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23秋 即墨区)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吞噬shì 简陋lòu 酥sū脆
B.偏僻pì 栅zhà栏 徘徊huái
C.战壕háo 花蕊ruǐ 鄙bǐ夷
D.汤匙shi 挑剔tī 鸣啭zhuǎn
2.(2023秋 李沧区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健 眺望 恍然大悟 B.单薄 潮讯 汹涌澎湃
C.晶莹 汇集 忘乎所以 D.报怨 躁热 排山倒海
3.(2023秋 常山县)下列演讲稿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学生能爱上阅读,老师们精心设计读书卡,真可谓是费尽心机。
B.优秀学生代表在台上夸夸其谈,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C.同桌小州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撕毁班级画报,真是锲而不舍。
D.这些小玩意儿做得真是巧夺天工,令人爱不释手。
4.(2023秋 保定期末)《七律 长征》中写到的事物,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金沙、大渡、五岭、乌蒙、岷山
B.岷山、大渡、金沙、乌蒙、五岭
C.乌蒙、五岭、岷山、金沙、大渡
D.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5.(2023秋 上城区期末)对课文进行默写,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苍翠欲滴,轻轻流入天际。
B.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C.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滔天巨浪。被月光照得银白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D.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2023秋 安化县期末)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C.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2023秋 鄄城县期末)请根据语境填写正确的汉字。
山谷的景色真美,wǎ lán 的天空下,一道pù bù 如一条白练从山顶倾泻而下,溅起的jīng yíng 水花把旁边岩石上的tái xiǎn 染得更绿了,摸一摸,ruǎn mián mián 的;地上的cǎo píng 中散布着野花,它们或饱胀着苞蕾,或绽开了笑脸;远处的田地里,nóng zuò wù 一片欣欣向荣。地球母亲kāng kǎi 而hé ǎi ,愿人类保护好shēng tài 环境,为zǐ sūn 后代造福。
8.(2023秋 綦江区期末)在括号里填入表示“说”的词语。(不重复,不能含“说”字)
(1)看着爸爸精心打造的花园,妈妈不禁 :“真是太美了!”
(2)今天,同学们都在 ,好像在议论着什么事,感觉真神秘。
(3)经过老师的耐心 ,我终于掌握了这道题的最佳解法。
(4)公司董事长向全体员工 :“明年每人的年终奖翻一番!”
(5)大人们凑在一起, 着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9.(2023秋 佛山月考)甜甜用诗词专栏的诗词名篇写了一段话,请你帮她补充。
让我们在诗词的怀抱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野旷天低树, ”,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浩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 ”,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望湖楼下水如天”,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天气的多变;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稻花香里说丰年, ”,让我聆听到了大自然演奏的动人乐章;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 ,两山排闼送青来”,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毛主席的《七律 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 ”让我们感受到战士的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句子训练(共1小题)
10.(2023秋 秀山县期末)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点儿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缩句)
(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老古董(年代很久的东西): 。
老古董(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 。
(3)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干什么呢?”(改成转述句)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1.(2023秋 安溪县期中)阅读。
丁香结(节选)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用“ ”画出描写作者在看到白丁香花开后的感受的句子。
(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中的“檐前积雪”实际上是指盛开的白丁香花。
B.“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尽管并未使用修辞手法却形象地描绘出白丁香的特点。
C.“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莹白”形容丁香花的花瓣洁白而晶莹,“参差”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3)“雨中的丁香”具有 的特点(至少两点),作者认为“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是 。
12.(2023秋 深圳期中)请认真阅读选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题。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依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多米,村民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按要求概括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并完成填空。
事迹一:解放战争前,
事迹二:解放战争后,
这些事迹体现了张富清 、 的形象(填写四字词语)。
(2)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一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如果把第⑤段描写的场面拍摄下来,你会选择拍摄的“点”的镜头是 ,“面”的镜头是 。
(5)李明想用短文中张富清的故事,作一次“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演讲,同时想在故事前加上一段话,你认为下面哪一段话最恰当,并结合语段和短文内容写一写理由。
语段一: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98岁。
——选自《百度百科》
语段二: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选自《新华网》
语段三:张富清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都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选自《感动中国》对张富清的颁奖词(有删减)
选择语段 ,理由:
五.习作(共1小题)
13.(2023秋 九台区期末)请从下面两个习作内容提示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1)一朵普通的小花都知道向人们奉献芳香……在你的周围,有什么人在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吗?请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求:①题目自拟,能揭示文章主题; ②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③字数不少于 450字。
(2)题目:_______让我快乐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②记叙要清楚,描写要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D D D A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23秋 即墨区)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吞噬shì 简陋lòu 酥sū脆
B.偏僻pì 栅zhà栏 徘徊huái
C.战壕háo 花蕊ruǐ 鄙bǐ夷
D.汤匙shi 挑剔tī 鸣啭zhuǎn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匙:读“chí”时意思为舀液体的小勺子。读“shi”时意思为钥匙。故“汤匙”的“匙”应读“chí”。“鸣啭”的“啭”应读“zhuàn”。
故选:D。
2.(2023秋 李沧区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健 眺望 恍然大悟 B.单薄 潮讯 汹涌澎湃
C.晶莹 汇集 忘乎所以 D.报怨 躁热 排山倒海
【解答】A.有误,琴键:风琴、钢琴等上装置的白色和黑色的键。故“琴健”应为“琴键”。
B.有误,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故“潮讯”应为“潮汛”。
C.正确。
D.有误,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燥热:(天气)干燥炎热。故“报怨”应为“抱怨”,“躁热”应为“燥热”。
故选:C。
3.(2023秋 常山县)下列演讲稿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学生能爱上阅读,老师们精心设计读书卡,真可谓是费尽心机。
B.优秀学生代表在台上夸夸其谈,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C.同桌小州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撕毁班级画报,真是锲而不舍。
D.这些小玩意儿做得真是巧夺天工,令人爱不释手。
【解答】A.不正确。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与语境不相符。
B.不正确。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与语境不相符。
C.不正确。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与语境不相符。
D.正确。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与语境相符。
故选:D。
4.(2023秋 保定期末)《七律 长征》中写到的事物,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金沙、大渡、五岭、乌蒙、岷山
B.岷山、大渡、金沙、乌蒙、五岭
C.乌蒙、五岭、岷山、金沙、大渡
D.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解答】《七律 长征》中写到的事物,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故选:D。
5.(2023秋 上城区期末)对课文进行默写,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苍翠欲滴,轻轻流入天际。
B.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C.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滔天巨浪。被月光照得银白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D.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解答】A.正确的句子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题干中“苍翠欲滴”表述错误;
B.正确的句子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题干中缺少“金黄的”“海边的”修饰语,表述错误;
C.正确的句子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题干中“滔天巨浪”“银白”表述错误。
D.正确。
故选:D。
6.(2023秋 安化县期末)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C.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解答】A. 不同,“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中的“乎”是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在这个句子中,“乎”相当于“啊”,表示对伯牙琴艺的高度赞美。
B.相同,“心既到矣口岂不到乎”这句话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乎”为语气词,相当于“吗”。
C.相同,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乎”为语气词,相当于“吗”。
D.相同,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乎”为语气词,相当于“吗”。
故选:A。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2023秋 鄄城县期末)请根据语境填写正确的汉字。
山谷的景色真美,wǎ lán 瓦蓝 的天空下,一道pù bù 瀑布 如一条白练从山顶倾泻而下,溅起的jīng yíng 晶莹 水花把旁边岩石上的tái xiǎn 苔藓 染得更绿了,摸一摸,ruǎn mián mián 软绵绵 的;地上的cǎo píng 草坪 中散布着野花,它们或饱胀着苞蕾,或绽开了笑脸;远处的田地里,nóng zuò wù 农作物 一片欣欣向荣。地球母亲kāng kǎi 慷慨 而hé ǎi 和蔼 ,愿人类保护好shēng tài 生态 环境,为zǐ sūn 子孙 后代造福。
【解答】故答案为:
瓦蓝 瀑布 晶莹 苔藓 软绵绵 草坪 农作物 慷慨 和蔼 生态 子孙
8.(2023秋 綦江区期末)在括号里填入表示“说”的词语。(不重复,不能含“说”字)
(1)看着爸爸精心打造的花园,妈妈不禁 赞叹 :“真是太美了!”
(2)今天,同学们都在 窃窃私语 ,好像在议论着什么事,感觉真神秘。
(3)经过老师的耐心 讲解 ,我终于掌握了这道题的最佳解法。
(4)公司董事长向全体员工 承诺 :“明年每人的年终奖翻一番!”
(5)大人们凑在一起, 商量 着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表示“说”不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结合句子语境可知,妈妈被花园的美丽所触动,发出由衷的赞美。“赞叹”一词准确地表现出妈妈对花园的惊喜和欣赏之情。还可以用“夸赞”,同样能体现妈妈对花园的认可和表扬。
即:看着爸爸精心打造的花园,妈妈不禁赞叹:“真是太美了!”
(2)结合句子语境可知,“交头接耳”形象地描绘出同学们小声、私下交流的样子,符合他们神秘地议论事情的情境。也可以用“窃窃私语”,强调同学们说话声音小且隐秘。
即:今天,同学们都在窃窃私语,好像在议论着什么事,感觉真神秘。
(3)结合句子语境可知,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题目,会详细地分析和说明解题思路。“讲解”突出了老师的认真负责和耐心教导。还可以用“剖析”,更强调对问题深入地分析解释。
即: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我终于掌握了这道题的最佳解法。
(4))结合句子语境可知,董事长向员工宣布好消息,用“承诺”一词体现出董事长的话语具有一定的保证性,能让员工充满期待。也可以用“宣告”,突出消息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即:公司董事长向全体员工承诺:“明年每人的年终奖翻一番!”
(5))结合句子语境可知,“商讨”体现出大人们共同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表现出大家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还可以用“商议”,同样强调大家一起商量决策。
即:大人们凑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故答案为:
(1)赞叹;
(2)窃窃私语;
(3)讲解;
(4)承诺;
(5)商量。
9.(2023秋 佛山月考)甜甜用诗词专栏的诗词名篇写了一段话,请你帮她补充。
让我们在诗词的怀抱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浩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天气的多变;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让我聆听到了大自然演奏的动人乐章;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毛主席的《七律 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让我们感受到战士的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答】本题考查对经典古诗词的理解与背诵应用。“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描绘了旷野无垠、天空似乎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月影更近人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空旷浩渺之感。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以夸张手法写出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万里泥沙,浪涛汹涌如从天涯而来,尽显大自然的雄浑壮美。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生动表现出一阵狂风忽然吹散乌云,望湖楼下湖水如天空般平静,突出天气变化之快。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花飘香中谈论丰收,听着阵阵蛙鸣,描绘出乡村夏夜的和谐美妙,仿若大自然奏响的乐章。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把山水拟人化,一条溪水环绕着葱绿的农田,两座青山推门送来翠绿,体现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毛主席《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红军面对长征艰难险阻毫不畏惧,把千山万水的跋涉当作平常之事,彰显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
江清月近人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卷地风来忽吹散 听取蛙声一片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句子训练(共1小题)
10.(2023秋 秀山县期末)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点儿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缩句)
雨点儿跳跃。
(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老古董(年代很久的东西): 奶奶家里有不少老古董 。
老古董(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 老刘这个“老古董”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
(3)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干什么呢?”(改成转述句)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桑娜在家干什么呢?
【解答】(1)去掉修饰语“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
(2)根据词语意思造句即可。
(3)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你”改为“桑娜”,去掉引号,冒号变逗号。
故答案为:
(1)雨点儿跳跃。
(2)奶奶家里有不少老古董;
老刘这个“老古董”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3)渔夫问桑娜,他不在,桑娜在家干什么呢?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1.(2023秋 安溪县期中)阅读。
丁香结(节选)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用“ ”画出描写作者在看到白丁香花开后的感受的句子。
(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B
A.“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中的“檐前积雪”实际上是指盛开的白丁香花。
B.“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尽管并未使用修辞手法却形象地描绘出白丁香的特点。
C.“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莹白”形容丁香花的花瓣洁白而晶莹,“参差”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3)“雨中的丁香”具有 妩媚、线条模糊 的特点(至少两点),作者认为“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是 在细雨迷蒙中丁香格外妩媚,这种景象很美好,有一种朦胧的、如同印象派画作的美感 。
【解答】(1)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描写作者看到白丁香花开后感受的句子,通常会包含作者内心情绪、状态或者联想等内容。如:“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2)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前文提到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看到檐前积雪,后面又描述丁香花是莹白的,可以推断出这里的“檐前积雪”是指盛开的白丁香花,这种用法是一种借喻的手法。该选项正确。“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视觉(雪色)和嗅觉(香气)相联系,所以“并未使用修辞手法”的说法错误。故B选项错误。前文描写了丁香花,这里引用的诗句引出下文在细雨迷蒙中丁香的状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故C选项正确。“莹白”描绘出丁香花花瓣的洁白晶莹,“参差”用来描述丁香花下面透出的绿色参差不齐,使画面层次感更强。故D选项正确。故选B。
(3)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要从文中找出关于“雨中的丁香”特点的描写。文中提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故可填写:妩媚、线条模糊(朦胧)。作者认为“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从文中对雨中丁香的描写的情感倾向以及整体的美感方面来分析。因为在细雨迷蒙中丁香格外妩媚,这种景象很美好,有一种朦胧的、如同印象派画作的美感,所以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故答案为:
(1)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2)B;
(3)妩媚、线条模糊 在细雨迷蒙中丁香格外妩媚,这种景象很美好,有一种朦胧的、如同印象派画作的美感。
12.(2023秋 深圳期中)请认真阅读选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题。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依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多米,村民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按要求概括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并完成填空。
事迹一:解放战争前, 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炸掉敌人的碉堡。
事迹二:解放战争后, 扎根山区,带领村民炸山修路。
这些事迹体现了张富清 奋勇争先 、 无私奉献 的形象(填写四字词语)。
(2)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一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如果把第⑤段描写的场面拍摄下来,你会选择拍摄的“点”的镜头是 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提,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二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面”的镜头是 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 。
(5)李明想用短文中张富清的故事,作一次“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演讲,同时想在故事前加上一段话,你认为下面哪一段话最恰当,并结合语段和短文内容写一写理由。
语段一: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98岁。
——选自《百度百科》
语段二: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选自《新华网》
语段三:张富清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都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选自《感动中国》对张富清的颁奖词(有删减)
选择语段 三 ,理由: 这篇短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了张富清的英雄事迹;为国,他冲绛陷阵,舍身炸碉堡,为民,他响应党的号召,前往山区带领村民炸山修路。这些事迹与语段三中“于国于民,都是忠诚伟大的士兵”这一描述相符,同时短文中的事迹也体现出张富清“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的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第②自然段“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参率先跳进城里”和第③自然段“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可知,解放战争时,张富清主动请缨,将敌人的碉堡炸飞;从第④自然段“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和第⑤自然段“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可知,解放战争后,张富清带领村民炸山修路。这些事迹表现了张富清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形象。
(2)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率先”的意思是领先、带头。结合句子“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可知,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表达了作者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考查环境描写。根据“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可知,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炸山修路的条件很恶劣,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4)考查写作手法。从“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提,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二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可知,这是对张富清修路的描写,这是点的描写。从“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可知,这是对男女老少一起修路的描写,这是面的描写。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是既描写了人们修路的场景,又表现了不同人物修路时的表现,突出了大家在张富清带领下修路的奋战场面。
(5)考查内容理解。结合文中的内容选择演讲的故事,如:选择语段三,理由:张富清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率领山区人民开山修路,搞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的先进事迹。表现了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的张富清永远保持突击队员的精神,永远向前。语段三“坚守使命初默默奉献”突出张富清不忘初心奉献人民对祖国忠诚,对人民无私。
故答案为:
(1)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炸掉敌人的碉堡。
扎根山区,带领村民炸山修路。
奋勇争先 无私奉献。
(2)“率先”的意思是领先、带头,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表现了炸山修路的条件恶劣,突出张富清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
(4)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提,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二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
(5)三 这篇短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了张富清的英雄事迹;为国,他冲绛陷阵,舍身炸碉堡,为民,他响应党的号召,前往山区带领村民炸山修路。这些事迹与语段三中“于国于民,都是忠诚伟大的士兵”这一描述相符,同时短文中的事迹也体现出张富清“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的品质。
五.习作(共1小题)
13.(2023秋 九台区期末)请从下面两个习作内容提示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1)一朵普通的小花都知道向人们奉献芳香……在你的周围,有什么人在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吗?请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求:①题目自拟,能揭示文章主题; ②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③字数不少于 450字。
(2)题目:_______让我快乐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②记叙要清楚,描写要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解答】范文(1):
默默奉献的李老师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默默奉献的人,而老师,就是其中最值得尊敬的群体之一。
我的班主任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人。每天清晨,当我们还在赶往学校的路上时,李老师就已经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她打开窗户,让新鲜的空气充满教室,然后仔细地整理着讲桌,为即将开始的一天教学做好准备。
课堂上,李老师总是充满激情地为我们讲解知识。她的声音清脆响亮,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要把每一个知识都刻进我们的脑海里。有时候,一个知识点我们总是理解不了,李老师就会不厌其烦地换着方法讲解,直到我们都点头为止。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的一道难题上卡了壳,怎么也想不明白。李老师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一步一步地在我的本子上重新画图、分析,直到我恍然大悟。她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细的汗珠,可她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除了教学,李老师还时刻关心着我们的生活。有同学生病了,她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还会细心地叮嘱同学要多喝水、多休息。她就像我们在学校里的妈妈一样,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只为了我们能够茁壮成长。
老师,您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您的默默奉献,我们都看在眼里,也会永远铭记在心中。
范文(2):
阅读让我快乐
书,是我最好的朋友,阅读,让我快乐无比。
每当我翻开一本书,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可以感受到各种奇妙的情感。
记得有一次,我得到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我仿佛跟着鲁滨逊一起登上了那艘充满未知的船,在狂风巨浪中颠簸。当他的船失事,独自流落到荒岛上时,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我为他担忧,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他该如何生存呢?然而,鲁滨逊并没有被困境打倒。他开始建造房屋、种植粮食、驯养动物。他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克服困难,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振奋。我沉浸在他的故事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还有读《小王子》的时候,我被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纯真的情感所打动。“也许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这样的句子,就像一颗温柔的子弹,击中了我的内心。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小小的星球,看到了小王子孤独的背影。
阅读的时候,我时而眉头紧锁,为书中人物的遭遇感到同情;时而开怀大笑,被书中幽默的情节所感染;时而陷入沉思,思考书中蕴含的哲理。在书的世界里,我就像一个贪婪的寻宝者,不断地挖掘着知识的宝藏,收获着快乐。阅读,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通往快乐和智慧的大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