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导入
第一课时
4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
2
文常: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阅读目标
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积累”一
学习目标
3
人物:分析人物对话的妙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积累”一、二
4
积累:在把握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并能够向课外适当拓展。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积累”三、四
立德树人
从吕蒙的进步中认识学习之益,做一个勤奋刻苦、热爱学习的人。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后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辅助孙权。为了增强东吴实力,孙权劝吕蒙多加学习。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卿( ) 岂( )
邪( ) 孰( )若孤
肃遂( )拜蒙母
qīng
文言知识积累
重点字
·
qǐ
·
yé
shú
suì
·
·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邪,同“耶”,语气词,可译为“吗”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
1. 治经为博士
(
)
2. 但当涉猎( )
3. 见往事耳( )
4. 即更刮目相待( )
5. 非复吴下阿蒙( )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汉中期之后
专掌经学讲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另外,再;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
·
·
·
·
古义:再;今义:繁复,重复。
·
·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1.以
·
·
介词,用
动词,认为
但当涉猎( )
当涂掌事( )
2.当
·
·
助动词,应当
动词,掌管
文言知识积累
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见
蒙乃始就学(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4.就
·
·
·
·
动词,了解
动词,明白
动词,从事
动词,完成
大惊曰(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5.大
·
·
副词,表程度,十分
形容词,年长的
1.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 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
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应为: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1. 吴下阿蒙: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2.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文言知识积累
成语积累
从孙权劝学的过程中,你看
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
你从本文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人物
启发
原因
预习思考问题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热爱学习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一课一法
【中考考点】翻译文言语句
【考点解析】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难点,几乎是必考题目。
【设题形式】
(1)[中考·湖北] 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中考·广州]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一课一法
【答题技巧】
文言语句翻译
1. 标准:信(准确:忠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畅达:明白晓畅,符合表达习惯,无语病);雅(文采:语言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 原则:直译为主(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实词虚词文意相对);意译为辅(根据句意翻译,尽量符合原文意思);字字落实(一一对应,不遗漏,不多余);文从句顺(明白通顺,符合表达习惯,无语病)
一课一法
3. 方法:留(古今意义相同词及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保留);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换(单音词换双音词,换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本字);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为正常句式);补(补出省略内容);贯(结合语境,贯通翻译)
4. 得分点:关键字词义(实词、虚词);句式结构(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一课一法
【答题步骤】
(1)审清。翻译前,要审清语句中重要的词语和语法现象。可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语句,然后将其以词为单位逐一划分开来,再将句中的重要词语和语法现象一一圈注。
(2)译准。对句中的词逐一翻译。翻译时应准确,要忠于原文,不随意改变意思。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将原文中的字词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并且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和原文一致。
一课一法
(3)连顺。将已解释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做到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4)誊清。把草稿纸上连顺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
板书设计
孙权
劝学
孙权劝学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就学
鲁肃
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印证
变化
开卷
有益,
学必
有得。
劝因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目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作用
蒙乃始就学
拜蒙母,结友而别
4 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孙权为什么劝学?
因地位高、权力大,意味着责任更大,面对的局面更复杂。吕蒙若无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就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
课文细读品味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试分析句话。
“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且对吕蒙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
课文细读品味
3.“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鲁肃的神态“大惊”和语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属于侧面描写。“大惊”描绘出鲁肃惊讶的神态,“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的赞叹。这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因“学”而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课文细读品味
4.鲁肃“拜蒙母”“结友”说明了什么?
“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的敬重,既表现了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又突出了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了孙权劝学取得的成效显著。
1.[难点]本文是怎样以对话描写刻画孙权、鲁肃、吕蒙的形象的?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三人的形象特征。
课文全篇探究
语句 分析 形象
孙 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不容推辞。既表现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又可见他对吕蒙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 热爱学习
目光远大
关爱下属
循循善诱
(善于劝学)
课文全篇探究
语句 分析 形象
孙 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以强烈的反问语气强调:不是要吕蒙成为“博士”,而是希望身居高位的他通过学习来提升能力。对吕蒙不听劝诫表示出不悦和责备的意味。 热爱学习
目光远大
关爱下属
循循善诱
(善于劝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言辞恳切地指出学习的方法及目的。“耳”字消除了吕蒙的顾虑,舒缓了对话中的矛盾。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军中多务”的理由。 课文全篇探究
语句 分析 形象
孙 权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 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叹号照应“大惊”,尽显鲁肃惊奇的神态,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的学识有了惊人长进。 爱才敬才
忠厚坦诚
吕 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有对自己今非昔比的自豪,再次突出进步之巨大;语气略带揶揄,气氛融洽。 虚心受教
勤奋好学
2.[发散思维]孙权劝说吕蒙,使之“就学”,你能分析一下他劝说技巧的高妙之处吗?
他劝说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突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可谓以理服人,语重心长。
他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来反问吕蒙,有责备之意,随后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言辞恳切,以情感人。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以例服人。
课文全篇探究
3.[发散思维]有人说,吕蒙之所以开始学习并取得了进步,完全是因为孙权的劝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吕蒙作为一名武将,只知道排兵布阵、打仗冲杀,不愿意学习。在孙权现身说法后,吕蒙终于去学习,并且学有所成,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如果没有孙权的劝说,吕蒙仍是那个“吴下阿蒙”。
课文全篇探究
课文全篇探究
不同意。吕蒙能够去学习并取得进步,有孙权劝说的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关键在于他能够下定决心并切实去学习,这才得到了鲁肃的肯定。否则,即使孙权天天劝说,吕蒙也只是应付了事,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1.记事简练,剪裁得当。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接着写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才略如何长进。写事情的结果,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答语;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正面记言,侧面烘托及对比。
本文的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章除正面描写人物对话以表现人物性格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描写及对比的手法。如吕蒙的变化正是通过鲁肃的话展现出来的,鲁肃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鲁肃话中的“非复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长进。
归纳总结
国学经典积素养
教材链接
培根曾这样论读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由此看来,读书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还可以塑造一个人。吕蒙通过学习大有长进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国学经典积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
偶 成 [宋] 朱 熹
原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没等从池塘生春草的美梦中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国学经典积素养
【品格素养点拨】
本诗劝年轻人要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时光易逝,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同学们应当抓紧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为读书有益于一个人的完善和发展。
中考这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 春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B
中考这么考
B.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通过描写百花争奇斗艳的春景,表达了对晚春的喜爱与赞美。
C. 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万紫千红,吐艳争芳的画面。
D. 本诗熔景与理于一炉。我们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努力展示,“春光”是不会辜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中考这么考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与本诗中“杨花榆荚无才思”都选取了晚春之景“杨花”,所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
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写景兼点时令,借漂泊不定的杨花表达感伤飘零之情,暗含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杨花榆荚无才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借写“无才思”的“杨花”也加入留春的行列,表达了惜春之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素养
乐羊子妻劝学的故事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乐羊子曾经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就拿回家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别人丢失的东西来谋求私利,玷污自己的品德!”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饼丢到野外,然后到远方拜师求学。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坐着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在外面待久了,我心中思念家人,没有别的事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素养
妻子听后,就拿起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道:“这些布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通过织布机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起来,才能织成一丈布、一匹布。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的布,那就要放弃成功,延迟荒废时光了。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割断这布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于是七年没有回来。
【品格素养点拨】
乐羊子妻认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正如吕蒙坚持读书,终于由“吴下阿蒙”变成让人刮目相看的有才干和谋略的人。热爱学习并坚持下去,终会受益,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素养
中考这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练习。
【甲】《孙权劝学》原文见本课“课文细讲点拨”板块。
【乙】 晏子进谏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今章遇桀、纣,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注释 ①弦章:齐国大夫。
【丙】 七步诗① 曹 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②,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①创作背景: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死刑)。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②然:同“燃”。
中考这么考
中考这么考
1. 参考表格中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
词 方法 释义
孰若孤 联系成语:孰是孰非 (1)______________
及鲁肃过寻阳 探字源: (及),从背后追上并抓捕 (2)______________
弦章谏曰 语境推断:弦章是齐国大夫,而景公是齐国君主,是尊长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今章遇桀、纣 查字典:A. 现在;B. 即将,就;C. 若,如果 (4)_____(填序号)
·
·
·
谁
等到
规劝君主、
尊长,使改正错误
C
中考这么考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如 是 而 听 之 则 臣 为 制 也 不 听 又 爱 其 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不然,章赐死。
/
/
/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讲授的学官吗!
不这样的话,我请求您赐我一死。
中考这么考
4. 劝说是一门艺术,要注意方式。请分析以上古诗文并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现身说法
劝说人 劝说目的 劝说方法并分析 劝说结果
孙权 希望吕 蒙读书 孙权对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种劝法称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
中考这么考
劝说人 劝说目的 劝说方法并分析 劝说结果
弦章 希望景 公废酒 弦章用语直白且极端偏激,意在逼迫景公戒酒 (4)_____
晏子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
曹植 (1) ________________ 巧妙设喻,豆和豆茎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茎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 (5)_____
希望曹丕能
放过自己
晏子将“章遇景公”与“章遇
桀、纣”进行对比,既褒扬了景公,
又委婉劝说景公接受弦章的劝谏,
并不杀弦章
失败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