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那个星期天
任务一:
任务三:
任务二:
分析形象,把握主旨
夯实基础,梳理全文
精读文段,探究方法
任务四:
对比迁移,能力提升
任务一:
夯实基础,梳理全文
史铁生(1951—2010) 中国作家、散文家。他与疾病抗争多年,并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品有《我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本文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
原谅 缥缈 急遽 惆怅 咔嚓 消逝
明媚 拨弄 念叨 停顿 晃动 耽搁
泡沫 沉郁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荒凉 翻箱倒柜
liàng
piāo miǎo
jù
chóu chàng
kā chā
shì
mèi
dān ge
huáng
wǎn
wēi
wěn
dāo
媚
蚁
叨
绊
绞
mèi
yǐ
dāo
bàn
jiǎo
dān
耽
róu
揉
zhàn
绽
搓
惶
吻
偎
砖
cuō
huánɡ
wěn
wēi
zhuān
沫
mò
wěn
注意“口”不宜过大,“勿”不要写成“匆”,最后两笔撇的起始位置在“勿”字横折弯钩的横上,第二撇要长于第一撇,但不要托住“口”。
wēi
注意右下部分不要多写一撇,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不宜过长。
词语解释
缥缈
急遽
惆怅
耽搁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极快地;匆忙,仓促。本文是说光线变化快。
感伤;愁闷;失意。
停留;拖延;耽误。
翻箱倒柜
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本文是说母亲
家务忙碌。
沉郁
低沉郁闷。
活动一: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第1段】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事件:
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但最终没有去成。
顺序:
时间顺序
(早晨、上午、下午、黄昏)
时间 母亲的行为 “我”的心情
活动二: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母亲行为,并找出由此引起了“我”怎样的心情变化?
买菜
母亲
高兴、兴奋
我
早晨
买菜
母亲
着急、无聊
我
上午
翻箱倒柜忙开了
母亲
焦急
我
下午
让“我”睡午觉
母亲
因睡过头而自责、后悔
我
下午
洗衣服
母亲
失望
我
下午
洗衣服
母亲
悲伤、绝望
我
黄昏
时间 母亲的行为 “我”的心情
早上
下午
黄昏
买菜、
翻箱倒柜忙开了
焦急、兴奋
自责、失望
睡午觉、洗衣服
洗衣服
伤心、绝望
梳理全文
任务二:
精读文段,探究方法
活动三:
作者是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
时间 母亲的行为 “我”的举动
早上
买菜
1、请阅读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有趣的事,还是觉得“时光不好挨”?
时间 母亲行为 “我”的举动
早上
买菜
请再次阅读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跳房子
看云彩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
看院子
同时在写的事情
流露的感情
时间 母亲行为 “我”的举动
早上
买菜
跳房子
看云彩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
看院子
同时在写的事情
流露的感情
等母亲回来
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
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空空落落
期待、焦急
焦急、兴奋
孤独、寂寞
无聊、无奈
失落、荒凉
寓情于事
对比阅读:《匆匆》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寓情于事
把“感叹时光匆匆”的情感
融入具体的事情之中
时间 “我”的心情
早上
下午
黄昏
焦急、兴奋
自责、失望
伤心、绝望
2、心情的变化使得“我”眼中 的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段】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第六段】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第七段】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第七段】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寓情于景
3、阅读文段,思考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内心独白
表达情感
的方式
寓情于事
寓情于景
内心独白
总结方法,能力提升
任务三:
分析形象,把握主旨
1.使“我”陷入痛苦绝望的是母亲的言而无信,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文中的母亲呢?
知识链接
在1995年5月1日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单休制度:仅周日一天休息,单休制度延续了四十年。
母亲每周辛苦工作6天,只有一天时间处理繁重的家务。
【第5段】
“那两条不停顿的腿”
“做完一件事又去做 另一件事”
还有没完没了洗衣服”
母亲很辛苦!
2.文章中的语言描写直到这里才第一次出现冒号双引号,这是为什么 呢?
【最后一段】
我听到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母亲郑重其事地道歉,与前文的敷衍形成鲜明的对照。母亲并非不爱“我”,不顾及“我”,只是她被繁重 的劳动压弯了腰,她的生活中,充斥着干不完的家务和洗不完的衣服,这个母亲的形象身上, 是一切为生活劳碌奔波的所有母亲的缩影。
3.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的眼睛像一部录像机,第一次那么细致、真切地关注了母亲 的一天。可是在文末处,人称由第一人称“我”转变成“他”和“男孩”,这又是通过谁的 视角来看的?作者为什么这样来安排?
从第7段第一句话“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听得见母 亲咔擦咔擦搓衣服的声音”推断,这个视角是成年的“我”。
我觉得当“我”长大以后再回想这件事的时候,其实还发现了母亲的辛苦。
4、现在哪位同学能回答本课的核心问题:作者以《那个星期 天》作为文章题目,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因为他对这一天印象深刻,而且就是这一天让成年的他发现了母亲的辛 苦。
他发现母亲很辛苦之后,其实还有对母亲的理解和心疼,所以他写了这篇文章, 而且他还想通过他们的生活来展现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
4、现在哪位同学能回答本课的核心问题:作者以《那个星期 天》作为文章题目,想表达什么?
小说这种文体往往以点带面,以一个小的窗口来展现一类群体的生活或是一种时代氛围。史铁生回忆了童年时代印象深刻的一天,又将这个“我”与母亲组成的家庭作为一个典型背景,再现了一个早年间普通中国家庭的周末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五六十年代人 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在文中人物的背后,是整整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影子。
任务四:
对比迁移,能力提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融情于景
一连串的问句
直接表达情感
将情感融入
人、事、景物中
1、对比阅读,完成表格
情境 “好”心情 “坏”心情
走在小巷子里
奔跑在田野上
弹琴
钓鱼
…………
2、初试身手,学以致用
根据情境,就心情“好”与“坏”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会写“明媚、时光”等19个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中的表达方法。
3.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优翼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会写“明媚、时光”等19个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小女孩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等待”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预设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呢?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4.作者简介。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1998年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语句。
(2)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反馈字词句的学习。(课件出示)
(1)出示词语,指名带读、齐读。
明媚 时光 拨弄 草丛 画报 翻箱倒柜 念叨 停顿 晃动 耽搁 泡沫 沉郁 漫长 休止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荒凉
(2)结合句子,指导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①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
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
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急遽:急速。这里指光线变化快。
惆怅:指伤感,失意。
(3)指导书写“耽、揉、吻、偎”,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耽、揉、吻、偎”字的笔顺分解图)
3.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说说你的发现。
交流:时间顺序,早晨-上午-下午-黄昏(从早到晚)。
(3)教师追问: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我”的心情)
4.体会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对比下面两个句子,看看哪种写
法好。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 我从早等到晚。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 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第(2)句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天里“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在相应段落旁做批注。
时间 相应的语句 “我”的心情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心情变化:兴奋、急切——焦急、无奈——惆怅、迫切——失望、委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中的表达方法。
3.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试着结合下面的时间轴,梳理“我”的心情变化。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二、深入学文,体会写法
1.如果你写快乐的心情,不能直接出现“高兴”“开心”等字眼,你会怎么写?
预设:我会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写出快乐的心情。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找到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
(1)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进行汇报。
(2)师生交流。
①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情。
②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连用四个“想象”构成了排比,此刻的“我”等待得无聊又无奈。
③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盼着母亲赶紧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采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出去玩的心情。
④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极度失落和无比委屈的心情。通过写光线和声音,融情于景,可以更好地烘托出“我”失望的心情,表达了真实的情感,富有感染力。
(3)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融情于景的语句吗?
①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园子很大,空空落落。(教师指导:“空空落落”的不仅仅是空无一人的院子,更是“我”等待时孤寂的内心)
②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教师指导:把“我”的心理感受与环境描写相结合,光线“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暗示“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越来越缥缈”写出了“我”完全失望,沉浸在伤心之中)
③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教师指导:动作描写和融情于景,表现了“我”希望落空后的沮丧、失落、伤心,“一派荒凉”写的是“我”心里一片荒凉,失落而难过)
3.过渡:除了以上的方法,你还发现了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内心感受?
4.读一读,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课件出示: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从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作者怎么来体现“时光不好挨”的
(2)教师点拨: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等待时焦急的心情。
5.教师补充:通过内心独白来表达。
6.教师小结:通过具体事例;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通过内心独白;通过融情于景。
习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
三、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预设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
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预设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2.《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
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题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①都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同深受。②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匆匆》:借助太阳的行走来写时光的流逝。《那个星期天》: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表现“我”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匆匆》:①用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②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那个星期天 《那个星期天》:①将情感融入人、事、景中,间接表达出来。②用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细腻地表达感情。
2.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表达可以直接,也可以间接,我们要学习这些表达内心感受的写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鼓励阅读,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
作者史铁生的写作风格深沉凝重,优美隽永,引人深思,给人带来启迪。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阅读,了解一个全新的史铁生。
2.课外作业:
(1)搜集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兴奋、急切) (焦急、无奈) (惆怅、迫切) (失望、委屈)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9 那个星期天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幸福是感恩》时代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 ) 茂密——( ) 摆弄——( )
2.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这里“抖”和“推脱” 表达了作者 之情。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 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D.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4. 第2自然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5.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依然 茂盛 侍弄
2. 害怕触景生情和对母亲深切地思念。
3.B。
4. 追忆合欢树的来历,说明它是母亲亲手所栽,在母亲的照料下,茁壮成长。感念母爱,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凝聚了母爱。深化文章主题,合欢树身上有母亲对生活美好的不弃和期盼。
5. 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 ”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 ”
(选自《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煤炭工业出版社有改动)
1. “海底捞月”的意思是从海中捞月亮,比喻 。在本文中用该词生动表现了 。
2. 请按照季节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春: 。夏: 。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对错。
(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
(2)本文体现了奶奶与老海棠树深深的感情。( )
(3)本文以老海棠树为题,用老海棠树衬托或象征奶奶这一形象。( )
4.作者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你觉得奶奶有哪些性格特征?答出两点即可,请简要说出根据。
【参考答案】
1.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表现了 “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2. 春:糊纸袋。夏:补花、洗菜。
3.(1)√ (2)× (3)√
4. 表现了“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
5. 勤劳、善良、坚强、执着、诚实、上进等。奶奶一直在劳动说明勤劳。对“我”的宠爱说明善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