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3 22:54:58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小小植物学家
——探秘爬山虎
10.爬山虎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use your smile to change the world. dont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r smile.
任务一
认识“脚”的特点
(1)根据课文内容,找出这一时期爬山虎脚的特点,给这一时期的爬山虎的脚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2)组员合作把相似的名字归成一类。
(3)确定最佳名字,组长记录在卡片上。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use your smile to change the world. dont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r smile.
任务二
说说“脚”的成长
独立讲述:选择一种脚,用第一人称“我”说一说“脚”的样子。
学习要求:
(1)选择爬山虎的“脚”其中一个阶段。
(2)读相关段落,圈画体现爬山虎的“脚”这个阶段特点的关键词句。
(3)用第一人称“我”说清楚爬山虎“脚”的样子,准备自述。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去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茎上长叶
柄的地方
反面
枝状
像蜗牛的触角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我来试一试:
爬山虎的脚 着 ,细丝的头上
成 , 住 ,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 一 往上
的。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练习要求
(1)按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有顺序地说。
(2)自述时抓住每个阶段的特点说清楚。
(3)可以运用文中语句或加上动作等,让自述更有趣。
请同学们再次小组合作,把三个不同阶段爬山虎的脚连起来介绍。这一次要做到有序地把每一个阶段说清楚、说具体。
评价标准 星级 自评 互评
能按照成长的顺序自述
自述时会抓特点说具体
自述有趣,富有个性
人人主动参与
use your smile to change the world. dont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r smile.
任务三
领悟“脚”的写法
你们介绍得那么清楚又有趣,归功于谁 为什么叶圣陶老爷爷能写得这么有趣呢
学习要求
① 默读课文第 3~5 自然段,圈画体现作者观察仔细的关键词、关键句。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注意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银杏的种子是浅绿色的,和树叶的颜色役相似。
银杏的种子成熟了,是黄色的。
银杏的种子开始掉落,叶子从外向内开始变黄了。
银杏的叶子全变成黄色的了。
9月10日
9月25日
10月25日
11月10日
观察对象 时间 体长 颜色 吃食情况
蚕 4月8日 约2毫米 灰祸色 食量很小,吃嫩桑叶。
4月18日 约12毫米 白色 食量变大,吃较嫩的桑叶。
4月27日 约41毫米 白偏青 食量很大,吃较老的桑叶。
......
感谢各位老师聆听《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本课着重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情趣,用文学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语言的魅力。
这个单元围绕“连续观察”,要求“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篇课文顺承三年级“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连续观察,了解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细微变化,以及向上攀爬的过程。
本课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针对该任务群教学提示“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设计任务驱动“'脚’的自述”,通过对爬山虎脚的信息加以记录、梳理、整合、表达,指导学生体会连续观察的方法,领悟“脚”的写法,把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具体化。
【学情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本课着重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情趣,用文学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正确理解“叶柄、触、巴、贴”等词语,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形象。
2.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画图等方法,借助角色体验,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脚往上爬的过程,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采用连续观察和记录等学习方式,进行信息的提取、概括和整合,激发表达的愿望和连续观察的兴趣,热爱生活,感受万物生长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画图等方法,借助角色体验,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脚往上爬的过程,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进行信息的提取、概括和整合,激发表达的愿望和连续观察的兴趣,热爱生活,感受万物生长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1.图片导入,学生说说图片带来的感受。
2.做个小小植物学家,探究爬山虎的秘密。
二、任务驱动,探究秘密
任务一:认识“脚”的特点
学习活动一:给“脚”取名字
1.学习要求
(1)组长负责,组员轮流说一说爬山虎脚的名字和取名的理由。
(2)组员合作把相似的名字归成一类。
(3)确定最佳名字,组长记录在卡片上。
2.全班汇报。
(1)各组展示所取的名字。
(2)梳理各组展示的名字。
学习活动二:交流“脚”的名字
1.交流最佳名字,说说取名的理由。
小结:爬山虎的脚在每个阶段都会发生变化。
任务二:说说“脚”的成长
学习活动一:选择一种,说一说
1.独立讲述:选择一种脚,用第一人称“我”说一说“脚”的样子。
学习要求
(1)选择爬山虎的“脚”其中一个阶段。
(2)读相关段落,圈画体现爬山虎的“脚”这个阶段特点的关键词句。
(3)用第一人称“我”说清楚爬山虎“脚”的样子,准备自述。
2.全班展示:说说一种脚的样子。
小结;在进行爬山虎的脚自述时,同学们不但用上第一人称“我”,把“脚”不同生长阶段的样子讲清楚了,而且适当增加一些词句,使表达更形象。
学习活动二:按序连贯说一说
1、明确任务:请同学们再次小组合作,把三个不同阶段爬山虎的脚连起来介绍。这一次要做到有序地把每一个阶段说清楚、说具体。
2.小组合作,练习自述。
练习要求
(1)按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有顺序地说。
(2)自述时抓住每个阶段的特点说清楚。
(3)可以运用文中语句或加上动作等,让自述更有趣。
3.小组展示。其他同学点评:是否说得有序,说得清楚。
任务三:领悟“脚”的写法
(一)学习活动一:圈画关键词
1.引导:你们介绍得那么清楚又有趣,归功于谁 为什么叶圣陶老爷爷能写得这么有趣呢
2.叶老已经把他的观察方法藏在课文里了。课文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1)独立学习。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 3~5 自然段,圈画体现作者观察仔细的关键句。
②思考:这些词句有什么特点
(2)交流收获:发现词语特点。
小结;这些都是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非常专注,体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用词的生动准确。
拓展资料袋,学习记录方法
1、呈现“资料袋”。
①图文结合式。
②表格式。
(2)交流学习“资料袋”的收获。
2.课后作业
1.明确任务:自选一个事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选用一种方法做记录。
2.提出要求: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体现观察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
3.课后独自观察记录。
四、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巴 连续、细致观察
拉 用词准确、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