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四首》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四首》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3 20:2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静女
《诗经 邯风》
解题及评价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 犹云淑女、硕女也。"
硕 女 :贤德之女。 娴 女 :文静,稳重的女孩。
《诗经 ·邯(bèi) 风 ·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中的一首诗。
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诗经》中的诗歌 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题目。
诵读诗歌
静女
《诗经 · 邯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1)“搔首踟跟”“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描写。“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 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 程 度 。“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 活泼聪慧的性格。
(2)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 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文本解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一章交代了什么信息 主要描写什么
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文本解读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 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 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
文本解读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怿女美”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 关,既指女子所赠之物,
又指赠物的人。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 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借助“彤管”“荑”抒发情感。表面是对礼物的赞美, 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爱之情。
文本解读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小伙子是一个十分
憨厚、痴情的人。收到 姑娘的邀请时他是多么 开心得意,面对姑娘的 礼物时他巧妙地赞美礼 物和姑娘。约会后还不 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
女主人公是一
个文静、调皮、大 胆、美丽的女子,
敢于邀请男主人公 约会,又故意调皮 地躲起来。
形象分析
艺术手法
1、重章叠句,委婉含蓄。
《静女》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巧妙描写细节,风格朴实,增添 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全篇皆以“静女”为歌咏对象,充分显示出 “我”对心仪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2、巧用双关,借物咏人。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 表面上是喜爱姑娘,其实是借此来表达“我”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尽显真率纯朴之美。
诗歌主旨
《邯风 ·静女》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表现了男子对恋人 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
爱情的美好。全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 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 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汉末魏晋
文人有意识向民 歌学习,创作五言抒 情诗,五言诗走向成 熟,同时出现七言诗。
四言叙事
五言叙事
杂言抒情
四六文抒情
诗经
汉乐府
楚辞
汉赋
汉魏晋诗的发展源流及文学地位
民间文学 文人创作
曹操《短歌行》(旧题乐府)
曹丕《燕歌行》( 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曹植《白马篇》(新题乐府)
建安七子
西晋左思(“洛阳纸贵”)
东晋陶渊明(田园诗)
东晋末谢灵运(山水诗)
汉末文人诗最成熟的
作 品 :《古诗十九首》
汉魏晋诗的主要诗人和作品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南朝三谢
谢灵运、谢惠连、谢脁
元嘉三大家
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竟陵八友
萧衍、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垂
汉魏晋诗歌文学流派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萧统,南朝兰陵人,文学家, 武帝
(萧衍)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 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
太 子 。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
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 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知人论世
萧统
《古诗十九首》
萧统收在《昭明文选》中,因共有十 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 高成就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 诗已经成熟。
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表现
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 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 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叙事)和《楚辞》( 浪 漫主义抒情)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 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内容上 艺术上
《古诗十九首》
浩浩:水 流 貌
同 心 :多用于男女间爱情关 系,这里说夫妻感情融洽
以 :连词,表结果
涉 :从水里走过去
泽 :低湿之地
芳草:兰 草
之 :芳 草
遗 :赠 送
所思:所+动词/形
容词=名词性结构
还 顾 :回头看
旧乡 :故乡
所采
思之
远巡 道 谁


漫 望
浩 旧 浩 乡
涉 江 采 芙 蓉
兰 泽 多 芳 草
吟哦讽诵
遗 :wèi
还 :huán
【作者】:佚名
【朝代】:汉
忧 伤 以 终 老
同 心 而 离 居
还 顾
诗歌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你对“采芙蓉遗所思”这种行为怎么理解
答:“芙蓉”,又叫莲、荷花、藕花、芙藻、菡萏。常 被用作高尚、纯洁品德的象征,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采摘花草送给 远方的亲人,表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和祝福。
探究思考
答:诗歌在内容上讲究“起、承、转、合”。这两
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
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第三、四 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探究思考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明处的意象是“旧乡”“长路”; 暗处的意 象 是“ 人 ” 。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 不着,设想"旧乡"的人也在凝眸相望,相爱 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 两 句将“所思在远道”的意思说尽。
探究思考
第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还顾”这一动作强化画面感,清晰地展现出主人 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运用叠词,
给人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溢于言表却又不说破,
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探究思考
又叫悬想,曲笔,主客移位。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
不直接抒写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
作 用 :化直而显为婉而深,辞情凄婉荡动,笔法曲折空灵。
概念:“心往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
对写法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写法
答: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及彼此相爱之人间真挚
笃 厚的感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表达了哪些情感
探究思考
1、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
2、语言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3、"悬想"。
艺术特色
1.思乡怀人之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怀古伤今之悲《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3.羁旅闺怨之愁《次北固山下》(王湾)《无题》(李商隐) 4.怀才报国之愤 《过零丁洋》(文天祥)
5.边塞征战之壮 《使至塞上》(王维)
6.即事抒怀之慨 《赤壁》杜牧
7.隐逸出世之恋 《饮酒》陶渊明
8.吟山咏水之美 《过故人庄》孟浩然
9.描花绘鸟之趣《卜算子 ·咏梅》陆游
常见诗歌题材类型
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
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 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
李煜( 937-178) ,原名从嘉,字重
作者简介
突 出 。
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
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
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宋太祖开宝八年(1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
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 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 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 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写作背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感知词作情感
虞美人
李煜
往事之叹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亡国之恨
李煜的"愁"有哪些
阅读思考
思考l:“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少。”
(1)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对于往事的忧愁。(具体可以结合背景进行分析)
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 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秋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 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何时了”,春 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
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 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 尽头呢 "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词人做君王时的一
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庙堂高坐万手称臣的威严以及随 心所欲的自由等。
“又”是说词人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 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花谢
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什么 "小
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
思考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1)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在“愁”什么呢
明确:亡国之愁、亡国之痛。
(2)从哪些意象中可以体现出这种“愁”的
明确:小楼、东风、故国、月。
阅读思考
思 考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句话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 与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处
明确:抒发了词人对青春、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旧日南唐的
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可能都青春已逝,变得苍老憔悴了吧!“改”
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 (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 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_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意境相似的诗句:“人 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
阅读思考
思考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愁
明确:比喻。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 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犹如滔滔江水, 一泻千里,绵延不绝。
永 恒 的“春 花 秋 月”
年年到来的“东 风”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全诗的变与不变之处
不变的“外物”
今非昔比的“往
不堪回首的“故 已改的“朱 颜”
物是人 非之痛
艺术手法
事”
国”
巨变的“人事”
人生短暂无常
宇宙永恒不变
VS
对比
《虞美人》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
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思念、对俘囚生活的幽怨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绵绵无尽的愁绪。
小结
实景:登楼远望——“又东风”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
虚写:雕栏玉砌—“应 犹 在 ” 朱颜已改 “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 “ 向 东 流 ”
全文情感梳理
实景:春花秋月 虚写:回忆往事——
时光消逝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知多了”
片 下 片
韶光易逝


秦观
秦观
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 居士,高邮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lěi)合 称为“苏门四学士”。
北宋婉约派词人,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 感伤身世之作,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 兼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淡雅。
著有《淮海集》,代表作有《鹊桥仙》《望 海潮》《满庭芳》等。
作者简介
人”“广寒秋”等。古时关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之神话,汉末应劭《风俗通》中已有记载:“ 织女
七夕渡河,使鹊为桥。”自《古诗十九首》“迢迢 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描写以来,各代诗人都咏 入篇什。遂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
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周邦彦词名“鹊桥仙
令”,《梅苑》词名“忆人人”。秦观词句,名
“金风玉露相逢曲”,张辑词有“天风吹送广寒秋” 句,名“广寒秋”。代表作品有苏轼《鹊桥仙 · 七
夕》、秦观《鹊桥仙 · 纤云弄巧》等。
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忆人
解 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文本朗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运用了什么手法
“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运用拟人手法,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衬托了织女的心灵手巧,她似乎在为
爱人的到来作着精心的准备,她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欢愉的心情了然可见。
“飞星传恨”:飞星可以解为流星,流星划过夜空,不时闪过长长的白亮的光芒,和 前面“纤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衬托了情感“传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 天体现象,词人赋之以情感,写出了相会的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银汉迢迢暗度”:“迢迢”极言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暗度”衬托相思之苦 ,相见之难。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恨”是指不能相见的离愁别恨。前面说,织女能把轻柔多姿的云
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是多么心灵手巧,而就是这样一 位聪慧灵巧的妻子却与丈夫远隔天涯海角,怎能不叫人想起分离的 苦恨呢。表面写别恨,实写真爱,没有真爱,哪来的别恨。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飞星传恨”为何是“恨”,而不是“爱”
文本朗读
迢迢:本义是遥远辽阔的样子。在此处形容银河,写出了银河的辽阔,说明牛郎
织女相去甚远,想见一面极其不易,体现了二人相思之苦。
此处改自《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 不得语。”“盈盈一水间”仿佛近在咫尺,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但此 处被秦观改为“银汉迢迢”就加重了这种相思的浓度,词的情感也更深沉!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银汉迢迢”中“迢迢”好在哪里
文本朗读
“金风”指秋风,“玉露” 指白露。
“金风玉露”表面指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的美丽。实际上这两个意象 暗含着更深刻的含义。“金”“玉”乃高贵纯洁之物,这是牛郎织女二 人之间爱情高贵纯洁的象征。把二人置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 下,正是对其爱情的热情讴歌。
金风玉露 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 此意象有何好处
文本朗读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寄情于景:“金风”指秋风,点明相逢的时节(秋天的早晨),受一 “金”字修饰, 极言时间之珍贵,相聚之难得;“玉露”指秋天的露水,受一“玉”字修饰,突出晶 莹剔透的特点,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纯洁和高贵。
直抒胸臆:“便胜却人间无数”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 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 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文本朗读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相思之甚离别之苦
相见之难
圣洁之至
恩爱至极

佳期相会
上阙小结
化景物为情思
变化多姿
“柔情似水”着重写情 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
作银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
“佳期如梦”着重写心 态,极言相会之不易。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 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赏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
文本朗读
运用了细节描写 (动作或心理描写亦可)的方法。
“顾”是“回头看”的意思,“忍顾鹊桥归路”写不忍心回头看 刚刚相会过的鹊桥和分离时的归路。不说“忍踏”而说“忍顾”, 这一细节表现他们难舍难分、难以割舍的情感。 一次短暂的相距却 是此后长久分离的开始,此情此景,让人如何承受呢 因为来之不 易,所以难能可贵,所以他们短暂的相聚比人间夫妇的朝朝暮暮更 让人感动,更让人留恋。
“忍顾鹊桥归路”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文本朗读
两个人的爱情若是象织女和牛郎那样,真 挚牢固又长久,又哪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时时 相守、朝朝暮暮!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
但只要双方真挚的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 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这就短 暂与永恒的辩证法。只要两情久长,真心相爱, 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也胜过朝夕相处卿卿我 我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 出诗人的旷达情怀。
情感:讴歌爱情坚贞,思想超前旷达
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干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 花残 。
情感:悲伤,悲叹聚少离多,欢娱苦短
文本朗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传递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柔情似水 情之绵长
佳期如梦 相逢短暂、梦幻
忍顾鹊桥归路 离别之苦
两情若是久长时 豁达的爱情观 又岂在朝朝暮暮
恒暂
永为
e 下阙小结
依依惜别


这是一首咏七夕节的词。词人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
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 郎织女相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 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与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 的感情结合,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主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