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通过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第五课《绘画的色彩》的教学,收获颇多,真的是教学相长。虽然经过认真备课,专研教材,但还是有许多的不足。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或改进:
一、结合实际,大胆删减:由于本课教材信息量很大,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内容,而且完全按教材上课主题也不突出。因此,结合学生,教师,教材的实际,对上课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如:删除了绘画中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内容,增加了学生动手绘画的内容。从而使教学重点突出,环节紧凑,主次分明。
二、多种手段并用: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运用大量的投影图片,还运用了视频,让学生在音乐声和绚丽的舞台灯光效果中理解知识,认识光色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认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在学生对莫奈绘画有一定认识后,让学生动手用油画棒进行色彩练习。
四、不足之处是:学生动手实践时间稍短了些,其次是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好,对本课的的知识理解多少有些困难,教师设计的问题有待更准确,以及教师的普通话要加强练习。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5
五光十色 绚丽多姿 ——绘画的色彩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以及未来社会必备的公民基本美术素养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2、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可探索的内容和问题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于其中点拨引导。
3、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和谐发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关注生活、面向未来。
整合学生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培养基本的公民意识。
5、自主建构、形成学科知识。
以综合探究美术欣赏活动为主线,课外学习、调查为支撑,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相关学科知识,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绘画》分册第五课,课题是《绘画的色彩》。根据本课内容,我用一课时完成。
2、本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大自然中的物体不仅有明暗变化还有色彩的变化,本课是对上一课内容《单纯丰富造型基础——素描》的过渡与衔接,同时为学生接下来进行水彩画、水粉画、装饰画等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宏观上看,本课是上一课的衔接和加深,又是后面几课内容知识的基础与开端!
(色彩,是构成人类视觉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绘画作为一种与人类视觉经验密切相关联的艺术形式,自然离不开对色彩的关注与表现。同时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解一些有关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这也是我选择这一课的意义所在!)
学情分析
1、在高中绘画模块教学中,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其后水彩画,水粉画,装饰画等画种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意义关系到模块系统知识教学的展开。
2、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一些色彩的基础知识了解的不全面不系统,甚至有些色彩知识模棱两可。
3、高中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两大因素——光源色与环境色。
(2)明晰固有色的概念。
(3)学会分析绘画作品的光源色, 环境色, 固有色,理解解基本的 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色彩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件演示相关的图片资料,使解说概念、原理等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②跨学科阐明与本课教学目标相关的概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与兴趣。
?③通过课堂学生动手画一幅干草垛作品,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觉在生活当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的意识与能力。
②通过自然与绘画色彩的赏析,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色彩,感受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两大因素——光源色与环境色。
2、学会分析绘画作品的光源色, 环境色, 固有色, 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色彩关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主要是“固有色”观念的明晰和帮助学生理解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所具有的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色彩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诗歌导入:展示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句,现实中真有这样的美景吗?图片展示
2、展示图片,随着日落,光的消失还能看到绚丽的色彩吗?小结:光创造了世界,没有光变没有色
3、?揭示课题:五光十色 绚丽多姿——绘画中的色彩
学生朗诵
学生回答
学生欣赏
学生讨论: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讨论,发言)
?利用学生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三、动手实践
一、认识影响色彩变化的三个因素
(一)认识固有色
1、回答问题:
一只()色的小绵羊,一片()色的油菜花。
2、出示石膏几何体照片:在非常柔和的自然光下石膏几何体是什么颜色(白色)?
小结:一个物体在通常情况下给人的色彩印象(概念),我们称为固有色。
认识光源色
展示石膏图片:石膏几何体受到什么颜色的光的照射?受光部颜色发生改变没有?变成什么颜色(黄色,光的颜色)?
小结:光源色:指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色彩变化。
(三)认识环境色
展示石膏几何体图片:
观察物体背光部白色颜色发生改变没有?变成什么颜色?受什么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环境,红色衬布,蓝色衬布)
小结:环境色:指一个物体的周围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它也会引起固有色的变化。
师生共同小结:物体的固有色收到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物体背光部颜色与受光部颜色成补色关系。
静物和风景图片展示
分析图片,强化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认识
图片赏析:下面物体的固有色那些地方受光源色的影响,哪些地方受环境色的影响?(受光偏黄,背光还出现补色,紫色。回顾一下三对补色: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2、色彩与我们的生活,看
视频:认识舞台灯光的光源色的充分运用。学生谈感想
二、认识画家莫奈在绘画作品对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表达。
1、那么在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光色又是怎样表达的?我们一起来欣赏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
以莫奈的《干草垛》系列进行赏析:
、多媒体展示图片:干草垛的实物图,说说固有色,如果你画干草垛色彩会是什么样?
多媒体展示莫奈《干草垛》油画作品一幅,引导学思考:与照片比较那个色彩更丰富?莫奈更注重物象什么色彩的描绘?(光源色,环境色)
引导学生赏析莫奈作品的天空、远山、干草垛、大地色彩的运用以及冷暖、补色的运用。 小结:在莫奈笔下,一个普通的干草垛在早晨,正午,傍晚等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迷人色彩。
体验一下大师的感觉:
1、 请用今天学的色彩知识画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学生在老师勾好的线描稿上有油画棒涂色
2、展示作品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赏析,思考,回答
学生欣赏视频,谈感想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动手绘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作品展示
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两大因素——光源色与环境色,
学会分析绘画作品的光源色, 环境色, 固有色,理解解基本的 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色彩关系。
加深对本科知识的理解。
四、知识小结
干草垛很普通,可同学们的作品却画的如此漂亮,真是绚丽多姿、色彩斑斓,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发现美的色彩,运用美!
师生共同小结
总结归纳本课知识,深化对生活中美丽色彩的认识。?
课件27张PPT。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 《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如果没有光,世界将会呈现怎样的景象?光创造了色彩的世界,没有光便没有色!绘 画 的 色 彩高中美术《绘画》第五课五光十色 绚丽多彩授课教师 李万兵学习内容:
1、认识影响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2、欣赏莫奈绘画中的色彩
3、画一幅干草垛的色彩画通常情况下,油菜花是什么颜色?非洲人是什么颜色?石膏几何体是什么颜色?黄色黑色白色一个物体在通常情况下给人的色彩印象(概念),我们称为固有色。光源色光源色:指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等) 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色彩变化。环境色环境色:指一个物体的周围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它也会引起固有色的变化。黄(光源色)白(固有色)红(环境色)红紫蓝紫通常情况下,物体背光部颜色与受光部颜色成补色关系。
影响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固有色
光源色
环境色
通常情况下,物体背光部颜色与受光部颜色成补色关系。黄、橙蓝、紫面对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世界画家们是如何表达的呢?法 莫奈干草垛法 莫奈《干草垛》思考:你能看出这幅画中天空、远山、树木、 地面、草垛主要有哪些色彩吗?偏绿偏黄偏紫偏蓝偏红黄灰颜色的天空中还有那些色彩?远山只有蓝色吗?看看地面有哪些色彩?黄橙紫蓝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色彩的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关系.体验一下大师的感觉:
请用今天学的色彩知识画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把你的作品展示出来吧我们一起小结一下:课后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用色有声么区别?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