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漂泊的旅人---想北平》教学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漂泊的旅人---想北平》教学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3 22: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想北平老舍老舍舒乙用五句话概括他父亲的一生:
他是北京人
他是满族人
他是穷人
他有10年生活在国外
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快速阅读4、5、6、7段的文字,寻找有关北平特点的语句,并完成造句。
第4段“我不喜欢 ,而喜欢北平的 ”
第5段“我不喜欢 ,而喜欢北平的 ”
第6、7段“我不喜欢 ,而喜欢北平的 ”思考:作者在写北平的景色特点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水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水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看蝌蚪或蜻蜓
牵牛,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蝴蝶。
雨后,青菜摊子上有许多蔬菜。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水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运进了城里。思考: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一:“我的北平”意味着什么呢?
北平是他的故乡,他的家,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提示二:舒乙:“他是一个穷人”
“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 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探究老舍对北平的情感读读二、三两段,思考: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这两段中作者究竟说了没有,若是说了,那他是怎么说的?
“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笑着;在我想着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北平与作者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 “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散文.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较为强烈,因而写下了这篇文章。
“好了,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思考:
《想北平》的结尾段,作者为什么会说自己“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你能体会作者此时的内心情感吗?
提示:“要落泪了”一句,前文有呼应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课堂总结: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那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本单元《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游子乡情为主题。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而我们今天,就一起感受了老舍散文语言中的细节之美,感受了老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点滴,更感受老舍内心深沉的情感。
课堂总结: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那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本单元《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游子乡情为主题。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而我们今天,就一起感受了老舍散文语言中的细节之美,感受了老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点滴,更感受老舍内心深沉的情感。
作业: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