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31 11: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潮汐(xī)   劫难(jué)  天衣无缝(fènɡ)
B.褶皱(zhě) 地震(zhèn) 海洋深渊(yuān)
C.追溯(sù) 陨落(yǔn) 地壳运动(ké)
D.彗星(huì) 衍射(yǎn) 两栖动物(xī)
2.请将最恰当的选项填在下面的括号中,以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 )而不是恐龙自己在( )。 ——《恐龙无处不有》
A. 漂移 B. 转移 C. 迁移 D. 挪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8月22日至24日,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办,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665家单位参展。
C.许多学校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了“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D.为了后代能仰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礼记》、《周易》、《尚书》、《春秋》合称“四书五经”。
C.2022年,我国早稻总产量2812.3万吨(562.5亿斤),比2021年增加10.6万吨(2.1亿斤),增长0.4%。
D.从“雪游龙”到“雪如意”,再到“雪飞燕”“冰丝带”……等每一座冬奥场馆,都是一处与众不同的景观。
5.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               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①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
②气候逐渐变冷
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④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
(4)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
7..赏析下列句子。
(1)下面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8.每年在湖北龙感湖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天鹅超过了6万只,为了让天鹅安心栖息,管理站划出300亩稻田,不予收割,为鸟留食。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管理站开始对天鹅“不近人情”:一只受伤的小天鹅在经过两周的救治后,放回水域时却趴在岸边一动不动。显然,天鹅对“投喂”产生了依赖,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考虑到这些鸟儿终究会北归西伯利亚,其间要持续飞行数万公里,弱者中途会掉队、死亡,管理站定下了“绝不投喂”的原则。食物不足后,鸟儿们会出去寻找生路,有的飞到江西鄱阳湖,最远的飞到江苏高邮湖、太湖,短则三五天,长则个把月,又飞回龙感湖。
读了上面的故事,小度、阿莲、小力分别给了你一些建议。请你合理吸纳,完成任务。
(1)小度认为自然保护要适度,请你为保护区拟一条宣传标语。
(2)阿莲想起在家里“饭来张口”的生活,打算写写反思,你也写几句。
(3)小力从故事中获得人生成长的启示,写了一节小诗,请你续写一节。
水那么蓝,蓝得像天空/小时候多好/被水儿捧着,被风儿宠着/收拢的翅膀/像浪花在浮动
天空那么蓝,蓝得像湖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甲】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选自《恐龙无处不在》)
【乙】人类在古代就发现“地可动山可摇”。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海底扩张说。结合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知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选自《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
9.【甲】【乙】两文的说明对象是 。
10.请根据【甲】文谈谈“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11.从【乙】文看,“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这句话是指( )
A.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移动。
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C.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12.下列说法不符合【甲】【乙】两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C.“板块构造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岩石圈被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D.板块运动是火山、地震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近日表示对自己毕生所研究的东西感到后悔,指出聊天机器人所带来的某些危险“相当恐怖”。
②辛顿说:“我曾经试图让计算机能够理解世界,并通过学习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我现在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使用技术。人工智能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③3月14日,OpenAl在官网发布了推出GPT-4的公告。相比上一代版本,GPT-4的AI能力再度提升。在官方演示视频中,GPT-4只花不到2秒时间,即可识别手绘网站图片,并根据要求实时生成了网页代码,制作出了几乎与手绘版一样的网站。辛顿最担心的是,互联网将充斥着虚假照片、视频和文字,普通人将无法知道什么是真的。
④此外,AI(人工智能)最终会颠覆就业市场。最近,IBM公司宣布将在未来通过AI取代7800个左右的岗位。
⑤从最初在全球引发惊艳和狂欢,到如今其安全性引发广泛担忧,ChatGPT等AI 模型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集体反思。
(选自《报刊文摘》2023年5月15日,责编沈崝,有改动)
材料二
①从AI换脸、AI绘画到AI写论文,科技的力量让人惊叹。现在AI翻唱又火出圈!最近,孙燕姿因其独具辨识度的音色与唱腔,成为AI宠儿,每天都有数十首“新作”面世。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直很安静》《红豆》,甚至《好汉歌》《向天再借五百年》等歌曲都在“AI孙燕姿”的演绎下有了别样的味道。声音非常逼真,仿佛孙燕姿亲自翻唱这么多歌。
②业内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技术,歌手的唱腔、技巧和风格还很难完全模仿,但音色已经基本能1:1复制了。
③AI歌手翻唱涉嫌侵犯声音权、著作权。《民法典》规定,对姓名、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许可使用的有关规定。因此,未经歌手许可,使用AI技术将歌手的声音合成音乐侵害了声音权。另外,音乐作品的词曲均有原创著作权人,如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软件合成或改编音乐作品让AI人物通过视频公开播放、表演,也侵害了他人的著作权。
④未来,AI会不会抢了歌手的饭碗?据科学家预测,未来AI有可能取代歌手,但需要在严格监管下才能实现。AI取代歌手的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新威胁-深度伪造。通过深度伪造技术,个人形象和声音生物特征被AI复制操作,很容易产生新型的AI诈骗等更多社会问题。
(选自《报刊文摘》2023年5月17日,责编陈飞,有改动
材料三
①据世界经济论坛《工作的未来》报告,到2065年,今天进入小学的儿童中会有高达65%的人将在迄今尚未创建的岗位上工作。我们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一个孩子变“聪明”意味着两种能力的同时提高-既掌握那些成型的知识,又具备灵活解决问题的技能。
②《成就辉煌:学习的科学告诉我们如何培养成功的孩子》中指出,所有学生的基础技能都是以下6种:知识储备、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自信心。透过这些视角,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当父母和教育者关注这6种关键技能的培养时,他们才会成为教育变革的推动者。
③归根结底,我们需要重新强调通识教育,如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适应能力。这些技能很难量化,且不一定能为一份高薪工作指明清晰的路径,但在各种职业中具有长期的价值。教育的转变方向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或创造使用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社会和伦理影响。这将使学生准备好到外面的世界去解决问题,合理质疑社会存在的问题,并设想通过使用这些工具,促使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世界诞生。
(选自《报刊文摘》2023年9月27日,作者胡泳,有改动)
13.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IBM公司宣布将在未来通过AI取代7800个左右的岗位,AI技术现在已经颠覆就业市场。
B.“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指出,人工智能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普通人将无法知道互联网上什么是真的。
C.按照目前的技术,“AI孙燕姿”能完全模仿真人孙燕姿演唱,印证了杰弗里·辛顿的担心。
D.AI时代,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习或创造使用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不能过于重视通识教育。
14.根据材料三,请概括:我们的学习需要做怎样的转变才能适应AI时代?
15.有人说,AI技术存在危险,应该禁止研发和使用。你不同意这种说法,请根据三则材料加以反驳。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明“扶荔宫”带你穿越植物王国
张勇
①春光如海,盛世如花,西汉元鼎六年,武帝破南越起扶荔宫,宫以荔枝得名,以植所得奇草异木。时光飞逝,千年之后,汉代“扶荔宫”也穿越而来。“扶荔宫”是世界上较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之一,汉武帝时期曾建于上林苑中,用于栽种南方佳果和奇花异木。1986年昆明植物园在建设温室群时,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就借用此典故给新建的整个温室群命名,故大家方可在此一睹当代“扶荔宫”风采。
②自汉代至今,“扶荔宫”自古便是奇花异卉的聚集地,珍稀奇异植物都放入宫内栽植。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也不例外,所养护的植物也不寻常。走进云南昆明北郊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扶荔宫”,便置身于神奇的植物世界,穿越于热带雨林、沙漠植物、深谷幽兰之间,这里有“见血封喉”的毒木之王,有触目惊心的绞杀树,有能吞噬老鼠的猪笼草……令人称奇不已,流连忘返。另外,以“扶荔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形成错落有致、功能完备的温室群。
③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大会)期间,“扶荔宫”成为cop15大会室外主题展区。
④主体温室是扶荔宫中最雄伟壮丽的温室,占地面积4200平方,由热带水生区、热带水果区、热带雨林区、热带荒漠区蛆成,独特的螺旋结构表达了生命构成的核心。整个温室曲径通幽,有奇妙的热带水果和水生植物,如神秘果、太空香蕉、王莲、露兜树等;有奇特的热带雨林特色景观,如独木成林、绞杀、板根、老茎生花、空中花园、滴水叶尖等;有奇异的热带荒漠植物,如生长于干热河谷、澳洲内陆、非洲萨瓦纳和美洲荒漠的植物。整个展览温室由低到高、盘旋式上升到最高处的29.9米。
⑥食虫植物馆是扶荔宫中最奇特的温室,食虫植物是具有捕食小动物能力的植物统称。该馆集植物、科学、艺术、文化为一体,保育展示食虫植物达680个分类单元,其中原生种有378种。有猪笼草、茅膏菜、捕虫树等,为全国植物园之冠。
⑥兰花馆是最清新淡雅的温室,兰花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较高的药用、观赏和研究价值。该馆以塑石、溪流、廊道等园艺元素,还原兰花的自然生长环境和生态群落模式。馆内收藏有地生和附生兰科植物接近600余种,其中附生的石斛属植物400余种;还收集保育暖地杓兰、针叶石斛等珍稀兰科植物。
⑦隐花植物馆是扶荔宫中最低调的温室,由蕨类植物馆和苔藓地衣馆组成,以岩石、古木、小桥、溪流等手法,模拟隐花植物原始古老的生态环境。蕨类植物馆内保育鹿角蕨等130余种蕨类植物;苔藓地衣馆内收集泥炭藓等60余种苔藓植物。
⑧草木百兼馆是扶荔宫中最有纪念意义的科普馆,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字“百兼”,本馆取名“草木百兼”是为纪念吴征镒先生并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之意。此栋建筑是研究所内重要的科普场馆,包含了种子博物馆、科普体验区、科学教室等。
⑨这是一所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与公众认知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来魅力春城,让“扶荔宫”带你穿越植物王国。
(2021年11月《光明日报》有改动)
16.“扶荔宫”能够成为copl5大会室外主题展区,请你联系文章内容阐述其中的原因。
17.下面句子的加点词有保留的必要吗?请你说明理由。
汉代“扶荔宫”也穿越而来,“扶荔宫”是世界上较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之一。
18.第④段中画线句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生物课上,同学们学习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食物链。下午放学后同学们要一起去“扶荔宫”,结合生物课的知识应该推荐他们参观哪个馆,简述缘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抽丝剥茧 一窥古老文明
顾万发
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丝绸不只在人的衣着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也都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②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依据考古发现,距今8500年左右的河南贾湖遗址已发现丝蛋白;距今7000至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双墩文化和半坡文化已发现蚕的图像或蚕蛹雕刻;距今5300年左右,北到渤海、南到长江的广阔区域内,有关蚕文化的考古发现已非常丰富,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玉蚕、仰韶文化淅川下王岗遗址的蚕蛹等。其中,郑州在这一时期多个遗址发现的丝绸和家蚕蚕雕最为令人瞩目。
③至今,郑州已在双槐树、青台、汪沟、楚湾等4处遗址都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这是目前全国发现丝绸实物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为集中的。尤为重要的是,科技考古专家发现,这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有的已运用绞经结构,这种丝织物即是罗。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被称为绛色罗,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丝织品。
④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枚牙雕蚕。相对于以往发现的蚕蛹、蚕画而言,这枚牙雕蚕更为重要,原因在于,其造型较为写实,头昂尾翘,正是吐丝或者即将吐丝状态的蚕,使得人们从实物即可看出其是一只家蚕的造型。继而从蚕造型及丝绸等的考古发现,即可判断出在仰韶文化这一阶段,野蚕已经驯化,家蚕已出现,时人特别重视蚕吐丝,养蚕缫丝已成时代新业。
⑤《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代“淳化鸟兽虫蛾(yǐ)”,说的便是远古时期的驯化之事。其实,考古学和人类学等研究表明,何止鸟兽虫蛾,各种农作物甚至人本身都是一个逐步社会驯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即是一部驯化史。野蚕到家蚕,似乎只是人们驯化多种动植物中的一种而已,但这对于特别重视农桑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从此中华文明农桑并重和“礼乎玉帛”的重要特征清晰地出现了,并且从此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底色,同时也成为中华文明在世界古老文明中独树一帜的重要代表。
⑥郑洛地带或曰河洛地域,是中原的核心区域,在古代被视为“天地之中”。约5300年前,在这里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瓮城,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出现了“北斗九星—极星”崇拜等精神信仰和宇宙观。一系列考古学、人类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郑洛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存,是当时灿烂的中华文化星河中耀眼的一颗。这一亮丽的文明图景,被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描述为“河洛古国”。
⑦专注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林梅村先生讲,最能说明中华文明对于旧大陆其他古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即是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显然,“河洛古国”的家蚕驯化和丝绸发明,无疑是这一历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3日)
20.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从丝绸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的。
B.在仰韶文化阶段,时人特别重视蚕吐丝,养蚕缫丝已成时代新业。
C.野蚕到家蚕的驯化过程对于特别重视农桑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是一个相当重大的历史事件。
D.距今5300年左右,郑洛地带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
21.请概括第③段写出了哪些考古发现?
22.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
23.分析第⑦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最能说明中华文明对于旧大陆其他古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即是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
写作
24、请查阅相关资料,以“环境保护”为话题,运用逻辑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 字。
答案
1.B 2.A C 3.B 4.C 5.A 6.(1)举例子 (2)打比方 (3)作比较 (4)列数字
7.(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2)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非常形象可感。
8.(1)示例一:适度保护,拒绝投喂。__示例二:不过分爱护才是最好的保护。
(2)示例:小天鹅过惯了被“投喂”的生活,就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我们习惯了“饭来张口”,也会丧失自理能力,无法适应社会挑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做一个自强自立的有志少年。
(3)长大后多好 有风儿呐喊,有云儿伴飞 在湖面照个影 告别昨日的投喂
9.“板块构造”理论(学说)
10、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或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11、D
12、A
13.B
14.①既掌握成型的知识,又具备灵活解决问题的技能。②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基础技能。③学习或创造使用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社会和伦理影响。
15.①GPT-4能快速制作出几乎与手绘版一样的网站,AI技术工作效率高。②AI技术能取代工作岗位,节省劳动力。③AI换脸、AI绘画、AI写论文等,AI技术应用前景广阔。④AI技术将会创建更多新的工作岗位。⑤合理使用AI技术解决问题,能促使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世界诞生。
16.①“扶荔宫”所养护的植物不寻常;②走进昆明“扶荔宫”有错落有致、功能完备的温室群。
17.有必要保留, “之一”指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在这里指“扶荔宫”是世界上较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中的其中一个,如果不保留“之一”原文的意思就变成“扶荔宫”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较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历史上其他温室就没有了,这样不符合实际,所以“之一”有必要保留,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8.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扶荔宫”的主体温室分为不同种类的景观,列举了整个温室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和植物。两个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主体温室是扶荔宫中最雄伟壮丽、植物种类众多的温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条理更清晰。
19.他们应该参观食虫植物馆,食虫植物是具有捕食小动物能力的植物统称,在食物链中动植物彼此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进入食虫植物馆可以了解到植物怎么吃动物。(言之有理即可)
20.A
21.①仰韶文化中晚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②有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③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
22.举例子,列举了考古发现的多处丝绸遗址,真实有力地说明了丝绸在我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我国丝绸历史悠久)。
23.“最”表示程度,在这里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的影响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4、示例:雾霾看上去与雾相似,实则不同。雾是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它会造成空气混浊、湿度较大、能见度低。雾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二是风力较小,空气不流通,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悬浮在空气中;三是汽车尾气的排放,近年来,城市中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雾霾天气频发,对人类的危害不断加剧。合理利用能源、提倡节能减排、防治扬尘是预防和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