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练习(含解析)题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练习(含解析)题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23 15: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洗衣皂中掺入硅酸钠()可缓冲洗衣皂的碱性,减少洗衣皂在水中的损耗。关于硅酸钠的分类错误的是
A.化合物 B.酸 C.钠盐 D.硅酸盐
2.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液态氯气 铁铜合金 氯化铜 蔗糖
B 矿泉水 FeCl3溶液 NaOH 二氧化硫
C 胆矾 碱石灰 铁 碳酸钙
D 盐酸 冰水混合物 硫酸 干冰
A.A B.B C.C D.D
3.关于胶体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能净水,是因为形成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
B.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残留的FeCl3
C.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OH)3胶体和Na2SO4溶液
D.纳米SiO2颗粒(直径1~100nm)均匀分散到树脂中能形成胶体
4.下列物质按混合物、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A.食盐、氧化钙、硫酸钠 B.稀硫酸、碳酸钠、碳酸氢钠
C.漂白液、氢氧化亚铁、硫酸铜 D.冰水混合物、碱式碳酸铜、氯化铜
5.化学概念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6.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均正确的一组是
混合物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液氧 苛性钠 胆矾 氧化铁 二氧化碳
B. 盐酸 烧碱 食盐 氧化钠 一氧化碳
C. 84消毒液 纯碱 石灰石 氨气 水
D. 漂白粉 熟石灰 苏打 生石灰 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7.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A. B.
C. D.
8.按“单质、氧化物、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A.SO2、S、H2SO4 B.Si、SiO2、Na2CO3
C.CO2、Na2CO3、C D.Al、Al2O3、Al(OH)3
9.清晨树林间有一条光柱,该现象主要缘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丁达尔效应 C.分子的运动 D.空气的流动
10.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样,加入足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B 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样,加入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 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样,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 鉴别某分散系是否属于胶体 用可见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观察是否有光亮的通路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选项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混合物 电解质
A SiO2 HCl 烧碱 FeSO4 7H2O C2H5OH
B Na2O2 HNO3 NaHSO4 漂白粉 Mg
C CO2 H2SO4 纯碱 泥水 NaCl
D SO3 Al(OH)3 K2CO3 自来水 NH3
A.A B.B C.C D.D
12.化学处于孕育和萌芽状态时,下列哪个著作记录了有关物质及其变化
A.《天工开物》 B.《资治通鉴》
C.《山海经》 D.《警世通言》
13.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人类也面临“补天”,是指臭氧发生如下变化:O2O3使臭氧层出现空洞,“补天”就是要防止臭氧出现空洞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 B.O2和O3都含有氧,混合在一起仍属纯净物
C.O2和O3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D.O2和O3都是同一种物质
14.当光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稀HNO3 B.Fe(OH)3胶体 C.CuSO4溶液 D.NaNO3溶液
15.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下列分类方法或概念表达科学合理的是
A.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才属于电解质
B.CaO、、、、CuO等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金刚石、石墨和、、和、和分别属于碳、氢、氧的同位素
D.依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或非胶体(包括溶液和独液)两大类
二、填空题
16.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3 mol·L-1的NaOH溶液。
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待液体呈红褐色后继续煮沸10分钟。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_,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利用了胶体的___________性质。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靠近阴极(和电源负极相连)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现有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型管,插入石墨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若把硫化锑(Sb2S3)胶体与Fe(OH)3胶体混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7.现有10种物质: ①空气 ②金刚石 ③生石灰 ④无水酒精 ⑤稀硫酸 ⑥干冰 ⑦铜 ⑧高锰酸钾 ⑨水 ⑩碳酸钠。用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
(2)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
(4)属于盐类的有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
18.从太空遥望,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浩瀚的海洋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海洋可谓地球的“聚宝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化学资源。氯、溴、碘等均可通过开发海洋资源获得。
(1)如图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_______。
A.可以用酒精从该碘盐配制的溶液中萃取
B.“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C.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35±15)mg
D.食用加碘盐的目的是预防龋齿
(2)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为60-140 n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空气中可能形成胶体
B.连花清瘟胶囊成分中的石膏属于混合物
C.止咳祛痰药:盐酸氨溴索中含有两种卤族元素
D.“84”消毒液中含强氧化性物质,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杀
(3)粗盐中存在、、等可溶性杂质离子,要除去这些离子加入沉淀剂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
①过量的溶液 ②过量的溶液 ③过量的NaOH溶液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4)我国著名实业家吴蕴初建设的天原化工厂为我国第一个氯碱厂,其生产原理即为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产物为_______。
19.在盐酸、二氧化碳、铜片、氯化钠、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关系。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1)①~⑤的化学式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
②和④:______;
②和⑤:______;
③和④:______;
20.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FeCl3饱和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冷水 B.沸水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2)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制得的物质是否是胶体,请写出相关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Na2SiO3的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硅酸根离子,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A正确;
B.Na2SiO3的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硅酸根离子,属于盐不属于酸,选项B错误;
C.Na2SiO3的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硅酸根离子,属于钠盐,选项C正确;
D.Na2SiO3的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硅酸根离子,属于硅酸盐,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A
解析:A.液态氯气属于纯净物,铁铜合金为混合物,氯化铜为盐,属于电解质,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铁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碳酸钙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A.明矾是常用净水剂,其原理是:明矾内的铝离子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形成沉淀而使水澄清;故A正确;
B.溶液、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所以除去Fe(OH)3胶体中残留的FeCl3应使用渗析法,故B错误;
C.Fe(OH)3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Na2SO4溶液则没有;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OH)3胶体和Na2SO4溶液;故C正确;
D.直径为1~100nm的纳米SiO2颗粒,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树脂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4.C
解析:A.氧化钙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碱,A错误;
B.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B错误;
C.漂白液、氢氧化亚铁、硫酸铜分别属于混合物、碱、盐,C正确;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碱式碳酸铜属于盐,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①错误;
②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②正确;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③错误;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④正确;
⑤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⑤错误;
②④正确;
故选D。
6.D
解析:A.液氧属于纯净物,苛性钠是属于碱,胆矾属于盐,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选项A错误;
B.盐酸属于混合物,烧碱属于碱,食盐属于盐,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不与酸或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选项B错误;
C.消毒液属于混合物,纯碱属于盐,石灰石属于盐,氨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选项C错误;
D.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熟石灰属于碱,苏打是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属于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C
解析: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综上所述,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的是选项C;
答案为C。
8.B
解析:A.SO2属于氧化物,S属于单质,H2SO4属于酸,A错误;
B.Si属于单质,SiO2属于氧化物,Na2CO3属于盐,B正确;
C.CO2属于氧化物,Na2CO3属于盐,C属于单质,C错误;
D.Al属于单质,Al2O3属于氧化物,Al(OH)3属于碱,D错误;
故答案为:B。
9.B
解析:清晨树林间有一条光柱,是由于光的散射引起的,该现象主要缘于丁达尔效应,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D
解析:A.若溶液中含有,也有相同的现象,选项A错误;
B.如果存在,会与Ag+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干扰检验,选项B错误;
C.如果溶液中含有Ag+,也会产生白色沉淀,选项C错误;
D.有光亮的通路的为胶体,这是丁达尔效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C
解析:A.烧碱不是盐,是碱;C2H5OH是非电解质,A错误;
B.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Mg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各项物质都符合,C正确;
D.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是酸;NH3是非电解质,D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A.《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包含物质及其变化,A符合题意;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与物质及其变化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等方面的诸多内容,与物质及其变化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民间宗教宝卷和小说,与物质及其变化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解析:A.都是由氧元素组成,是两种单质,性质不同,A项错误;
B.都由氧元素组成,是两种单质,混合在一起属混合物,B项错误;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
D.是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一种物质,D项错误;
答案选C。
14.B
解析:当光速通过胶体时,由于光的散射作用,在垂直光的方向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为丁达尔效应,所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故选B。
15.D
解析:A.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故A错误;
B.属于过氧化物,故B错误;
C.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和、和分别属于碳、氢、氧的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依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或非胶体(包括溶液和独液)两大类,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二、填空题
16.(1) 乙 Fe3+ + 3H2OFe (OH)3 (胶体) + 3H+
(2) 用一束光通过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3) 正 有沉淀生成
解析:(1)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方法为: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乙同学的操作正确;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Fe3+ + 3H2OFe (OH)3 (胶体) + 3H+;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独有的现象,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光通过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利用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3)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靠近阴极(和电源负极相连)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②现有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型管,插入石墨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说明硫化锑(Sb2S3)胶粒带负电, 硫化锑(Sb2S3)与Fe(OH)3胶体混合,看到的现象是有沉淀生成,异种电荷会发生聚沉。
17.(1)①⑤(2)④(3)②⑦(4)⑧⑩(5)③⑥⑨
【分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单质;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无水酒精化学式为CH3CH2OH,属于有机物;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干冰是CO2固体形式,属于氧化物;铜为金属单质;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属于盐;水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据此分析;
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属于混合物的是空气、稀硫酸;故答案为①⑤;
(2)属于有机物的是无水乙醇;故答案为④;
(3)属于单质的是金刚石、铜;故答案为②⑦;
(4)属于盐类的是高锰酸钾、碳酸钠;故答案为⑧⑩;
(5)属于氧化物的是生石灰、干冰、水;故答案为③⑥⑨。
18.(1)B (2)B (3)BC (4)氢气和氢氧化钠
解析:(1)A.酒精能溶于水,不能用酒精从该碘盐配制的溶液中萃取,故错误;
B.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所以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故正确;
C.1kg此食盐中含 碘元素的质量为(35±15)mg,故错误;
D.食用加碘盐的目的是防止甲状腺肿大,不是预防龋齿,故错误;
故选B。
(2)A.新型冠状病毒直径为60-140 nm,扩散到空气中可能形成胶体,故正确;
B.连花清瘟胶囊成分中的石膏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错误;
C.止咳祛痰药:盐酸氨溴索中含有氯和溴两种卤族元素,故正确;
D.“84”消毒液中含强氧化性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故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杀,故正确;
故选B。
(3)粗盐中存在、、等可溶性杂质离子,要除去这些离子加入沉淀剂的顺序正确的是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镁离子,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沉淀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则顺序为②①③或②③①,或③②①,故选BC。
(4)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溶液中形成氢氧化钠,故阴极产物为氢气和氢氧化钠。
19. Fe HCl
【分析】属于单质的是铜片、铁片和木炭粉;属于酸的是盐酸;属于氧化物的有二氧化碳、生石灰、一氧化碳;属于盐的有氯化钠和纯碱。其中,只有铁片能与盐酸反应,故①为铁;能与盐酸反应的只有纯碱,故②为纯碱;能与盐酸反应的氧化物只有生石灰,故④为生石灰;能与生石灰反应的氧化物只有二氧化碳,故③为二氧化碳。
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①~⑤的化学式分别为①Fe;②HCl;③;④;⑤。
(2)①和②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和④为盐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和⑤为盐酸与纯碱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和④为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B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红褐色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是胶体
【分析】利用Fe3+的水解制备胶体,并结合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分析。
解析:(1)A.加入冷水中能促进Fe3+的水解,但水解程度较低,只能得到少量Fe(OH)3胶体,故A错误;
B.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故B正确;
C.FeCl3饱和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得到Fe(OH)3红褐色沉淀,故C错误;
D.FeCl3饱和溶液加入NaCl溶液中能促进Fe3+的水解,但水解程度低,且获得的Fe(OH)3胶体能发生聚沉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制取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检验制得的物质是否是胶体的实验操作是: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红褐色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是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