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单元 写作
学习仿写
总体目标:学习仿写
具体目标:
1. 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2. 能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做到形似、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3. 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模仿、借鉴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目标
写作指导
知识讲解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结构、选材、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不可生搬硬套、抄袭他人文章,而要巧妙代用和创新。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仿写时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
写作指导
写作方法点拨
写作指导
定
仿
写
对
象
揣摩文字
分析文章,
定仿写点
借鉴文章
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对写作有何启示?
构思、选材、语言、立意、表现手法、层次
安排、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布局……
写作指导
1. 模仿篇章结构。 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写作指导
2. 模仿写作手法。 比如《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同时,多个比喻组成一组排比句,增强了气势。
写作指导
《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 字左右。
写作实践一:场景描写片段
写作实践
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
2. 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写作实践
提示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
他们的脚下是宽阔的操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和太阳一样灿烂的笑容。
温暖的阳光洒在操场上,也洒进了他们的心里。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镇定。被抓在发球人手中的篮球,鼓鼓的,好像从来没有动过。
但是:
写作实践
看!——
一打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两队目光炯炯的少年,如一头头饿虎、怒熊,对分数的渴望跳出了他们的眼睛。骤雨一样,是急速的运球;旋风一样,是快速的过人;飞燕一样,是轻盈的脚步;火花一样,是激烈的碰撞;流星一样,是优雅的三分;斗牛一样,是震撼的灌篮。学校操场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比赛啊——篮球比赛!
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写作实践二:心理描写片段
写作实践
1. 重读《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2. 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
写作实践
提示
写作实践
写法点拨
选
材
第一次升国旗
考试考砸
被老师“约谈”
……
紧抓内心想法,
联系内容,
确定要突出的感情。
写作实践
综合运
用描写
方法
神态
描写
例:我脸红得厉
害,手也不停地
发抖。我回头一
看,很多同学微
笑地看着我,我
心里才稍稍平
静了一些。
动作
描写
丰富内容,
更真实,
更生动。
算了,豁出去吧,大不了扣掉一个月零用钱,再挨一顿臭骂。 我一边想着,一边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了妈妈跟前。
妈妈足足看了我半分钟。怎么还不向我“开炮”呢?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吧?早知会这么惨,我就少看几部电视剧,少看几本小说,少玩几次电脑,少……总之,做什么都愿意。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内心独白,设置悬念。
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害怕的心理。
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后悔。
写作实践
我静静地等待着妈妈的“判决”,她却十分平静,放下试卷之后,又慢慢地从写字台上取出钢笔,在试卷上工工整整地签了字。然后她什么也没说,就去做饭了。一切都那么平 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般。我想,她是对我心灰意冷了吧?我多想妈妈骂我几句,这种沉默比挨骂更难受啊!
心理描写,写出“我”的不安。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 字。
写作实践三:仿写作文
写作实践
1. 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
2. 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3. 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写作实践
提示
1. 审题。两篇课文都侧重表现亲情,两位作者分别借助“背影”“秋天的景色”来回忆父亲、母亲,在模仿这两篇课文写作时,要着眼于一个角度,抓住一条线索来表现自己的深刻感受,表达某种情思。
写这样的文章,可着眼于家庭的温馨画面上,借此表达亲情的美好;可着眼于校园生活上,表现友情、师生情的真挚;可着眼于社会现象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等。
写作实践
写法点拨
2. 选材。选材自由灵活,如何在短小的篇幅里选择几个人、几件事来写,是选材时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可以写同一人物的不同事情,也可以写不同层面的人和事,截取其中的精彩片段,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人间真情。
3. 构思。本文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或线索分明的散文,可以融叙事、写人、写景、抒怀于一体,多角度展现素材。
写作实践
回来就好
记住一个人,记住一个人的叮咛。是谁在耳边,温情永不变?还记得总在耳畔响起的那句话吗?
现在,端坐在课桌前的我,回味着往昔的温馨岁月,耳畔又响起了那句话,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声音。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以反问的句式开篇,化用歌词,吸引读者注意。
走进这所寄宿学校以来,我与外公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倍感委屈和孤独的时候,每当看到街上隔代的老小牵手而行的时候,每当看到年轻的父母呵护关爱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外公,耳畔就响起外公那句深情的话:“回来就好。”
写作实践
以排比的语句回顾往昔岁月,照应题目,引出“回来就好”。
童年陪伴我最多的是外公。父母外出务工,家里就剩我和外公,他照顾着我的生活起居,严格地管束着我的一言一行。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服外公的管教,也越来越叛逆,不喜欢在家待着,总是将光阴挥霍在大街小巷中。
写作实践
简练地交代事由。
后来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他的批评,放学后自己在街上闲逛,没有告诉他。待到街上的店都差不多打烊了,我才踏上回家的路。我以为,外公会静坐在客厅,板着脸等我。然而,还没走进小区,我就看见外公正挥舞着手与一个保安滔滔不绝地说着什么,样子很是反常。等走近了,我才看见他衰老的面容中流露出一丝疲惫。那保安看见我又喜又怒,嘴上一直说着“怎么可以乱跑呢?快跟你外公道歉”之类的话。
写作实践
外公看到我,停下了挥舞的手,一言不发地领着我上了楼。在昏暗的楼梯间,寂静中突然响起了一声:“回来就好。”外公的话语虽然简单,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波涛。
写作实践
详写叛逆期的一段经历,对外公的神态与语言描写逼真。
那句话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似雪后红梅,披着一层晶莹剔透的冰雪,而我知晓那不是冰雪,它融化后似暖流在我心间流淌,驱赶令人畏惧的寒凉。
写作实践
以比喻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外公的感激之情。
写作实践
点拨
本文作者深得《秋天的怀念》的写作精髓,以“回来就好”这句简单深情的话作为文章的中心,将出现这句话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于平凡处见不凡,让人眼前一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头直接引出“我”耳畔总响起外公那句深情的话,接着回忆外公说出那句话的经过,最后点明那句话对“我”的人生意义,使得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仿其形,立自己的意;仿其技,叙自己的事;悟仿道,仿中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