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命科学》人体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生命科学 学校
年级 八年级 教师
单元名称 人体 单元课时数 30
一、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学》教材,分为人体、健康、生物的类群和生态系统四个单元,各主题内容上相互独立,在认知逻辑上,生物概念上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认识自我开始学习《生命科学》课程,把人体主题作为《生命科学》第一单元,符合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人体教学单元内容是按“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两章5节32~36课时展开。从微观到宏观,简单到复杂介绍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各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测量、观察、归纳、融合等方法,去认识人体的结构层次性和整体性,理解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以及人体的性状与遗传和变异有关。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要求: 1.1.1 学生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器官的4种组织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器官的实验过程 ②初步学会低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③识别人体的4种基本组织 1.1.2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①说出4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②认识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的关系 1.1.3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①说出器官的概念 ②描述人体主要器官的名称功能及其在人体的位置 ③说出系统的概念 ④描述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1.4 人体的整体性 ①说明人体整体性及其意义 ②认识人体的层次性协调性与整体性 1.2.1 学生实验:人体的体温心率等生理数据测定 ①人体体温心率等生理数据测定的实验过程 ②解释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生理数据的差异及其原因 认识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1.2.2内环境及其组成 ①说出内环境的概念一起组成 ②说出内环境的功能 1.2.3血液的成分 ①输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②经历部分血液常规检查项目数据的解读过程 1.2.4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①概述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②认识内环境的稳定是人体多个系统共同参与的结果 1.2.5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概述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1.3.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1.3.2学生实验:非条件反射 ①经历膝跳反射实验过程 ②学会非条件反射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统计方法 ③说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④认识非条件反射的意义 1.3.3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①说明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②认识神经调节的意义说明 反射结构的基础是反射弧 1.3.4人体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 ①列举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②说出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 ③认识激素调节的意义 1.4.1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 ①说出性状的概念 ②列出人体一些相对性状的实例 ③说出遗产的概念 ④认识遗传现象及其意义 1.4.2人体的性别决定 ①说出女性和男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 ②识别人体染色体形态图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③认识人体性别的决定因素 1.4.3染色体和基因 ①描述染色体和基因、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②认识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意义 1.4.4变异 ①说出变异的概念 ②识别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③认识变异的现象和意义 通过《人体》单元的教学,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微观与宏观的密切关系,生命的活动的分工和统一,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生理过程的复杂性,有助于学生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了解人体正常运作和常见疾病,可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人体单元教学过程中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开展,实际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探究和质疑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思维、批判思维和探究能力;人体单元教学可以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发展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 在小学自然课上,学生获得一些人体生理卫生的常识,通过六、七年级《科学》的学习,学生对细胞与生殖、生物的基本特性、营养与健康、感知与协调、人类的消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显微镜的使用经历,对科学探究方法等有了一定了解,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青春期段的求知欲等是学习《人体》单元有利条件;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实验数据、现象、人体生理过程的分析,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等有困难,理性推断、归纳概括能力普遍不高是学习过程中不利之处。 八年级《生命科学》相比小学《自然》和六七年级《科学》是一门专业课程,第一单元《人体》是之前相关学习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后续从人到其它生物学习、了解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体的结构层次及整体性 2.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其维持 3.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4.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 二、教学难点 1.运用人体结构层次具整体性解释生命现象 2.阐述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及其意义 3.说明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4. 反射弧的组成,神经调节的意义 5.激素的概念即其作用特点 6.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器官的几种组织”的实验过程,描述不同组织细胞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细胞间质的差异; 2.通过显微镜对为横切面的观察,对照人体模型的图片,认识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尝试从功能上对器官进行分类,分析实例,归纳系统的概念; 3.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说明人体整体性及其意义; 4.比较人体生存的内外环境,了解血细胞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体的内环境; 5.经历“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等生理数据测定”的实验过程,部分血液常规检查项目数据的解读过程,概述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及其意义,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发展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规范实验操作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7.经历膝跳反射实验过程,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情景分析,说明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物质基础; 8.通过对相关实验的思考和讨论,分析相关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说出激素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列举人体几种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说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9.通过关注自然界中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比较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差异,说明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人体性别决定的因素,列举人体的一些相对现状,描述基因与染色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感受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体会生命科学的价值。
三、单元设计思路与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这一单元的内容架构如下: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其次,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强调学生的参与与互动,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最后,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单元课时,以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为导,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描述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具体可测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每课时教学概念经历的基本环节主要为: 情景问题→设置任务→探究实践→构建概念→应用迁移→检测评价
课时安排 根据《2022版课标》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重要活动、学情分析、现实条件进行如下相关教学安排:30课时 (与教参建议的8+10+7+5+6=36课时不一致) 1.人体内的细胞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2课时) 实验与实践:1.1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2.器官是由什么构成的 (2课时) 3.器官之间有联系吗 (1课时) 4.人体的结构层次 (1课时) 5什么是人体的内环境 (3课时) 实验与实践:1.2测量人体体温心理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 6.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 (4课时) 机动 (1课时) 7.神经系统的组成 (3课时)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课时) 实验与实践:2.1观察非条件反射 9.激素有什么作用 (3课时) 10.激素的释放是怎样控制的 (2课时) 11.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 (1课时) 12.基因与染色体 (3课时) 13.生物的变异 (2课时) 复习小结 (1课时)
四、单元学习活动/任务设计
活动/任务1 观察人体4种基本组织,归纳视同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活动/任务2 利用信息库提供的方位术语,描述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
活动/任务3 分析实例,如跑步运动等,说明哪些系统餐饮其中以及这些系统相互协调的意义,说明人体整体性及其意义
活动/任务4 观察图片显示的环境,思考和讨论人类在怎样的环境中生存
活动/任务5 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比较和分析运动与平静状态其变化规律,理解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含义,知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活动/任务6 观看视频,对照课本各种图片了解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组成,分析各个系统如何执行其生理功能,理解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维持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活动/任务7 观看视频、对照课本图片,思考讨论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活动/任务8 感受和分析膝跳反射,根据课本所示的图形,认识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
活动/任务9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情景分析,如:遇到危险时逃跑、比赛时的紧张等,认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如何共同参与机体的调节
活动/任务10 观看侏儒症和巨人症,以及呆小症和甲亢患者的照片或插、视频,分析患者的症状,了解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比较其异同
活动/任务11 思考与讨论: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解释激素分泌异常的后果,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活动/任务12 开展相关相对现状的调查活动、观察比较自己与父母的有关现状,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直发与卷发等,哪些那些性状与父母相处同,哪些是不同的,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五、单元评价设计
创新评价方式,以课堂表现,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单元内重要概念,概念运用为评价要素),学情记录为评价依据和评价基础,重视连续性、过程性,针对性评价,考查学生单元学习成效。
六、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