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40 分。
1.“平均速度”概念建立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A. 等效替代法 B. 控制变量法 C. 理想模型法 D. 极限思想法
2.当你坐在以350 / 的时速匀速行驶的复兴号高铁上,身体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而你坐在一架正在
起飞的 919客机上,明显感觉身体有一种特别的变化,甚至会被吓一跳。根据以上事实推断,你的身体比
较“敏感”的物理量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时间 D. 加速度
3.2024年5月28日,历时约8.5小时,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
录,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巡检等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执行载人飞船与核心舱交会对接时,可将载人飞船看作质点
B. 研究宇航员出舱太空行走的姿态,可将宇航员看作质点
C. 操作机械臂旋转的工作过程,可将机械臂看作质点
D. 研究载人飞船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可将载人飞船看作质点
4.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首先研究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然后通过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伽利略用“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是( )
A. 便于测量位移 B. 便于测量时间 C. 便于测量速度 D. 便于测量加速度
5.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水平向右拉出,鱼缸在桌面上继续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后
停下来,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缸在桌布上滑动时,桌布对鱼缸底的滑动摩擦力是阻力
B. 鱼缸在桌布上滑动时,鱼缸底对桌布的滑动摩擦力是动力
第 1 页,共 10 页
C. 鱼缸在桌面上滑动时,鱼缸底对桌面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
D. 鱼缸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鱼缸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6.蝶泳运动员在加速冲刺时,关于池水对他的作用力 的方向,下图中大致正确的是( )
A. B.
C. D.
7.在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作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构成了整个国际单位制的基础,下列单位中,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 开尔文( ) B. 安培( ) C. 牛顿( ) D. 摩尔( )
8.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
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
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制作
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一小车沿直线运动,从 = 0开始由静止匀加速至 = 1时刻,此后做匀减速运动,到 = 2时刻速度降为
零。在下列小车位移 与时间 的关系曲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0 页
A. B.
C. D.
10.如图,物块 、 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竖直墙壁粗糙,水平地面光滑,则关于物块 的受到的静摩擦力,
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受静摩擦力 B. 受到两个静摩擦力
C. 受到一个静摩擦力 D. 无法确定
11.如图所示,两个小球 和 之间用轻弹簧连接,然后用细绳悬挂起来, 的质量为 , 的质量为2 ,剪
断细绳的瞬间, 球和 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
A. 0和 B. 和0 C. 2 和0 D. 3 和0
1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 = 2 2 + 1( 、 分别以 、 为单位),则该质点( )
A. 初速度 0 = 1 / B. 加速度 = 1 /
2
C. 第1 内的位移 1 = 2 D. 前2 内的平均速度 2 = 0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
13.如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二人用力向相反方向拉小车,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小车静止时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___(选填“平衡”或“相互作用”)力。若小车加速向右运
第 3 页,共 10 页
动,此时小车拉甲的力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拉小车的力。
14.小安同学想测量地铁在平直轨道上启动的加速度。他在一根细绳的下端绑上一支圆珠笔,细绳的上端用
胶布固定在地铁的竖直扶手上。在地铁启动后的某段加速过程中,细绳偏离了竖直方向,并与竖直扶手之
间有一稳定的夹角 ,如右图,拍摄方向跟竖直扶手和细绳所在平面垂直。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图中
该地铁的加速度方向为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15.在高度180 处有两只气球(气球 和气球 ),以相同速度10 / 分别匀速上升和匀
速下降,此时,在这两只气球上各掉出一物体,则这两个物体落到地面时的时间差为
______ ,所经过的路程差为______ 。(物体空气阻力不计)
16.如图,质量为 的物块在与水平面成 角的恒力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1)则 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为_________(选涂“ .竖直向上”、“ .斜向左上”或“ .斜向右上”)。
(2)若要物块不脱离水平面,恒力 需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
17.如图,用力传感器 、 共同支起一个质量为 的光滑球。其中 对球的作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间夹角始
终为30°, 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可调。为使球保持平衡,传感器 对球作用力的作用点所在范围为______(在
第 4 页,共 10 页
区域①、②、③、④、⑤中选填),作用力的最小值为______。(重力加速度为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18.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
(1)需要用到带细绳套的橡皮筋,①图中最合适的是 ;
(2)某次用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②所示,弹簧秤示数为 ;
(3)若选用量程为5 的弹簧测力计做该实验。图④中 1 = 2 = 3.0 ,甲同学的 1与 2方向的夹角约为60°,
乙同学的 1与 2方向的夹角约为90°,丙同学的 1与 2方向的夹角约为120°,其中操作不合适的是 (选
填“甲”“乙”或“丙”)。
19.如图为“用 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①如图是本实验的装置图,图中①是位移传感器的___________部分(填“发射”或“接收”)
第 5 页,共 10 页
②实验中,要求所挂小盘和钩码的质量___________(填“远小于”或“远大于”)小车和所加配重片的质量,
此时才能认为小盘和钩码所受重力大小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③如图为小车质量不变时实验所得的 图像,从图像上可以看到直线不过原点。这是由___________引
起的,由图可知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6 分。
20.如图甲,质量为 的物块,挂在一根橡皮筋下端静止时,橡皮筋伸长 0。如图乙,将此物块放在倾角为37°
0
的固定斜面上,仍用该橡皮筋拉住物块,使其沿斜面匀速下滑,橡皮筋伸长 。已知sin37 = 0.6,cos37 =
2
0.8,重力加速度为 。
(1)在甲图中画出物块受力示意图,并求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
(2)在乙图中画出物块受力示意图,并求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1.小安同学住在一座25层的高楼内,每天乘电梯上下楼,经过多次观察和测量,发现电梯启动后的运动速
度符合如图所示的规律,根据这一特点,小安在电梯内用台秤、重物和停表测量楼房的高度。他将台秤放
在电梯内,将重物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经过不间断地运行,最后停在最高层。在
整个过程中,他记录了台秤的不同时间段内的示数,数据如下表所示。由于疏忽,漏记了某次台秤示数突
变的时刻“ 1”。假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 取10 /
2。
第 6 页,共 10 页
时间/ 电梯启动前 0 1 1 13.0 13.0—19.0 19.0以后
台秤示数/ 5.0 5.8 5.0 4.6 5.0
(1)求出电梯在13.0 19.0 时间段内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计算,推理出“ 1”对应的时刻;
(3)根据测量的数据,估算该座楼房的平均层高。
第 7 页,共 10 页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平衡 等于
14.【答案】水平向左 tan
15.【答案】2 10
16.【答案】(1)
(2) ≤
sin
√ 3
17.【答案】②③;
2
18.【答案】 2.65 甲
19.【答案】发射 远小于 小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0.83
20.【答案】(1)物块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第 8 页,共 10 页
=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
= 0
联立可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
=
0
(2)物块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sin37 = 1 + , cos37
=
又
0 1 1 = = , = 2 2
联立解得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0.125
21.【答案】(1)在 13.0 19.0 时间段内,以重物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 = 2
解得
2 5.0 × 10 4.6 × 10
2 = = /
2 = 0.8 / 2
5.0
可知电梯在 13.0 19.0 时间段内加速度的大小为 0.8 / 2 ,方向向下。
(2)在 0 1 时间段内,以重物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 = 1
解得
1 5.8 × 10 5.0 × 10
= = / 21 = 1.6 /
2
5.0
方向向上;设电梯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则有
= 1 1 , 0 = 2 2
第 9 页,共 10 页
联立可得
2 2 0.8 × 6.0
1 = = = 3.0 1 1.6
(3)电梯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 1 1 = 4.8 /
整个过程电梯上升的高度为
4.8 4.8
= 1 + 匀 + 2 = × 3 + 4.8 × (13 3) + × 6 = 69.6 2 2 2 2
则该座楼房的平均层高为
69.6
= = = 2.9
25 1 24
第 10 页,共 10 页