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壹
常识介绍 初读感知
李斯
李斯,字通古,战国末楚国上
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著名政 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为郡 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 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被 任命为郎中。劝说秦王政灭诸侯、 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 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又
为秦并六国谋划,对秦统一事业起
了很大作用。
作 者 简介
李 斯
秦统一以后,被任命为丞相,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王朝的 丞相。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伪 造遗诏,废公子扶苏,立胡亥为二 世皇帝,后被赵高所忌,腰斩于咸 阳市,夷三族。
李斯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 现存《谏逐客书》、《泰山刻石
文》、《琊蚜台刻石文》等,以前
者最为著名。
作 者 简介
李 斯
据《史记 · 李斯列传》记载,
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 秦国来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 企图来消耗秦国国力,令其不能攻 韩。被秦发觉,要杀掉他。郑国说: “臣为朝廷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 万世之利也。”最终让他完成这项 工程,然而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 响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就利用这 件事情对秦王进行挑拨,说外来客 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应该把他们
都赶跑。
秦王政十年,秦王接受了
他们的意见,下令驱逐所有客 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 李斯写下了这一篇《谏逐客
书》,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最终秦王听取了李斯的建议, 废除了逐客的命令。
口谏: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
改正错误。
口逐:驱 逐
口客:客卿,指那些在秦国做 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口书:奏章。古代的臣子向君 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 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
> 《谏逐客书》: 就逐客一事
劝谏秦王而写的奏章。
题目 解析
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理清李斯劝谏思 路。
感受李斯的劝谏语言的魅力与劝谏策略的高妙。
体会李斯个人志向与历史洪流之间的深切联系,思 考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抱负与使命。
拓展:议论文写作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 令逐客,李斯作为客卿,亦在被 逐之列,狂澜既倒之时,李斯拼 死一搏,在被逐途中写下《谏逐 客书》,秦王阅毕,直接派人将 李斯追回,并“除逐客之令,复 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李斯是如何 劝谏成功的。
“秦之文章,唯李
斯一人耳 !”
李斯的《谏逐客书》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力量,是因为
在这一篇奏章中,李斯击中了秦王嬴政的“三根软肋 ”。
客卿对秦有大功
逐客是帮助六国
逐客是重物轻人
壹
贰
贰
细读文本 梳理内容
李斯
客卿对秦有大功
客何负于秦哉!
君王 态度 措施
结果
穆公 求五子 广纳人才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 用商鞅 变法治国
民盛国强,诸侯亲附
惠王 用张仪 四面扩张
打破合纵,诸侯臣服
昭王 得范雎 打击豪门
强化集权,成就帝业
分析小结 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分析史实;正反对比论证,阐述后果。
请细读文本第一段,落实重点字词,梳理秦朝历代君王
对待人才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
诸侯之术也!
逐客是重物轻人
内容清单 原则态度 分析小结
论证方法
异国宝物 秦王悦之 快意当前 适观而已 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 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 美女、音乐,而在用人问题 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 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 下的目的是相违背的。重物 轻人,非英主所为!
,
举例论证
假设论证
类比论证
对 比 论 证
异国美女 异国音乐 秦国客卿 不问可否 不论曲直 非秦者去 为客者逐
请细读文本第二段,落实重点字词,梳理秦王对异国他
物和客卿的原则态度,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 无危,不可得也。
逐客是帮助六国
请细读文本第三、四段,落实重点字词,梳理天道、圣王、秦国对
待事物或人才的态度,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类别 态度 分析小 结
论证方法
天道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shi)细流,故能 就其深。 阐明纳客与逐客的 利害。此所谓“藉 (jiè)寇兵而赍 (jī) 盗粮”者也。 即给敌人提供武器 和粮食。这样下去 要使秦国没有危险 是不可能的。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
,
圣王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秦国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 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 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段落层次 行文思路
内容梳理
第一段 开门见山表明观点, 并用史实论证客卿 于秦有功
缪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移风易俗——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第二段 类比论证 事实论证: 重物轻人。
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用人原则: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第三段 理论概括:阐明纳 客与逐客的利害。
正 面 : 天 道 与 圣 王 的 做 法 反 面 : 秦 国 目 前 的 做 法
第四段 分析总结:逐客必 有恶果。
求 国 无 危 , 不 可 得 也
举先君之史实,阐述②纳客之利
列生活爱好,阐述③重物轻人
着眼未来,对比分析,阐明④用客治国 逐客资敌
· 文本结构
引论:提出观点——①逐客为过
结论:逐客关系秦之兴亡
谏逐客书
本论
· 劝谏艺术
1、设身处地,抓住“秦王之所大欲”
全篇七八百余言,李斯不仅只字不提个人荣辱进退,避免了身份的敏感性; 而 是把自己切身利益融入到秦国的统一大业之中,完全是站在秦国的国家利益的立场 上进行陈述,使秦王易于产生共鸣。始终站在是否有利于一统天下的高度上发议论, 把每个层次的落点都建立在这样一个根本利害关系上,“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 则可能亡国。”这就抓住了秦王的心,击中了要害。
· 劝谏艺术
2、道古论今,选例典型
文章的第一段是回顾历史,也就是道古;第二段是剖析眼前,也就是论今。第 三 段是展望将来,从古说到今,从现在说到将来。时间推移有一定的顺序。 “道古”是
借鉴历史,“论今”是解释是非,“展望”是家国命运。利害关系一步比一步重要。 所选事实是被说服者最接近、最熟悉的。秦国历史上的国君很多,为什么只选了
这四位呢 因为这四个君王在重用客卿、在功业方面是最突出的。在物与人的对比中,
也选用的是秦王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大量列举事实作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
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事例的典型性、重要性,大大强化了说理的根据和份量。
· 劝谏艺术
3、正反论证,利害并举,对比强烈;
正面论说,主要是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论,主要是突出逐客之害。纳客与逐 客,利害两相对照,是非就更明显,利害就更清楚。第四段先正面论证“昔五帝三 王”“不却众庶”,结果无敌天下,从正面放发,这是动之以利。接着论说“今秦 王逐客”,实际上是“借寇兵而赍盗粮”,从反面启发,晓之以害。
4、结构严谨,语言恣肆。
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造成饱满的气势,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感 染力。《谏逐客书》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铺陈手法的运用和排比句、对偶句的大量 使用。如第二、三段都铺陈、排比了大量事实,读之令人有迎接不暇的感觉。这不仅使 文章论据充实,而且使人感到理直气壮,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叁
交流讨论 总结课堂
李斯
李斯最终劝谏成功,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高超的劝 谏艺术。请结合所学知识, 说一说李斯身上有哪些优秀 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口把握时代脉搏的使命担当;
口富国强兵的进步政治主张; 口任人唯贤的科学人才观。
活动四
李斯在文中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
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时时处处始 终针对秦王意欲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心理,站在“跨海内,制诸侯” 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句句都可使秦 王怦然心动。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
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在人唯贤的思想,在
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堂总结
《谏逐客书》是一篇李斯向秦始皇申述他政治主张的奏议,
这篇文章的特色是排句多,善于用比喻,使语言富有形象性,
音节铿锵有力,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我们站在历史的坐标上 回望,李斯做出了顺应时代的历史选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
负,秦王也做出了顺应时代的历史选择,构建了个人的帝国。
而当今青年,也面临了很多人生选择,路遇难关时,如何坚守
自己的志向,书写个人奋斗史,担当时代重任,是我们需上下、 ·
求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