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6单元 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和做笔记
整本书预览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他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5 岁参加红军,20 岁加入共产党。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受重伤,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病榻上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反映乌克兰人民在内战时期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因作者逝世未能完成。1935 年,苏联政府为表彰他的文学功绩,授予他列宁勋章。1936 年12 月,奥斯特洛夫斯基与世长辞。
作者简介
整本书预览
名著预览
1930 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卧病在床,并且双目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奥斯特洛夫斯基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代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以惊人的毅力,凭着口述请人记录下这部基于本人经历创作的小说。
写作背景
名著预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经历为基本素材创作的小说。作品以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和发展为历史背景,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坚定、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青年一代是如何在老一辈的培养下,在革命熔炉中百炼成钢的,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这一主题。
主要内容
名著预览
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对生命的热爱,对革命执着的精神,赋予了这部作品永恒的生命力。同时,书中洋溢着的革命激情和理想主义精神,也给人强烈的震撼。
名著预览
主要人物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
朱赫来 将自己的本领(拳击)毫无保留地教给保尔 大方无私
在军区特勤部时,带领共产主义战士迅速镇压了反革命暴动,保护了城市安全 遇事沉着冷静,认真负责
指导通往伐木场的铁路建设工作,保证了城市的燃料供应 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被炮弹炸掉一只胳膊,仍然坚持革命 勇敢、坚毅,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名著预览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
冬妮亚 与保尔交流读书心得,与之交往,帮助出狱的保尔 善良、热情、大方
跟随保尔参加共青团大会时穿得很漂亮,用轻蔑的眼光看穿着破败的同志们 有资产阶级的享乐思想
在保尔修铁路时与之重逢,对保尔的生活状况不理解,感到惋惜 浅薄、势利、庸俗的小市民思想
名著预览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
丽达 与保尔等革命战友相处,不拘泥于男女教条束缚 爽朗
与保尔重逢后,直接询问他当年疏远自己的原因 率直、爱憎分明
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并对保尔进行思想引导 有坚定的革命意志
名著预览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
达雅 第一次见到陌生的保尔时羞红了脸 内向
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生病的保尔,给别人洗家什养家 温柔体贴、勤劳、积极向上
跟随保尔学习,加入妇女工会,走上革命道路 富有革命热情
名著预览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
阿尔 焦姆 将欺负保尔的普罗霍尔打了一顿 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列宁逝世后,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谢廖沙 积极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投身革命 善良、勇敢、积极进取,富有革命热情,革命意志坚定
上战场与波兰白军战斗,最终被流弹击中而死 名著预览
人物关系:
名著预览
①解救朱赫来:保尔勇敢地解救出被白匪抓走的朱赫来。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在狱中,保尔经受住了拷打,坚强不屈。为迎接白匪头子彼得留拉来小城视察,一个军官错把保尔当作普通犯人放了出来。
篇目例析
名著预览
②修建铁路:在一次激战中,保尔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身到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中。他做共青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身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风餐露宿,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但保尔从不退缩。
名著预览
①通过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展现人物性格。小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保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就自然环境来说,对景物的描写往往根据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需要来定。如:保尔战胜伤寒后的环境描写,“雪已开始融化,雪水汇成的小水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外面已经是冰雪消融的早春天气了”。
艺术特色
名著预览
②刻画人物性格时,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作者善于运用振奋人心的独白和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来表现人物性格;其次,穿插必要的书信和日记,真实地反映人物性格;再次,抒情插叙,突显人物形象。
名著预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富有传奇色彩,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本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为原型构思小说,使小说颇具自传色彩,并且这部小说的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红色经典著作。
文学价值
名著预览
1. 摘抄。选摘、抄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比如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摘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片段、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等;为了分析评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可以摘抄描写他言谈、举止、心理的片段以及各种人物对他的评价。
读书方法指导
名著预览
2. 做笔记。(1) 写提要。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或要点。所写的提要,可以是语意连贯的成段文字、按层次和要点罗列的提纲、能够体现作品结构思路的图表等。(2) 写心得。记录自已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如自己对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己在阅读中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这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历练与考验,坎坷与起伏,锻造了保尔·柯察金的信念和意志。梳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列出提纲,给这位主人公写一个小传。
专题探究
专题一: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探究示例:
人生经历:
专题探究
提纲:
1. 童年与早期经历。 ①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②母亲艰辛维持生计,保尔在屈辱中成长。③因与神父发生冲突而被学校开除,开始劳动生涯。
2. 走上革命道路。 ①在朱赫来的引导下,接触并接受革命思想。②参军参战,成为红军战士,捍卫苏维埃政权。③在战斗中多次受伤,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专题探究
3. 投身国家建设。①战后参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建设工作。②因长期劳累与伤病,身体越来越差。③在病榻上坚持工作,展现钢铁般的意志。
4. 爱情与挫折。①与冬妮亚的初恋因阶级差异而告终。②与丽达的感情因误会而未能发展。③最终与达雅相识相爱,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专题探究
5. 文学创作与人生新篇章。①在瘫痪与失明的困境中,开始文学创作。②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③通过文学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专题探究
小传:保尔·柯察金,一个出身贫寒却意志如钢的战士,他的一生是奋斗与奉献的写照。
在乌克兰的谢佩托夫卡小城,保尔诞生于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的他,在母亲的辛勤劳作下勉强维持生计。童年的保尔在学校饱受欺凌,因一次与神父的冲突而被开除,从此开始了他的劳动生涯。从车站食堂的杂役到发电厂的工人,保尔在屈辱与辛劳中逐渐成长,也在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专题探究
随着革命的浪潮席卷乌克兰,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接触并接受了红色革命思想。他毅然投身革命,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战场上,保尔英勇无畏,多次负伤却从不言败。他的英勇事迹和顽强精神激励着战友们不断前进。
战后,保尔积极参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建设工作。他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却因长期劳累与伤病导致身体越来越差。然而,保尔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在病榻上,他依然坚持学习、写作,用文学的方式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专题探究
在爱情方面,保尔经历了两次挫折。他与冬妮亚的初恋因阶级差异而未能长久;与丽达的感情也因误会而遗憾收场。然而,在生命的低谷中,他遇到了达雅,并与之相爱。他们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专题探究
最终,保尔在瘫痪与失明的困境中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他对革命事业的深情告白,也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保尔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的崇高信念。他是一位真正的钢铁战士,一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英雄。
专题探究
保尔·柯察金具有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在重重磨砺下无所畏惧,意志如同钢铁般坚强。然而除此之外,他还有温情的一面,比如书中写到的亲情、恋情、友情等。阅读的过程中,摘录一些能够体现保尔·柯察金性格不同侧面的句子和段落,结合这些具体描写,对主人公丰满的艺术形象做出分析。
专题探究
专题二:
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分析
探究示例:书中情节:
冬妮亚很后悔提到维克多的名字。显然,这个少年跟那个娇生惯养的中学生维克多有旧仇,于是她换了个比较温和的话题——询问保尔的家庭和工作情况。
保尔不知不觉地、详细地回答女孩的提问,把要走的念头给忘了。
“请问,您为什么不继续念书呢?”她又问。
“学校把我开除了。”
专题探究
“什么原因?”
保尔的脸红了……保尔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她。
冬妮亚好奇地倾听着。保尔已不觉得局促不安了,像对老朋友似的,他甚至把哥哥阿尔焦姆没有回家的事也告诉了她。他们两个亲切而又快乐地交谈着,谁也没有注意到已经在草地上坐好几个小时了。 (有改动)
专题探究
艺术形象分析:
这几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保尔与冬妮亚交谈时的情景,表现了保尔轻松、没有拘束,完全信任冬妮亚的温情的一面。
专题探究
有人认为,文学要有所担当,“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你怎么看待“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这部具有年代感的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意自己的感受,看看其中哪些段落让你读来觉得困惑,哪些段落依然新鲜刺激,哪些段落令你深受触动。详细记录这些心得体会,整理成读书笔记,并与同学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专题探究
专题三: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探究示例:
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消费性文学越来越膨胀的今天,“红色经典”依旧能够被许多人推崇,其现实意义是十分重要的。“红色经典”所宣扬的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着、对光明的向往,以及革命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等崇高精神品质,正是我们当代人在心灵深处缺失的东西。它们是一股力量,时刻提醒着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如何发挥自身的价值,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如何走好人生道路。
专题探究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当代仍熠熠闪光,鼓舞着我们年轻人。书中有一段经典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我们现在读来内心仍振奋不已,这类“红色经典”中宣扬的精神和正能量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或者时代的改变而褪色!
专题探究
路遥(1949 —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1980 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 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1991 年他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
作者简介
自主阅读推荐
《平凡的世界》
主要人物: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贺秀莲。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以中国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中期近十年的时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作品简介
自主阅读推荐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自主阅读推荐
1. 线索分明。路遥采用了“三线组合法”,即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上安排了三条线索,三条线索都以时间为序,并将这十年间我国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写了进去。
2. 结构首尾呼应,浑然天成。作品以一场批斗会作为开头,又以一场庆贺盛典作为结局。首尾的相互对比,让人为这十年间发生的巨变而感叹。
艺术特色
自主阅读推荐
3. 语言朴实厚重,饱含着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流畅的故事叙述中,经常会出现有关生活意义的点睛之笔。同时,陕北信天游古朴忧郁的情绪和单纯明朗的表达方式,以及民众丰富的日常语言都成为小说的语言素材。
自主阅读推荐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写人物传记为的是让世人“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1915年因《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自主阅读推荐
《名人传》
《名人传》主要写了三位名人的故事,一位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位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一位是俄国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三位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在肉体或精神上经历了种种磨难,却创造出了影响世界的伟大作品。
自主阅读推荐
作品简介
1. 语言极具感召力,罗曼·罗兰喜欢在客观叙述传主生平活动之前或结束之后进行抒情性的评论与赞美,这些评论与赞美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传主,并增强传记本身的情感力度。
2. 为了保证传记的真实性,罗曼·罗兰在写作中采用了大量的引文。读者会经常读到传主的书信、日记、诗文等第一手资料。
艺术特色
自主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