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02环境问题的表现
0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目 录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程目标
运用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影响
影响
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讨论:图中外环和内圆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箭头呢?
A、工业“三废”的排放 B、洪涝灾害
C、土地荒漠化 D、开垦草原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自净能力。——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光污染等)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
思考
1.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2.你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1.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2.你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 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大气污染、水污染、农药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
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环境的质量下降进而产生各类环境问题。
活动:污染的形成
案例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1961年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日本米糠油事件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活动 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例如,人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活动 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1.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可能是原有耕地土壤趋于贫瘠产出减少,
或者人口递增导致粮食需求增加
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导致湿地减少水利破坏,水产减少,水旱灾害多发,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
开垦草场带来草场破坏、风沙侵蚀的后 果,沙尘暴天气增多,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
毁林开荒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3.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穷。请讲讲其中的道理。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索取过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过度垦荒扩大了耕地面积,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气候变干、水旱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环境恶化)。而环境问题必然影响人类自身,使人类越垦越穷。
主
要
环
境
问
题
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自然资源枯竭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环境
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 表现
原因
环境污染。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表现
主要体现
原因
环境污染为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①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
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的城乡差异
原因:城市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城 镇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
城镇外围的大量垃圾
被污染的河流
工业排放废气
环境问题的城乡差异
原因: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乡村
主要表现: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荒漠化
2018年灭绝
环境问题的国家差异
主要表现:
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原因:
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回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约占世界人口5%
自然资源消耗量:世界四分之一
排放二氧化碳:世界近四分之一
水资源消耗:世界人均3倍
vs
发展中国家:27公斤/年
制造垃圾:比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高5倍
人均肉类消费:136公斤/年(欧洲72公斤/年)
环境问题的国家差异
原因: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主要表现: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
热带雨林被破坏
毁林开荒
获取木材
孟加拉皮革制造业造成严重污染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超越国界和地域界限,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
2.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污染。
图5.6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
1.选择图示某个案例,思考其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图示哪些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北海和地中海的水污染是过量的工业污染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海洋造成的。
影响: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等
过度砍伐雨林—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分析小岛国的忧虑背景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小岛国联盟是最积极的倡议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小岛国联盟是由数十个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地国家为了加强自身话语权而结成的联盟。他们十分关注全球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及木铲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国家未来命运与其联系起来。
小岛国联盟成员之一--瑙鲁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 小岛国的忧虑是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分析小岛国的忧虑背景
小岛国的忧虑: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没,国土面积减少。
有道理。目前全球正在变暖,两极冰川正加速融化。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两极冰川融化
全球变暖
2. 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试着回执联系框图,并说明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的一系列影响。
砍伐森林
燃烧化石燃料
海平面上升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淹没岛屿和沿海低地
淹没岛屿和沿海低地
燃烧化石燃料
砍伐森林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全球变暖
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 根据所绘框图,找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关键环节: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
解决措施:开发新能源,减少燃烧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科研能力,研制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能源的燃烧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禁止乱砍乱伐,保护森林;设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进入保护区的机会。
。。。。。。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污染源
燃煤
汽车煤气
硫氧化物、烟尘等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等
污染大气
酸
雨
酸 雨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作用:吸收99%的太阳国紫外线,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危害:臭氧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臭氧层破坏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结构
课堂练习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
①滑坡、泥石流 ②酸雨 ③臭氧层空洞 ④荒漠化、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
①土壤污染 ②盐碱化 ③公害病 ④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C 2.B 第1题,箭头a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如果在获取物质与能量的过程中,人类有不合理的活动,可能会引起滑坡、泥石流、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酸雨危害和臭氧层空洞是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引起的。第2题,箭头b表示人类社会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容易引起土壤污染和公害病等。盐碱化和水土流失是由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
B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读图,回答3~4题。
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C 4.A 第3题,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污染;图示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
第4题,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图示①过度砍伐森林,森林资源减少,所以A项正确。
C
A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读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没有显示的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土地退化
C.自然资源枯竭 D.大气污染
6.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图中显示的问题引起的是(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破坏
D
D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解析:5.D 6.D 第5题,部分树种和鱼类濒临灭绝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A项有显示。图中的土壤退化反映了土地退化,B项有显示。森林减少属于自然资源枯竭,C项有显示。而大气污染是人类活动将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图中没有显示,故选D项。第6题,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而沙化的土地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排除A、B项。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面积的植被破坏、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排除C项。而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人类排放的大量氯氟烃等物质上升到平流层后引起的,D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