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宜宾市三中教育集团高2023级高二上期末模拟考试
生物学科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甘油三酯、肌酐、血浆蛋白、抗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pH、渗透压和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 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
D.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水盐平衡调节、pH调节、血糖调节等
2.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组成
B.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C.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D.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3. 癫痫是由大脑中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大脑短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如图是治疗癫痫的部分机理图,(+)和(-)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测GABA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B. GABA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和回收
C. 抑制GABA转运体的功能可以缓解癫痫
D. GABA正常发挥功能会导致癫痫
4. 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细胞存在,组成了许多的神经中枢,使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B.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C. 视障者能听懂语音提示不属于脑的高级功能
D. 注意力下降,则会影响第一级记忆转换成感觉性记忆的过程
5. 下列有关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体和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
B. 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髓质可以接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C.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兴奋性和调节水盐代谢的功能
D.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
6. 如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运输到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B. 性激素浓度低于机体正常水平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给鱼类注射而不能饲喂
D. 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生殖细胞成熟
7. 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体温调节活动。如图表示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致热源导致人发热时体温调节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致热源刺激下,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体温“调定点”上移
B. ①阶段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两者增加的调节方式完全相同
C. 当体温维持在39.5℃时,机体的产热量显著多于机体的散热量
D. ②阶段中,人体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加
8. 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较多,但通过机体的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说明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B. 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
C. 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渴觉是在下丘脑产生的
D. 运动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方式来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以维持水盐平衡
9. 如图表示某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与该模型所示相符的是( )
A. 若该模型表示体液免疫,F代表人体B细胞,则G、H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形成
B. 若该模型表示血糖调节,F代表下丘脑,则G、H可分别代表胰岛和肾上腺
C. 若该模型表示水盐调节,且E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F可代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G、H可分别代表垂体和下丘脑的生理活动
D. 若该模型表示体温调节,且E代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则F可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G可代表汗腺分泌减少,H可代表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10. 正常人的免疫能力来源于健康的免疫系统,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有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诊断三大基本功能
B.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均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
D. 骨髓和胸腺都属于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作战的场所
11.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鸡传染病,多年来在各地都有出现,对养鸡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图表示鸡痘病毒侵入鸡体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代表相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的过程
B. 图中的细胞因子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
C. 经②过程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D. 病毒被消灭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不受影响,持续发挥免疫作用
12. 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基础。若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如免疫缺陷病,会导致人体容易被病原体感染;若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成分发起攻击,则会患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以使用免疫增强疗法进行治疗
B. 艾滋病属于一种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会直接导致个体死亡
C.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过敏反应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D. 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免疫缺陷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13. 下图甲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的生长情况,图乙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b侧的生长素浓度为乙图E点所对应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B. 图甲,b侧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快,a侧生长素浓度低于b侧,促进生长慢
C. 若甲图c侧的浓度处于图乙的AB对应的浓度之间,则d侧的浓度有可能在EA对应的浓度范围内
D. 图乙中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根的生长,C点则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14. 关于其它植物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
B. 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C. 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D.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15.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 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B. 猕猴桃开花初期,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增多,果实发育后期脱落酸增多
C. 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光敏色素丰富,红光和远红光照射后光敏色素发生结构变化
D.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前均需先实施预实验,以确定该调节剂的最适浓度
16.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800多只,圈养的大熊猫也超过了500只。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没有天敌,呈“J”形增长
B. 预测大熊猫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能提高大熊猫的K值
D. 食物影响着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7. 生物学家研究某草原中西北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西北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值偏低
B. 该西北狼种群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 西北狼种群数量在a-d时间段内先升后降,其中在c-d时间段内一直下降
D. 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18.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 连年干旱的条件下,蝗虫卵成活率会提高,因此干旱等气候条件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 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 两类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数量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19. 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类的开垦活动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B. 群落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C. 森林被灌丛取代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发生变化
D. 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0. 下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B. 干旱的荒漠地区最终演替形成的顶级群落与该群落相同
C. 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
D.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的动物种群是不完全一样的
2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动物
B.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戊属于第3营养级或第4营养级
C. 由图可知,乙和丁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D. 由图可知,若丁因某种因素导致灭绝,则戊的数量会增多
23. 大熊猫喜食竹子,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若下图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中能量流经竹子的示意图(a~d表示能量值,d表示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纤维素分解菌和大熊猫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B. 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
C. e包含了竹子遗体残骸和大熊猫粪便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 由竹子到大熊猫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d×100%
24. 我国提出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为人类的共同命运承担起大国责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的过程
B. 生态系统CO2的释放只来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 碳中和的结果是实现CO2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
D. 实现“碳中和”可以减少酸雨等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25.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B. 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
C. 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中的传递形式为CO2
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26.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农作物周围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传递
C. 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措施
D. 某种鸟类通过点头追求配偶,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7. 媒体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B. 根据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高
C.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D.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因为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28.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如图为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B. 缩短食物链、绿色出行、开发新能源都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C. 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可防止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减小生态赤字
D. 1974年后全球生态承载力总量总体的增加速度大于生态足迹总量总体的增加速度
29. 四川省西昌市的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属于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共监(观)测到302种鸟类、498种维管植物,57种鱼类、10种两栖动物、12种爬行动物、29种底栖动物、91种昆虫。下列关于该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三个层次
B. 邛海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打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D. 为进一步保护该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应不再开发和利用
30. 为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宜宾市自2013年起,对三江口长江公园进行改造和生态修复,移除大半淤泥以改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增补植被花卉等并进行合理布施,该修复过程中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A. 自生 B. 协调 C. 循环 D. 整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WHO报道,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属于同一属病毒,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下图是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⑧为相关细胞和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具有______的作用。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填序号)。
(2)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原因是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可能具有相似的_______,接种天花疫苗产生的抗体能同时与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
(3)研制天花疫苗的动物实验阶段,科研人员用疫苗分先后两次(间隔30天)对小鼠接种,检测相应抗体的产生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出现如图结果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
(4)注射疫苗是预防猴痘最有效的途径,有人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微感染但很快痊愈。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从病毒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32. 昙花俗称月下美人,原产于美洲的热带沙漠,虽姿色秀美,但因其夜间开花且转瞬闭合而凋萎的习性,使得很多花卉爱好者难睹其真容。技术人员在昙花花蕾膨大时,用“黑白颠倒术”处理昙花7~8天,改变其“作息”,实现了昙花白天开花。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昙花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光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昙花离开原产地后,仍然保持夜间开花的习性。研究发现,其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三者(图示1、2、3)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光是通过a途径调节昙花开花的,那么d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技术人员施用赤霉素或乙烯受体拮抗剂进行研究,发现二者都可以控制昙花开花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这说明各种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3)技术人员欲探究用“黑白颠倒术”改变昙花“作息”的最适昼夜时间,他们的初步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
33. 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该区域发生的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__演替。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弃耕地恢复为阔叶林的过程中,调查栎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_____(填调查方法名称),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调查发现栎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___________水平的研究范畴。
(3)退耕还林之后该林地多了很多动物,该林地中,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34. 生态学家对某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该地区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水质恶化。如图1是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A~G表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图2是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注: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为J cm-2 a-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构成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生物类群除E、F、G外,还有______(填写字母)。图1中还必需有的箭头是______(用图中字母和“→”作答)。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2中肉食性动物对应于图1中的字母是______。
(3)据图2分析,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是______J cm-2 a-1,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能量去路之外,还有通过______和未被利用的能量等去路。
(4)综合整治之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中所示以外,还应包括______。当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5)我国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此项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原因是______。
宜宾市三中教育集团高2023级高二上期末模拟考试
生物学科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A
6.
【答案】D
7.
【答案】D
8.
【答案】D
9.
【答案】B
10.
【答案】B
11.
【答案】B
12.
【答案】D
13.
【答案】C
14.
【答案】C
15.
【答案】D
16.
【答案】A
17.
【答案】C
18.
【答案】B
19.
【答案】B
20.
【答案】D
21.
【答案】A
22.
【答案】D
23.
【答案】C
24.
【答案】C
25.
【答案】C
26.
【答案】C
27.
【答案】B
28.
【答案】D
29.
【答案】C
30.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答案】(1) ①.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②. ③⑦
(2) ①. 抗原 ②. 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
(3)该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但不能产生记忆细胞(或记忆细胞存留时间短,或记忆细胞存留时间小于30天)
(4)疫苗中可能带有少量减毒的猴痘病毒,使接种者轻微感染,但因为毒性已减弱,被接种者依靠免疫系统可实现自愈
32.
【答案】(1) ①. 为昙花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作为信号分子调控昙花的生长发育 ②. 基因表达调控激素的产生和分布
(2) ①. 赤霉素和乙烯都能影响植物开花 ②. 共同调控
(3)取生理状态相似的花蕾膨大的健康昙花植株若干,随机均分成多组,给各组昙花植株白天遮光、晚上光照处理,使各组的昼夜时间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7~8天后统计并比较每组昙花的白天开花率
33.
【答案】(1) ①. 次生 ②. 速度和方向 ③. 物种组成
(2) ①. 样方法 ②. 随机取样 ③. 群落
(3)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动物的粪便可以用来肥沃土地,促进植物生长
34.
【答案】(1) ①. A、C ②. G→B(2)F、G
(3) ①. 1.96×105 ②. 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
(4) ①. 流入该区域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 自我调节(5)碳循环具有全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