中之龙”。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写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20年,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侂tuō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
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侂胄却猜疑辛弃疾,将他贬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词中引述刘宋元嘉北伐的历史教训,既是影射四十三年前(即词中所载四十三年前扬州之事)失败了的隆兴北伐,又是为迫在眉睫的开禧北伐的前景而担忧。这年秋天,词人又遭罢免。明年夏,韩氏贸然下令出师,终于重蹈了隆兴北伐惨败的覆辙。此词沉郁顿挫,是稼轩集里的压卷之作。被誉为“稼轩词中第一”。
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典故1:孙仲谋,即孙权,
建吴都于京口(今镇江),大败北方曹军。
千古江山依旧,却再也找不到像孙权一样的英雄豪杰了。
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以及英雄积极奋斗勇于进取的遗风 (即英雄业绩),也都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化为乌有。

用意: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典故2:寄奴,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建立者
宋武帝刘裕,出生京口,大举北伐,
后建立宋政权,定都建康。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
想当年,他指挥金戈铁骑,驰骋中原,真是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用意: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上阕小结: 词人借以上两个典故,即孙权和刘裕都
抗击北方敌人,建立政权,定都东南,
表达了什么情感?
将两人功业与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进行对比,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仰慕赞叹之情与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下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典故3: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
草率出师北伐,却仓皇败还。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像霍去病追击匈奴封狼居胥山(封山,即筑土为坛以祭山神,作为胜利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
用意:借此事咏叹近事(咏史寄意),警告当朝,务必 慎重。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典故4:佛狸,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他击败当时南朝宋将领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
(位于南京),在山上建立行宫佛狸祠。
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烽烟弥漫,抗金斗争如火如荼!
异族侵略者拓跋焘在我们的国土上修建祠庙,(老百姓还)香火盛烧,神鸦飞舞,社鼓阵阵!(现今南宋的扬州和佛狸祠被金占领)
用意:今昔对照,愤斥偏安;四顾苍茫,不堪回首。百姓麻
木,令人悲叹。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典故5:战国时期赵国武将廉颇免职后,去魏国。赵王欲再
次启用,遣使察其身体状况。廉颇一饭斗米,肉十
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
说: “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
矢矣。 ” 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靠谁来问我:廉颇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用意:以廉颇自况,抒发因不逢迎权贵而不被重用的愤慨。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下阕小结: 词人借刘义隆望敌而逃、拓跋焘击败宋文帝
和廉颇不得重用三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词人今昔对照,讽刺了当朝南宋统治者的屈膝媚和、朝廷的奸臣当道,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激愤之意。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
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
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 怀古诗词常常是由游览古迹,触景生情引发对于世事或自我人生际遇的感慨。
一般格式:古迹—古代的事件或人物(记叙、写景)—议论。
常用手法:用典、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末句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国家民族正处于危难之间,词人抗金主张却不被采纳,满腔报国热忱(学蜘蛛殷勤织网以挽留春天那样为国家效力)却被小人妒忌,壮志未酬却被投闲置散,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愁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是他一生的信念。他一生都没忘记收复自己的故乡和故国。】
一、解题
词牌名:永遇乐
地点:京口北固亭
内容:怀古
二、词人怎么会来到京口北固亭呢?(看注释)
这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镇江知府。表面看來,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下面让我们一起到诗文中去感受诗人空怀一腔忠贞热情、老当益壮的爱国热情。
三、研习用典
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词人在京口北固亭,联想到哪些古人、古事呢?写这些典故的用意何在呢?
请同学们,通读全词,思考。
(回答问题要求:先读出典故所在的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人,什么事。)
研习上阕用典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击败曹操,在京口建都。
寄奴曾住:刘裕京口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2、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君王),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3、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
4、这些令人崇敬、仰慕的英雄人物,毕竟如今已成为历史,齐读上阕,词人写这些还感叹什么?找到文中感叹的词。
明确:“无觅”、“总被”、“雨打风吹去”、“想当年”。
叹: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屈辱求和,偏安一隅,不思北伐。
5、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研习下阕用典
6、自读下阕,又用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
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草率出兵
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
②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行宫
拓拔焘: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
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的瓜埠山上。南北朝时的元嘉二十七年,刘宋军队北伐惨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趁势反击刘宋。拓跋焘的东路军到达建康北面的瓜步山,并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拓跋焘小字佛狸,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后来的老百姓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
问:“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明确: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早已忘掉这一切,如今在那里欢天喜地的祭祀。——商女不知亡国恨!
问:看到佛狸祠的一幕景象,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
明确: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正是: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
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结合注释,写廉颇什么事?为何想到廉颇呢?——以廉颇自况。
作者与廉颇有相似之处?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明确:老当益壮,渴望为国效力。结果,不被重用。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凭谁问”三字包含着强烈的悲愤和感慨,也表达着老当益壮的决心和意志。此所谓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四、辛词的特色——好用典故
他要古人出来代他说话,他让历史来为他作证,他对这些古人或爱或憎,或鄙视或仰慕,他把这样强烈的情感倾注于古人身上,委婉曲折地表情达意,使作品的思想感情更见含蓄深沉。
五、读其诗,观其人
1、齐读全词,总结辛弃疾其人。
2、中国伟大的诗人都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自己诗篇的,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他们的诗篇的。……这些人的作品都表现了他们自己内心的志意、理念,表现了在操守之中他们自己的一份本质。——叶嘉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小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古人常以此来鞭策自己,而辛弃疾,不论是“达”、还是“穷”,都一心想着“了却君王天下事”,收复失地的信念始终坚定。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
——梁衡《把栏杆拍遍》
六、“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七、齐背。
附: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 辛弃疾
怀古?????讽今 孙仲谋------景仰之情 刘?裕------赞叹之情 刘义隆------告诫当局 佛?狸------怒斥偏安 廉?颇------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