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课时安排 5 课时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例2。 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小面值的人民币。2、认识人民币的单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的功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
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导入部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探究新知 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认识元和角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2)认识分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出示: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2.学生活动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3.简单分类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认识纸币与硬币。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出示: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师:×××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为什么?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板书:1元=10角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板书:1角=10分
拓展应用 趣味练习,巩固认知1.练习活动一:比一比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2.练习活动二:摆一摆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例如:教师摆出:学生摆出:师:还可以怎么摆?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例如:教师摆出:学生摆出:师:还可以怎么摆?3.练习活动三:数一数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一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4.练习活动四:换一换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师:换成元是几元?为什么?师:换成角是几角?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二题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讨论:1元=( )分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 + ++ + + + += ++ +++ ++++ 1元=10角=100分5.练习活动5:选一选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师:小朋友们平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师: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消费,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 2.人民币欣赏师: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3.拓展练习 出示统计表,分类整理玲玲的存钱罐里的钱。元角分3元14角8分 师:14角=()元()角 算一算:玲玲一共有多少钱?她的钱可以买到什么? 师:谁也有存钱罐?小朋友们平时能得到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总结回顾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填空5元=( )角 4角=( )分3元=( )角 20角=( )元90分=( )角 30分=( )角在○里填上,> 、<或“=”。7角○70分 1元○9角 10分○1元50角○9分 5元○5角 100分○90角30角○3元 1元○10角 5分○4角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分类 : 按单位分: 元、角、分按质地分:纸币、硬币1元=10角 1角=10分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过程与方法:经历商品买卖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活动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导入部分 师:周末,妈妈和玲玲一块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到邮政报刊门市部,妈妈用购书券买了一些书,玲玲看到了一些适合小朋友看的杂志,也想买。购书券只剩下13元了,妈妈说:“玲玲,你选两本杂志正好用完妈妈的购书券吧!”玲玲该怎么选呢?理解题意师: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怎样叫做“正好用完”呢?出示:师:你能根据妈妈的要求选出正好13元的两本杂志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一、探究问题,寻找策略(一)教学“尝试-调整”策略1.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选出了这两本杂志。可是玲玲是这样选的:师:玲玲选的杂志符合妈妈的要求吗?学生得出:这两本杂志共计11元,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师:那该怎么调整呢?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师:玲玲接受大家的意见,她换了一本贵一些的杂志,小朋友们帮她看看,这回符合要求了吗?学生得出:这两本杂志共计12元,还是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师:还可以怎么调整呢?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再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师: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吗?换成这两本杂志行吗?学生得出: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总价就超过13元,变成14元了,不符合要求。只把《连环画》换成《卡通世界》就正好是13元。2.小结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有时候,我们不能一次就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调整成小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大一些的,直到找出正确答案为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尝试-调整”。板书:“尝试-调整”(二)教学“有序罗列”策略1.提出问题师: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得出:还可以把所有的选择方法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13元。2.有序搭配出示情境图:(1)师:妈妈让玲玲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玲玲可以怎样选呢?指名学生回答。(2)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种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情况,从这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玲玲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怎样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呢?分组活动:怎样把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3)汇报交流先让学生说一说搭配的方法,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方法用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板书: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4)小结搭配方法先选出一本,用这一本分别与其他三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再选出一本,用这一本与剩余的两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最后把剩余的两本搭配起来。3.解决问题再分别算一算: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 5+6=11(元)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5+8=13(元)(√)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 5+7=12(元)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 6+8=14(元)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 6+7=13(元)(√)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 8+7=15(元)学生得出: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搭配正好13元,符合要求。4.小结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先把所有的搭配方法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有序地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符合要求的,符合要求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有序罗列”。板书:“有序罗列” 二、运用策略,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P58“做一做”要求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由于这道题的计算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偏重于训练学生运用“有序罗列”的策略,指导学生有序思考。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再汇报交流。3.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2)同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3)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付了多少钱”和“找回多少钱”的关系,板书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指导学生有序思考。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篮球的钱共60元4元56元3元57元2元58元1元59元(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拓展应用 4.拓展练习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张20元钱购物券,叫他到超市买3样零食,正好把这张购物券用完。玲玲走进超市,超市真大呀,零食多极了,该怎么选呢?(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得出:运用“尝试-调整”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好。可以先随便选3件,然后算一算价格,再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换成便宜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贵一些的,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结回顾 回顾总结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业布置 完成基础训练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1、“尝试-调整” 2、“有序罗列”《认识人民币》复习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2、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
教学准备 人民币、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导入部分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进行一次特殊的旅游——游玩数学大观园,老师当导游,同学们都是游客,来,坐好了,我们出发吧!今天我们重点参观数字区中的“人民币馆”,复习人民币的认识。(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连一连。1、把钱数和相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请连起来。 师:出了展厅,咱们再去“人民币兑换室”瞧瞧,好吗?二、换一换。1、师:可是,同学们会换钱吗? (课件出示) 2、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师:这儿有一张面值是100元的人民币,你能换成其它面值的人民币吗?听好要求:可以换多少张50元的?多少张10元的?多少张20元的?师:一张20元的钱可以怎样换?师:下班后,老师要坐环城车回家,得需要多少钱?师:可是,我带的钱中,面值最小的是5元,我该怎么办?师:在换钱的过程中,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认真听,动脑想,同学们真会学习!三、算一算1、师:谁来介绍一下商品的价格(生介绍) 完成下表:2、圈出下面物品的钱数。 师:在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1)单位相同才能相加(2)元加元,角加角,角相加满十,向元进1师:比较哪种方法简单。小结:在算钱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拓展应用 解决问题: 1、买一支笔和一块橡皮一共要多少钱?2、洋娃娃比哨子贵多少钱?3、5元买1个哨子应找回多少钱?4、笔比橡皮便宜多少钱?
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旅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束了,通过参观“人民币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你静静的想一想。说一说我们旅游的收获吧!(看着板书,小朋友们一起说收获,边总结边完成知识树)
作业布置 1、换一换7元=_____角 50角=____元7元6角=__角 16角=__元__角30角=____分 23角=_元_角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1元=( )角 20分=( )角 1角=( )分 50角=( )元 4元8角=( )角 9元6角=( )角 75角=( )元( )角 27角=( )元( )角3、填出各物品的价钱。 3.50元 5.30元 0.50元 35.00元( )元( )角 ( )元( )角 ( )角 ( )元( )角4、算一算。3角+4角=( )角 10角-5角=( )角5角+3角=( )角 8元-5元=( )元 8元+2元=( )元 7角-4角=( )角15元-6元=( )元 1元5角-5角=( )元8角 + 8角=( )角=( )元( )角7角 + 5角=( )角=( )元( )角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复习课在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1:单位相同才能相加2:元加元,角加角,角相加满十,向元进1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2.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活动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和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每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导入部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师:星期天,玲玲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妈妈要买好多菜,咱们和玲玲一块儿帮着妈妈付钱,好吗? 1.复习小面值人民币出示:1元师:妈妈买青菜花了1元钱,可以怎样付钱呢?出示:师:妈妈买了萝卜花了1元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2.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出示:师:妈妈买了1条鱼,付给店家这样两张钱,你知道这条鱼多少钱吗?出示: 带领学生认识面值5元和1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结合课前实践活动说一说对5元和10元人民币的认识。出示: 猪肉20元 鸡肉50元 螃蟹100元师:妈妈还买了猪肉、鸡肉和螃蟹。妈妈买菜花掉的钱小朋友们认识吗?说说怎么辨认这些钱?图片呈现妈妈付钱的纸币 带领学生认识面值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结合课前实践活动说一说对20元、50元、100元的认识。 3.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大家族里,面值较大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探究新知 (一)学生自主开展认识人民币活动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还可以把你知道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告诉给组里其他小朋友。学生的学具袋里应准备好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从中取出模拟人民币,小组合作再认一认,说一说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巡视指导。(二)购物活动:逛书店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买好菜,妈妈回家做饭去了,我们和玲玲一块儿到书店去逛逛吧!1.出示书店情境图:师:书店里有趣的故事书可真多呀! 60元2角 14元8角 36元 14元5角 40元 92元2.分组活动:用模拟人民币摆出正好的钱数。要求:2人为一组(同桌互助),一人先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书价用学具袋里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正好的钱数,同桌再帮他数一数,看看摆出来的钱数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在他的表扬卡上画一颗五角星。然后再互换,依次摆出所有书价格的钱数。比一比,看看谁得的五角星多。分组活动结束后,再集体汇报不同的摆法。3.比一比,什么书最贵?什么书最便宜?师:你是怎么比的?引导学生发现在比较价格时,可以先看元,再看角。(三)兑换活动:去银行1.出示银行示意图师:小朋友们去过银行吗?到银行除了可以存款和取款,还可以进行人民币的兑换。2.简单兑换师:老师做顾客,小朋友们做银行工作人员,请你们帮我换一换钱,好吗?你们现在正在银行工作,小心不要出错了,你们能行吗?教师拿出一张5元的人民币,提问:我搭公交车需要把这5元钱换成1元1元的,谁能帮我呢?学生在课桌上摆出5张1元的模拟人民币,教师巡视。同桌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共同完成教材例4。要求一边换,一边填写结果。出示教材例4完成后集体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再出示教材P54“做一做”可以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数一数,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
拓展应用 1.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第五题 要求:学生在课桌上摆出应付的钱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同桌互相检查摆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完成后再集中交流。学生会有不同的摆法,教师让学生说明理由,只要摆放的钱数正确就给予表扬。 (2)完成练习十二第六题 先带领让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由学生独立算出给出的钱数有多少,再判断能买到的是哪样物品。2.拓展提高 (1)应找回多少钱 这盒巧克力8元,玲玲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玲玲多少钱?豆豆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这把小剪刀3元,毛毛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一个棒棒糖5角钱,东东买了2个,他给售货员阿姨1元钱,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2)有一些1元和5元的人民币,老师需要10元,可以有几种拿法?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师把结果有序的呈现出来。第一种:2张5元第二种:1张5元,5张1元第三种:10张1元 3.教材P56“你知道吗?” 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是多少,会读出这些价格。 课后实践活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块儿逛超市,去看看超市里商品的价格牌,记住几样商品的价格。
总结回顾 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作业布置 换一换1、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还可以换( )张1元。2、一张5元可以换( )张1元,3、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还可以换( )张20元,还可以换( )张1元。4、一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
板书设计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点 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活动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导入部分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3)对比发现板书:1元=10角1元2角=10角+2角=12角(4)即时练习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2元=( )角 5元6角=( )角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1)想一想,圈一圈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3)归纳方法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2元3角〉2元(4)即时练习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14角=( )角+( )角=( )元( )角37角=( )角+( )角=( )元( )角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1.分组购物活动。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活动要求:(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2.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5角+8角=13角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2)2元+1元2角=3元2角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3.提出数学问题(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2)分组解决问题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3)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1)2元-1元2角=8角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4.即时练习: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总结回顾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6、7题。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例5:1元2角=12角例6:5+8=13(角)13角=1元3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