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63年前,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导入
13 最后一次讲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内容、观点: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阅读目标
语言特点: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演讲的特点。
难点
3
情感: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重点
学习目标
1
2
写演讲稿:学习写演讲稿。
写作目标
表达观点:学会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感受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做一个爱国的人。
立德树人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有国民党特务捣乱。面对这种情况,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这激动人心的演讲。当天下午,他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课文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1. 晓得:知道。
2. 卑劣( ):卑鄙恶劣。
3. 无耻( ):不顾羞耻;不知羞耻。
4. 毒手: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5. 诬蔑(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6. 屠( )杀:大批残杀。
7. 悲愤( ):悲痛愤怒。
8. 捶( )击:文中指用拳头猛力敲打。
liè
字词知识速查
读读写写
字音易错,注意韵母。
chǐ
miè
tú
fèn
chuí
字形易错,注意偏旁。
9. 恐怖(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10. 势力: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11. 毁( )灭:毁坏消灭;摧毁消灭。
12. 卑鄙(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3. 蛮横(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14. 赋予(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15.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16. 挑拨离间( ):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bù
字词知识速查
字音易错,
注意声调。
多音字,
注意声调。
字音、字形
易错。
字音易错,
注意声调。
huǐ
bǐ
hèng
yǔ
jiàn
( )(挑拨离间)
( )(挑担)
tiǎo
tiāo
多音字
字词知识速查
挑
( )(间隔)
( )(中间)
jiàn
jiān
间
( )(召集)
( )(召陵)
zhào
Shào
召
间:语境记忆法。
他一直利用周末时间(jiān)学
修车,从未间(jiàn)断过。
·
·
形近字
字词知识速查
卑( )(卑微)
裨( )(裨益)
稗( )(稗官)
bēi
bì
朴( )(朴素)
讣( )(讣告)
pǔ
fù
bài
跨( )(跨越)
垮( )(冲垮)
胯( )(胯下)
kuà
kuǎ
kuà
口诀记忆法:
夸加足,能走路;
夸加土,指倒塌;
夸加月,指身体。
·
·
·
词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
同 都有“搬弄、挑弄、破坏团结”的意思。 异 着重指破坏团结, 使人不和。 重在“搬弄”,强调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
例 ①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 ②他最大的缺点就是爱搬弄是非。
近义词辨析
字词知识速查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本文不断变换人称,
有什么作用?
观点
人称
内容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爱国情怀?
主旨
预习问题引导
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揭露敌人的虚弱本质的?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痛斥反动派、赞扬李公朴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细讲点拨
读法指导
第①②段要用较慢而重的语调,读出作者对敌人的愤怒、憎恨之情。感叹句和问句要读出气势,读出作者的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第③段要用深情的语调,读出对昆明青年学生和李先生这一代革命家的赞扬之情。第④⑤段要用先平缓后急促的语速、先轻后重的语调,读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蔑视、愤怒和对人民必胜的信心。第⑥— 段要用较快而重的语调,读出作者对敌人的愤恨之情、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为革命献身的决心。
课文细讲点拨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③):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李公朴先生而且诬蔑他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 ④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动派必亡、人民必胜、真理永存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痛斥反动派
赞扬李公朴
爱憎分明
揭露敌人
鼓舞斗志
大义凛然
课文细讲点拨
第三部分(⑥— ):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愿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前仆后继
不怕牺牲
发出号召
课文整体点拨
课文主旨
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正气凛然地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劣行径和罪行,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结构
最后一次讲演
第一部分
痛斥反动派
立场坚定
爱憎分明
勇于献身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赞扬李公朴
揭露
反动派本质
鼓舞人民斗志
号召人民
争取胜利
第二课时
13 最后一次讲演
1.运用对比,爱憎分明。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放在对比鲜明的立场上,故意拉大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如“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先生放在对立的立场上,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
特色总结
2.句式多变,感情强烈。
感叹句、问句的使用,增强了演讲的表达效果。感叹句在文中用得最多,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等。而“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这一问句则指出了特务们的无耻,表达了强烈的憎恨之情。感叹句和问句的使用,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对反动派的愤怒控诉和辛辣讽刺,对李先生的赞扬,对人民力量的歌颂,对光明前途的展望等,有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特色总结
[重点] 演讲者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全篇问题探究
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你”
“你们”
正面指斥、揭露敌人时用
显示出演讲者毫不畏惧的精神
全篇问题探究
特别是“我们”与“你们”相对使用时,更显示出演讲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他们”
“我们”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
揭穿敌人的用心时用
流露出演讲者极端愤怒的
感情和对敌人蔑视的态度
鼓舞群众团结斗争时用
表现出演讲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
一课一法一练
运用多种句式写演讲稿
链接课文:本文中演讲者交替运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情感。
运用:(1) 根据所抒发的情感选择与之匹配的句式:设问句用以引起听众注意,引起情感共鸣;反问句用以加强语气;感叹句用以赞美、号召等。
(2) 可与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一法
——运用多种句式写演讲稿
一课一法一练
亲爱的朋友们:
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爱,如星辰般璀璨,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陈述句,直接而明确地阐述了爱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为整篇演讲奠定了基调,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主题。)它不仅是亲情的温暖怀抱,也是友情的坚实支撑,更是陌生人之间那份无言的关怀。爱,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难道不是吗?
一例
一课一法一练
试问,若没有爱,我们的心灵将如何得以滋养?若没有爱,我们的社会又将如何和谐共生?(通过提出问题并隐含答案的方式,加强了语气,引发听众的深思,使演讲内容更具冲击力和说服力。)爱是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感叹句,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使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爱的力量。)
一课一法一练
因此,我呼吁大家:让爱永驻心中,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承诺,更是对这个世界最真挚的回应!(祈使句,直接面向听众发出号召,鼓励大家行动起来,将爱付诸实践,使得演讲的结尾更具有号召力,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和行动意愿。)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传递爱,去拥抱每一个需要关怀的灵魂!让爱如春风般拂过大地,让这个世界因爱而更加温暖、更加光明!
一课一法一练
复兴学校八(1)班开展以“心怀家国,我辈担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活动的负责人,你需要准备一篇不少于200 字的演讲稿,请你运用多种句式,试着写一写。
一练
一课一德一行
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培根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古人言
——追求真理
一课一德一行
1583 年,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布鲁诺到英国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1585 年,布鲁诺去德国宣传进步的宇宙观,反对宗教哲学,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 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在被囚的八年中,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古人行
一课一德一行
卫兴华是“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卫兴华年轻时曾立下志愿,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奋斗一生。于是,他与书为伴,从《资本论》开始,经典书籍不知看了多少遍。吃透原典,才能跳出原典。他的学生,经济学家洪银兴记得,卫老告诉他们要一遍遍读经典,还不忘了提醒他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今人行
一课一德一行
“卫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反复讲学风和治学态度。‘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只唯实’,敢于和善于独立思考、探索真理。他叮嘱我们,不能做‘风派理论家’。”洪银兴说。他不要求学生的理论观点与其一致,鼓励大家提出不同意见。
他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告诫学子:“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这是一位经济学大先生对学生的殷殷希望。
一课一德一行
同学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去学习,请你选择一位,把他(她)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并明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向他(她)学习。
一行
中考这么考
历史的星空,因众多杰出的英雄而光辉灿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无数革命英雄。为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校“青松”文学社正在举办“天下国家·革命英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补写对联:(任选一题作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精神代代传。
(2)忆往昔革命英雄功勋卓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雄人物处处在
看今朝人民群众伟业非凡
中考这么考
2. 推介英雄:请从你熟悉的革命英雄中选取一位,对其事迹和精神进行推介。
示例: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英勇就义。表现了她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英勇牺牲自己,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中考这么考
3. 接受采访:在当今社会,作为中学生的你,该如何弘扬革命精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自己。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革命精神作为我们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
中考这么考
文言文阅读。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
中考这么考
已而夷大 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
注释 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③ :舰队。
中考这么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终不为妻子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 夫 受 国 恩 有 急 死 耳!
·
考虑
·
估计
丈夫受国恩/ 有急/ 死耳!
中考这么考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求救兵,没有人答应。
中考这么考
4. 关天培有哪些精神品质?请根据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关天培在京城时就经常说国事有急,大丈夫蒙受国恩,应当为国而死,绝不能贪生怕死。当英军进攻威远、靖远时,面对炮台守备力量薄弱、寡不敌众的危局,关天培亲临靖远炮台,昼夜督战、浴血杀敌,身受重伤,最终壮烈殉国。他的言行展现了勇于担当、舍生取义、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