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1-23 19: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获40枚金牌,位列金牌榜首位。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ATP合成酶 B. 组织胺
C. 水通道蛋白 D. 尿液
2. 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B. 抑菌圈的直径会逐代减小
C. 应从抑菌圈的中心挑选菌落
D.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耐药变异
3. 胞饮作用是指活细胞非选择性吸收胞外液体和其中盐分、大分子等营养物质的过程,属于主动摄取物质的一种形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胞饮作用需要细胞消耗适量的腺苷三磷酸
B. 胞饮作用内吞的大分子需要溶酶体来分解
C. 胞饮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胞饮作用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运输营养物质
4. 造血干细胞是机体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B. 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C.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D. 若人体内出现造血干细胞缺陷,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5. 为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进行乙醇发酵,对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适量缓冲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的主要反应场所在线粒体基质中
B. 无细胞的酵母汁进行乙醇发酵时需要搅拌增大溶氧量
C. 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护酵母汁中酶的空间结构和提供酶促反应的适宜pH
D. 若酵母汁中含有活细胞,用台盼蓝试剂染色后镜检发现活细胞成蓝色
6. 籼稻多种植于我国南方,由野生稻Ⅰ演变而来,具有抗虫抗病特性。粳稻则多种植于北方,由野生稻Ⅲ演变而来,经人工选育所获得且具有抗寒特性。籼稻和粳稻杂交后代部分配子不育,导致结实率很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籼稻和粳稻由近缘祖先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
B. 野生稻通过基因重组获得了抗虫、抗病和抗寒等变异特性
C. 籼稻和粳稻属于同一个物种,与野生稻相比则属于栽培稻
D. 籼稻和粳稻的种植区域不同,因地理隔离导致其配子不育
7. 蓝细菌通过调控一种关键酶XPK的活性以适应所处水生环境中的光线强弱变化。光暗循环条件下,用含14C的培养基分别培养蓝细菌的野生型和xpk基因敲除株(Δxpk),测定其碳固定率和胞内ATP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花青素、叶绿素等光合色素
B. 蓝细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
C. 若第10-11min野生型菌XPK被激活导致暗反应快速终止,推测ATP是XPK的激活剂
D. 第11-13minΔxpk碳固定率升高但其生长速率比野生型慢,推测此时所消耗的ATP来自细胞呼吸
8. 临床医疗上很多药物可通过“输液”或“打针”注射进入人体,其中“输液”指静脉注射,而“打针”则指肌肉注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静脉注射时,药物先进入血浆再进入组织液
B. 肌肉注射时,药物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
C. 两种注射方式下,药物不可能出现于淋巴液
D. 注射的药物最终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
9. 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被氧化,增加ATP的生成,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某药物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ATP敏感性K+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立即失活
B.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
C. 使用该药物后,患者胰岛B细胞内K+减少、Ca2+增多
D. 过量使用该药物,会导致机体产生低血糖等不良症状
10. 下丘脑的食欲调节中枢能调节A神经元直接促进食欲,A神经元还能分泌神经递质GABA进而作用于B神经元(如图)。将小鼠的A神经元剔除,将GABA受体激动剂(可代替GABA直接激活相应受体)注射至小鼠的B神经元区域,能促进摄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神经元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GABA,不消耗能量
B. GAB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将引发突触后膜兴奋
C. B神经元在食欲调节中的作用是抑制小鼠的食欲摄食量
D. 下丘脑是食欲调节中枢,可产生相应的饥饿感或饱腹感
11. 中国圆田螺(又称“田螺”)属于常见的淡水食用螺类,在极端环境下能够迅速进入休眠状态。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与正常有水养殖相比,干旱休眠时田螺体内的多种基因表达量出现差异,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名称 转录mRNA量 基因作用
Poc1b 减少 形成光感受器感觉纤毛和正常视力
FASN 减少 编码脂肪酸合成酶
MSTN 增加 抑制肌肉增长
SRCR 增加 负责对凋亡细胞的清除等
A. 干旱休眠时田螺对光线的感知减弱,会增长肌肉、积累脂质
B. 干旱休眠状态下田螺通过吞噬自身凋亡细胞可获取一定能量
C. 干旱胁迫使田螺发生基因突变,改变自身性状适应不利环境
12. 为提高栅藻的培养效率和油脂含量,科研人员在最适温度下研究了液体悬浮培养和含水量不同的吸附式膜培养对栅藻生长和产油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膜培养的生物量和油脂产率更高,可能栅藻对光照和CO2的利用率更高
B. 悬浮培养时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因此悬浮培养栅藻比膜培养的优势更大
C. 利用栅藻生产油脂时,建议使用0.9%琼脂浓度培养基对应含水量的膜培养
D. 向装置中通入C18O2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18O2释放量,可测定栅藻光合速率
13. 细菌X是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致病菌,其基因产物可分解抗生素Y。人工合成的某多核苷酸碱基序列和细菌X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转录所得的mRNA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现将该多核苷酸与抗生素Y同时使用,可杀死细菌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mRNA与多核苷酸结合后,形成局部的RNA双链结构
B. 使用人工合成的多核苷酸后,导致细菌X无法分解抗生素Y
C. 多核苷酸阻止了tRNA与细菌mRNA上的密码子相结合
D. 多核苷酸与细菌mRNA结合后,抑制了抗性基因的翻译
14. CD14为抗巨噬细胞表面标志蛋白,制备抗CD14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步骤①和⑤是分别注射CD14蛋白和注射分泌抗CD14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B. 步骤②选用SP2/0细胞是因为该细胞具有能够在体外无限增殖的生长特点
C. 吸取③中上清液到④培养孔中,③所得杂交瘤细胞均能分泌抗CD14抗体
D. 步骤③采用了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步骤④则利用了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
15. 某患者家族系谱如图所示,已知该疾病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且当个体携带含突变基因的线粒体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会表现出典型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引发该疾病的突变基因并非细胞核基因,但属于可遗传变异
B. 该遗传病符合母系遗传的规律,子代性状并非总与母本性状一致
C. Ⅱ-2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不均等分配
D. 若Ⅲ-1为女性,可能为携带者;若Ⅲ-1为男性,均表现正常
二、非选择题:本题含5小题,共55分。
16. 小型黄瓜(也叫“水果黄瓜”)是经济效益颇高的温室栽培蔬菜品种,其产量和品质往往由于温室生产中设施的相对密闭性导致CO2含量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受到影响。为了给温室小型黄瓜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依据,现开展实验研究CO2加富(浓度升高)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相关实验处理及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小型黄瓜品种 处理 光补偿点(lx) 光饱和点(lx) 最大净光合速率[ mol/(m2·s)]
X CO2加富 48±5.62 1404±74.12 24.29±3.42
对照 64±9.87 1268±88.56 17.89±2.27
Y CO2加富 68±6.32 2028±110.81 35.06±2.46
对照 88±7.94 1340±61.54 19.13±2.13
注:光补偿点指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指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强度。
(1)CO2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若温室中CO2含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将主要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阶段,其反应场所位于_____。
(2)结合数据分析可知,品种____(填“X”或“Y”)对CO2加富处理的响应更为敏感。推测温室内CO2加富处理将_____(填“提高”或“降低”)小型黄瓜产量,判断依据为____。
(3)从光能利用和适应的角度,分析CO2加富处理后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发生变化所具有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
17. 在DNA复制的过程中,氧化损伤、杂交错配等多种因素干扰会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但细胞中存在一些纠错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过程中常见错误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等,主要发生时期在____。某个碱基对的改变不会引起最终基因表达产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②_____。
(2)生物体进化出了一种DNA聚合酶校对子(本质上仍为DNA聚合酶),具有延伸和修复DNA链的双重功能,可以识别错误的碱基配对并将其移除,再用正确的碱基进行替换修复。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是图____(填“甲”或“乙”),校读去除错误配对的核苷酸需要破坏_____(填化学键名称)。这种校对和修复机制的生物学意义为_____。
(3)研究发现,线粒体中的一个基因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突变速率的6~17倍,下列解释中可能成立的是_____。
①线粒体中的DNA是裸露的、无蛋白质保护
②线粒体内的基因不决定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③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反应容易产生大量自由基
④线粒体内的基因突变无法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⑤线粒体内DNA聚合酶的校读修读能力较差
18. 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主要致病机理如图所示。经检测发现,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TH)和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人。
(1)在Graves病患者体内,甲状腺细胞表面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与B细胞直接接触提供了激活B细胞第一个信号,第二个信号是______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其分泌的______能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
(2)据图可知,Graves病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均能特异性结合甲状腺细胞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进而_____TH分泌,推测Graves病属于由免疫失调引起的_____病。
(3)多数Graves病患者还表现出易激动、怕热、多汗等症状,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的作用有关。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碘缺乏导致)患者相比,Graves病患者也表现出甲状腺细胞增生而导致的肿大症状,但Graves病患者体内的TSH含量可能______(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因为______。
19. 嗅觉作为基本感觉之一,对于物种生存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嗅觉障碍是多种疾病如神经性疾病和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气味分子被鼻腔嗅黏膜的嗅觉神经元特异性识别后,将信号传递到嗅球—嗅觉信息传导的中转站,嗅球进一步处理嗅觉信息后,再传递给位于______的嗅觉中枢。大部分嗅觉受体属于兴奋性受体,气味分子—嗅觉受体的cAMP信号通路如图所示。多巴胺是一种可由鼻腔中支配嗅粘膜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在人和小鼠鼻腔中的成熟嗅觉神经元中有一种多巴胺受体DRD2高表达,可______cAMP的产生。
(2)某假说认为,多巴胺通过DRD2调节气味分子—嗅觉受体的cAMP信号通路。现有相关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甲组 给予小鼠鼻腔适量生理盐水 小鼠对气味分子的嗅觉敏感性不变
乙组 给予小鼠鼻腔适量多巴胺 小鼠对气味分子的嗅觉敏感性减弱
丙组 给予小鼠鼻腔适量DRD2激动剂 小鼠对气味分子的嗅觉敏感性减弱
丁组 ? 小鼠对气味分子的嗅觉敏感性增强
丁组可开展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在原有假说的基础上,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
(3)研究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饥饿小鼠的嗅觉敏感性增加。若给予正常小鼠鼻腔6-羟基-多巴胺,损毁支配鼻黏膜的交感神经末梢,降低鼻腔多巴胺的来源,可以使正常小鼠的嗅觉能力提高到饥饿小鼠的水平。据此推测,饥饿小鼠鼻腔中的______可能是饥饿导致嗅觉能力增强的重要机制之一。从适应的角度分析人和动物在饥饿时嗅觉增强的生物学意义为______。
20. 现有3个不同毛色的纯种小鼠品系甲(浅褐色)、乙(白色)、丙(黑色),杂交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已知该种小鼠毛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灰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黑色,b控制棕色,基因D不影响A/a、B/b基因的功能,但d纯合的个体毛色表现为白色。所有基因型小鼠均能正常生长和繁殖,且基因型为A_B_D_和A_bbD_的个体毛色分别表现为深灰色和浅褐色(不考虑基因突变或其他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甲×乙 深灰色 深灰色:浅褐色:白色=9:3:4
乙×丙 深灰色 深灰色:黑色:白色=9:3:4
(1)推测两对等位基因B/b与D/d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依据是______。
(2)亲本乙的基因型为______,杂交组合乙×丙中F2深灰色小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若表中两个杂交组合F2表型为深灰色小鼠的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一代,所得白色小鼠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该种小鼠毛色的遗传方式,需要继续进行杂交试验判断等位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试验思路:让亲本甲与丙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______。
预期试验结果:若F1自交所得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1自交所得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B
2.
【答案】B
3.
【答案】D
4.
【答案】B
5.
【答案】C
6.
【答案】A
7.
【答案】D
8.
【答案】C
9.
【答案】D
10.
【答案】C
11.
【答案】B
12.
【答案】A
13.
【答案】A
14.
【答案】C
15.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含5小题,共55分。
16.
【答案】(1) ①. 暗反应##卡尔文循环 ②. 叶绿体基质
(2) ①. Y ②. 提高 ③. 两个品种的植株均表现出光补偿点下降、光饱和点上升、最大净光合速率提高,有利于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3)光补偿点反映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的光合能力,光饱和点反映植物对强光的利用能力,植物通过降低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使得叶片对光能的利用范围增大,体现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7.
【答案】(1) ①. 间期 ②. 密码子存在简并性,某个碱基对的改变导致形成的密码子与未改变之前形成的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氨基酸 ③. 碱基对的改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或内含子区域,转录形成的mRNA中碱基序列没有改变
(2) ①. 乙 ②. 磷酸二酯键 ③. 可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减少基因突变的发生,维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3)①③⑤
18.
【答案】(1) ①. 辅助性T细胞 ②. 细胞因子
(2) ①. 促进 ②. 自身免疫
(3) ①. 促进新陈代谢 ②. 较低 ③. Graves 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
19.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 ②. 神经递质 ③. 抑制
(2) ①. 给予小鼠鼻腔适量DRD2阻断剂 ②. 多巴胺与DRD2协同作用,降低小鼠对气味分子的嗅觉敏感性
(3) ①. 6-羟基-多巴胺增多 ②. 使人和动物对于提高食物的寻找, 增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0.
【答案】(1)甲×乙所得的F1基因型为AABbDd,且F2表型及比例为深灰色(A_B_D_)∶浅褐色(A_ bbD_)∶白色=9∶3∶4,属于9∶3∶3∶1的变式,所以B/b与D/d 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 ①. AABBdd ②. 4##四 ③. 1/9
(3) ①. AaBbDD ②. 深灰色∶浅褐色∶白色=2∶1∶1 ③. 深灰色∶浅褐色∶黑色∶白色=9∶3∶3∶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