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石灰吟》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石灰吟》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17:23:01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石灰吟
任务二:
任务一:
任务三:
悟诗情
明诗志
知写法
任务一
悟诗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李贺
石灰吟
【明】于谦
竹石
【清】郑燮
这三首诗是写什么的呢?
扎根在岩石缝隙中的竹子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事物呢?
自读要求
回忆朗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的节奏,再打开语文书放声朗读本课的三首古诗,读准字音,并用铅笔在恰当的位置划出停顿符号。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此处不要念错顺序
请根据正确的读音和节奏,再次朗读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1、诗文中哪个词语点明了石灰的特点?
2、石灰清白,但成就这份洁白却极为不易。你能从诗句中找到石灰一生的经历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石灰石需要经过无数次捶打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千”和“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是夸张的手法。
烈火焚烧:焚烧石灰石需要在 900- 1100 度高温中长时间断烧。
粉骨碎身:石灰石需要经过烈火焚烧变成雪白的块状后,还要敲成粉末。
开采
煅烧
粉碎
艰难
痛苦
煎熬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3、对于这充满艰辛与磨练的一生,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好像平常的事一样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全不怕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3、石灰金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焚骨碎身却依然。对此,你对石灰什么感想?
大意:石灰石要经过无数次的锤打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当成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为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坚贞不屈
不畏艰难
洁身自好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李贺
石灰吟
【明】于谦
竹石
【清】郑燮
马的愿望
石灰的表白
竹子的志向
这三首诗是写什么的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李贺
石灰吟
【明】于谦
竹石
【清】郑燮
马的愿望
石灰的表白
竹子的志向
除此之外,作何还想表达什么呢?
借助资料,深入了解
任务二
明诗志
查阅哪些资料对深入了解古诗有帮助?
诗人
——生平、创作背景、典型故事
同类诗句
——歌颂同样品质、情感的诗句
紧扣特点
——筛选与诗歌吟诵对象有紧密联系的材料
资料卡——人物生平
一心为国,却遭人嫉恨:当时朝务繁杂,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速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嫉恨。
打退瓦剌:瓦剌大师携英宗逼和时,他以“社稷为重,军为轻”不许。瓦剌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守卫边境: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操练,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遭诬下狱: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在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的力请下,才得以赴任。
品格高尚:于谦明朝明臣,民族英雄。中进进士后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严格执法,廉洁奉公,关心百姓。他为人正直清廉,不畏强权。《石灰吟》是他12岁时所作,其座右铭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英雄陨落:于谦临危受命,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但当英宗得救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于谦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资料卡——相关诗句
大意: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于谦
他们同样历经磨难,但都视若等闲,始终保持高洁的品质。
任务三
知写法
《马诗》
李贺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远大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悲叹。
《石灰吟》
于谦借助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始终洁身自好的决心。
《竹石》
郑燮借竹子,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无所畏惧、坚韧乐观的志向。
这三首诗有何共同点?
借助事物表明志向
托物言志
咏物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青松》
咏物诗
托物言志
《白杨》
《落花生》
《桃花心木》
《手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石灰吟
◆课时目标
1.会写“锤、凿、焚”3 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诗》,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全班集体背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贺通过咏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看看这首古诗又表露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向。
3.出示“吟”字,了解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吟”。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也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带“吟”的诗——明代于谦《石灰吟》(板书课题)。
4.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主要作品有:《咏煤炭》《暮春遇雨》《平阳道中》《于忠肃集》等。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石灰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读流利。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
石灰吟
千/万/出深山,烈火//若等闲。
粉骨/身/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书写指导:(“锤”字右部横画较多,注意右边“垂”的第三笔是竖。最后一横要短一些。“业”两竖左短右长,横拉长;下框方正,不要多写或少写一横。)
5.学生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1.过渡: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石灰的自述。
2.古诗解读: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若】好像。 【等闲】平常。)
(1)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2)自读前两句诗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
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点拨:体现了石灰不畏艰难、坚强坚韧的特点。读到“千锤万凿”,仿佛看到了铁锤,听到了铁锤击打声;读到“烈火焚烧”,眼前仿佛出现了焚烧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腾腾热气。
(3)朗读指导:大家在读这两句时,“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可以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
3.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翻译: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点拨:“清白”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持身清白、高尚的情操。这两句诗借石灰
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再读古诗,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清清白白做人,纵使粉骨碎身也毫不畏惧,这正是诗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大家在读第三句语调可昂扬一些,最后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读得坚定、有力,传递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四、写法探究,领悟诗情
1.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这与“石灰”有什么关系呢?
石灰本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事物,诗人却独具慧眼,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稍加提炼,就赋予石灰崇高的品质和顽强的精神,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烤烟都视若等闲,由此来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3.借助图片和想象试着背诵《石灰吟》。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

品质:不怕牺牲,洁身自好
借石灰喻己 托物言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 )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
【参考答案】
1.B
2. C
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4.(1)√ (2)X (3)√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参考答案】
1.B
2.(1)① (2)①
3. 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4. 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
5.示例:《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