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5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总体目标:学习写游记
具体目标:
1. 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 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 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作目标
写作指导
知识讲解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游记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都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
写作指导
写作方法点拨
方法技巧 讲解点 作用或举例
仔细观察, 积累素材。 ①学会多角度观察:运用定点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方式。②研读有关的文字介绍,认真听导游讲解。③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科学知识等。 加深对景点或场所人文内涵的理解。
写作指导
方法技巧 讲解点 作用或举例
用心体验, 勤于思考。 带着温情、爱心去领略四时之景、朝暮之景、阴晴之景的妙处和情趣,洞察风景的价值和意蕴;用心捕捉自然和生活之美,思考其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抒写独特的体验。
写作指导
方法技巧 讲解点 作用或举例
明确重点, 详略得当。 游记内容:交代游踪、描写景物、抒发感受。描写景物和抒发感受是写作重点,须详写;交代游踪宜略写。 如《登勃朗峰》抓住了勃朗峰景色秀美、雄伟壮观的特点进行详写。
不必面面俱到。所至、所见、所感。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写作指导
方法技巧 讲解点 作用或举例
抓住特点, 善用写作 方法。 选择旅途中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其特有的、令人难忘的地方。 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读来令人震撼。
写作指导
方法技巧 讲解点 作用或举例
寄情于景, 主题鲜明。 由景及情,由景触情,把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才会表达出鲜明的主题,才会打动读者。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写冰塔林的景物时,作者就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表达了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写作指导
方法技巧 讲解点 作用或举例
合理安排 写作顺序。 ①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写,使游览路线明确。②按照游览者的独特体验,分类描摹——先概括再分述。 ①读者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②通过新颖别致的视角突出重点感受,凸显作者的个性。
但不可写成旅游路线图。
写作指导
方法技巧 讲解点 作用或举例
具有一定 的知识性。 搜集相关材料,写作时恰如其分地运用。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东巴文字,这些都增强
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 字左右。
写作实践一:风景片段
写作实践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写作实践
提示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西山的秋天是美丽的。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半山腰,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得发亮。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近看俊俏秀气的山峰,满山的橘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诱人的橘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更加引人注目,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咬一口。红叶此时最为惹眼,充满了激情和活力,火红火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给西山增添了生机。
点明了游玩的地点和时间。
以半山腰为立足点,从“仰望”“远望”“近看”三个角度描写西山秋天的美景。
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 字。
写作实践二:景点游记
写作实践
1. 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 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 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写作实践
提示
1. 抓住特征,突出写作重点。
我们应善于从众多的景点中选取几个最能代表总体特征的“点”,仔细观察,具体描绘。
2.根据表达需要合理运用写作方法。
写作实践
写法点拨
(1)写游记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游踪要清晰,把立足点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立足点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把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
(2)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景点的特征,也是游记常见的写作方法,即先对景点的特征做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来写。
写作实践
3. 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写游记,不能单纯地写景,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写出的景才有灵气,正如古人所说的“有我之境”,即要求物中有我,景中见情。
4.形式要自由灵活,语言要生动形象。
游记的形式应自由灵活,可以写成日记、书信等。游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轻松优美,富于魅力。因为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吸引读者,把读者引入“美丽的风景”中。
写作实践
西望嘉峪关
在那片西北大地上,天空高远洁净,长长的公路笔直雄壮,如宝剑出鞘,戈壁茫茫,黄沙漫漫,这里是青海。(开篇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氛围,为后续的历史叙述奠定了浓厚的情感基调。)
沿着曾经的丝绸之路穿越大漠戈壁,野生芦苇摇晃着土黄色的尾巴,揉搓着满手斜阳。我乘坐的小巴车在长得望不见头的国道上疾驰,像这样的景色,可以不间断地欣赏八小时。我们在星星点点、深绿色的小草间挺进,一路叩问茫茫的戈壁滩、茫茫的岁月,举目四望,心潮澎湃。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直到嘉峪关闯入眼帘,我们立马被一种扑面而来的凝重与肃静震慑。它挟着大漠雄风,飞沙走石,摇动绝响的驼铃。
我们没有进入关内,只绕着梯形关口走了一圈,一块块方砖的纹路在眼前如此清晰,一处处棱角已变得钝圆。在大漠的衬托中,在夕阳的映照下,关口闪烁着无比灿烂且美丽的金色。嘉峪关投下巨大的影子,黑色的阴影中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我盯着影子看,那番深邃,将我推到历史深处。(用“藏着什么样的故事”的疑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引导读者一同探寻历史的秘密。)
写作实践
沿着城墙向上望去,便看见那曲曲折折的墙顶,似乎听得见“角声满天秋色里”的豪情壮志,半卷红旗,霜重鼓寒,厚重雄浑,又仿佛看到金戈铁马朝我疾驰而来。轻抚一块块历尽沧桑、粗糙朴实的古砖,更让我感受到风云带不走的分量、带不走的记忆。(将嘉峪关的历史遗迹与个人的思考相结合,通过触摸古砖等细节描写,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
写作实践
这里是大漠中的一个点,一个湮于戈壁却气吞山河的地方。倚靠着城门,我仿佛听见历史那有力的心跳,那奔流不息的血液流向无垠的荒漠,裹挟着嘉峪关风沙的歌。
因而,这一年盛夏,我听古老的声音在耳边呼啸,思绪猛地被推向千年前。无论这里曾经怎样,都不重要了。没有什么是时光无法抚平的。无论当时是将军还是普通百姓,最终留下的只有这嘉峪关。
写作实践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人生时,正如西北的戈壁,充满未知与恐惧。一路坎坷,一路羁绊,跌跌撞撞,我们无法抵抗时间,那就坚强地面对一切,且歌且行。正如如今的嘉峪关,静静地屹立在这里,经历所有风霜雨雪,却仍是当初的模样和崭新的灵魂。(将人生与西北的戈壁相联系,鼓励人们要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与挑战,“且歌且行”地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在时光的长河里做最好的自己!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
点拨
本文将旅途中的景致与厚重的历史相结合,通过视角的转换、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生动地描写了“我”西望嘉峪关的见闻感受,极具画面感。作者将人生与西北的戈壁相联系,鼓励人们像嘉峪关一样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与挑战。本文启示我们:写游记,不仅要有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还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景与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这样才能写出内涵深刻的好文章。
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 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 字。
写作实践三:参观记
写作实践
1. 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2. 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 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写作实践
提示
要根据自己所确定的写作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纪念馆、博物馆,或者展览馆。在参观游览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可以采用移步换景法来写。写作时要抓住几个重要的点,或者你感兴趣的事物来详细介绍,其他的点简单介绍即可,做到有详有略。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文章形式可自由灵活,语言要生动形象,让读者受到感染。
写作实践
写法点拨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
走进广东省博物馆,我仿若踏入了浩渺无垠的时光褶皱中。这座承载着广东悠悠历史与多元文化的巍峨殿堂,以一种沉静且深邃的姿态,将往昔悠悠岁月的传奇故事向我娓娓道来。
迈入中草药馆,历史的深邃韵味与中草药的馥郁气息扑面而来。中草药的美,与自然相关,与文化相关,也与健康相关。当中草药脱离苦涩的联想,所能展现的,便是其极具魅力的一面。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这种可见又不可见的美感,已深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里。我用心感受着,与中草药之美相拥。
移步陶瓷展区,如同踏进时光隧道,引领着我穿梭千年的历史,领略独特的陶瓷艺术之美与文化底蕴。看那唐三彩骆驼陶俑,高昂着头颅,仿佛正驮着货物行走于丝绸之路上,其色彩绚丽生动,尽显大唐豪迈;青花瓷瓶上的青花图案典雅高贵;
写作实践
宋临汝窑青釉小碟,温润的质感与淡雅的青色蕴含着诗意与宁静。透过陶瓷,我触摸着往昔的痕迹,感受着古代气息与人文精神,不禁沉醉感慨,为这伟大的艺术瑰宝而自豪。
步入青铜器展区,一部厚重的史书缓缓翻开。瞧,西周兽面纹青铜盉,造型独特,精美的兽面纹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战国勾连雷纹青铜编钟,庄重而威严,让人仿佛能听到穿越千年的悠扬钟声;
写作实践
战国错银青铜罍,工艺精湛绝伦,独特的设计和美轮美奂的错银花纹,让人不禁对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赞叹不已。在这里,每一件青铜器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记忆,它们温润的色泽诉说着岁月的沉淀,透露出岁月长河的厚重与沧桑。仔细看着它们,我仿佛感受到了那些古人的心跳与思绪,与古代文明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写作实践
行走于博物馆中,我百感交集。极具魅力的中草药、典雅高贵的瓷器、巧夺天工的青铜器、华丽绚烂的丝绸等,都带着历史气息闯进了我的视野。一器一物、一丝一线都在讲述着那一段文明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里,与人们形成的默契和亲缘。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时光的脉络交织缠绕,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一瞬间融为一体。
写作实践
踏出广东省博物馆,回头看,那时光褶皱中的历史文明如同熠熠星光般闪耀。省博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岁月的历程。我将怀揣着其馈赠的感悟与启迪,昂首迈向新的征程,续写文明的璀璨华章。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
点拨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领读者穿越广东省博物馆的时空长廊,让我们深刻感受了中草药、陶瓷、青铜器等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与深邃。作者通过对展品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感悟,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敬畏与自豪,是一篇充满文化韵味与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