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4-23 22: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时间: 备课人: 刘清华 教案总序号:4
课题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⑵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图片信息,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影响及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教学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规律的原因探讨及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
教 学方 法 自学、小组讨论法,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活 动
一、小 组讨论(合作释疑) 小助教带领组内成员讨论解决以下问题:一、学生仔细阅读P136文字及图像,回答相关问题1、同一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一年内的变化趋势怎样?为什么这样?2、不同年度,二氧化碳含量的总体趋势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二、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有哪些?2、造成现在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影响?有利还是有弊?4、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哪些?三、阅读课本139也第一段,然后参照氧气的制取,回答以下问题:⑴反应原理是;⑵制取装置所需的仪器与组装时的注意事项⑶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装置、验满操作⑷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 小助教带领组内成员逐一解决以下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并交流
二、小助教释疑(或教师释疑) 展示教师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说明二氧化碳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多的危害,以及温室效应的含义。教师强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总结科学家的不同看法,关于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科学界还有争论,现在大家只有学好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将来才能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期待着以后能够看到同学们在这一领域有更新的发现。 欣赏 倾听
三、巩固提升 为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体会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步骤等问题. 小助教带领组内成员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小助教
四、交流反馈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一般分为五个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骤:①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仪器;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⑤收集气体。正确顺序应是( ) A、①④③②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①②③④⑤2、实验室制取CO2时,向盛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石灰石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锥形瓶的橡皮塞漏气 B、没有用酒精灯给锥形瓶加热C、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 D、往锥行瓶里加的是硫酸溶液3、鉴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以下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 )①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②分别通过灼热的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铜粉末;③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④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气味;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实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⑥试验是否能够点燃。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①③4、已知碳酸氢钙 [Ca(HCO3)2]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王强同学在实验室中加热固体碳酸氢钙并检验部分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碳酸氢钙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 抢答
五、小结 1、药品 2、反应原理3、仪器装置4、收集方法5、验满方法6、检验方法7、操作步骤8、注意事项 交流
六、布置作业 本课时伴你学的题目
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对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的影响应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而富有意义的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
备课时间: 备课人: 刘建萍 教案总序号:5
课题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⑴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⑵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过程与方法: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⑵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⑵通过学习二氧化碳性质,初步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思想; ⑶通过分组实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 学方 法 实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讨论法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小 组讨论(合作释疑) 组内成员在小助教的带领下复习制取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气体,自己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实验探究:1、向放有二支高低不同,燃着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注意火焰是否熄灭,熄灭的先后)2、往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里迅速倒入少量水,立即塞紧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用嘴吹气到澄清石灰水中使之变浑浊。 2、问:CO2能供给呼吸吗? 4、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提问]:四朵小花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在小助教的带领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找出其物理性质 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学生实验检验,并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观察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把两只蚂蚱一只放入CO2瓶中,一只放入空气瓶中,观察不同现象,得出:CO2也不能供给呼吸 取四朵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第一朵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然后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记录现象。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小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第二朵小花喷上水,小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CO2中,小花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色,说明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CO2中,小花变红色,说明CO2与H2O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酸。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烘烤,又由红变紫,说明生成的酸受热又反应掉了。
二、小助教释疑(或教师释疑) 1、师生共同分析实验④得出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CO2和水H2CO3=H2O + CO22、教师分析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助教带领组内成员分析总结 小组讨论学习
三、巩固提升 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进入这些场所前应该怎么办?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什么?2、久盛石灰水容器内壁为什么出现白膜?3、放录像: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讨论后回答。
四、交流反馈 1、干冰是冰吗 2、二氧化碳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二氧化碳为什么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讨论 :为了使用石灰浆[ Ca(OH) 2 ]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抢答
五、小结 一、物理性质: 1、通常是无色、无味 的气体(固体叫“干冰”)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本身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2、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 3、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三、用途: 小助教带领组内成员总结并交流,形成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