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向死而生---鸟啼》课堂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向死而生---鸟啼》课堂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3 22:1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啼》课堂教学实录
执 教:江阴高级中学 沈奕旻
整 理:江阴市青阳中学 殷邦来
评 点:江阴市青阳中学 郁洪千
(师生互动,让学生预计一分钟能鼓掌的次数。学生实践10秒钟,计算出实际鼓掌次数与预计次数之差距。)师: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现在手也暖和了吧?上课铃响了吗?生:没有。师:没有的话,先读读文章,等上课铃声响。(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文题。)(上课铃响。教师宣布上课,师生互相致礼。)师:今天有幸跟青阳中学高一(12)班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篇散文《鸟啼》,我先问问大家,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说到鸟啼你一般会想到什么?心里是什么感受?生:愉悦。师:一般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生:(各抒己见) 师:不错,还有吗?生:生机,愉悦。师:给我们感觉也有可能是愉悦。还有吗?不同的感觉?思路打开点。生:有种离别之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师: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离别之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常好!我们脑子里可能留下以下一些画面,比如说,桃红柳绿,良辰美景,可能是林子里春天的演唱会,当然也可能是春天里忧伤的骊歌。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愉悦的,闲适的,轻松的,当然也可能会有些伤感。那么我们读了劳伦斯笔下的这个鸟啼,你又是什么感觉呢?(学生思考)师:感觉就行了,不需要太精确。(生低头说得声音小,听不清楚)师:声音大点,把头抬起来,让声音往前走。不好说,不大好表达,是吧?还有别的别的同学吗?(生表达不清)师:我们用最最确切的词来形容这种感受好像还不太容易,但是我觉得我们刚才所有提到的感觉不同的是感觉到有一种对心灵的冲击力,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为什么呢?劳伦斯的《鸟啼》跟一个沉甸甸的词有关,这个词是什么?生:死亡。师:“死亡”吗?生:生命。师:生命,我比较赞同“生命”。(师板书)师:凡是关于生命的话题,都不可能是轻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生命让我们敬畏。好,作者为了表达对生命的理解,除了描写鸟啼之外,还主要描写了什么的景象?(师重复一遍)快点把文章扫一扫。(学生思考)师:有发现的举手示意我。生:鸟尸。 师:鸟尸。我问,这鸟尸是出现在什么时候?生:冬天。师:没错,请坐。冬天,是吧?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冬天的景象。(师板书)师:当然还有什么?生:春天。师:对,除了冬天的景象,还有春天的景象。 (师板书)师:现在请大家快速的朗读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做一件事,听好,用笔划出描写冬天,春天,鸟啼的语句,听一下,听好啊,我建议大家呢用三种不同的符号,一遍走过去的时候,把这三处都找出来。明白我的意思吗?好,读起来,我给大家五到六分钟的时间。(生自由朗诵文章,师巡视,个别学生交流)师:找同学起来交流,大家也许找不全,不过没关系,一次把所有的都找全,估计有点难。 我们先来东边的同学,哪位同学找到了,我们抓紧。(生起来直接说了) 师:先说哪一节。第几节?生:第1小节。师:第1小节,没问题,还有吗?生:第7小节。师:第7小节。如果我们把“不必再注视那些”和“也无须再回忆”去掉,就是描写冬天的景象。下面还没找到,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有没有了?请坐。生:第11节,从第四行开始,“我们知道过去的冬天,漫长、可怖。……所有的毁害和撕裂”。师:坚决点,往下读。生:“啊,是的,……逼得我们发疯。”师:这一段是不是描写冬天的景象?是还是不是?关键就在“它”到底指什么?对不对?“它”指什么?生:冬天。师:是指冬天吗?没错吧,是指冬天。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段也是描绘冬天的景象。我们来关注这一段,这一段作者要描写告诉我们冬天是漫长的,冬天对人们的戕害是如此的可怕。这一小节把这一种被撕裂般的感觉描绘得十分逼真,我建议,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的时候人坐直点,把声音发出来。我们从“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开始读。预备起。(声朗读)师:好,读得很好,可能稍快了些。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还有其它的零零碎碎的描写冬天的句子,我们就不说了,我想问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从冬天的描写来看,冬天象征了什么?(生思考)生:象征着毁灭,破损。师:象征着毁灭,破损。刚才我们那位女同学读了那么多的鸟的死尸,也可以说是什么?生:死亡。师:同意吧?生:同意。师:那么作者对冬天,对死亡是一种什么态度?又作了怎样的思考?这个问题大家好好地想一想?请注意,抓住相关的语句,不要架空了来谈。 (生思考)师:那么作者对冬天,对死亡是一种什么态度?又作了怎样的思考?(在学生开始思考的时候又重复了一遍)想到就说。生:第7段。师:第7段。我们一起来看,这时候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把刚才去掉的“不必再”“也无须再”放回去品味一下,“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这些关键词。其实表达了类似意思的还有好多。有没有找着? (“不必再”,“也无须再”和“不管怎样”教师重读)生:(似乎找得不好)师:我建议大家看第13小节。“当炽烈而可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眉,在荆棘丛中平静地发出它的第一声啼鸣时,怎能把它和那些在树丛外血肉模糊、羽毛纷乱的残骸联系在一起呢?”还有吗?生:第十四节。“鸽子,还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斑鸠、画眉……不能停止它们的歌唱。它们全身心地投入了,尽管同伴昨天遭遇了毁灭。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死去的,就让它死去。现在生命鼓舞着、摇荡着到新的天堂,新的昊天,在那里,它们禁不住放声高唱,似乎从来就这么炽烈。”师:这一小节大家注意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鸟儿,“不能停止它们的歌唱”,“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死去的,就让它死去。”我觉得到这里作者的态度应该非常清楚了。对死亡应该是什么态度?(师指着黑板板书)生:(思考)师:你不要被死亡的阴霾所笼罩,应该是什么态度?生:乐观的。师:乐观的,应该是“走出死亡”(板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有什么对冬天思考的认识了?冬天这么可怕,死亡这么可怕。我们可以逃避吗?哪一句话告诉我们,我们是不能逃避的?生:第12段。“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师:嗯,可以告诉我们死亡是不可逃避的。还有没有?生:第10节。“在这一刻,我们将这喜悦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受了!变化的时节,啼唱起不平凡的颂歌,这是极度的苦难所禁不住的,是无数残损的死亡所禁不住的。”(生答的内容似乎不是教师要的答案)师:请坐。还有吗?(问其余同学)生:第13段。“在死亡的王国里,不会有清越的歌声,正如死亡不能美化生的世界。” (生答的内容似乎不是教师要的答案)师:我们很多都在谈对死亡的一种认识。我刚才问的问题是,死亡这么可怕,我们能不能逃避?为什么不能?生:(再思考)第9节。“世界不能选择”。师:对,“世界不能选择”。(师板书)死亡是客观规律,无法抗拒。 “我们用眼睛跟随极端的严冬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沾满血迹的骇人的行列,直到它走过去。”我们要把这里面的意思表达得更确切,可以在里面加以个词,那就是“只能”,我们只能用眼睛跟随这个行列,直到它走过去。好。大家看一下黑板,我们从这冬天的描绘当中,我们看出了作者的态度以及对冬天的某种思考。在这里,我建议大放慢脚步,换个角度,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下作者的用心。劳伦斯是一位性格极为复杂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位孤独者在喧哗和躁动的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言,所以往往写得格外冷静和清醒。当我们都习惯上了礼赞春天的时候,作者没有忘记告诉我们怎么样面对生命中的冬天,我觉得这才是悲悯的情怀,这才最具人性的光辉。我认为这才是文章独特和深刻之处。给20秒时间,大家静静的想一想。(生静思默想)师:(师指着板书)好,接下来我们来看对于春天的描写。春天的景象和春天是截然不同的。对比非常的鲜明,我们来看看我们找到描写春天的句子?生:第4节。“天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师:其实这也可以看出是描写鸟啼的。当然也可以看出是描写春天的。没错。很好,还有吗?生:没来及找。师:没关系,请坐。还有别的同学补充吗?(始终微笑)生:第2节。“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学生没说完,教师马上打断。)师:哦,这是春天的气息。还有吗?生:(接着)“鸽子开始不间断……”(教师打断)师:(接着)我们这样,找直接描写鸟啼的。还有什么?生:第10节。“变化的时节,啼唱起平凡的颂歌”。第11节。“新世界的光芒摇曳在心中,跃动在身边。”师:请坐。还有吗?这位男同学。生:第9节。“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师:还有吗?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生:第5节。“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师:嗯。这位同学。生:第6节。“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教师打断)师:注意一下啊,这个字读顷(qǐng)刻间。接着读。生:“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有一天,黑丝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耗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师:还有吗?生:第13节。“生命复生,我们便变成溪下微弱但美丽的喷泉,朝向鲜花奔去。”师:大家找得差不多了,我们发现在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笔下,春天是美妙的。作者把春天说成是新的天地,新的天堂。在这里,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描绘的时候频繁地用了一个词,有没有在意?生:“新的”。师:没错。用了“银色”,大家有没有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银色”,这很难说,但我有一个感觉:可能在作者心目中,这个“银色”应该是天堂的意思。不是把春天说成是天堂吗?大家觉得春天象征什么?生:生命。师:生命不够好。生:生机。师:生机。生:新生。师:新生,(板书)我觉得比较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它是由冬天来到了春天,这里有个交替。那么,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作者的情感是怎么样的?又有着怎样的精神?怎样的思考?生:(思考)师:可以找些具体的词句。比如说,第六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当春天来到的时候,作者激情洋溢地喊出了一句话,“也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心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比如,第10小节,“春天来到我们中间,银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这喜悦,我们禁不住。在这一时刻,我们将这喜悦接受了!”这是什么样的情感啊?生:(留一点时间,稍微思考一下)师:你起来说一下。生:喜悦。师:喜悦,这个词现成的。除掉喜悦还有吗?请坐。其他同学呢?生:歌颂,赞颂师:对,我们用“礼赞”。(板书) 面对春天的到来,作者又作了怎样的思考呢?生:(静)师:大家应该发现一种规律,就是春天的到来,是怎么样?考虑一下。生:(答错了)师:也许没听懂我的问题,作者对春天的到来,作了怎样的思考,是一种哲理的思考。请坐。生:(全体学生再思考)师:(教师观察学生,指明一个学生回答)这位同学?生:第15节。“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我们前行。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作者这样说是告诉我们要积极面对生命。师:有点扯远了,就是有一句话直接地告诉了我们春天的到来是怎么样的 生:春天不能抑制。师:哪一段?生:第9段。师:我们一起来读到这一节的最后。生:“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天地。”(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板书“春天不能抑制”。)师:大家注意一些词,“任何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都不能”,“不能”,“不能”,“不可阻挡”,“无论”,“总要”,“总要”,“总要”,通过这样一些词来强调春天的到来不能不能抑制的。这是作者对春天所作的思考。 (教师指着板书)那宣告冬天过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天来临;宣告走出死亡迎来新生的正是这一声声的鸟啼。现在我们找鸟啼了,描写鸟啼的句子主要集中在第2到第8节。这是比较好找的,哪些同学起来交流?生:第2小节。(生读出来相关语句)师:第2小节,有没有漏掉什么? 生:(读出来)师:还有吗?生:第3小节。(生读出来相关语句)师:就第3小节还有没有漏点什么?生:(读出来)师:你看你眼光都到这一小节了,应该不要漏掉一些啊。好,继续。生:(改生说了很多)师:好的,请坐,还有别的同学起来说说?(指明同学说)生:第8小节。(学生读出相关语句)师:这一小节还有吗?生:(学生继续补充了一些语句)师:好,请坐。我们发现作者所描绘的鸟啼有着一些变化。我们注意了没有?一开始是怎么样的?师生:(师生一起说)一开始是缓慢的,微弱的,笨拙的,含糊的。师:而到后来怎么样?生:清越的,欢快的。师:明快的,悦耳的。慢慢它也变成了一个胜利的幸福的大合唱,到最后它简直就是浓浓的鼓声。从这种变化当中,你读出了什么?(生举手答问)师:(师生对话)新生的生命刚开始时是弱小的,但它强大起来时怎么样?(生分析关于死亡的问题)师:能不说死好吗?人活着多好啊?(学生笑)还有吗?今天我们同学说得都很好,很好啊,请坐。哪个同学起来再说。生:(没有反应,静悄悄)师:(走上讲台,指着板书)其实我觉得从这个变化当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规律,生命怎么样?我建议大家用第9小节当中一个短语。生命不可阻挡的。(板书)同意吗?生:同意。师:好。还有在这一声声鸟啼当中鸟儿对生死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生:(思考,静)师:在文中找一个词,直接告诉我?生(自由地): “向死而生”。师:响点,再响点。在哪里?生:最后一段。师:再响点。生:(齐答)最后一段。师:把最后一小节,我们齐声地读一遍。“从鸟儿们的歌声中”,预备,起!生:(响亮的齐读)“从鸟儿们得歌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爆发。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我们前行。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柔风,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师:(在学生齐读的过程中,教师板书,向死而生。)师:读得不是很好,连读齐都没有做到,我们重来。“从鸟儿们的歌声中”,预备,起!生:(生齐读)师:鸟儿其实无所谓是态度不态度的,这事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是作者对生和死的一种关心,一种思考。作者在第十二小节说,“生命和死亡全部相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非生即死,非死即生。在生死之间,作者认为最积极的态度就应该是向死而生。向死而生的就真正的只有这些鸟儿们吗?生:(思考)师:你举手一下,不要用眼睛瞟我啊。(幽默,学生和听课教师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请说。生:我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对生命的一种礼赞。师:我的问题很清楚,在这篇文章中能表现出向死而生的的这种精神的还有什么?我们来强调一下“向死而生”的意义。看注释二,一起读一下。生:(齐读)意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作者,人类也是向死而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文中他表述成什么呢?叫“我们”,大家有没有看到?找一找看在哪里?第6小节,刚才我们已经读过了。“于是我们知道”这一段。还有哪里?生:13小节,15小节。师:嗯,13小节,15小节也有。还有吗?生:第8小节也有。师:嗯,“我们耳中充塞的”是什么。还有吗?生:第11小节。师:对,第11小节中一句话要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它永远不是我们最深处真正的自我。”“我们最深处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呢?不是冬天,不是死亡,应该是春天,是生命。还有没有呢?具有向死而生精神的,除了鸟儿们,还有我们,人类。还有吗?生:(思考)师:好,这位男同学。生:第6小节,“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师:你要说什么?生:“番红花“也在内。师:“番红花”他找到了,再打开来思路,对了,还有吗?生:第9小节。师:嗯,对了,第9小节。“月桂树”,“绵羊”,“白屈菜”,等等等。 (走上讲台)向死而生是所有的这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具有的一种伟大的品德。而讴歌这种品德,正是作者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好,我们抬头看黑板。关于这篇文章的性质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它是抒情性的散文,还有一种说它是哲理性的散文。你们觉得是什么?生:哲理性的散文。师:好多同学都同意是哲理性的散文。也有同学同意是抒情性的散文,因为这篇文章抒情味道很浓。 (指着板书)在作者描绘的冬天,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或者鸟啼画面感很强,而且融入了作者丰沛的情感,所以我们这么来判断,这篇文章既有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板书),又有哲理的意味(“哲理的意味”板书)。那怎么样把这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文中作者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生:(静)师:其实我们刚才谈到的,是象征(“象征”板书)。通过象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人与自然建立生命的对话(“人与自然建立生命的对话”板书)。下课!生:起立,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附:课堂板书鸟 啼劳伦斯冬天 世界不能选择 走出死亡鸟啼 生命不可阻挡 向死而生春天 春天不能抑制 礼赞新生象征,人与自然建立生命的对话 ○借班上课,活跃课堂气氛,小游戏选择也很有讲究。沈教师寓教于乐的小游戏不失为一种创意。○生本课堂,从来都不回避教师的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教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讲课是天经地义的。沈教师的讲,讲得很干净,没有拖泥带水;讲得有艺术,富有诗意的语言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这样的讲,或许真能用“熏陶”二字来形容呢?○“死亡”也与文本搭边,但不如“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切!当我们埋怨学生分析不到位,尤其是埋怨学生考试答不到点子上的时候,课上是不是应该多一点这样这样的严谨呢?○“因为生命让我们敬畏”或许可以与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所谓“人文性”高攀一下。沈老师这样处理“人文”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了无印痕,背后必须靠匠心独运!○“快速的朗读”“三种不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符号”“一遍走过……把三处都找出来”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到了高中学生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与其责备初中、小学,不如想想我们高中教师能做些什么。在沈教师的课上,这样的提醒很多,这不只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理念!○如果将“坚决点,往下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换成“你找得还不够全面”,其效果将是如何?如果说能讲出逆耳忠言是一种德行的话,那么能讲出顺耳的忠言既是一种德行,又是一种涵养。或许这就是教师不同于李逵、张飞之处!○“人坐直点,把声音发出来”,与下面的“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相关语句,不要架空了来谈”等,又见方法指导。备课时教师无论如何不可能想到这里要这样讲的,这种自然的流露,可以说是教育素养的体现。○要是教师再多一点耐心,或许更好。教育,有时就是等待的艺术。○这里的“阴霾”也好,前面的“骊歌”“戕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罢,这都是语文教师所应有的语言,学生能长期浸润于这样的教学语言中,想要不语文也难。当然,教师若能适当的板书一下,学生的收获可能会更大。○“给20秒时间”,比讲20秒更精彩!○假如这里能够节奏更明快一些,让学生在浏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上很快地划出描写春天的句子,既省时力,又能使课显得张弛有度。因为前一环节品味有关冬天的描写已经做得很细很扎实了。○这里耗时过多,直接导致了对文本第12至15段的品味不够。○分析对春天的描写,即使是只讲“银色”这一个点,也未尝不可。讲透了“银色”也足以得出“春天象征着新生”这个结论了。○在“现成”的基础上再提炼一下,就如“僧推月下门”提炼成“僧敲月下门”一样。这是语文课的“本职工作”。○教师问“哲理”,学生答“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极面对生命”一点都没有“扯远”。假如这里这样来讲呢——“在作者看来,冬去春来,四季交替是一种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是不能抑制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叫什么?”(当然,一堂课要做到处处都处理得很经典,是不可能的。仅作“事后诸葛”般的探讨。)○情不自禁的再评一句——无一赘语!教师讲得真“干净”!○由冬与春的描写到鸟啼,这样的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不失为一种艺术性的设计!在借班上比赛课这样的背景下,这就不只是教学智慧,还包含着教学的勇气。在功利至上的现实中能葆有这样一种勇气和智慧,我以为这是教师的教学品质!○凭我对沈老师的了解,“能不说死好吗?人活着多好啊”这样的话,是沈奕旻式的语言。是谓“个性”!○因为“连读齐都没做到”,所以说“读得不好”,所以“我们重来”。这就是上课。○当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仅有提醒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不够的,及时的纠偏,是教育的责任!所以我常常极端地认为,学生课堂上的某些恶习,是教师“惯”出来的!如果每个教师都注意了这样的细节,学生是很难说不像话,写不像字的!○沈老师上课很潇洒,但因其潇洒,有时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掌控还不够好。这里的“我们”,提醒一下足够了,再一小节一小节的找出已没有必要。要是直接过渡到“具有向死而生精神的,除了鸟儿们,还有我们,人类”,效果可能是一样的。○在欣赏沈老师的潇洒之余,不免有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惋惜。由于一部分时间被沈老师“潇洒”掉了,所以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有点“赶”了!但就个人的喜好而言,我宁要略带忱惜的潇洒,这才是教师走向成熟,走向教学独具个性的起点。四平八稳自然是一种美,但是有个性,更美!○板书主体部分既以文本内容的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呈现,就不该打原文的结构。这是一篇由眼前景象的描绘引发哲理思考的散文,虽是外文中译,但文章的构思还是合乎中文思路的,执教者这样打破文本思路设计板书,不利于学生掌握哲理散文的一般写作思路。○上课思路和板书呈现有时未必是同一回事,我以为。
哲理的意味
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